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腮腺癌疾病英文名称: carcinoma of the parotid gland疾病概...
养生
疾病名称: 腮腺癌
疾病英文名称: carcinoma of the parotid gland
疾病概述:
腮腺癌(carcinoma of the parotid gland)是一种发生于腮腺上皮的恶性肿瘤,以粘液表皮样癌,恶性混合瘤及腺癌较多见,其它的腺样囊性癌和腺泡细胞癌,鳞癌和未分化癌较少见。患者多表现为粘连固定的肿块,触之较硬,边缘不清,若侵犯面神经、咬肌、颞颌关节等,出现疼痛、面神经麻痹,张口困难等。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就诊科室: 肿瘤科
发病部位: 头部
常见症状: 肿块、疼痛、面神经麻痹、张口困难
主要病因: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CT检查、X线检查、MRI检查、组织活检、细胞学检查
重要提醒: 腮腺癌患者一经发现,多需手术进行治疗。
临床分类:
本病根据病理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类:
1、粘液表皮样癌
特点是有粘液细胞、表上样细胞和中间细胞,按粘液细胞所占比例和核分裂象,分为高、低分化型。
2、腺样囊性癌
好发于小涎腺和大涎腺中较小的腺体如舌下腺,局部侵袭性强,很难确认其周界。手术中看来系正常组织,而镜下检查有癌细胞浸润,很难彻底切净。腺样囊性癌易沿神经扩展。这是腺样囊性癌常见的一种特殊扩展方式。腺样囊性癌治疗后随诊中如病人主诉术区有疼痛,或一碰即痛的症状,应高度警惕复发。淋巴结转移极少而多系肿瘤直接浸润扩展,血行转移率较高,约40%左右。
3、腺泡细胞癌
是低度恶性肿瘤。癌细胞类似正常浆液细胞,95%发生于腮腺的涎腺上皮性肿瘤。当滤泡样呈主要表现而类似甲状腺泡时,可能会误诊为异位甲状腺癌。腺泡细胞癌经颈淋巴结及远地转移率较低。
4、涎腺导管癌
较少见,是肿瘤生长迅速,约1/3的病例初诊时即发现神经麻痹,1/2以上的病例有淋巴结转移。所有肿瘤由非典型的上皮细胞组成,排列成筛孔状、乳头状或实质型,中心常见粉刺样坏死,类似于乳腺导管癌。常见神经和血管侵犯。
5、上皮-肌上皮癌
较少见,其特点是由两型细胞构成导管样结构。内层为导管内衬上皮,外层为透明的肌上皮细胞。有时全部为透明细胞,而其中有散在异管上皮。呈浸润性生长,可以有神经周围侵犯,可以有坏死表现,丝状可裂象极少见。本病80%发生于腮腺,并多见于老年女性。
6、恶性混合瘤(癌在多形性腺瘤中)分为三种情况
(1)混合瘤恶性变:约3%-5%的多形性腺瘤可以发生恶性变。若恶变部分突出包膜外,应随诊观察有无颈淋巴转移。
(2)癌肉瘤:极少见。
(3)转移性多形性腺瘤:极罕见。
7、鳞状细胞癌
诊断原发于腮腺鳞状细胞癌必须排除转移性鳞状细胞癌和低分化粘液表皮样癌。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 好发于40~69岁之间。
2、 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病因-总述:
腮腺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放射线、维生素A缺乏,暴露在烟雾、灰尘中和职业因素有关。部分基因的突变,也可能导致腮腺癌的发生。
症状-总述:
腮腺癌患者多以肿块为起始症状,且生长较为迅速,部分患者可出现肿块邻近部位的疼痛。患者肿瘤可侵袭临近神经,引起患者对应肌肉组织麻木或开口困难等。
症状-典型症状:
1、肿块
绝大多数腮腺癌患者可有耳下或耳前肿块,且近期肿块生长加快现象。
2、疼痛
部分患者可伴有肿块附近的局部疼痛。
3、神经症状
偶可见到肿瘤侵犯破坏颞骨岩锥迷走神经,舌咽神经可受侵麻痹,患者出现音哑、进食呛咳等症状。原发于腮腺深叶的恶性肿瘤致咽侧壁和软腭隆起,肿瘤可侵犯下颌神经,出现患侧半舌,患侧下唇及患侧下牙齿麻木等症状,若肿瘤侵犯翼肌,可出现不同程度开口困难。
症状-并发症:
1、面瘫
患者常因肿瘤侵袭面部神经,导致患侧神经出现面部麻木,甚至可导致面瘫。
2、肿瘤远处转移
部分腮腺癌患者可能发生血行转移,累及肺、肝脏、骨骼、脑等部位。
就医-门诊指征:
1、耳前后耳下肿块,可伴或不伴疼痛。
2、面部麻痹。
3、张口困难。
出现以上情况时需积极就医治疗。
就医-就诊科室:
怀疑腮腺癌患者宜前往肿瘤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患者如有其它原发疾病,需携带相关病历。
4、近期若服用药物治疗其他疾病,可携带药盒。
5、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症状?
