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渗出性盘状苔藓样皮炎疾病英文名称: exudative discoid and lich...
养生
疾病名称: 渗出性盘状苔藓样皮炎
疾病英文名称: exudative discoid and lichenoid dermatitis
疾病别名: 渗出性盘状及苔藓样皮炎、盘状渗出性苔藓样皮炎、Sulzberger-Garbe综合征、Oid-Oid病
疾病概述:
渗出性盘状苔藓样皮炎(exudative discoid and lichenoid dermatitis)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心身性皮肤系统疾病,由Sulzberger和Garbe于1937年首先报道。该病主要表现为突发剧烈瘙痒,盘状皮损、苔藓样变及渗出同时或交替出现,损害多自阴茎或阴囊部位开始,也可广泛分布在四肢伸侧、上胸、骶部和肩胛、面部等处。本病一经发病,较难治疗,时轻时重,数月或数年后可自行缓解或消退。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皮肤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皮肤
常见症状: 皮肤表面斑块、糜烂、渗液、鳞屑、结痂、瘙痒
主要病因: 可能和精神因素及自身过敏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 渗出性盘状苔藓样皮炎发病后剧烈瘙痒,有时难以控制,需尽早治疗。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渗出性盘状苔藓样皮炎在临床上罕见,流行病学数据较少,难以获得确切发病率。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 好发于40岁~60岁的中老年人。
2、 男性相对多见。
3、好发于拥有犹太血统的人。
病因-总述:
渗出性盘状苔藓样皮炎病因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精神因素与发病有密切关系,也有学者认为自身过敏是本病的发病因素。
病因-危险因素:
1、拥有犹太血统的人更容易患此疾病。
2、过敏体质者、精神压力大者,容易患此疾病。
症状-总述:
渗出性盘状苔藓样皮炎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数从阴茎或阴囊起病,也有从肩部、面部特别是鼻梁处等开始,主要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边缘高起的盘状水肿性红斑块,随后出现轻度糜烂、渗液、鳞屑及结痂,剧烈瘙痒,夜间尤甚。该病病程较长,缓解与发作反复发生。
症状-典型症状:
1、 渗出性盘状皮损
皮损为大小不一的卵圆形盘状隆起性斑块,界限清楚,表面可有渗液、糜烂及结痂。分布广泛,好发于阴囊、阴茎、四肢伸侧、上胸、骶部和肩胛等处。皮损持续时间较短,可迅速消退或转化为苔藓样变。
2、 苔藓样损害
皮肤增厚、粗糙,皮纹加深,形成大小不等的丘疹,持续时间较长。
3、 浸润性损害
为盘状斑块转变而来的浸润性损害,浸润明显者可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临床表现与蕈样肉芽肿(环状或不规则状隆起斑块,表面高低不平)相似。
4、 风团样损害
有像风团一样的皮损,可发生在本病的任何阶段,但半数病例主要发生在苔藓样盘状损害期,损害较小,较一般荨麻疹更为持久。
症状-并发症:
本病无显著并发症。
症状-伴随症状:
由于病情反复难愈,皮损的存在和瘙痒的持续,部分发病患者可伴随精神异常。
就医-急诊指征:
当出现剧烈瘙痒,难以忍受或巨大皮损面积等严重症状时,应急诊就诊或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阴部、面部、肩背等部位出现圆形或卵圆形、边缘高起的盘状水肿性红斑块。
2、红斑皮损出现轻度糜烂、渗液、鳞屑及结痂。
3、皮损部位出现瘙痒症状,夜间尤甚。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当病情平稳时,可选择皮肤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好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请着宽松易于穿脱的衣物,方便检查。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这种症状出现多久了?以前有过这种情况吗?
2、您觉得病变部位痒吗?晚上会加重吗?
3、您以前看过吗?进行过什么治疗吗?有缓解吗?
4、您有过精神异常(比如抑郁、狂躁)的表现吗?您有患自身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现在可以明确诊断渗出性盘状苔藓样皮炎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需要用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需要长期用吗?医保能报销吗?
5、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6、这个病对我以后生活会有什么影响吗?
