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外伤后低颅压综合征疾病英文名称: posttraumatic intracranial ...
养生
疾病名称: 外伤后低颅压综合征
疾病英文名称: posttraumatic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syndrome
疾病概述:
外伤后低颅压综合征(posttraumatic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syndrome)是指患者在外伤后出现的侧卧腰穿压力在7.84kPa以下所产生的综合性症候群,临床表现与颅内压增高相类似。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可通过输液、升血压药物、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神经外科
发病部位: 颅脑
常见症状: 头痛、眩晕和呕吐、脉搏细速、血压偏低、畏光、乏力、厌食、失水及颈僵
主要病因: 伤后脑血管痉挛、脑脊液漏、休克、严重脱水、低血钠症、过度换气
检查项目: 血常规、CT、MRI、腰椎穿刺卧位测压
重要提醒: 本病如不积极进行治疗,患者可能出现不良预后,因此在外伤后应及时前去医院进行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从事危险工作、容易发生外伤的人群。
2、出现感染、脑脊液漏、休克、脱水等情况的患者。
3、手术中放出脑脊液过多的人群。
病因-总述:
造成颅内低压的原因,可能原发于伤后脑血管痉挛,使脉络丛分泌脑脊液的功能受到抑制,亦可能继发于脑脊液漏、休克、严重脱水、低血钠症、过度换气以及手术或腰穿放出过多的脑脊液等。
症状-总述:
外伤后低颅压多发生在头外伤后1~2h,有时在2~3d之后以头痛最为突出,常位于前额及后枕部,随头位的升高而加剧。严重时遍及全头并向颈、背、肩,甚至向下肢放射,取平卧或头低位时头痛随即减轻或消失。其次是眩晕和呕吐,每于头位变动时或剧烈头痛之后即出现头昏目眩、恶心呕吐,常有脉搏细速、血压偏低、畏光、乏力、厌食、失水及颈僵等表现,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轻者倦睡,重者昏迷。少数病人尚可出现植物神经症状,如生命体征显著波动、面部和颈部皮肤阵发性潮红,个别患者因脑组织失去脑脊液的托浮和衬垫作用,使颅神经直接受到挤压或牵扯,而出现瞳孔不等大及(或)外展肌麻痹等征象。
症状-并发症:
患者可能出现颅内渗血、出血等并发症,部分患者会出现血肿。
症状-伴随症状:
患者常出现脉搏细速、血压偏低、畏光、乏力、厌食、失水及颈僵等表现,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轻者倦睡,重者昏迷。
就医-急诊指征:
1、头部不久前曾受到外伤或较大力量打击,出现剧烈头痛、嗜睡、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2、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头痛反复发作,坐位时头痛加重,平卧位时症状减轻。
2、头痛逐渐加重,向颈、背、肩,甚至向下肢放射。
3、伴头晕、恶心、呕吐等。
4、伴眼睛畏光、乏力、厌食等。
5、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近期头部外伤后,出现以上情况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急诊科、神经外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患者可能需要做MRI检查,所以在就诊时尽量不要佩戴金属物品。
2、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具体表现为哪里不舒服?这种症状出现多长时间了?
2、您是否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畏光、乏力、厌食等症状?除此以外您还有其他症状吗?
3、您在出现这些症状前是否受过头部的外伤?
4、您近期是否服用过什么药物?
5、您最近是否服用过毒品?
6、您近期做过腰椎穿刺术或腰部麻醉吗?
7、您既往有肿瘤的病史吗?是什么肿瘤?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症状严重吗?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需要住院吗?
4、我现在需要用怎样的手段治疗?能治愈吗?
5、这些治疗方法对我有什么风险吗?
6、如果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7、回家后我应该注意什么?
