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瘙痒症疾病英文名称: pruritus疾病概述: 瘙痒症(pruritus)是指仅有皮肤...
养生
疾病名称: 瘙痒症
疾病英文名称: pruritus
疾病概述:
瘙痒症(pruritus)是指仅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皮损的一种常见皮肤病。患者可出现烧灼感、或蚂蚁在皮肤上爬行的感觉。由于瘙痒,患者会反复抓挠,皮肤可发红、粗糙、隆起,严重者可流血甚至继发感染。病因明确的瘙痒症一般预后良好,但对于糖尿病、恶性肿瘤患者并发的瘙痒症预后较差。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发病部位: 皮肤
常见症状: 皮肤发痒
主要病因: 内脏疾病、肿瘤、神经系统障碍、内分泌障碍、温度、机械性摩擦、食物等刺激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液检查、X线检查、结肠镜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
重要提醒: 瘙痒症一般不会影响健康,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患者应避免抓挠,防止出现皮损和感染,若瘙痒症状反复出现或症状加重,须及时就医。
临床分类:
根据瘙痒部位及范围分为全身性和局部性瘙痒症
1、全身性瘙痒症
特殊类型的全身性瘙痒症包括以下几种:
(1)老年性瘙痒症:多由于皮脂腺功能减退引起的皮脂分泌减少、皮肤干燥萎缩,和皮肤过度烫洗等诱发,可发生在四肢、躯干。
(2)冬季瘙痒症:常发生在秋末及冬季气温剧烈变化时,骤然入室或脱衣睡觉时加重,常有皮肤干燥的症状。
(3)夏季瘙痒症:常发生在夏季,尤其是高热潮湿时明显,出汗会加重瘙痒。
(4)妊娠性瘙痒症:通常发生在妊娠末期,但部分患者也可在妊娠早期出现瘙痒。瘙痒为弥漫性,部分患者可伴有黄疸。多数患者在分娩后症状可自行缓解或痊愈。一般不引起孕妇死亡,但可导致早产、胎儿窘迫、死胎。
2、局限性瘙痒症
(1)肛门瘙痒症:发生在肛门及其周围皮肤,多发于中年男性。主要与接触某种致敏物或刺激物、过度清洗等对肛周皮肤的接触性刺激有关。轻症患者皮肤外观正常或仅有轻度红斑,严重者可出现明显刺激,皮肤呈灰白色或淡白色,皱褶处肥厚。
(2)阴囊瘙痒症:其发生主要与局部皮温过高、多汗、摩擦或真菌感染等有关。患者通常表现为一阵一阵的剧烈瘙痒,长期搔抓阴囊皮肤出现糜烂、渗液、结痂等改变。
(3)外阴瘙痒症:主要累及大、小阴唇,多发生在成年女性,部分患者病因不明,也可因白带刺激、感染、恶性肿瘤、皮肤病等所致。瘙痒的特点为阵发性,在夜间加重。
流行病学-发病率:
瘙痒症发病率随年龄增加逐渐升高。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季节性过敏、湿疹患者;
2、糖尿病患者;
3、艾滋病患者和癌症患者;
4、孕妇;
5、老年人。
病因-总述:
本病病因较为复杂,最常见的病因是皮肤干燥,此外,精神神经因素、系统性疾病、妊娠、药物、食物、气候改变、工作和居住环境、生活习惯、贴身衣物刺激、药物和衣服刺激、某些原发性皮肤病等都能引起瘙痒。
病因-基本病因:
1、内在因素
(1)皮肤干燥:是全身性瘙痒症最常见的病因。老年人皮肤老化、皮脂分泌减少可引起皮肤干燥;频繁洗澡或洗澡时水温过高或使用碱性强的肥皂是导致的皮肤干燥的原因之一;空气过于干燥也与皮肤干燥有关。
(2)神经精神因素:精神紧张、焦虑、激动、恐惧、忧郁、神经功能障碍或病变等。
