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粟丘疹疾病概述: 粟丘疹,又称白色痤疮,是一种发生于表皮的良性潴留性囊肿。其临床特征为面...
养生
疾病名称: 粟丘疹
疾病概述: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发病部位: 面部
常见症状: 面部有散在粟粒大小的白色坚硬丘疹
主要病因: 湿痰瘀积肌肤
相关中医疾病: 粟丘疹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病因-基本病因:
诊断-诊断原则:
1、发于任何年龄,男女皆可患病,但多见于青年女性。
2、主要分布于眼睑周围和面颊,亦可见于额、阴茎、阴囊及阴唇内侧面,继发性大多分布于原皮损周围。病程发展缓慢,可持续数年,最后可自然脱落。
3、皮损为针头至粟粒大小的白色或黄白色硬丘疹,孤立散在,用针挑之,可见粟米样白色坚硬小颗粒。
4、无自觉症状。
诊断-诊断依据:
1、发于任何年龄,男女皆可患病,但多见于青年女性。
2、主要分布于眼睑周围和面颊,亦可见于额、阴茎、阴囊及阴唇内侧面,继发性大多分布于原皮损周围。病程发展缓慢,可持续数年,最后可自然脱落。
3、皮损为针头至粟粒大小的白色或黄白色硬丘疹,孤立散在,用针挑之,可见粟米样白色坚硬小颗粒。
4、无自觉症状。
诊断-鉴别诊断:
1、粉刺
好发于面部,皮损为针头大小的毛囊性丘疹,或为白头粉刺,可挤出白色或淡黄色脂栓,因感染而成红色小丘疹,顶端可出现小脓疱。同时伴有皮肤油腻。
2、汗管瘤
好发于下眼睑和上颊部,皮损为粟粒至绿豆大小(少数为豌豆大小),正常肤色、淡棕黄色或褐色半球形丘疹,表面常有蜡样光泽,中等硬度。
治疗-治疗原则:
治疗-其他治疗:
本病不需要内治。一般采用外治的方法
1、局部消毒后,用针挑除。
2、五妙水仙膏点涂患处。
3、中药外洗:苦参30g,板蓝根20g,地骨皮30g,孩儿茶15g,煎水外洗。
4、孩儿茶调敷患处。
预防措施:
1、面部尽量避免擦伤。
2、面部避免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