2、症状有无进行性加重?
3、平时从事什么工作?
4、有无面部麻木?
5、有无张口困难?
6、有无化学物品或放射性物品接触史?
7、之前是否经历过腮腺癌手术?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症状严重么?
2、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
3、这些症状会致命么?
4、这个病会遗传么?
5、我应该吃什么药治疗?
6、应该做什么检查?
7、需要进行手术么?
8、手术治愈之后会有后遗症么?
9、康复后需要改善什么习惯么?
检查-预计检查:
腮腺癌患者多有较为明显的症状及体征,可通过体格检查发现。医生多会在此基础上行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而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操作简单安全,对区别腮腺良恶性肿瘤有较大参考价值,但有一定局限性。另外,医生还会手术期间取病理组进行活检,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对于腮腺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典型的腮腺癌肿块质块较硬,活动差或固定,边界不甚清楚,若伴有面神经麻痹,则腮腺癌的诊断基本确立。医生多还需检査软腭及咽侧壁是否隆起,若出现隆起说明肿瘤来自腮腺深叶或深叶已受侵。对伴有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的患者,一般检查软腭有无麻痹(舌咽神经受侵表现)及声带有无麻痹(迷走神经受侵表现)。
检查-病理检查:
患者在手术期间,医生多会取组织样本,进行活检以明确患者是否为恶性肿瘤。
检查-其他检查:
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操作简单安全,对区别腮腺良恶性肿瘤有较大参考价值。但可能取样数量较少,且对于深叶肿瘤取材存在困难,容易造成种植转移。
检查-影像学检查:
1、CT检查
CT片能清楚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尤其能显示乳突、岩锥、颈内静脉孔及颈内动脉是否受侵,这些是制定治疗方案,手术方式的重要依据。
2、X线检查
对肿块固定于下颌骨升支的病例,应行下颌骨正侧位X线平片检查,有助于了解下颌骨升支有无破坏。
3、MRI检查
MRI相较于CT检查,还可明确患者神经影像,对于患者肿瘤是否侵犯临近区域组织神经有重要意义。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病史及影像学表现,较容易对腮腺癌进行明确诊断。病程的长短,肿块增长速度及伴随的症状对诊断腮腺肿瘤有重要参考价值,多可结合影像学诊断确诊。
诊断-鉴别诊断:
1、多形性腺瘤
好发于腮腺浅叶,边界清,可延迟强化,多可通过影像学检查的不同表现确诊。
2、腺淋巴瘤
病灶常多发,好发于老年男性,有长期吸烟史,早期常迅速强化,无延迟强化,多可通过影像学检查的不同表现确诊。
3、基底细胞腺瘤
常见于60岁以上女性,边缘清楚,可见低密度(低信号)包膜,肿块内可见囊变及壁结节,增强扫描早期明显强化,并呈持续强化,特征性表现为内部可见条带状或星状无强化区。
4、颈椎横突过长
寰椎其横突正位于乳突尖端至下颌角连线中点,下颌支后缘处,发育过长时可以触及,附着其上的肌筋膜常有炎症而酸疼不适,可与腮腺癌症状相似,多可通过X线或B超诊断。
5、血管瘤
好发于婴幼儿,形成软而弥散肿块,可与表皮血管瘤并存或单独存在,穿刺有血性液体,可较易鉴别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目前腮腺癌的治疗主要为手术治疗,部分患者也可在手术前后辅以放射治疗。对某些已有病理诊断的肿瘤发展迅速的腮腺癌可行术前放疗。但大多数情况下应行术后放疗。对于不宜手术者,可行单纯放射治疗、辅助性化学治疗等治疗方法。
治疗-药物治疗:
当进行化疗时,常用顺铂、阿霉素、5-氟尿嘧啶(5-Fu)等药物。
治疗-相关药品:
顺铂、阿霉素、5-氟尿嘧啶
治疗-手术治疗:
腮腺切除术是腮腺肿瘤外科最常用的手术。术前已有面神经麻痹者,应将受累的面神经连同腮腺及肿瘤一并切除,未受累的面神经分支可予保留,手术时切勿剖开肿瘤而保留面神经。术前无面神经受累情况,面神经是否保留,要根据手术中情况而定,如果手术中肿瘤尚未侵犯神经,则在不影响彻底切除肿瘤的原则下保留面神经,必要时术后辅以放疗。如腮腺恶性肿瘤侵及腺体外或下颌骨时,需将受累的组织一并广泛切除。有颈淋巴结转移时,同时行颈淋巴清扫术。
