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疝气疾病英文名称: hernia疾病别名: 疝疾病概述: 疝气(hernia)又称疝,是...
养生
疾病名称: 疝气
疾病英文名称: hernia
疾病别名: 疝
疾病概述:
疝气(hernia)又称疝,是指体内脏器或组织离开正常的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邻近部位。疝多发生于腹部,以腹外疝为多见,腹外疝包括腹股沟疝、股疝等。疝气的部位不同,主要表现也不一样,治疗原则也不一样。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可能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普通外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身体出现肿块、疼痛
主要病因: 组织结构薄弱、缺损和腔内压力增高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超声、CT、MRI
重要提醒: 出现疑似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医,避免肿块增大,疾病进展。
临床分类:
1、根据疝内容物是否突出体表,疝气可分为内疝和外疝。
2、根据发生部位不同,疝气可分为腹股沟疝、股疝、脐疝、膈疝、脑疝等。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腹股沟疝多发生于男性,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15:1,右侧比左侧多见。
2、股疝多见于40岁以上的妇女。
病因-总述:
疝气的主要病因是组织结构薄弱、缺损和腔内压力增高,导致身体某部位挤压薄弱或缺损的地方,从而进入人体的其他部位。
病因-基本病因:
1、腹壁强度降低
引起腹壁强度降低的潜在因素很多,最常见的因素有:
(1)某些组织穿过腹壁的部位,如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穿过腹股沟管、股动静脉穿过股管、脐血管穿过脐环等处。
(2)腹白线因发育不全。
(3)手术切口愈合不良、腹壁外伤或感染、腹壁神经损伤、老年、久病、肥胖所致肌萎缩。
(4)生物学研究发现,腹股沟疝病人体内腱膜中胶原代谢紊乱,其主要氨基酸成分之一的羟脯氨酸含量减少,腹直肌前鞘中的成纤维细胞增生异常,超微结构中含有不规则的微纤维,因而影响腹壁的强度。
(5)遗传因素、长期吸烟等可能与腹外疝的发生有关。
2、腹内压力增高
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排尿困难、搬运重物、举重、妊娠婴儿经常啼哭、腹水、腹膜透析腹内、腹腔内较大肿瘤等是引起腹内压力增高的常见原因。正常人虽然常有腹内压增高情况,但如果腹壁强度正常,足以对抗增高的腹压,则不会发生疝气。
症状-总述:
主要表现为发生疝气的部位出现隆起或肿块,可能会伴有疼痛。疝气发生的部位不同,主要表现也不一样,常见的疝气有腹股沟疝和股疝。
症状-典型症状:
1、腹股沟疝
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区有一个突出的肿块,在站立、行走、咳嗽、负重、儿童哭闹时更加明显,如果用手按压或平卧,肿块可变小或消失。起初肿块较小,仅表现为轻微的坠胀感,随着肿块的增大,可出现腹部胀痛或绞痛、恶心、呕吐、便秘、腹胀等表现。
2、股疝
疝块往往不大,常在腹股沟处表现为一半球形的突起。因为疝囊外有很多脂肪堆积,平卧后疝块有时不能完全消失。肥胖患者因为脂肪本身比较厚,更容易忽视股疝的发生。在发生嵌顿或引起肠梗阻时,会发生剧烈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
症状-并发症:
一般无明显并发症。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向外突出的肿块,持续不退。
2、伴腹痛、恶心、呕吐、便秘。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一般首诊科室为普通外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可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您不舒服有多久了?发作有没有规律?
3、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
4、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5、您是否有进行治疗?进行过哪些治疗?治疗效果如何?
6、您家里人有出现类似情况吗?
7、平时您有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情况吗?
8、您经常搬运重物吗?是否有举重物?
9、您平时吸烟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如果不治疗会怎么样?
3、我为什么会得病?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5、您建议怎么治疗?
6、需不需要做手术?
