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上颌后缩疾病英文名称: maxillary retrusion疾病概述: 上颌后缩(ma...
养生
疾病名称: 上颌后缩
疾病英文名称: maxillary retrusion
疾病概述:
上颌后缩(maxillary retrusion)是指患者上颌发育异常,处于下颌骨后方,无法正常覆盖下颌骨。患者可表现为眶下区及鼻旁区凹陷,看上去有下颌前突的表现。上颌后缩有家族倾向,可由先天疾病、后天疾病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引起。上颌后缩主要通过手术以及矫治器进行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因素有关,有家族倾向
就诊科室: 口腔科
发病部位: 面部
常见症状: 眶下区及鼻旁区凹陷、颊部不丰满
主要病因: 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
检查项目: X线、颅面及牙(牙合)摄影、锥形束CT、牙(牙合)模型
重要提醒: 上颌后缩会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和外观,对患者饮食、社交造成不良影响,患者应及时进行治疗,本病通常可以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上颌后缩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上颌后缩较为常见,目前尚无明确的官方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上颌后缩有家族倾向,有家族史的人群出现上颌后缩的可能高。
2、东亚人种较欧美人更为高发。
3、有长时间咬上唇、向前伸下巴习惯的人群好发。
病因-总述:
上颌后缩通常是由上颌骨发育不全引起的,上颌骨无法覆盖下颌骨,位于下颌骨后方,外观上表现为下颌骨前突。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都可能引起上颌骨发育不全,导致上颌后缩,常见的病因有先天疾病、后天疾病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
病因-基本病因:
1、先天疾病
一些遗传性疾病会影响颌骨正常发育,导致上颌骨发育不全,比如先天愚型、先天性唇腭裂等。
2、后天疾病
佝偻病、垂体功能亢进等疾病可导致患者颌骨发育异常,引起上颌后缩。
3、不良的生活习惯
长期咬下唇、前伸下颌等习惯可能会引起上颌后缩,错误的喂养方法也是可能的病因。
病因-危险因素:
1、有家族史的人群发生上颌后缩的可能高于常人,有家族倾向。
2、部分疾病会引起上呼吸道不畅,导致上颌发育不足,比如慢性扁桃体炎等疾病,这些疾病是上颌后缩的危险因素。
症状-总述:
患者表现为眶下区及鼻旁区凹陷,颊部不丰满。上、下唇过度紧闭,上唇显得较薄,唇鼻角较钝,有时给人以下颌前突的假象。如果伴有垂直方向的不足,则不仅静止状态,甚至说话、微笑时都不露齿,上唇塌陷,显得比实际年龄苍老。
症状-并发症:
1、上颌后缩的患者会出现咬合关系异常,导致咀嚼效率低于正常人,影响正常进食。
2、上颌后缩的患者可能出现说话不清的情况。
3、上颌后缩的患者可能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就医-门诊指征:
一般无须就医,上颌后缩明显影响面部外观,有求美需求者可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通常选择口腔科、整形外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对您的口腔进行详细检查,请您做好心理准备。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的症状是何时出现的?
2、您的症状有加重的情况吗?
3、您的进食和说话正常吗?
4、您是否有咬上唇、前伸下巴的习惯?
5、您的家中有没有患相同疾病的成员?
6、您是否进行过治疗?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疾病是如何引起的?
2、我的外观能恢复正常吗?
3、我的疾病有哪些治疗方法?
4、我的疾病会遗传给我的孩子吗?
5、我的疾病会复发吗?
