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乳腺癌皮肤转移疾病英文名称: cutaneous metastases from bre...
养生
疾病名称: 乳腺癌皮肤转移
疾病英文名称: cutaneous metastases from breast cancer
疾病概述:
乳腺癌皮肤转移(cutaneous metastases frombreast cancer)是指乳腺癌通过血管、淋巴管转移,以及通过组织间隙直接扩散至邻近皮肤,偶可继发于外科手术的种植,进而形成的皮肤继发性恶性肿瘤,多见于躯干。乳腺癌可能与遗传有关,乳腺癌皮肤转移通常是乳腺癌终末期的表现,提示预后不佳。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可能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皮肤科、乳腺外科、肿瘤科
发病部位: 乳房、胸部
常见症状: 结节、炎性红斑样皮损、硬斑块、硬化性脱发斑
主要病因: 可能与乳腺癌本身因素、免疫力低下、医源性因素等相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血常规、CT检查、全身骨显象、B超、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 乳腺癌皮肤转移通常是乳腺癌终末期的表现,提示预后不佳,及早就医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具有乳腺癌病史的人群。
病因-总述:
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乳腺癌本身因素(癌细胞的恶性程度高)、机体免疫力因素和医源性因素(手术切除时未切除干净)等相关。
病因-基本病因:
1、病因
(1)乳腺癌本身因素
癌细胞的恶性程度高、容易转移。
(2)机体免疫力因素
免疫力低下,如手术、放疗或化疗后。
(3)医源性因素
手术切除时未切除干净,癌细胞转移。
2、转移方式
(1)直接扩散
乳腺癌可局部转移至癌肿附近的前胸部皮肤。
(2)血管转移
癌细胞可直接侵入血液循环而致皮肤病变。
(3)淋巴管转移
癌细胞经淋巴管侵入静脉血流而发生转移,引起皮肤病变。
(4)种植转移
偶可继发于外科手术的种植。
症状-总述:
乳腺癌皮肤转移发生的部位多在胸壁、腹壁、背部,少数如面部、头皮等。根据类型不同,表现不同,可有结节、炎性红斑样皮损、硬斑块、硬化性脱发斑等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毛细血管扩张性癌
质地较硬、较扁平的紫色毛细血管扩张性斑块或结节。
2、丹毒样癌
由于浅表皮肤淋巴管阻塞引起真皮水肿,导致皮肤的毛囊开口部更为明显,从而产生橘皮样变。而通过浅表淋巴管发生的转移常激发广泛的炎症反应,表现为迅速增大的炎性红斑样皮损,边缘隆起,类似丹毒。
3、盔甲癌
数周后,肤色变黄,出现纤维化,表现为广泛的浸润性硬斑块(皮肤发紧、不能提起皮肤,且皮肤逐渐增厚,皮纹和褶皱消失),类似硬皮病。
4、血源性转移至头皮
表现为硬化性脱发斑,甚似盘状红斑狼疮,称为肿瘤性秃发。
症状-并发症:
乳腺癌皮肤转移可导致皮肤破溃形成癌性溃疡,继发感染。
就医-门诊指征:
有乳腺癌病史的患者,皮肤出现结节、炎性红斑样皮损、硬斑块、硬化性脱发斑时,需及时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一般于肿瘤科、皮肤科就诊,如果需要手术治疗于乳腺外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进行体格检查,着宽松易于穿脱的衣物,方便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多久了?
2、您以前有诊断过乳腺癌吗?是否进行过治疗?
3、近期有体重下降吗?
4、您生活规律吗?平时饮食怎么样?
5、您平时生活压力大吗?
6、您平时喝酒、抽烟吗?
7、您的父母、兄弟姐妹有得过肿瘤的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
2、导致我得这个病的原因有哪些?
3、我的情况严重吗?
4、我需要手术吗?
5、大概需要治疗多长时间?可以治愈吗?以后还会复发吗?
6、我平时应该注意什么?是不是不能抽烟、喝酒了?