7、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8、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
9、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身体某部位肿块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作出初步判断,然后有选择性的进行超声、CT、磁共振(MRI)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让患者站起来咳嗽,观察体表是否存在向外突出的肿块,还会检查肿块的大小、软硬程度,按压肿块是否能变小或消失。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超声
对腹外疝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超声可以清晰显示肿块的结构和内容物,并提示肿块是否能回到腹腔。
2、CT、磁共振(MRI)
明确肿块的具体情况以及和周围组织的关系,为后续的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病史、典型症状,结合相应检查结果,即可作出诊断,需要注意和脂肪瘤、淋巴结肿大、睾丸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等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脂肪瘤
脂肪瘤和疝气都可出现向外突出的肿块,但是脂肪瘤基底不固定而活动度较大,股疝基底固定而不能被推动。
2、淋巴结肿大
嵌顿性股疝常误诊为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但是嵌顿性股疝会出现剧烈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肠梗阻的症状,而淋巴结炎没有这些症状。
3、睾丸鞘膜积液
睾丸鞘膜积液和腹股沟疝都可出现腹部肿块。但是睾丸鞘膜积液肿块完全局限在阴囊内,透光试验检查透光(即透光实验阳性),而腹股沟疝块不透光。睾丸鞘膜积液的肿块周围均呈囊性,睾丸在积液中间,所以不能触及睾丸;但腹股沟疝可在疝块后方,能够触及睾丸。
4、交通性鞘膜积液
交通性鞘膜积液和腹股沟疝类似,患者晨起或站立活动时会阴部肿块缓慢出现并增大,平卧或挤压时体积也可逐渐缩小。但交通性鞘膜积液透光试验为阳性,而且彩超也有利于辨明内容物。
5、精索鞘膜积液
精索鞘膜积液和腹外疝都可出现腹部肿块。但是精索鞘膜积液的肿块较小,穿行在腹股沟管内,牵拉同侧睾丸时肿块可以移动,而腹股沟疝牵拉睾丸疝块不移动。
治疗-治疗原则:
不同部位的疝气,治疗原则也不一样。腹外疝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疝块可逐渐增大,最终将加重腹壁的损伤,影响日常生活,如果发生嵌顿或绞窄,还可能会危及生命。婴儿、年老体弱、伴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可不进行手术。
治疗-药物治疗:
目前暂无特殊治疗药物。如果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可适当使用镇痛药;可能存在感染的患者,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使用抗菌药。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
治疗-手术治疗:
腹股沟疝绝大多数只有通过手术治疗才能治愈,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1、手术方法
治疗腹股沟疝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修补,包括传统的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1)传统的疝修补术:手术的基本原则是疝囊高位结扎、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管壁。但是存在缝合张力大、术后手术部位有牵扯感、疼痛等缺点。
(2)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无张力情况下,利用人工高分子材料网片进行修补,有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是目前外科治疗最主要的方法。
(3)经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无局部牵扯感等优点,目前临床应用越来越多。对于双侧腹股沟疝的修补,尤其是多次复发或隐匿性疝,经腹腔镜疝修补术更具有优势。但是手术费用一般较高。
2、术后并发症
手术后可能出现伤口血清肿或血肿、尿潴留、膀胱损伤和浅表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等并发症,晚期可能出现持续性腹股沟区疼痛及疝修补术后神经痛、睾丸并发症、深部切口或补片感染、疝复发、补片移位和侵蚀等并发症。
治疗-其他治疗:
1、婴儿的腹肌可随身体的生长逐渐强壮,疝气可能自行消失。可采用棉线束带或绷带压住腹股沟管深环,防止疝块突出,并给发育中的腹肌以加强腹壁的机会。
2、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严重疾病而不能手术的患者,白天可在疝内容物回纳消失后,将医用疝带一端的软压垫对着疝环顶住,阻止疝块突出。但是长期使用疝带,可使疝囊颈经常受到摩擦变得肥厚坚韧,增加疝嵌顿的发病率,并可能促使疝囊与疝内容物发生粘连。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7~10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不同部位的疝气,预后也不一样。多数患者在经过积极治疗后,预后较好。
预后-危害性:
1、体积较大的疝块可损伤腹壁,出现疼痛感,可影响正常生活。
2、如果发生嵌顿或绞窄,还可能会发生肠梗阻,甚至危及生命。
预后-治愈性:
经过积极治疗,多数患者可获得临床治愈,不影响日常生活。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日常-总述:
日常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合理休息,对疾病的康复非常重要。
日常-心理护理:
患者可因疝块反复突出影响工作和生活而感到焦虑不安,部分患者还会对手术存在顾虑,出现害怕、担忧的心理。家属需要多和患者沟通,耐心进行疏导,缓解患者的压力,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需要多了解疾病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身体恢复。
日常-生活管理:
1、避免重体力劳动或提举重物,减少弯腰。
2、适度运动,但不要久站或长时间行走,避免剧烈运动
3、注意保暖,防止受凉,避免咳嗽、打喷嚏。
4、规律作息,合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取平卧位,第2日可半卧位,膝下垫一软枕,使髋关节微屈,以松弛腹股沟切口的张力及减少腹内压,有利于切口愈合和减轻伤口疼痛。一般术后3~5日可离床活动。
2、切口敷料要保持清洁干燥,如果出现渗湿、污染或脱落,需要及时更换。
饮食调理:
本病对饮食一般无特殊要求,但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可以增强治疗效果,有助于身体尽快恢复。
饮食建议:
1、手术后6~12小时无恶心、呕吐可进流质,第2日可进食半流质,如无不适逐步进食普食。但嵌顿疝后行肠切除、肠吻合术的患者需等肠功能恢复后方可进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普食。
2、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高纤维食物,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腹内压升高。
3、多吃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牛奶等。
饮食禁忌:
1、少吃容易引起便秘、肠胃胀气的食物,如红薯、豆类等
2、不要吃生冷、刺激性食物,如冷饮、辣椒、生蒜等。
3、避免暴饮暴食。
4、戒烟,尽量不要喝酒。
预防措施:
先天性因素引起的疝气无有效预防方法,但是可通过以下措施,增加腹壁肌的力量强度或减小腹内压力,预防后天因素引起的疝气:
1、不要搬运重物、举过重的物体。
2、保持良好饮食习惯,避免便秘,少吃胃肠胀气的食物。
3、戒烟,并避免二手烟。
4、适当运动,控制体重。
5、积极治疗可引起慢性咳嗽和排尿困难的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包茎、良性前列腺增生、膀胱结石等。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