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舌下间隙感染疾病英文名称: infection of the sublingual sp...
养生
疾病名称: 舌下间隙感染
疾病英文名称: infection of the sublingual space
疾病别名: 舌下间隙蜂窝织炎
疾病概述:
舌下间隙感染(infection of the sublingual space)又称舌下间隙蜂窝织炎,是发生于下颌体与舌体之间的感染。舌下间隙感染多来自下颌牙的感染,口腔其他部位的感染扩散也可引起本病。患者常表现为舌下区红肿、压痛,有脓肿出现时可触及波动,患者会出现舌运动受限、语言障碍和吞咽不便。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口腔科
发病部位: 口腔
常见症状: 舌下区红肿、疼痛、舌运动受限、语言障碍、吞咽不便
主要病因: 多来自于下颌牙感染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X线、穿刺检查
重要提醒: 舌下间隙感染如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感染可能扩散至全身,引起脓毒症、休克等,因此如果出现了舌下区疼痛、发热、舌运动受限等症状,请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比如患有免疫缺陷病、服用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营养不良、过度劳累等人群。
2、口腔卫生习惯差、不按时刷牙的人群。
3、患有口腔中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人群。
病因-总述:
本病多来自下颌牙的感染,其次是下颌下腺导管结石或口腔溃疡的感染扩散,从而引起舌下间隙感染。
病因-基本病因:
1、本病多来自与下颌牙的感染,当下颌牙的感染通过血液、淋巴等方式扩散至舌下间隙时,可引起本病发生。
2、下颌下腺导管以及舌下腺导管位于此间隙中。当出现下颌下腺结石等问题时,可出现下颌下腺导管或舌下腺导管炎症,由于位置关系,感染可扩散至舌下间隙中。
3、当出现口腔溃疡或是其他口腔黏膜损伤时,由于黏膜的正常结构被破坏,容易发生感染,当感染扩散至舌下间隙时会引起本病。
病因-危险因素:
1、免疫功能低下,比如患有免疫缺陷病、服用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营养不良等。
2、口腔卫生环境差。
症状-总述:
舌下间隙感染患者会出现舌下区红肿、压痛,如有脓肿时可触及波动。患者还会出现舌运动受限、语言障碍和吞咽不便的症状。严重者有口底肿胀、舌体抬高,呈“二重舌”状态,患者嘴不能闭,流口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舌根处肿胀,导致呼吸困难。
症状-典型症状:
1、肿胀、疼痛
是舌下间隙感染患者的常见症状。患者病变区域黏膜会因感染而肿胀,可同时有颜色的改变。此外患者的病变区域受压时还会有疼痛的感觉,部分患者甚至在不触碰病变区域时也会感到疼痛。
2、舌运动受限、语言障碍、吞咽不便
通常患者的舌下及口底发生肿胀,导致舌运动受限,患者说话及进食均受影响。部分患者会出现舌根处肿胀,引起呼吸困难。
3、嘴不能闭、流涎
部分患者症状较重,舌体抬高,导致患者嘴无法闭合,流涎。
4、张口受限
部分患者的感染会波及翼内肌,导致张口动作障碍。
5、流脓
少数患者脓肿会自发穿破,导致脓液流出。
症状-并发症:
舌下间隙感染的并发症通常与感染的扩散有关。
1、感染多向下颌下间隙扩散,可导致口底蜂窝织炎。
2、感染在口底的多个间隙中扩散,可进而引起纵隔感染,导致纵隔脓肿出现。
3、当感染进入血液,可引起全身脓毒症,导致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
症状-伴随症状:
由于感染的存在,患者会伴有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
就医-门诊指征:
1、舌下区红肿、疼痛;
2、舌运动障碍、发音障碍、吞咽不便;
3、发热、寒战;
4、嘴不能闭、流涎;
5、张口受限、流脓;
6、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尽早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首诊科室为口腔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对您的口腔进行详细的检查,请您做好心理准备。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哪里不舒服吗?
2、您的舌下区疼痛、发音障碍、吞咽不便等症状最早是何时出现的?
3、您的症状有加重的情况吗?
4、您曾患有口腔溃疡、下颌牙感染等口腔疾病吗?是否治愈了?
5、您平时口腔卫生习惯如何?按时刷牙吗?
6、您的症状出现后进行过治疗吗?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疾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我的疾病严重吗?能治好吗?
3、我的疾病有哪些治疗方法?您推荐哪些方法进行治疗?
4、我的疾病会复发吗?
5、我在生活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吗?