7、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检查-预计检查:
通常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观察皮损形态,然后医生可能还会建议做肿瘤标志物检查、血常规、CT检查、全身骨显象、B超等检查,进一步了解情况,最后医生会建议做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医生会观察两侧乳房的形状,大小是否对称,有无局限性隆起或凹陷,皮肤有无发红,是否有丘疹、溃疡,两侧乳头是否在同一水平,乳头、乳晕有无糜烂,乳头有无溢液等。
2、触诊
医生通过触诊了解乳腺肿块的大小、硬度、表面是否光滑、边界是否清楚、活动度以及是否与皮肤粘连;了解皮肤病变有无结节及结节大小、硬度情况;了解淋巴结有无肿大、质地、有无压痛、有无融合、活动度或者是否固定。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肿瘤标志物检查
肿瘤标志物的主要临床意义是协助临床诊断、评价疗效和预后追踪。常见的与乳腺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有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5-3(CA15-3)、组织多肽抗原(TPA)、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癌抗原125(CA125)。
2、血常规
可通过此项检查了解乳腺癌皮肤转移患者有无感染。
检查-病理检查:
皮肤病灶取材简便,且可采用皮肤镜等无创检查方法。病理检查是确诊乳腺癌皮肤转移的金标准。
1、乳腺癌皮肤转移可以为腺癌,典型表现为肿瘤细胞在胶原束之间呈线状单行排列,称列队哨兵式。腺癌的超微病理性特征为胞质黏蛋白。
2、乳腺癌皮肤转移还可表现为黏液样癌,表现为细胞外黏蛋白的“湖”,其中含有肿瘤细胞“岛”。当肿瘤细胞在显微镜下看起来像一枚戒指时,称为印戒样细胞。此外还有多种组织学类型。黏液样癌的超微病理性特征为角蛋白中间体细丝。
检查-影像学检查:
1、CT检查
判断乳腺癌有无肺脏或者其他脏器转移。
2、全身骨显象
判断乳腺癌是否出现骨转移。
3、B超
判断乳腺癌是否出现腹腔脏器转移。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根据乳腺癌的病史及病变部位的皮损表现,再结合肿瘤标志物检查、CT检查、全身骨显象、B超、病理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作出诊断。在诊断的过程中,需排除丹毒、硬斑病、放射性皮炎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丹毒
丹毒是指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内淋巴管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急性炎症。好发于小腿及头面部,患者常有感染史。起病急,常先有全身不适、畏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前驱症状。皮损自觉灼热、疼痛。皮损及全身症状多在4~5天达高峰,消退后局部留有轻度色素沉着及脱屑。全身中毒症状及病理检查可以鉴别二者。
2、硬斑病
硬斑病又称局限性硬皮病,多见于20~50岁中青年女性,男女发病率比约为1:3,是一种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的纤维化或硬化为特征的疾病。实验室检查及病理检查可以鉴别二者。
3、放射性皮炎
放射性皮炎是指由各种类型电离辐射照射皮肤黏膜引起的急性和慢性损伤。急性放射性皮炎为短期内接受大剂量辐射所致,早期反应与热灼伤相似。慢性放射性皮炎由于长期反复接受小剂量放射线辐射所致,表现为皮肤干燥、萎缩,汗腺、皮脂腺分泌减少,皮下组织萎缩及纤维化,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或减退,可有毛发稀疏、脱落以及甲出现条纹、变脆、脱落。严重放射性皮炎可出现顽固性溃疡和继发癌变。病史及病理检查可以鉴别二者。
治疗-治疗原则:
乳腺癌皮肤转移主要的治疗方式是全身化疗联合手术、放疗等,达到控制疾病发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治疗-药物治疗:
暂无有效治疗药物。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
治疗-手术治疗:
1、手术作用
手术可获得病理,降低潜在的皮肤破溃感染风险,对单发或局限性多发皮肤转移病灶还可起到根治的目的。
2、手术切除范围
目前,手术切除的时机、切缘大小尚无统一定论。参考皮肤原发肿瘤的切除范围,即对于低风险患者保留2~5mm切缘、高风险患者保留5~15mm切缘,可作为皮肤转移癌的切除范围。
3、手术方法
Mohs显微描记手术通过术中不断检测切缘的肿瘤残余情况,将肿瘤切除干净的同时,尽可能减小创面,使手术切除的范围更加精准,在乳腺癌合并颜面部皮肤转移病灶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治疗-放化疗:
1、放疗
通过高能射线来杀死癌细胞,对乳腺癌手术切口附近的皮肤转移灶有较好疗效。放疗副作用包括疲劳和治疗部位的皮肤出现类似晒斑的红疹,乳房组织也可能出现肿胀或变硬。少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脏或肺脏的损害。
2、化疗
