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胃溃疡疾病英文名称: gastric ulcer,GU疾病概述: 胃溃疡(gastric...
养生
疾病名称: 胃溃疡
疾病英文名称: gastric ulcer,GU
疾病概述:
胃溃疡(gastric ulcer,GU)指胃黏膜在高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袭下,防御失衡,消化自身黏膜,形成局部炎性缺损,属于消化性溃疡的一种,临床表现以“餐后痛”为主要特征。胃溃疡是一种可以治愈和根治的疾病,大多数预后较好。也有部分胃溃疡患者会因大出血和急性穿孔等并发症而死亡。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目前没有证据显示胃溃疡会遗传给下一代,即使下一代得了胃溃疡,也可能是因为长期生活在一起,有共同的生活方式及感染幽门螺杆菌等导致的。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发病部位: 胃、腹部
常见症状: 上腹痛、餐后痛
主要病因: 胃酸和胃蛋白酶、幽门螺杆菌、非甾体类抗炎药等
检查项目: Hp检测、血常规、粪便常规、X线钡剂造影、胃镜
重要提醒: 胃溃疡患者应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治疗,避免治疗不彻底和复发。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约占10%的人群一生中都会患有消化性溃疡。
流行病学-死亡率:
1、青壮年病人溃疡死亡率接近零。
2、老年病人主要死于严重的并发症,尤其是大出血和穿孔,但病死率小于1%。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任何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发病。
2、40-60岁的中老年患者最为多见。
3、男性多于女性。
病因-总述:
胃酸具有腐蚀性,可腐蚀胃黏膜,但胃的内壁有一层能起到保护作用的黏液屏障,可防止胃酸与胃壁接触。当某些原因导致胃酸增多或是保护性黏液减少,胃黏膜屏障的防御能力与胃酸、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侵袭作用间失去平衡,导致胃黏膜受损,就会形成溃疡。在诱发胃溃疡的病因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最为常见,因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造成的胃溃疡是另一主要病因。
病因-基本病因:
1、幽门螺杆菌(HP)
GU的Hp阳性率为60%~90%。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绝大多数胃溃疡患者的致病因素。
2、药物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氯吡格雷、双磷酸盐、西罗莫司等药物的病人易发生胃溃疡。其中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是导致胃溃疡的另一个重要致病因素。有研究发现,西方国家中约有25%的胃溃疡与NSAIDs有关。
病因-危险因素:
当前研究暂未发现以下因素会直接引起胃溃疡,但会增加胃溃疡的发生风险,或是加重已有溃疡的症状,并且会加重治疗难度。
1、吸烟
吸烟会增加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风险,从而增加胃溃疡发生风险。
2、饮酒
酒精会损伤胃黏膜,降低胃的自我保护能力。
3、精神压力大
对于已有溃疡的患者,压力会使症状加重。
4、不良饮食习惯
如爱吃辛辣食物、饮用咖啡或浓茶,对于已有溃疡的患者,会使症状加重。
5、其他
(1)胃石症病人因胃石的长期机械摩擦刺激而产生胃溃疡。
(2)休克、全身严重感染、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可引发应激性溃疡。
