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外阴丹毒疾病英文名称: erysipelas of vulva疾病别名: 外阴淋巴管急性...
养生
疾病名称: 外阴丹毒
疾病英文名称: erysipelas of vulva
疾病别名: 外阴淋巴管急性炎症
疾病概述:
外阴丹毒(erysipelas of vulva)又名“外阴淋巴管急性炎症”,是一种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的炎性疾病,病原菌多由外阴皮肤黏膜受损处侵入,也可经血行感染。病变主要位于真皮及表皮,可出现局部红肿及全身中毒症状,如病者身体虚弱,免疫功能低,症状则更加严重。病情轻者一般预后较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皮肤科、妇科、男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外阴
常见症状: 皮肤红肿、发热、疼痛
主要病因: 感染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培养
重要提醒: 丹毒如果不及时治疗,免疫力低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并发症,所以一旦有发热、寒战、外阴皮肤红肿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临床分类:
根据外阴病变部位皮肤临床表现分类
1、在红斑基础上发生水疱者,为水疱性丹毒。
2、在红斑基础上发生大疱者,为大疱性丹毒。
3、在红斑基础上发生脓疱者,为脓疱性丹毒。
4、若炎症深达皮下组织并引起皮肤坏疽,为坏疽性丹毒。
5、若皮损一面消退,一面发展扩大,呈岛屿状蔓延者,为游走性丹毒。
6、若丹毒于某处多次反复发作,称复发性丹毒。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本病相对于发生在其他部位的丹毒少见,暂无大样本研究。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好发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病因-总述:
外阴丹毒是由于感染A族β型溶血性链球菌,或C、G型链球菌导致的外阴皮肤黏膜中表浅淋巴管网的急、慢性炎症。病原菌多由外阴皮肤黏膜的细微破损侵入,也可通过血液将其他部位的病菌带到外阴部,出现感染。长期营养不良、糖尿病、尿毒症等患者存在免疫力低下时,更容易出现本病。
病因-基本病因:
轻微的擦伤、抓伤可导致皮肤出现细微的破损,细菌从破损处侵入皮肤、黏膜后,会引起炎症反应,从而形成局部的充血、水肿。
病因-危险因素:
任何抵抗力下降的人群,如长期营养不良、糖尿病患者、尿毒症患者等,均会增加本病发病风险。
症状-总述:
丹毒的潜伏期一般为1~7天,平均4天。外阴丹毒发病急剧,常有发热等前驱症状,继而出现皮损。常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有些反复发作的患者,局部可形成象皮肿(组织变得肥厚)。
症状-典型症状:
1、全身症状
患者发病前数小时可有发热、寒战、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出现。
2、皮损
皮损初起为一结节状红斑,境界清楚,有光泽,表面紧张灼热,按之褪色并有压痛。后迅速向周围蔓延形成一片红斑,中央的红色逐渐消退,变成棕黄色并有轻度脱屑。皮损局部红肿、发热、疼痛,少数患者红斑上可出现水疱、大疱,亦可出现脓疱,发生坏疽者少见。有些患者病程慢性,反复发作,受累组织肥厚可形成局部象皮肿。
3、淋巴结肿大
皮损往往伴有附近浅表淋巴结肿大,如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症状-病情发展:
经过1~7天的潜伏期后,患者大多会出现发热等前驱症状,继而出现典型皮损。
症状-并发症:
婴儿和年老体弱者可发生肾炎、心肌炎、皮下脓肿及败血症等并发症。
症状-伴随症状:
本病除了局部皮损以外,还可能存在发热、寒战、食欲减退、头痛以及关节痛等其他表现。
就医-急诊指征:
如果患者出现高热、寒战等表现,需及时去急诊就诊。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外阴红、肿、热、痛。
2、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尽早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如果患者外阴皮肤红肿、疼痛,可就诊于皮肤科。
2、男性患者出现外阴皮肤症状可就诊于男科。
3、女性患者出现外阴症状可就诊于妇科。
4、患者出现高热、寒战等表现,需及时去急诊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有外阴等皮肤检查,需要充分暴露外阴,尽量穿容易穿脱的裤子。
3、基础疾病需要告知医生。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患者及患者家属可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的症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2、您的症状是持续进展、还是维持稳定?
3、您目前的症状表现是什么?能否具体描述?
4、您的症状在何种情况下可以缓解?
5、您的症状在何种情况下会加重?
6、您是否曾经搔抓过外阴?
7、您是否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8、您在本次就诊之前是否进行过治疗?用了何种药物?何种方法?是否有效?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外阴丹毒?
2、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3、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4、治疗多久之后可以痊愈?或需要治疗多久?
5、是否可以采取某些居家治疗措施暂时缓解症状?
6、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或激素?是否需要输液?