对于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首选化疗,而合并内脏危象的其他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使用化疗亦可快速缓解病情;对于HER-2阳性患者可联合化疗。
治疗-其他治疗:
免疫治疗:咪喹莫特是一种免疫反应调节剂,增强局部免疫效应。咪喹莫特乳膏用于局部治疗乳腺癌皮肤转移,不仅可使病灶缩小,而且可减轻疼痛。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为30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通常出现在乳腺癌晚期,提示预后不良,乳腺癌发生皮肤转移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3.00~42.15个月。大部分皮肤转移的乳腺癌均合并其他部位转移,也有少数患者以皮肤转移为首发或唯一表现。乳腺癌仅合并皮肤转移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多数患者最终死于内脏转移。
预后-危害性:
可能危及生命。
预后-自愈性:
不能自愈,需积极就医接受治疗。
预后-治愈性:
单发或少发局限于胸壁的结节型皮肤转移病灶,通过局部为主的综合治疗,部分患者有望获得长期生存或临床治愈;而广泛的皮肤转移以及合并内脏、骨转移的皮肤转移患者,临床上难以治愈,预后不佳。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后-根治性:
不能根治。
预后-生存周期:
乳腺癌发生皮肤转移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3.00~42.15个月。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并努力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预后不良,患者有较大精神压力,可能会对治疗丧失信心,出现抑郁、悲观的心理。
2、护理措施
(1)患者自身应正确认识疾病,要保持乐观的心态、良好的心情,要学会积极释放压力,及时排除自身心理障碍。多和医生沟通病情,必要时可向心理医师咨询。
(2)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从各个方面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化疗药物对正常细胞也有一定的影响,用药后可能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常见的有:
1、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2、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口腔溃疡等。
3、其他:毛发脱落;血尿;免疫功能降低,容易并发细菌或真菌感染。
一旦出现应立即就医,看是否需调整用药。
日常-生活管理:
1、生活有规律
患者生活习惯要规律,平时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睡眠。
2、保持精神愉快
精神过度紧张会造成精神衰弱,这样会加重内分泌失调,导致乳腺癌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应保持精神愉快。
3、运动
可适当运动,如慢跑、健身等,并且注意不可过度,从而增强身体素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去医院复查,以便医生了解病情变化情况,有无复发及其他转移,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术后护理:
1、保持患侧皮肤清洁,不要穿紧身衣,衣着一定要宽松。
2、患者术后需进行引流,需要注意保持引流管的畅通,应避免触碰引流管。
3、使用胸带加压包扎的患者需要注意上肢的皮肤颜色、温度,一旦皮肤出现紫绀、伴皮温度较低等问题及时告知医生。
4、为了防止患者上肢肿胀的问题,可在平卧时将软枕调高至10~15度,肘关节微曲,在半卧位时肘关节屈伸90度,并放于胸腹部位置,对上肢进行保护。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要多吃蔬菜和水果类,多摄入豆制品以及五谷杂粮,多吃核桃、黑芝麻、黑木耳等。尽量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
2、患者要增加含纤维的食物,以起到润肠通便、加速胃的蠕动、促进小肠对脂肪吸收的作用,使身体内脂肪含量降低,这样脂肪合成速度下降,就会使雌激素的含量下降。
3、平时要多吃具有活血化瘀、消散心中郁闷之气作用的食物,如橘子、鸡、茉莉花和玫瑰花等食物。
4、食物要控制在适宜的温度,不可过热或是过凉。
饮食禁忌:
1、由于乳腺癌与体内雌激素的含量相关,因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少吃油脂类食物,这些食物有可能会促进人体分泌雌激素,平时也不能吃花粉等含有丰富的雌激素的食物。
2、咖啡、可可、巧克力等食物含有黄嘌呤,对乳腺癌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推动作用,所以女性应该少吃这类食物。
3、避免食用生冷、油腻、高糖高脂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4、禁止饮酒。饮酒会对乳腺癌有着促进病情发展的效果。
预防措施:
1、保持健康的体重及适量运动。
2、合理膳食及戒烟限酒。
3、定期体检。
4、积极治疗乳腺癌。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