症状-总述:
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溃疡的严重程度。有些胃溃疡患者可能没有任何表现,有些患者可能出现胃部疼痛、食欲不振、餐后腹胀或胃部不适、体重减轻等等,有的患者是以胃出血、胃穿孔等并发症为首发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上腹疼痛
(1)性质:可有钝痛、灼痛、胀痛、剧痛、饥饿样不适。
(2)餐后痛:多发生于餐后半小时至一小时之内,如果服用抗酸剂,疼痛会暂时停止。
(3)节律性和周期性:不如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明显。可以反复发作。
2、消化异常
(1)腹胀、嗳气:不少患者会感觉胃部发胀,就像食物不消化,并老感觉有气体从胃往上涌,不断打嗝。
(2)厌食:表现没有食欲,食量减少。
(3)反酸:有酸水从胃里泛上来。
(4)呕吐:如果比较剧烈,伴有腹痛、进食困难,可能是在溃疡的基础上,发生了幽门梗阻等。
3、出血表现
(1)呕血:呕出的血液多为棕褐色或咖啡色,少数患者为鲜血。
(2)黑便:指的是大便像柏油一样呈现黑色,粘稠且发亮。
4、全身表现
(1)贫血:反复呕血、黑便,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乏力等贫血表现。
(2)消瘦:患者长期腹部不适、厌食、恶心呕吐可导致体重下降,如果短时间内突然出现明显的体重下降,应警惕溃疡恶变。
症状-并发症:
1、出血
轻者表现为大便隐血阳性、黑便,重者出现大出血、表现为呕血或暗红色血便。
2、穿孔
当溃疡穿透胃壁时,发生穿孔。发生穿孔的多数是老年病人,穿孔前可以没有症状。穿孔可引起腹腔弥漫性腹膜、胆瘘等后果,临床上可见突发剧烈腹痛、休克等急症。
3、幽门梗阻
临床症状有上腹胀痛,餐后加重,呕吐后腹痛可稍缓解,呕吐物可为宿食。严重呕吐可致失水,低氯、低钾性碱中毒。患者可有体重下降、营养不良。
4、癌变
反复发作、病程持续时间长的GU癌变风险高。胃镜结合活检有助于明确良恶性溃疡及是否发生癌变。
就医-急诊指征:
1、突然出现严重、持续性腹痛。
2、剧烈呕吐,呕吐物中有血液或咖啡渣样物。
3、排柏油样黑色粪便,或者暗红色或褐红色血便。
4、极度虚弱、乏力、头晕、面色苍白。
以上应尽快就医,必要时于急诊科处理或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有胃痛且在进食后加重。
2、伴腹胀、恶心、呕吐、反胃、消化不良等。
3、伴不明原因体重下降、食欲减退、贫血等。
以上须尽早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胃溃疡的首诊科室是消化内科。
2、急性发病者可于急诊科就医。
3、需要手术治疗者可于胃肠外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腹部进行体格检查,最好着宽松衣物,方便检查。
3、若考虑进行胃镜检查,注意检查前禁食6~8小时。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症状?多久了?
2、腹痛严重程度如何?每次持续多长时间?哪些情况下症状会缓解或加重?
3、平时大便正常吗?有黑便吗?出现过呕吐血性物质吗?
4、过去有胃肠疾病吗?怎么治的?
5、最近有体重下降吗?
6、平时是否吸烟?是否喜欢大量饮酒?
7、平时工作压力大吗?作息是否规律?
8、平时是否有规律的体育运动?
9、饮食方面有什么偏好?
10、目前在服用哪些药?症状有没有缓解?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患上胃溃疡?
2、还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的情况严重吗?会癌变吗?能治好吗?
4、要吃哪些药?医保能报销吗?
5、这个病有传染或遗传的可能吗?家人需要接受筛查吗?
6、大概需要多久可以治愈?
7、还会复发吗?复发了怎么办?
8、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
9、平时饮食需要注意些什么?