6、我在生活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吗?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您出现眶下区及鼻旁区凹陷、颊部不丰满、下颌前突的情况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然后选择X线、颅面及牙(牙合)摄影、锥形束CT等检查详细了解患者局部结构的异常,还可以选择牙(牙合)模型进行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血压、心率等情况,然后着重检查牙(牙合)、牙周及颞颌关节、上颌骨与下颌骨等,了解这些结构的形态、大小以及位置关系,初步了解患者的病情。
检查-其他检查:
医生还可能选择牙(牙合)模型进行检查。医生可能会让患者咬专业的器具,然后制作模型,来获得患者牙、牙槽、龈颊沟等结构的准确情况。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
医生可通过X线检查为确定诊断、制定治疗计划寻找证据,包括根尖压片、全颌曲面断层片、头颅侧位片、头颅正位片等。其中头颅定位侧位X线片上主要显示A点(上牙槽座点)后位,SNA(颅底-上牙槽座角)小于正常值。
2、颅面及牙(牙合)摄影
包括正、侧位颅面像及牙(牙合)关系正、侧位像。医生可观察颜面软组织正、侧貌形态、比例,对称性和口唇与牙的关系。
3、锥形束CT
医生可通过锥形束CT全面、立体的掌握牙齿、颌骨的信息。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上颌后缩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是否有加重的情况,并了解患者是否有家族史、不良生活习惯等信息,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X线、CT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做出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医生在治疗时会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牙齿发育情况等信息,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不同年龄的患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目的是重建牙颌面结构的三维空间关系和功能,使患者获得满意的颜面美容效果。处于乳牙期、替牙期的患者可选择矫治器等方式矫正牙齿及骨骼的异常,恒牙期患者可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上颌后缩通常不选择药物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
治疗-手术治疗:
1、乳牙期、替牙期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年龄,选择合适的矫治器进行治疗,解决患者的异常咬合和骨性异常。
2、恒牙期
医生会对影响建立理想(牙合)关系的牙在术前进行正畸治疗,矫正错位牙,调整不协调的牙弓和(牙合)关系,使手术可以顺利进行、建立良好的(牙合)关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手术方案,确定骨切开的部位、骨块的移动度和方向。医生会切开并移动牙-骨复合体,重建牙颌面结构的三维空间关系和功能,使患者获得满意的颜面美容效果。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1~12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本病的治疗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上颌后缩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多数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恢复正常的咬合关系,提高生活质量。如不进行治疗,上颌后缩患者的外观、咀嚼功能都会受到影响。
预后-危害性:
1、上颌后缩会影响患者的外观,使患者咀嚼效率降低,影响正常生活。
2、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预后-自愈性:
本病通常难以自愈。
预后-治愈性: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通常患者的症状可以缓解。
预后-治愈率:
目前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结果,多数患者可以治愈。
日常-总述:
患者要改正咬上唇、前伸下颌的不良生活习惯。手术的患者在术后要注意伤口的保护,避免牵拉和污染。保证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有利于身体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上颌后缩会引起患者的外观改变,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自信心,导致患者出现自卑、抑郁,无法进行正常的社交。患者自身不要有自暴自弃的想法,明白外貌只是人的表象,内在的优秀也是个人的魅力。患者还可以和医务人员沟通,了解疾病的知识,明白本病可以通过治疗得到基本正常的外貌,恢复对生活的希望。家属也要多陪伴、鼓励患者,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建立自信心。
日常-生活管理:
1、改正咬上唇、前伸下颌的不良生活习惯。
2、规律作息,不要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3、不要过度劳累,不从事剧烈的运动。
4、及时排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5、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及时清理食物残渣。
日常-复诊须知:
根据医生的安排进行复查,及时了解自身情况的变化。
日常-术后护理:
手术患者术后要避免牵拉伤口,不要抓挠。做好个人卫生,避免伤口发生感染。
饮食调理:
患者在饮食中应避免摄入对口腔有刺激的食物或饮料,少吃可能引起口腔疾病的食物,均衡饮食,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
饮食建议:
1、多吃柔软、易消化的食物。
2、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可以选择瘦肉、鱼类等,食用鱼肉时注意鱼刺。
3、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有利于身体健康。
饮食禁忌:
1、少吃含骨、带壳等坚硬的食物,也可以在餐前处理好坚硬的部分,避免口腔过度用力咀嚼。
2、尽量不饮酒。
3、少吃辛辣刺激、过冷、过热的食物。
预防措施:
目前尚无明确能防止上颌后缩发生的措施,可通过以下方法降低发病的可能。
1、孕妇在怀孕期间注意叶酸等营养物质的均衡、足量摄入,有利于胎儿的组织正常发育,减少先天畸形。
2、胎儿出生后使用正确的喂养方法,注意补充维生素D。
3、注意口腔卫生,做好儿童的教育工作,帮助他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4、出现口腔问题时及时就医,及时治疗。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