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色汗症疾病英文名称: chromhidrosis疾病概述: 色汗症(chromhidro...
养生
疾病名称: 色汗症
疾病英文名称: chromhidrosis
疾病概述:
色汗症(chromhidrosis)是以有色汗液为特征的很少见的皮肤病。常见的汗液颜色包括黄色、绿色、蓝色、棕色等。色汗症可分为大汗腺色汗症和小汗腺色汗症两大类,大汗腺色汗症好发于腋窝等大汗腺丰富的部位,小汗腺色汗症发生于头面部、双上肢及手足掌跖部位。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发病部位: 皮肤
常见症状: 有色汗液、腋臭
主要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汗液电解质检查、细菌培养、皮肤活检
重要提醒: 由肝功能异常等原发病引起的色汗症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流行病学-传染性:
此病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色汗症是一种很少见的疾病。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青壮年更易发病,男性发病通常多于女性。
病因-总述:
正常的汗液通常是无色的,色汗症是由于某些原因造成的汗液被着色,其发生的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顶泌汗腺色汗多由顶泌汗腺功能失调造成;小汗腺色汗症与用药及其他基础疾病相关。
病因-基本病因:
1、顶泌汗腺色汗症
可能是顶泌汗腺功能紊乱,色汗的分泌是对肾上腺激素刺激的反应,刺激使顶泌汗腺肌上皮收缩,分泌大量脂褐素所致;也可能由于产生色素的细菌引起。
2、小汗腺色汗症
(1)假色汗:可能是由于皮肤表面的染料、色素或金属将正常汗液着色所致。
(2)药物因素:如注射亚甲基溶液,服用铜盐、碘化物、氯法齐明患者都可出现色汗。
(3)基础疾病:肝功能衰竭和明显高胆红素血症的患者的胆汁可经汗液排泄,而出现色汗。
症状-总述:
色汗症的症状以汗液染色为主,汗液通常呈黄色,也可见蓝、绿、棕、淡红色、淡青色等,并可合并腋臭。色汗症的部位通常局限于腋窝处,但也可见于会阴部及腹股沟等部位。
症状-典型症状:
1、顶泌汗腺色汗症
色汗以黄色最多见,亦可为蓝、绿、棕、紫及黑色。
2、小汗腺色汗症
(1)铜作业工人可出现蓝绿色汗;皮肤附着碘化物汗液溶解后呈淡红色;红色汗见于穿着红色标记救生服装的人员。
(2)注射美亚甲蓝可使汗液呈青色;口服氯法齐明的患者的幻夜为棕红色。
(3)褐黄病患者的汗液为褐色;肝功能衰竭和明显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汗液可呈褐色或深绿色。
症状-并发症:
色汗者患者可合并腋臭,常表现出腋窝部位有一种特殊的臭味,非常刺鼻,在夏季、运动后、情绪紧张时尤为明显。少数年轻女性乳晕、外阴和肛门等部位也会出现臭味。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出现有色汗液;
2、伴腋臭等症状;
3、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应及时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出现有色汗液时,需及时到皮肤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色汗症与用药史相关联,请记录最近服用的药物及用法用量。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什么症状?
2、您第一次出现这些症状是什么时候?
3、您近期服用了哪些药物?
4、您的工作环境会接触到铜、碘等物质吗?
5、您是否有肝功能异常的病史?
6、您是否有高胆红素的病史?
7、您还有其他的疾病吗?
8、您治疗过吗?治疗过程怎么样?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
2、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3、有哪些治疗方法呢?您推荐哪种呢?
4、这个症状多久可以缓解?
5、我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6、这种病能被治愈吗?会复发吗?