检查-预计检查:
除了询问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外,医生可能会让患者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粪便潜血试验、血常规、胃镜检查等,胃镜检查是确诊胃溃疡的主要方法。
检查-实验室检查:
1、Hp检测
Hp为胃溃疡重要病因,应常规对胃溃疡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医生可能会通过血液、粪便或呼气试验寻找幽门螺杆菌。医院目前广泛使用的检测方法为呼气试验,即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Hp-UBT)。
(1)呼气试验:该检查不依赖内镜,病人依从性好,准确性较高,但Hp-UBT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其结果的判定受到抗生素、铋剂、抑酸药物的干扰。故患者在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之前服用这些药物,务必告知医生,可能需要在一段时间内停药再进行检查,以防止药物干扰导致假阴性结果。检查时,医生会让患者服用一些含有放射性碳的饮料或药物,一段时间后医生会让患者对着一个袋子吹气并密封,这些物体进入胃后,经幽门螺杆菌作用形成二氧化碳,放射性碳会进入呼气样本中被检测到。
(2)采用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分析(ELISA)检测大便中的Hp抗原,方法简单、方便,敏感性和准确性堪比Hp-UBT。
(3)侵入性方法:主要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镜检及细菌培养等。采集胃黏膜进行细菌培养,一般不用于临床常规诊断,多用于科研。
2、粪便潜血试验
对于出现黑便或柏油样便的患者,是必要的检查手段。本项检查可发现患者的溃疡部位是否出血。
3、血液检查
对于出血性溃疡的患者,医生需要评估患者是否出现贫血。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胃镜检查
医生使用一根带有摄像头的管道从喉咙和食管通过,可直接观察溃疡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表面、周边黏膜情况等。典型的胃溃疡呈类圆形,深而壁硬,于贲门侧较深,作潜掘状,在幽门侧较浅呈阶梯状,切面呈斜漏斗状,溃疡边缘常有增厚而充血水肿,溃疡基底光滑、清洁,表面常覆以纤维素膜或纤维脓性膜而呈现灰白或灰黄色。溃疡亦可呈线状或不规则形。必要时,医生会同时取黏膜标本做病理检查。
2、X线钡剂造影
龛影为诊断胃溃疡的直接征象。但对于较小的、浅表或接近愈合期的溃疡,钡餐难于诊断。
3、CT检查
CT检查对诊断胃溃疡穿透或穿孔很有价值,可以发现穿孔周围组织炎症、包块、积液,对于游离气体的显示甚至优于立位胸片。另外,对幽门梗阻也有鉴别诊断的意义。可联合口服造影剂使用。
诊断-诊断原则:
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节律性上腹痛,NSAIDs服药史等是疑诊胃溃疡的重要病史。胃镜检查可以确诊。不能接受胃镜检查者,上消化道钡剂发现龛影,可以诊断胃溃疡,但难以区分其良恶性。
诊断-鉴别诊断:
胃溃疡应与其它会引起上腹部疼痛的疾病相鉴别,主要鉴别方法如下:
1、十二指肠溃疡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均属于消化性溃疡,在临床上常需要鉴别诊断。虽然可以根据疼痛规律、疼痛部位大致判断,但最准确的方法依然是对患者进行内镜检查。
十二指肠溃疡多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好发于青壮年。临床典型表现为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空腹(饥饿)时疼痛”和“夜间痛”,进食后可缓解。
2、胃癌
通过胃镜进行鉴别,典型胃癌溃疡形态多不规则,常>2cm,边缘呈结节状,底部凹凸不平、覆污秽状苔。对于胃镜难以鉴别的患者,应常规在溃疡边缘取活检。
3、促胃液素瘤(Zollinger-Ellison syndrome,卓-艾综合征)
促胃液素瘤以多发溃疡、不典型部位、易出现溃疡并发症、对正规抗溃疡药物疗效差,可出现腹泻,高胃酸分泌,血促胃液素水平升高等为特征。通过检测血促胃液素水平、增强CT或磁共振扫描发现肿瘤部位进行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胃溃疡治疗目标为去除病因,控制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预防复发和避免并发症。目前药物治疗仍为首选治疗,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建议内镜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通常为联合用药治疗,用药方式及时间应遵循专业医师的指导意见。治疗胃溃疡的药物包括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根除Hp的药物、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常见药如下:
1、抑制胃酸分泌药物
(1)质子泵抑制剂(PPI):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首选药物,PPI可在2~3天内控制溃疡症状,对一些难治性溃疡的疗效优于H2受体拮抗剂,常用的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艾普拉唑。
(2)H2受体拮抗剂:也是主要药物之一,疗效好,用药方便,价格适中,长期使用不良反应少。常用药物有法莫替丁、尼扎替丁、雷尼替丁。
2、保护胃黏膜的药物
保护胃黏膜常用药有铋剂和抗酸剂。铋剂常用的铋剂有枸橼酸铋钾、果胶铋等,这类药可在酸性溶液中呈胶体状,覆于溃疡表面,从而阻隔胃酸、胃蛋白酶对黏膜的侵袭损害,但肾功能不良者应忌用。而抗酸剂可直接中和胃酸,且起效快,减少胃酸对黏膜的刺激,常用的抗酸剂有氢氧化铝、碳酸氢钠、铝碳酸镁等。
3、根除Hp感染的药物
目前倡导含有铋剂的四联方案,即1种PPI+2种抗生素和1种铋剂。常用的抗生素有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替硝唑、喹诺酮类抗生素、呋喃唑酮、四环素等;常用的铋剂有枸橼酸铋钾、果胶铋等。
治疗-相关药品:
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艾普拉唑、法莫替丁、尼扎替丁、雷尼替丁、枸橼酸铋钾、果胶铋、氢氧化铝、碳酸氢钠、铝碳酸镁、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替硝唑呋喃唑酮、四环素
治疗-手术治疗:
PPI的广泛应用及内镜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多数患者已不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切除溃疡部位,以防止复发或恶变。
1、手术适应症
(1)难治性溃疡,即患者严格接受8-12周内科治疗,溃疡依然不愈合;
(2)大量或反复出血,药物治疗、内镜或血管介入治疗无效;
(3)急性穿孔、慢性穿透溃疡;
(4)部位特殊的胃溃疡,药物不容易触达,如幽门前或幽门管溃疡、高位胃小弯溃疡。
(5)高度疑似恶性肿瘤的胃溃疡。
(6)幽门溃疡伴瘢痕性梗阻,内镜治疗无效。
2、手术并发症
手术治疗可能发生胃出血、十二指肠残端破裂、胃肠吻合口破裂或痿、术后梗阻、倾倒综合征、胆汁反流性胃炎、吻合口溃疡、缺铁性贫血等并发症。
治疗-其他治疗:
内镜治疗:合并出血的患者,可在内镜下治疗,包括溃疡表面喷洒蛋白胶、出血部位注射1:10000肾上腺素、出血点钳夹和热凝固术等。合并幽门变形或狭窄引起梗阻,可首先选择内镜下治疗,常用方法是内镜下可变气囊扩张术,有的需要反复多次扩张,解除梗阻。
治疗-治疗周期:
有资料显示,目前应用的胃溃疡药物治疗方案可在4周内使75%的溃疡愈合,8周内使85%~95%的溃疡愈合,药物治疗后复发率也在不断下降。特殊情况下,可能适当延长治疗周期。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胃溃疡是一种可以治愈和根治的疾病,大多数预后较好。少部分人可能会出现严重并发症。
预后-危害性:
1、溃疡持续进展,可引发消化道出血、穿孔等。
2、胃溃疡有可能癌变,但概率低于1%。
3、胃溃疡有可能导致死亡,死亡主要见于高龄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出现大出血、急性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能自愈。
预后-治愈性:
胃溃疡可以治愈。一般类型的胃溃疡治疗通常需要6-8周。但需要注意,经过积极治疗,胃溃疡的症状会完全消失,但这不代表着胃溃疡已经彻底治愈。患者依然需要遵循医嘱服药、复查,切不可自行减少服药剂量或擅自停药。
预后-治愈率:
一般来说,患者接受持续8周的治疗后,大多可痊愈。有效的药物治疗可使溃疡愈合率达到95%以上。
预后-根治性:
胃溃疡是可以根治的。
预后-复发性:
胃溃疡易复发,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停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可有效减少胃溃疡的复发。
日常-总述:
患者日常中应努力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用药,并努力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胃溃疡的病程较长,而且患者大多出现食欲下降、胃部不适等症状。治疗期间,患者可能因此出现焦虑情绪,甚至出现不配合治疗的情况。这种情绪不利于溃疡的愈合,还可能促使溃疡迁延反复。