7、治疗期间还有哪些注意事项?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发热、外阴红肿、疼痛时,应及时就医。医生在询问病史后,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的局部皮肤情况,以及是否有其他异常体征。之后可能会进行血常规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可见外阴局部红肿,红斑与周围皮肤界限明显,表面发亮、有光泽,或有脱屑。
2、触诊可触及皮肤表面紧张、灼热,按压皮肤红斑可褪色,有压痛,附近浅表淋巴结肿大。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当出现炎症反应时,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多,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可出现核左移和中毒颗粒。
2、血培养
因为本病是由感染链球菌导致的,当病情没有得到及时的控制,病菌从病灶处随着血液流窜到全身出现败血症时,血液可培养出乙型性链球菌。
诊断-诊断原则:
外阴丹毒可根据发病急,局部红、肿、热、痛,皮疹境界清楚,伴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结合血常规提示中性粒细胞增多来诊断。同时需与蜂窝织炎、接触性皮炎、毛囊炎、外阴疖肿等疾病相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外阴丹毒可出现皮肤红、肿、热、痛,需要与如下疾病鉴别。
1、蜂窝织炎
蜂窝织炎与丹毒的病因相似,都是细菌感染,查血常规也会出现中性粒细胞升高。但蜂窝织炎的皮损为弥漫性、水肿性、浸润性红斑,界限不清,局部皮温增高,皮损中央红肿明显。复发较丹毒少。
2、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的局部皮肤也可以出现红肿、丘疹等。但接触性皮炎有明显的刺激性物品或致敏物品的接触史,皮损境界不如丹毒清楚,伴有局部瘙痒,无发热等全身症状,可由斑贴试验确诊。
3、毛囊炎
毛囊炎多是由于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皮损为红色毛囊性丘疹,数天内中央出现脓疱,周围有红晕。多发生在高温环境中,或由多汗、搔抓、卫生习惯不良、全身性慢性疾病、器官移植、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等因素诱发。可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以及细菌培养等检查诊断。
4、外阴疖肿
外阴疖肿与毛囊炎的病因相似,皮损初起为毛囊性炎性丘疹,基底浸润明显,后炎症向周围扩展,形成质硬结节,伴红肿热痛;数天后中央变软,有波动感,顶部出现黄白色点状脓栓,脓栓脱落后有脓血和坏死组织排出;之后炎症逐渐消退而愈合。疖多为单发,常出现在免疫力低下、长期饮酒、中性粒细胞功能障碍等人群中。可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以及细菌培养等检查与外阴丹毒相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以全身用药为主,同时辅以局部外用药物治疗。早期使用足量的抗生素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对反复发作的丹毒应积极寻找原发病灶,并给予相应治疗,以预防复发。
治疗-一般治疗:
1、患病期间应尽量卧床休息。
2、加强营养,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3、保持外阴部皮肤的清洁、干燥。
治疗-药物治疗:
1、系统用药
通常可首选青霉素及耐青霉素酶类药物,如氟氯西林、氯唑西林或双氯西林,口服、打针或输液。若青霉素过敏,可选用不易耐药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或克拉霉素,口服或者输液。
2、局部用药
(1)皮损初期可用50%硫酸镁溶液或0.1%依沙吖啶溶液做冷湿敷。
(2)皮损红肿明显、炎症反应剧烈,但无表面破溃者,可局部短期外用强效糖皮质激素制剂,以迅速缓解炎症反应。
治疗-相关药品:
青霉素、氟氯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50%硫酸镁溶液、0.1%依沙吖啶溶液、糖皮质激素制剂
治疗-手术治疗:
局部已化脓的患者应行手术切开排脓。
治疗-治疗周期:
一般抗生素的用药周期为2周左右,但也受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个体之间有差异,故治疗周期并不能十分确定。
治疗-治疗费用:
具体治疗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故本病无确定的治疗费用。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一般预后较好,经过积极的治疗可以治愈,但治疗不及时或机体免疫力低下,可能会严重的并发症。如果机体免疫力持续低下,并且局部皮肤黏膜总是存在破损,则极易重复感染,导致本病反复发作。
预后-危害性:
本病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心肌炎等,危害生命。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一般可获得临床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后-根治性:
本病可以根治。
预后-复发性:
如果机体免疫力持续低下,并且局部皮肤黏膜总是存在破损,则极易重复感染,导致本病反复发作。
日常-总述:
外阴丹毒的患者应注意局部皮肤的卫生,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
日常-用药护理:
某些抗生素可能会产生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等,如果用药期间出现不适,需及时向医护人员反馈。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外阴清洁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炎热环境中要勤洗澡,及时更换衣服。
2、生活有规律
建立合理的生活习惯,按时作息,合理饮食,避免过度劳累。规律的生活有利于机体的修复。
日常-病情监测:
一些机体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本病的反复发作。当患者或家属发现患者的外阴部红肿、疼痛时,应及时就诊。
日常-复诊须知:
当出现外阴丹毒复发时需要复诊,复诊时会查血常规以判断病情。
日常-术后护理:
行脓肿切开引流术的患者,应注意保持伤口附近的清洁,并及时更换敷料。
饮食调理:
患者患病期间应加强营养,以提高机体抵抗力。治疗的同时,合理搭配健康饮食,可保证机体正常的运转及营养的来源,有助于疾病康复。
饮食建议:
1、鼓励进食高能量的食物,如动物油、植物油、淀粉等。
2、建议多食用高蛋白饮食,如奶类、豆类、蛋、鱼、肉类等。
3、摄入足够的新鲜蔬菜、水果等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食物,如西红柿、橙子等。
饮食禁忌:
1、少食辛辣刺激的食物。
2、尽量避免饮酒。
预防措施:
本病无特殊预防手段,可以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和保持局部皮肤清洁来减少发病。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