7、我需要复查吗?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有颜色的汗、腋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可能会建议患者做肝功能检查、汗液涂片检查、真菌镜检和血常规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及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主要通过观察患者的汗液是什么颜色,初步判定引起色汗症的原因。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肝功能检查
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肝功能异常。
2、汗液涂片镜检
局部汗液涂片镜检,检查有无完整或破碎的红细胞,可与血汗症相鉴别。
3、真菌镜检
皮肤真菌镜检检查有无真菌感染。
4、血常规
血常规检查能够了解患者的基本身体状态,有无感染、贫血、出血等情况。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患者是否有染料接触史、用药史及基础疾病史,以及出现有色汗液等症状,即可作出诊断。结合肝功能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能够基本明确病因。在诊断过程中,汗液呈红色的患者需与血汗症相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红色汗症应与血汗症鉴别。血汗症汗液中有红细胞或血色素,反复仔细检查汗液阴性可排除。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疗法,轻者一般不需要治疗,严重者可以治疗多汗。对于假汗症患者应避免接触着色物质。药物因素引起的色汗症患者在停用药物后,色汗即可自然消失。疾病所致的色汗症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治疗-一般治疗:
1、注意清洗患处,勤换衣物,并选择吸汗透气的衣物,以保持局部皮肤干燥。2、伴有腋臭的患者,可以将腋毛刮去,以减少局部寄生菌的数量。
治疗-药物治疗:
1、内服药治疗
(1)精神因素所致的多汗,可以根据精神因素持续时间的长短,选择时效不同的镇静剂。
(2)大剂量抗胆碱能药物可以抑制汗液分泌,但有口干等难以忍受的不良反应。
2、外用药治疗
局限性多汗症可选用外用药局部治疗,如20%~25%氯化铝溶液、0.5%醋酸铝溶液、3%~5%甲醛溶液、5%明矾溶液、5%鞣酸溶液等。具体用法用量请遵医嘱。
3、肉毒杆菌A毒素局部注射
可用于治疗掌、跖及腋部多汗症。一般注射后5~7天,止汗明显,平均可维持9~12个月。
治疗-相关药品:
0%~25%氯化铝溶液、0.5%醋酸铝溶液、3%~5%甲醛溶液、5%明矾溶液、5%鞣酸溶液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暂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色汗症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色汗症的治疗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药物所致的色汗症停药后会自然消失。疾病所致的色汗症与原发疾病的预后相关。色汗症一般预后良好,目前国内外尚无色汗症导致内脏损害,影响生命健康的报道。
预后-危害性:
色汗症可导致衣物染色等尴尬情况,患者可能会出现心理负担增加。
预后-自愈性:
部分患者接触病因后可自愈。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积极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症状。
预后-治愈率:
色汗症临床较为罕见,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的治愈率。
预后-根治性:
由明确环境、用药史引起的色汗症可针对病因根治,其他病因的色汗症尚无根治性相关报道。
预后-复发性:
1、药物、环境相关的色汗症在再次接触诱因时可复发。
2、肝功能异常、高胆红素血症相关的色汗症在原发病病情反复时可再次出现色汗症状。
日常-总述:
色汗症的患者应重视日常护理,在生活中尽量保持良好的心态,克服色汗症引起的心理负担,遵医嘱用药,并根据病情及时复诊。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色汗症常会引起衣物染色,造成尴尬,所以色汗症对于患者的影响主要在社会心理方面。
2、护理要点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夏季衣物单薄时可选择穿着深色衣物,避免穿着白色等浅色衣物以避免尴尬。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清洗患处,勤换衣物,并选择吸汗透气的衣物,以保持局部皮肤干燥。
2、避免能够引起色汗症的染料、环境及药物。
饮食调理:
色汗症患者应重视饮食调理,不健康的饮食方式可能导致疾病进展。饮食宜清淡和营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注意营养的均衡。
饮食建议:
保证肉、蛋、奶等蛋白质的摄入。
饮食禁忌:
忌食辛辣、刺激等可能诱使病情发展的食物。
预防措施:
色汗症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暂无特殊有效的预防方法。日常生活中注意个人清洁卫生、选择宽松透气的衣服,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预防本病的发生。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