2、护理要点
(1)护理人员和家属,可主动上前与患者聊天沟通,实施心理疏导,安慰、鼓励,并告知治疗成功案例,让其无需担忧,放松精神、稳定情绪,提高治疗自信心、增加治疗依从性。同时应监测相关症状,观察是否出现呕吐、呕血、便血等相关反复症状。一旦发生,需要尽快就医。
(2)患者自身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面对和接受治疗方案。
日常-用药护理:
1、严格遵医嘱用药,不能私自停药、换药,避免治疗不彻底或复发。
2、注意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效果。
3、有的冠心病患者正在服用波立维(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若同时患溃疡病,需要进行PPI类药物治疗前,应与医生详细沟通自己的情况。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药(CFDA)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55期)《警惕质子泵抑制剂的骨折、低镁血症风险以及与氯吡格雷的相互作用》中指出:部分PPI与氯吡格雷合用会降低后者的抗栓作用,增加冠脉事件或其他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尤其是奥美拉唑。然而,目前我国尚缺乏相关的高质量临床研究,仍有待更多研究结果证实。
日常-生活管理:
1、适当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
2、科学的饮食管理。
3、遵医嘱停用一些伤胃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布洛芬等。
饮食调理:
胃溃疡的发生同日常不规律、不合理饮食习惯及方式有密切关联性,患者在积极配合药物对症治疗的同时,还要特别重视饮食护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病情控制。
饮食建议:
1、定时进餐,建议患者早、中、晚每天进食3餐,两餐之间尽量不吃零食,晚餐不宜过饱。
2、细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
3、饭前洗手,餐具不与其他人混用,餐具及时消毒。
4、进餐时保持心情愉快。
5、日常生活中注意摄入新鲜食物,控制糖摄入量,以免过多的糖引起胃酸分泌过高。
6、食用隔夜饭菜时需加热煮沸。
7、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水果和蔬菜,食用水果时要洗净、去皮。
8、烹饪食物时尽量选择炖、煮、蒸等方式,将食物煮软,温热时食用。
饮食禁忌:
1、戒烟,尽量少饮酒,最好不喝酒,少喝咖啡、浓茶。
2、饮食以面食为主,避免刺激性食物,如生蒜、辣椒等。禁食冷硬、油炸类食物。
3、避免暴饮暴食。
4、不可食用变质、过期食物。
5、不吃未煮熟的食物。
6、纠正错误观念,例如有些胃病患者认为山楂"助消化",但其实山楂在胃酸环境中容易形成坚硬的胃结石,加重胃黏膜的摩擦、损伤,医生不建议过多食用,类似的还有黑枣、柿子等,都不要多吃。
饮食-其他注意:
1、急性期饮食护理
禁喝浓茶和咖啡,限制牛奶、味精、肉汤、鸡汤、鱼汤的摄入,避免食用生姜、生洋葱、生葱、生蒜、生萝卜等,尽量不要食用柠檬、山楂,减少富含粗硬纤维的粗粮和蔬菜的摄入,给予温和、无刺激、易于消化和有营养的流食、半流食,如面汤、稀饭、鸡蛋汤、蜂蜜、果汁等。
2、愈合期饮食护理
由半流质逐渐过渡到锻炼性的食物,多食偏碱性食物,如馒头、粥等,可在粥中加入卷心菜或紫菜等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还可食用虾、鱼、苹果、牡蛎、瘦肉等含锌元素多的食物,促进愈合。
3、恢复期饮食护理
过渡到正常饮食,多吃富含纤维素、维生素和锌元素的食物,逐渐接近正常饮食。
4、痊愈后预防性饮食护理
适当让患者服用复合维生素B或常吃维生素B丰富的食物如橘子、香蕉、葡萄、猕猴桃等。
预防措施:
1、避免Hp感染。Hp的主要感染途径是经口传播,感染者和被污染的水源是主要的传染源。因此,平时需要避免食用不洁食物,不喝生水;在生活方式方面,尽量实行分餐,避免共用餐具、水杯、牙具等。
2、避免长期服用NSAIDs,或者在服用时应该加服抑酸剂或胃黏膜保护剂,并注意监测。
3、避免精神紧张,长时间精神紧张焦虑或者情绪激动可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因此生活中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态,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是预防溃疡病的关键。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多参加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