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吞气症疾病英文名称: aerophagia疾病概述: 吞气症是指患者在吞咽食物时不自觉的...
养生
疾病名称: 吞气症
疾病英文名称: aerophagia
疾病概述:
吞气症是指患者在吞咽食物时不自觉的吞入大量气体,并停留在胃中。本病症状复杂,可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如腹胀、嗳气、食欲下降、肛门排气增多等。精神心理因素可能在吞气症的发病中起到了一定作用,另外不良饮食习惯及胃肠道疾病等原因也可能会引起吞气症。临床上许多婴儿也容易出现吞气症,一般是由于不良喂养方式所引起。
是否医保: 具体报销比例因医保类型、就诊医院级别、病种、病情严重程度、治疗途径和手段而有所不同,具体参考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一般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精神心理科
发病部位: 腹部
常见症状: 主要表现为腹胀、嗳气、食欲下降、肛门排气增多等。
主要病因: 精神心理因素、胃肠道疾病、食管上括约肌松弛
检查项目: 腹部检查、血常规、便常规、大便培养、肠道病毒检测、X线检查
重要提醒: 吞气症的患者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吃饭时不要说话,做到细嚼慢咽,不要进食过快。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精神压力过大的人群。
2、有不良饮食习惯(如在吃饭时爱说话)的人群。
病因-总述:
吞气症主要是由于在进食时无意识的将大量空气吞入,并停留在胃中所引起。其病因可能与精神心理因素、胃肠道疾病以及不良的饮食习惯、喂养不当等因素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1、精神心理因素
精神心理因素是引起吞气症的重要原因,如压力大、焦虑或压抑等。
2、胃肠道疾病
如胃炎、胃溃疡等疾病,与吞气症的发病可能会有一定的关系。
3、饮食相关
食管上括约肌在吞咽动作时开放,空气进入食管然后通过食管蠕动将气体送入胃内。进餐时因讲话、进食过快或儿童哭闹等不良饮食习惯可吸入大量空气,而引起腹胀;进餐过多,或消化不良,也可能会出现吞气症。
4、喂养不当
母亲在给孩子喂奶时由于乳头括约肌紧张,导致出奶太慢,或奶头过短甚至内陷,导致小儿吃奶不易,用力吸吮,则会吸入过多的气体。母亲在喂奶时采取卧位,也会容易引起宝宝空气吸入过多。
5、其他
如在睡眠时使用气道正压(CPAP)呼吸机,可能也会导致吞气症发生;如戴有假牙,而假牙松动,也可能会导致吞下更多的空气。
症状-总述:
吞气症起病缓慢,病程缠绵日久,症状复杂,可反复发作,病情轻重可因暗示而增减,患者主要表现为腹胀、嗳气、肛门排气增多、食欲下降等表现,嚼口香糖可能会使症状加重。患者嗳气可反复发作,并可见主动或强迫性地努力向外嗳气。
症状-并发症:
1、肝曲综合征
部分患者在吞入大量气体后,不会出现腹胀或嗳气的症状,胃部的气体可向下进入小肠,引起小腹的饱胀感,气体也可以进入结肠,引起结肠的肝曲综合征,患者可出现右上腹的胀满、压迫或其他不适感。
2、其他
部分患者在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引起肠扭转、肠梗阻等情况。
症状-伴随症状:
患者还可伴有心悸、胸闷、气短、面红、失眠、焦虑、注意力涣散、健忘、神经过敏、手足多汗、多尿、头痛等非胃肠道症状。
就医-门诊指征:
若出现持续的腹胀、嗳气、肛门排气增多等症状,可到消化内科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可以到消化内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具体表现为哪里不舒服?
2、您是否有腹胀、嗳气、肛门排气增多、食欲不振等症状?
3、您的症状出现多长时间了?
4、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5、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6、您既往有过类似的症状吗?
7、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8、您平时饮食习惯怎么样?会经常边聊天边吃饭吗?
9、您既往有胃肠道疾病吗?
10、您最近生活工作顺利吗?压力大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得的是什么病?能确诊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3、我现在病情严重吗?
4、这个病好治吗?能够治愈吗?
5、目前都有什么治疗方法?您推荐哪一种?
6、我需要吃药吗?药物的用法用量是什么?