(3)全身性疾病及其他疾病:肾病、尿毒症、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糖尿病、淋巴瘤、白血病、阻塞性肝胆疾病、干燥综合征及其他恶性肿瘤等可引起全身性瘙痒;阴道滴虫病、阴道真菌感染、淋病、宫颈癌患者可出现外阴瘙痒;痔疮、肛裂、息肉等可导致肛周瘙痒。
(4)内分泌障碍:在怀孕期间,一些女性会出现皮肤发痒,一般在产后消失;月经紊乱也可引起女阴瘙痒。
(5)寄生虫感染:蛲虫感染、疥疮等。
(6)药物:吗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镇痛剂、维生素B、氯喹和磺胺类药物等均可引起瘙痒。
(7)过敏:接触致敏的植物、花粉等都可引起局部皮肤瘙痒。
2、外因
(1)温度的突然改变:例如被褥太热,突然受热或遇寒皆可能引起瘙痒症发作。
(2)刺激:冬季瘙痒症同气候的干燥有关,其他可能因素为对羊毛敏感、碱性太强肥皂的剌激、洗浴太勤或不常洗操等。消毒剂、杀虫剂、去臭剂、染料等剌激物,植物、花粉或分解的表皮细胞等致敏物都能使局部皮肤瘙痒。肛门及女阴瘙痒症有时由于患直肠炎或阴道炎时分泌物的剌激。辣椒等辛辣的食品能剌激肛门而引起肛门瘙痒症或使症状加重。
(3)贴身衣物材质:化纤毛织物易引发瘙痒
(4)机械性摩擦:也可引起局部瘙痒,粗糙的毛制衬裤可为冬季瘙痒的病因之一。
(5)其他:居住和工作环境卫生条件差也可引起瘙痒
症状-总述:
瘙痒症主要表现为全身或局部的瘙痒,瘙痒处没有原发的皮肤病损,抓挠过后皮肤可出现抓痕、血痂,进而诱发皮肤感染。
症状-典型症状:
1、瘙痒的部位
全身性瘙痒患者,一开始就出现全身表现,或由一处瘙痒扩展到全身;局限性瘙痒好发于外阴、肛门周围、小腿和头皮。
2、瘙痒的特点
患者有烧灼感,或蚂蚁在皮肤上爬行的感觉。全身性瘙痒的瘙痒程度不定,常为阵发性瘙痒且在夜间最重;局限性瘙痒为局部阵发性剧烈瘙痒,每次发作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
3、瘙痒处皮肤改变
发痒的皮肤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的变化,但患者常难以忍受瘙痒,不停地抓挠,抓挠后可能会引起皮肤破损,常继发抓痕、形成血痂、色素沉着或减退,进而继发感染,如疖、毛囊炎、淋巴管炎、淋巴结炎等,甚至出现苔藓样变、湿疹样变、脓皮病,后期可能会遗留瘢痕。
症状-并发症:
本病一般无特殊并发症。
就医-门诊指征:
1、突发不明原因的皮肤瘙痒。
2、瘙痒症状持续两周以上不缓解。
3、瘙痒严重妨碍正常生活和工作,影响睡眠。
4、全身性瘙痒反复发作。
5、皮肤瘙痒伴有其他的症状,如:极度疲劳、体重减轻、排便习惯改变、小便次数增多、发烧或皮肤潮红等。
出现以上情况时需要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出现皮肤瘙痒后首先就诊皮肤科,待查明病因后医生会建议转到相应科室治疗。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会对患者瘙痒的部位进行检查,患者需要穿宽松衣服。
3、肛门瘙痒、外阴瘙痒及阴囊瘙痒患者,医生会对肛门和外生殖器进行检查,患者需要同时做好心理准备。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使用一些药物来涂抹患处,可携带药盒。
6、建议安排家属陪同就诊。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有什么症状?最早发现有症状是什么时间呢?
2、您除了有皮肤瘙痒外伴有其他不舒服的感觉吗?有无疲惫、失眠等情况?
3、您都有哪些部位出现了瘙痒症状?瘙痒的位置是固定的吗?是局部瘙痒还是全身瘙痒呢?