7、这个病能治好吗?会复发吗?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9、平时在生活中我需要注意什么?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皮肤表面斑块、糜烂、渗液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情况,然后可能建议做血常规、病理检查等,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首先通过视诊了解皮损的部位、大小、形态以及有无糜烂。然后通过触诊了解有无淋巴结肿大。
检查-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会显示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可轻度增高。
检查-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实施病理活检时,医生一般会用钝刀刮取部分皮损部位涂片检查,也可直接用玻片按压皮损部位取得标本,然后做病理检查。该病病理学表现为表皮点状角化不全,真皮水肿及小动脉扩张,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等。此项检查有助于帮助医生诊断此病。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病史(有精神异常改变或自身过敏疾病)、临床表现(皮肤表面斑块、糜烂、渗液),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如血常规、病理检查等)结果,一般可作出诊断。医生在诊断的过程中,需除外钱币状湿疹、慢性单纯性苔藓、蕈样肉芽肿、扁平苔藓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钱币状湿疹
钱币状湿疹又名盘状湿疹,常发生于冬季,与皮肤干燥同时发生,表现为丘疹、丘疱疹、1~3cm的边界较清楚的圆形损害、渗液、结痂、鳞屑等,多发生于手足背、四肢伸侧、肩、臀、乳房及秃头等处,剧烈瘙痒。结合发病季节、临床表现可区分两者,必要时还可借助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对二者鉴别。
2、慢性单纯性苔藓
慢性单纯性苔藓又称神经性皮炎,是以阵发剧烈瘙痒和皮肤苔藓样变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助于对二者鉴别。
3、 蕈样肉芽肿
蕈样肉芽肿又名蕈样霉菌病,老年人多见,开始表现为斑块,逐步进展为浸润性斑块,最后可出现肿瘤、破溃,其组织病理学表现为具有脑回状胞核的中小淋巴细胞的亲表皮浸润。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4、 扁平苔藓
扁平苔藓是一种发生于皮肤、毛囊、黏膜和指(趾)甲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该病常见,发病与季节、环境因素有关,12月份及1~7月份发病率增加,有特征性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真皮浅层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带状浸润是诊断要点。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助于鉴别。
5、 银屑病
银屑病又称牛皮癣,临床上常见,发病以青壮年居多,容易反复发病,且病程较长。该病损害可发生于全身各处,以头部和四肢伸侧多见,常对称分布。根据发病年龄、发病部位可分区两者,必要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治疗-治疗原则:
对渗出性盘状苔藓样皮炎的患者,治疗目标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采用镇静药、抗组胺药、抗过敏药及糖皮质醇激素类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镇静药物
有精神症状的人应口服镇静药物,如地西泮、氯普噻吨等。
2、抗组胺及抗过敏药
对于皮肤瘙痒或伴有自身免疫的患者可口服抗组胺及抗过敏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赛庚啶、地氯雷他定等。
3、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早期局部无糜烂渗出时,可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醋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对皮损广泛、瘙痒剧烈或疗效不理想的顽固病例,也可少量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4、其他用药
丙酸睾酮、炉甘石洗剂、高锰酸钾等有一定疗效。其中丙酸睾酮口服,炉甘石洗剂、高锰酸钾外用。
治疗-相关药品:
地西泮、氯普噻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赛庚啶、地氯雷他定、丙酸睾酮、炉甘石洗剂、高锰酸钾、醋酸氢化可的松乳膏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没有确定的治疗周期。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通过积极治疗,可以缓解瘙痒、皮损等症状。本病具有自限性,经数月或数年后可自行消退。
预后-危害性:
本病病程反复,瘙痒剧烈,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预后-自愈性:
本病具有自限性,可经数月或数年后自行消退。
预后-治愈性:
通过积极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后-根治性:
本病病因不明,很难根治。
日常-总述:
渗出性盘状苔藓样皮炎患者应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家属应多关心、安慰患者,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应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渗出性盘状苔藓样皮炎病程反复,患者通常心理压力较大,多出现对生活的消极态度,可有焦虑、悲观情绪,甚至出现恐惧心理。
(2)渗出性盘状苔藓样皮炎可能影响患者生殖器官及面貌,导致患者出现自卑、抑郁等情绪。
2、护理措施
(1)患者应该正视疾病,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对疾病治疗有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2)家属应从多方面积极开导病人,多支持、多理解,调动患者主动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1、服用镇静药物的人群,可能出现嗜睡、镇静和运动失调、眩晕、头痛、精神错乱、抑郁、胃肠道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因此,在服药过程中,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超量服用药物。
2、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人群,应注意此药不可用于皮肤破溃处,不可大面积、长时间用药。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居室环境安静、舒适、整洁,温湿度适宜,避免种植花草、饲养宠物等。
2、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日常生活中锻炼要适度,以运动后不感到疲劳、自觉舒适为宜。
3、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4、对于皮损部位,注意保持皮肤清洁,不要用手搔抓。
日常-复诊须知:
渗出性盘状苔藓样皮炎患者因病程长,常交替缓解与发作,可定期门诊随诊。
饮食调理:
科学饮食,重视饮食调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控制病情。
饮食建议:
1、注意营养均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2、疾病发作期应注意饮食清淡。
饮食禁忌:
1、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这些食物刺激性大,容易加重皮肤损害。
2、少吃海鲜(鱼、虾)、牛羊肉等可能导致过敏的食物,一旦过敏,可能会加重病情。
预防措施:
该病病因可能和精神因素及自身过敏有关,所以注意精神因素与自身过敏疾病有助于预防疾病。
1、存在精神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精神疾病,放松心情。
2、有自身过敏反应的患者,平时应增强体质,尽量避免过敏情况的发生。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