7、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8、我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在就诊时,医生一般会先对患者进行相关的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随后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血常规、便常规、大便培养、肠道病毒检测、X线检查等,以便于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触诊
通过触诊查看患者腹部是否柔软、是否有压痛及包块。
2、叩诊
吞气症的患者叩诊腹部时可出现鼓音。
检查-实验室检查:
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血常规、便常规、大便培养、肠道病毒检测,以便于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
检查-其他检查:
食管腔内抗阻技术可监测到食管内离口或向口的气体流动。
检查-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等其他影像学检查可帮助查看患者的胃肠道情况,多数患者会显示胃肠道充满大量气体,无液平面。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患者的病史、典型症状并结合相关检查,可以做出诊断。不过医生在诊断时为了明确病因可能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如患者近期是否精神压力过大,有利于明确患者的病因。另外医生在诊断本病前还需要排除一些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
诊断-诊断依据:
目前主要采用RomeⅢ诊断标准,必须符合以下所有条件 :
1、令人烦恼的反复暖气 , 每周至少发生数次 ;
2、吞气可被客观观察或检测到 。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 , 近 3个月症状符合以上标准。
诊断-鉴别诊断:
1、反流性食管炎
吞气症需要与反流性食管炎相区别,反流患者可有吞咽空气的动作及嗳气症状,但是其食管反流的症状如烧心和胸骨后痛较明显,通过实验室检查可以鉴别。
2、抑郁症、焦虑症
需要与抑郁症和焦虑症相区别,此类患者可伴有吞气动作,但精神症状较显著,因此可以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吞气症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其病因进行治疗,如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吞气症需要进行相应的心理治疗,在进行对因治疗的基础上部分症状严重的患者还需要进行对症治疗,给予相应的缓解药物。
治疗-一般治疗:
1、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若患者的吞气症是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吃饭时说话、进食过快或小儿哭闹等,则需尽力改变这种习惯,做到“食不言”,同时要放慢进食的速度,小儿哭闹时尽量不要喂食,待冷静后再进食。
2、采取正确的喂养方式
一些婴幼儿由于喂养不当引起的吞气症一般也不需要特殊的治疗,目前在改变喂养方式后一般即可缓解,母亲喂奶时,最好采取立位或坐位,喂奶时间最好不要超过20分钟,喂食后可以将宝宝竖直抱起,然后靠在母亲肩上,轻轻拍打背部,将宝宝吞入的空气排出。
治疗-药物治疗:
1、助消化药
如消化酶片,适用于胃肠道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帮助缓解腹胀、嗳气、反酸等症状。
2、抗焦虑药物
对于部分焦虑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应用抗焦虑药物来缓解症状。
3、其他
腹胀严重者还可口服二甲硅油和西甲硅油。
治疗-相关药品:
消化酶片、二甲硅油、西甲硅油
治疗-手术治疗:
目前暂无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吞气症和压力大、过于焦虑有很大的关系,对于此类患者,医生一般会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缓解压力或焦虑,有利于缓解症状。
治疗-治疗周期:
吞气症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吞气症的预后主要与患者是否积极治疗有关,一般患者预后较好,但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肝曲综合征、肠梗阻等并发症。
预后-危害性:
吞气症的患者可频繁出现嗳气、反酸、腹胀等症状,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肝曲综合征、肠梗阻、肠扭转等并发症。
预后-治愈性:
在经过积极治疗后,患者一般可以改善症状,恢复正常。
日常-总述:
科学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帮助吞气症的患者缓解症状,同时也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刺激,腹胀难受的患者可以采用热敷或按摩的方式帮助缓解症状。另外,患儿的母亲要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喂养患儿,有利于缓解并治疗吞气症。
日常-心理护理:
1、精神压力大、焦虑是引起吞气症的重要原因,因此患者应尽量避免焦虑等不良情绪,精神压力大时可以向身边的家属或好友诉说,将这些压力释放出来,有利于病情的康复。
2、家属一定要多关心患者的生活,多鼓励、安慰患者,帮助患者一起克服疾病,不要让患者自己面对,以免加重心理压力。
3、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培养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如画画、插花、下棋等,以便于转移自己的注意力,适当缓解生活中的压力。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在用药时要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己随意加减药物用量,用药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消化酶片可能会使少数患者出现轻度的腹泻、头晕或失眠,出现这些反应时要及时咨询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腹部,可以刺激胃肠道蠕动以帮助排气,减轻腹胀。
2、用手按摩肚脐周围,先顺时针方向、后逆时针方向各按摩10次,这样反复按摩15分钟,也有利于促进肠蠕动。
3、饭后可以适当的运动,但注意不要立刻运动,尤其是饭后半小时之内不要剧烈运动。患者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和缓的活动,如慢走、打太极拳等,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4、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吃放时尽量细嚼慢咽,并且不要说话。
5、天气寒冷时,吃完饭出门可以佩戴口罩,以防冷风从口腔灌入胃肠道,加重不适。
日常-特殊护理:
婴儿的吞气症往往是由于喂养不当引起的,所以母亲应当学会正确的喂养方式,合理控制哺乳时间,不要时间过长,哺乳后帮助婴儿拍打饱嗝。
饮食调理:
吞气症的发病与不良的饮食习惯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患者一定要避免这种不良习惯,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饮食建议:
1、吃饭时要做到细嚼慢咽,不要过快的进食。
2、患者可以适当的喝一些米汤或大麦粥,有利于帮助胃肠排气。
3、在咨询医生后,可以适当的吃一些粗纤维的食物,如糙米、芹菜、红豆等食物,但注意避免过量食用。
饮食禁忌:
1、避免暴饮暴食。
2、不要吃一些容易产气的食物,如一些豆类或者洋葱、香蕉、白萝卜等,以免加重腹胀。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要大量进食,吃放时尽量不要说话。
4、年龄较小的儿童患者在吃放时,常会出现一些哭闹的情况,此时尽量不要喂食,待患儿情绪稳定后再进食。
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吃放时细嚼慢咽,不要一边吃饭一边说话,不要暴饮暴食。
2、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压力,选择合适的方法宣泄压力,如运动或向他人诉说等,不要因为压力而出现焦虑等不良情绪。
3、胃炎、胃溃疡等胃病要积极治疗。
4、母亲要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喂养婴儿,避免婴儿出现吞气症。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