4、您皮肤瘙痒之前有接触过什么化学品、药品等刺激吗?
5、您的护肤情况如何?是否经常使用肥皂清洗皮肤?
6、您是否患过其他皮肤疾病?您有无其他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肝病?
7、您之前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吗?是否反复发作呢?症状加重或缓解的因素有哪些?
8、您发现症状之后有没有进行治疗?有哪些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如何呢?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这是什么病?情况严重吗?
2、导致这种疾病的原因有哪些?会遗传吗?会传染么?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检查前有哪些注意事项?
4、推荐采用什么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能根治吗?治疗后还会复发吗?
6、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检查-预计检查:
一旦患者皮肤出现难以忍受的剧烈瘙痒,要及时到皮肤科就诊。就诊时医生会为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之后需要做血液检查、X线、阴道分泌物检查明确病因,肛门瘙痒患者为排除肿瘤性瘙痒,医生可能建议做结肠镜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医生首先会检查患者的皮肤情况,查看患者皮肤有皮疹、无抓痕、血痂等。
2、外阴瘙痒的女性医生除了会检查皮肤外,还要观察患者阴道口有无分泌物,分泌物的性质、颜色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1)血常规检查可以判断是否有缺铁性贫血;
(2)甲状腺、肝肾功能检查可以判断甲状腺功能、肝肾功能是否异常;
(3)肿瘤标志物检查可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恶性肿瘤;
(4)空腹血糖、糖耐量实验可为糖尿病引发的瘙痒症提供依据。
(5)性激素检查可判断瘙痒症是否为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
2、结肠镜检查
肛门瘙痒的患者必要时可行结肠镜检查以排除肿瘤。需要在检查前 3 天开始进食流质或少渣半流质饮食,检查当天上午空腹,检查前一天晚上遵医嘱服用导泻剂以清洁肠道,以免影响观察和操作,或医生对患者进行灌肠以保证肠道的清洁。检查时医生会通过结肠镜向肠腔内注入一定量气体便于观察。检查过程中被检查者可能有不同程度胀痛或牵拉的感觉。
3、阴道分泌物检查
有助于鉴别真菌性和滴虫性阴道炎性瘙痒。
检查-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可以发现患者是否存在肿大的淋巴结,为并发淋巴管炎、淋巴结炎提供诊断依据。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初发时仅有瘙痒,而无原发皮损,同时又排除了湿疹、虱病、疥疮等疾病,可作出该病诊断。确立诊断之后,要进一步根据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判断是全身性(或泛发性)还是局限性,更为重要是寻找到引起瘙痒的原因,以便更为有效的治疗。
诊断-鉴别诊断:
皮肤瘙痒症同虱病、湿疹、疥疮、慢性单纯性扁平苔藓等疾病共同之处是均有较为剧烈的瘙痒,但最基本的区别是前者无原发皮肤,而后者有。
1、虱病
可有全身瘙痒,但是主要在头部及阴部,检查可寻到虫卵及成虫,有传染性。
2、慢性湿疹
常由急性或亚急性湿疹演变而来,可见丘疹、水疱、糜烂、渗出和结痂。
3、疥疮
多发生在指缝、大腿内侧、阴囊等皮肤薄嫩皱褶处,渐渐发展到全身,检查可发现疥虫或虫卵。瘙痒在夜间明显,对治疗的反应较好。
4、慢性单纯性扁平苔藓
多发生在颈部、耳后、小腿、脚踝等部位,皮肤苔藓样变明显,且出现较早。
治疗-治疗原则:
医生会针对瘙痒症的不同病因进行治疗,移除慢性病灶感染,治疗糖尿病、肾炎或黄疸,纠正慢性便秘;精神紧张者应放松心情,适当休息。同时会开一些缓解瘙痒的外用或口服药物,可能辅以物理治疗等。
治疗-一般治疗:
避免接触诱发或加重因素,停用可疑药物,避免搔抓、摩擦、烫洗,积极寻找病因。
治疗-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治疗
以保湿、滋润、止痒为主,使用刺激性小的外用药物。
(1)低PH的清洁剂、润滑剂、止痒剂:如炉甘石洗剂、辣椒碱、含薄荷或樟脑的乙醇制剂等,可以减少皮肤刺激和瘙痒感。
(2)表面麻醉剂:如利多卡因乳膏,有抵抗瘙痒的作用。
(3)外用抗组胺药:如5%多塞平软膏。
(4)外用免疫抑制剂:如吡美莫司、他克莫司。
(5)外用糖皮质激素:短期外用、局部涂擦可有效缓解瘙痒症状。长期使用可以使局部皮肤萎缩和干燥。
2、口服或肌内注射药物治疗
(1)抗组胺药:如异丙嗪,可以缓解瘙痒。
(2)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瘙痒。
(3)三环类抗抑郁药:如多塞平、阿米替林可控制瘙痒。
(4)抗癫痫和抗焦虑药: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对部分患者有效。
(5)性激素:适用于老年性瘙痒症患者。男性可肌内注射丙酸睾酮、苯丙酸诺龙或口服甲基睾酮,女性可服己烯雌酚或肌肉注射黄体酮。
(6)复合维生素B、核黄素、烟酸或烟酰胺:尤其适用于冬季瘙痒的患者。
(7)其他:盐酸普鲁卡因静脉封闭可用于全身性瘙痒症,局限性瘙痒症可用曲安缩松、地塞米松或泼尼松龙等药物作局部封闭。
治疗-相关药品:
炉甘石洗剂、辣椒碱、利多卡因乳膏、5%多塞平软膏、吡美莫司、他克莫司、异丙嗪、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多塞平、阿米替林、加巴喷丁、普瑞巴林、丙酸睾酮、苯丙酸诺龙、甲基睾酮、己烯雌酚、黄体酮、复合维生素B、核黄素、烟酸、烟酰胺、盐酸普鲁卡因静、曲安缩松、地塞米松、泼尼松龙、羌月乳膏、肤舒止痒膏、青鹏软膏、丹皮酚软膏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需要在专业中医医师辩证诊断下进行。以祛风止痒为原则,根据患者体质、皮损特点、自觉症状、舌脉,选用中药或中成药内服、外用。
1、分症论治
(1)血虚风燥证:治以养血平肝,祛风止痒。
(2)风热血热证:以清热疏风,凉血止痒为治疗原则。
(3)湿热内蕴证:治以清热利湿止痒。
2、中成药治疗
(1)防风通圣颗粒:解表通里,清热解毒,适用于外寒内热,表里俱实证。
(2)肤痒颗粒:祛风活血,除湿止痒,适用于风热证。
(3)疗癣卡西甫丸:清除碱性异常黏液质,燥湿,止痒,适用于湿热内蕴证。
(4)金蝉止痒胶囊:清热解毒,燥湿止痒,适用于湿热内蕴证。
(5)润燥止痒胶囊:养血滋阴,祛风止痒,润肠通便,适用于血虚风燥证。
(6)乌蛇止痒丸:养血祛风,燥湿止痒,适用于血虚风湿热邪蕴于肌肤所致。
3、外用药物治疗法
(1)溶液:皮损搔抓后渗液结痂、局部潮湿瘙痒,可选用复方黄柏液涂剂、皮肤康洗液等。
(2)洗剂:适用于各型皮肤瘙痒症,如甘霖洗剂、川百止痒洗剂。
(3)霜剂:如羌月乳膏、肤舒止痒膏等,适用于皮肤干燥瘙痒症。
(4)软膏:青鹏软膏、丹皮酚软膏等,适用于皮肤干燥瘙痒,甚至肥厚、苔癣样变。
4、其他类型的中医治疗
(1)药浴:可用淀粉浴或中药药浴、熏蒸、熏洗,可用于各种类型的瘙痒症。
(2)针灸:适用于各型瘙痒症的患者。医生在给患者皮肤消毒后用一次性毫针根据辨证选取不同穴位。
(3)刺络拔罐:适用于局部瘙痒剧烈的患者。医生在选定治疗部位后,先用酒精棉球对皮肤进行消毒,然后用梅花针、三棱针快速点刺局部直到皮肤红润稍有渗血,将火罐迅速拔在刺血部位,血少火罐停留的时间稍长,血多则即刻取罐。
预后-一般预后:
对于病因明确的瘙痒症,经积极治疗后可缓解,一般不会影响正常生活。严重瘙痒者容易影响患者的生活,也会对精神和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恶性肿瘤、肝脏疾病、糖尿病患者易伴发本症,病程迁延,多年不愈。
预后-危害性:
严重瘙痒症的患者如未能及时、正确治疗,可影响生活质量,干扰睡眠,导致焦虑或抑郁。长期抓挠会导致越抓越痒的恶性循环,甚至引起皮肤损伤、感染。