8、如果需要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会选择血常规检查了解患者是否有感染情况,然后通过CT、MRI检查颅内的病变,医生可通过腰椎穿刺卧位测压检查患者的颅内压。
检查-实验室检查:
医生会选择血常规检查了解患者是否有感染等情况,判断是否出现了颅内感染。
检查-其他检查:
医生还可通过腰椎穿刺卧位测压检查患者的颅内压力,腰椎穿刺是有创检查,医生会通过专业的设备在患者背部穿刺,进行压力测试。
检查-影像学检查:
医生可选择CT、MRI等检查,除可排除颅内出血、脑水肿等引起颅内高压病变,偶见发现有脑室小,呈裂缝状,基底池被挤小,脑突面脑脊液稀少。MRI增强造影可见弥散脑膜增强,静脉和静脉窦充血。
诊断-诊断原则:
外伤性低颅压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特点和腰穿测压来确诊。医生会询问患者头伤后出现较重的头昏、头痛、乏力、厌食等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病情的变化,了解与脑损伤的轻重程度不符。如果腰椎穿刺卧位测压在80mmH2O以下时即可明确诊断,若压力低于40mmH2O则属重度低颅压,常伴有严重失水及电解质紊乱。
诊断-鉴别诊断:
需与颅内高压进行鉴别,头痛是两者共同的症状,低颅压综合征引起的头痛呈挤压性,多不发生剧烈头痛,且与体位有明显关系:坐位或头高位时头痛加重,平卧位或头低时症状减轻或消失。可通过临床表现差异以及辅助检查进行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外伤后低颅压综合征的治疗,可因不同的病因而略有差异,可通过口服或静脉滴注液体来增加患者的液体摄入、刺激脑脊液生成,可选择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低渗盐水、蒸馏水、过滤空气等;对于有骨折裂缝等症状的患者,也可以选择手术修复,去除病因。
治疗-一般治疗:
1、平卧休息、不睡枕头,必要时采足高头低位。
2、增加液体摄入量,每日经口服或静滴均匀滴注生理盐水1000ml及5%如萄糖液约2500~3000ml。
3、给予含5%CO2的氧气吸入每小时5~10min,可使脑血管扩张、阻力减小、促进脑脊液分泌。
4、静脉注射蒸馏水10~15ml/d,可以反射性刺激脑脊液的生成。
5、必要时可静滴0.5%的低渗盐水500~1000ml/d,有增加脑脊液的作用。
6、用0.5%奴夫卡因10ml行左、右侧颈交感神经节交替封闭,每日1次,可使颅内血管扩张。
7、经脑室内注入生理盐水或过滤空气10~15ml或经腰穿鞘内注射15~20ml生理盐水或空气,不仅能直接充填蛛网膜下腔容积,还可刺激脑脊液分泌。
治疗-药物治疗:
可以使用有利于改善颅内低压的药物如婴粟碱、麻黄素、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咖啡因、毛果芸香碱、新斯的明、右旋硫酸苯异丙胺、乌洛托品,以及皮质类固醇等,可以提高血压,缓解患者的症状。
治疗-相关药品:
婴粟碱、麻黄素、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咖啡因、毛果芸香碱、新斯的明、右旋硫酸苯异丙胺、乌洛托品
治疗-手术治疗:
对继发性颅内低压的病人,则应针对病因及时处理,比如使用脑脊液漏修补术将骨折裂缝修复,阻止脑脊液外流。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3~6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外伤后低颅压综合征视其原发病,预后差异较大,颅脑手术后及颅脑外伤所致的低颅内压综合征,症状出现愈早者,其预后较差,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预后-危害性:
1、患者会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精神障碍等,影响正常生活。
2、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脑萎缩甚至死亡。
预后-自愈性:
本病需要积极治疗,通常难以自愈。
预后-治愈性: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通常患者症状可以得到缓解,恢复正常生活。
预后-治愈率:
目前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结果。
预后-根治性:
再次发生外伤时,仍有可能出现本病。
日常-总述:
患者应注意遵医嘱用药,手术的患者注意避免伤口感染。生活中要注意休息,保证睡眠,避免从事剧烈的运动,保持乐观的心态,尽量避免再次发生外伤。
日常-用药护理:
遵医嘱用药。不要擅自换药、停药。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休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2、不要从事剧烈的运动,生活中注意避免发生外伤。
3、保持乐观的心态,及时排解压力。
日常-术后护理:
术后2周注意卧床休息,不要牵拉伤口,避免伤口感染。
饮食调理:
患者需要均衡饮食,补充糖、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多喝水,有利于身体康复。同时要避免辛辣、刺激等食物。
饮食建议:
1、保证蛋白质的摄入,可选择瘦肉、鱼肉等含脂肪低的食物。
2、选择易消化的食物,保证足够的热量摄入,不要节食。
3、摄入足量的新鲜蔬菜、水果。
4、多喝水。
饮食禁忌:
1、避免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浓茶、咖啡等饮料也要少喝。
2、少吃油腻、油炸的食物。
3、不要暴饮暴食,保持规律的进食量。
预防措施:
1、从事危险工作的人要注意保护自己,做好防护措施。
2、运动时要做好热身,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避免受伤。
3、出现感染、脑脊液漏、脱水等情况的患者应积极治疗。
4、出现外伤后去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避免不当处理导致的低颅压。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