6、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您出现舌下区红肿、疼痛、舌运动受限等症状时,请您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选择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的局部症状以及口腔的情况,然后会选择血常规、X线、穿刺检查等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病情,为诊断和治疗寻找证据。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患者舌下区红肿、压痛等情况,观察口底的肿胀情况,还会对患者口腔进行详细的检查,观察患者有无下颌牙感染、口腔溃疡等口腔疾病,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检查-实验室检查:
医生可通过血常规检查了解患者是否发生感染,比如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比例上升等。
检查-其他检查:
医生可通过穿刺检查从病变处抽出脓液,可以帮助诊断。本检查为有创检查,医生会使用专业的设备刺破皮肤,到达病变位置抽脓液。
检查-影像学检查:
医生会选择X线观察患者是否有周围组织破坏等情况,还可了解患者有无其他病变。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舌下区红肿、疼痛、舌运动受限等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病情的变化情况,还会了解患者近期有无下颌牙感染、口腔溃疡、下颌下腺结石或是口腔黏膜损伤的经历,初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因,然后观察患者口底肿胀、舌运动受限等临床表现,结合血常规、X线、穿刺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做出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舌下间隙感染治疗以抗感染治疗为主,控制局部的感染可使患者的症状好转,可选择抗菌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抗菌药物应针对患者感染的病原体选择,手术治疗通常选择切开引流,将脓液排出。
治疗-一般治疗:
医生会关注患者体温、水电解质是否正常,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如果患者体温过高,医生可选择物理降温等方式。医生还会通过输液等方式保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
治疗-药物治疗:
医生通常会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包括头孢他啶、头孢曲松、替硝唑等药物,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治疗-相关药品:
头孢他啶、头孢曲松、替硝唑
治疗-手术治疗:
舌下间隙感染主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医生会通过手术切开脓肿,将脓液放出。如果患者合并下颌下、颏下等多间隙感染时,医生会选择下颌下皮肤切口,引流脓肿。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1~3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舌下间隙感染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通常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语言及吞咽功能不受影响,基本恢复正常生活,不会引起寿命的改变。如果没有接受治疗,舌下间隙感染也可能扩散,引起口底多间隙感染、纵隔感染、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等。
预后-危害性:
1、舌下间隙感染会引起患者舌下区疼痛、舌运动受限、语言障碍、吞咽不便,影响患者正常生活。
2、如果舌下间隙感染患者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感染扩散可引起其他组织脓肿,甚至引起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等。
预后-治愈性:
本病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通常可以治愈,症状可以得到缓解,基本恢复正常生活。
预后-治愈率:
目前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结果,多数患者可以治愈。
日常-总述:
患者要关注伤口的情况,不要牵拉、抓挠患处,遵医嘱用药,不要擅自停药或换药。在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口腔的卫生,避免发生下颌牙感染等疾病。还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要过度劳累,可选择一些适当的运动,但是避免剧烈的运动,有利于身体恢复。
日常-用药护理:
遵医嘱用药,不要因为病情好转就自行停药或减量。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口腔卫生,早晚按时刷牙,饭后漱口,及时清除口腔残渣。
2、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
3、保持心情舒畅,及时排解学习、工作中的压力。
4、适当进行运动,选择慢跑等运动,不要进行激烈的对抗运动或是高空跳伞等运动。
日常-复诊须知:
根据医生的安排定期复查。
日常-术后护理:
术后不要牵拉伤口,注意观察伤口的情况,出现出血等情况时及时就医。
饮食调理:
舌下间隙感染患者在饮食中应避免摄入刺激性的食物或饮料,少吃可能引起口腔疾病的食物,均衡饮食,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
饮食建议:
1、饮食以柔软、易咀嚼的食物为主,多选择汤类、粥类等食物。
2、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可以选择瘦肉、鱼类等,食用时注意充分烹饪。
3、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有利于身体健康。
饮食禁忌:
1、少吃含骨、带壳等坚硬的食物,也可以在餐前处理好坚硬的部分,避免对口腔产生影响。
2、少饮酒或不饮酒。
3、少吃辛辣刺激、过冷、过热的食物。
预防措施:
目前尚无明确能防治本病发生的措施,可通过以下方法降低发病的可能。
1、注意口腔卫生,早晚按时刷牙,饭后漱口,及时清除口腔残渣,尽量避免发生口腔感染性疾病。
2、出现下颌牙感染、口腔溃疡时要及时治疗。
3、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发现异常及时治疗。
4、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适当锻炼,合理饮食,增强体质。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