预后-治愈性:
病因明确的部分瘙痒症患者经过专业治疗后可治愈,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预后-复发性:
瘙痒症可反复发作,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时,皮肤可反复出现瘙痒症状。
日常-总述:
患者平时应注意皮肤保湿,更换棉质贴身衣服,减少化纤对皮肤的刺激。同时不要使用碱性过强的肥皂,瘙痒时尽量不要抓挠。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由于长期受到皮肤瘙痒的困扰,患者易出现烦躁不安、抑郁、焦虑、急躁易怒等不良情绪。
2、护理要点
家属应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多与患者沟通,理解、关心患者,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患者需要进行自我调节,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减轻瘙痒:
(1)放松疗法:可以通过看电视、听音乐、看书来分散注意力;
(2)呼吸疗法:瘙痒发作时可做深呼吸;
(3)按摩疗法:轻柔的按摩瘙痒处的皮肤。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正确外用或口服药物,尤其是口服药物,足够的剂量和疗程很重要,不要突然停药或自行过早换药。
2、患者和家属需密切观察用药过程中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日常-生活管理:
1、不要抓挠瘙痒部位,修剪指甲,必要时戴手套限制搔抓。瘙痒时可用指腹拍打来缓解。
2、注重皮肤清洁,但同时洗澡不要过勤,一周 1~2 次为宜;避免用热水烫洗皮肤,使用温水洗澡;洗澡结束后擦干皮肤并涂抹保湿霜,以保持皮肤湿润;不要用力搓澡,避免与家人共用洗浴用品。
3、最好选择纯棉、麻、真丝等材质的贴身衣服,减少对皮肤的摩擦。穿轻便的衣服。这可能有助于保持皮肤凉爽,减少瘙痒感。
4、缓解压力,因为压力会加重瘙痒。冥想、瑜伽等都是缓解压力的方法。
5、如果家庭取暖导致家中空气干燥,加湿器可能会提供一些缓解。
日常-病情监测:
治疗过程中如瘙痒没有减轻反而加重,难以忍受,需及时到医院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饮食调理:
瘙痒症患者需要避开辛辣刺激性食物,宜食新鲜的蔬菜水果,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饮食建议:
1、多吃含粗纤维的食物,如玉米、燕麦、糙米等。
2、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橙子、猕猴桃、绿叶蔬菜等。
3、寒冷冬季且患者血脂不高情况下,可食用胶原蛋白高的食物,如猪蹄、肉皮等。
4、百合、银耳等甘寒凉润的食物有滋润皮肤的功效。
饮食禁忌:
1、戒烟戒酒
2、不饮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3、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大蒜等。
预防措施:
1、天气干燥时在室内放置加湿器,保持室内适宜的湿度。
2、注重保湿润肤,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注意皮肤卫生,可在洗浴后在皮肤干燥的部位涂抹润肤乳。
3、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清洁皮肤,避免过度淋浴和热水烫洗皮肤。
4、衣物和床上用品尽量使用纯棉制品,减少或避免毛织、化纤制品。
5、尽量不要养宠物,宠物的毛发、分泌物可能会导致过敏,引起瘙痒。
6、舒缓心情,避免焦虑、烦躁等情绪波动,压力和精神紧张也会诱发或加重瘙痒。
7、积极寻找原因,治疗原发疾病。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