治疗-放化疗:
1、放疗
放射治疗适应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恶性程度高者;
(2)手术没有切净者;
(3)术前合并面神经麻痹或肿瘤贴近面神经而将其保留者;
(4)范围广、累及皮肤肌肉及骨质者;
(5)复发的恶性肿瘤。
2、化疗
化学治疗对腮腺疗效不高,其有效率为20%,仅作为辅助治疗用于晚期病例。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约3~6个月,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腮腺癌的预后取决于诊断早晚、病理类型、首次治疗的方式。不同的病理类型对预后有明显影响,与肿瘤是否发生远处转移也有一定关联。
预后-危害性:
腮腺癌患者早期可无明显症状,但随病情发展可出现疼痛及神经系统受损引起的面部麻痹甚至面瘫,病情持续进展可发生远处转移,危及生命。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不会自愈。
预后-治愈性:
早期患者经手术等积极治疗可达到临床治愈,并有较长的生存期,中晚期患者难以治愈。
预后-治愈率:
腮腺癌的治愈率较低。
预后-根治性:
患者一般不能彻底根治。
预后-复发性:
腮腺癌可存在复发,复发概率与手术方式及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有关。
预后-生存周期:
1、高分化粘液表皮样癌,10年生存率在85%以上,低分化的为40%。
2、腺样囊性癌10年生存率42%,该肿瘤发展缓慢,术后即使复发或转移,也可带瘤生存若干年。
3、腮腺鳞状细胞癌预后差。5年生存率为5%-24%。
日常-总述:
腮腺癌患者需要注意日常生活的管理,必要的生活习惯调整,对于改善患者症状,促进患者恢复,延长生存期有较大帮助。
日常-心理护理:
腮腺癌是恶性肿瘤,属于较重疾病,患者可因此出现抑郁、悲观等情绪,患者家属及周围人群应当注意保护患者情绪,帮助患者了解疾病治疗效果,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患者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尽可能配合治疗,最大限度延长生存期。
日常-生活管理:
1、营造舒适、安静、放松的生活环境,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
2、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睡眠。
3、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4、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减衣物,预防感冒。
5、戒烟酒,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饮食调理:
腮腺癌患者需要注意日常饮食的调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饮食宜为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2、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
3、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质,如鱼、瘦肉、牛奶等。
4、少量多餐。对于放、化疗及手术后的患者,由于消化功能减弱,增加进餐次数可以达到减轻消化道负担,同时增加食物摄入量的目的。
饮食禁忌:
1、忌食燥热、肥腻、煎炒等助热助湿的食物,忌食发物。
2、减少咖啡、浓茶等的饮用。
3、戒烟戒酒。
4、减少盐类摄入,避免食用腌制食物。
预防措施:
腮腺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因此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方式,对于某些特殊职业者,宜尽量减少放射线的接触。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