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维生素D缺乏症疾病概述: 维生素D缺乏症是指体内维生素D受各种因素影响,摄入不足、产生不...
养生
疾病名称: 维生素D缺乏症
疾病概述:
维生素D缺乏症是指体内维生素D受各种因素影响,摄入不足、产生不够、转化和利用不良,导致一系列生理异常,引起各种临床表现。由于维生素D缺乏而使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疾病称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主要表现为肌肉松弛、神经兴奋、骨骼改变等。维生素D缺乏加上甲状旁腺反应迟钝,可引起周围及中枢性神经兴奋增高,出现肌肉痉挛、惊厥等症状,称为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小儿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肌肉松弛、神经兴奋、骨骼改变、手足搐搦、惊厥
主要病因: 先天储存不足、日照不足、摄入不足、维生素D需要量增加
检查项目: 25-羟基维生素D血液测定法、血生化检查、X线检查
重要提醒: 患者应尽量多接受日光的照射,并补充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各人群与年龄阶段都有。
病因-总述:
已知的跟健康密切相关的是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和D3(胆钙化醇)。无论维生素D₂还是维生素D₃,在天然食物中存在并不广泛。一般情况,单靠食物难以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大量维生素D由皮肤在日光作用下体内合成。吸收不足和合成不足都会导致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在肠内被吸收,维生素D₃无生物活性,需经过两次羟化才具有生物活性。首先,维生素D₃在肝内25-羟化酶催化下生成25-羟维生素D₃,然后在肾脏1α-羟化酶作用下进一步生成具有更高活性的1,25-(OH)₂-D₃,即钙三醇。这一过程中的任何环节出问题,都有可能造成维生素D缺乏。
病因-基本病因:
1、摄入不足
长期没有摄入达到推荐量的维生素D,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长期吃素,因为大多数维生素D的天然来源是动物性食品,包括鱼和鱼油、蛋黄、强化奶和牛肝等。
2、日光照射不足
穿着防护衣物或持续使用防晒化妆品限制有效日照。阳光照射皮肤合成维生素D量受多因素影响,如暴露时间、暴露时间长短和面积、季节、纬度、年龄、性别、皮肤颜色等。
3、肤色深
在阳光下,黑色素会降低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
4、老年人
维生素D的皮肤合成量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老年个体的膳食维生素D摄入量常常较低,有的老人往往活动局限于室内。
5、吸收不良
如克罗恩病、乳糜泻及胃肠术后等,会影响大肠吸收食物中的维生素D的能力。
6、肝肾问题
肝脏代谢分解异常,肾脏不能维生素D转化为其活性形式。
7、药物
长期服用抗惊厥药物可使维生素D加速分解为无活性的代谢产物,引起体内维生素D不足。
8、肥胖
维生素D由脂肪细胞从血液中提取,改变其在循环中释放的方式。身体质量指数为30或以上的人血液中维生素D含量通常较低。
症状-总述:
维生素D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提高肌体对钙、磷的吸收,促进骨骼生长和钙化。活性维生素D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都有一定的生理作用,当维生素D缺乏时,机体可出现骨骼、肌肉和其它多个系统的异常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儿童缺乏
首先患儿会出现易激惹、睡眠不安、夜惊、多汗等症状,可因摇头擦枕导致枕秃,继而可出现骨骼改变和运动发育迟缓。
(1)骨骼改变:表现为颅骨软化、方颅、前囟过大或闭合延迟、乳牙萌出延迟且釉质发育不全、串珠状肋骨、肋骨软化形成肋膈胸或肋外翻、鸡胸或漏斗胸、“O”形腿或“X”形腿、脊柱后凸或侧弯、扁平骨盆、易骨折。
(2)运动发育迟缓:表现为全身肌张力低,肌肉、关节松弛,患儿坐、立、行走功能较晚,腹部膨隆如蛙腹;重症患儿可能会出现语言及动作发育落后,免疫力低下等表现。成人则表现为腰腿部骨痛,严重者可导致骨质疏松。
2、成人缺乏
(1)软骨病,表现为骨痛、肌无力、骨质疏松、自发性或多发性骨折。
(2)免疫调节,缺乏可能提高多发性硬化,维生素D也可用于治疗红斑狼疮等疾病。
(3)神经系统,如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表现为腕、踝关节剧烈屈曲,肌肉痉挛,可伴喉痉挛、惊厥;帕金森、抑郁症等与维生素D缺乏有关。
(4)内分泌系统,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症等与维生素D缺乏有关。
(5)心血管系统,缺乏可增加患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症状-并发症:
骨骼畸形等。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一般需要做5-羟基维生素D血液测定法、血生化检查、X线检查等。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通过视、触、叩、听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从查看患者的发育情况。
检查-实验室检查:
1、25-羟基维生素D血液测定法
对健康的人而言,25-羟基维生素D的含量为20~50ng/mL是正常的,而低于12ng/mL就表示维生素D缺乏。
2、血液生化检查
血清钙、磷降低,一般是磷比钙降低更为明显,钙、磷乘积降低。
检查-影像学检查:
患者需要做X线检查,检查结果可出现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模糊或消失,呈毛刷样,并有杯口样改变,骨骺软骨明显增宽,骨骺与干骺端的距离增宽,骨质稀疏,骨密度降低,有时会出现干骺弯曲或骨折。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的检查可以诊断。粘多糖病、软骨营养不良、脑积水等病症可与本病存在相似症状,需鉴别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粘多糖病
患者具有头大、头型异常、脊柱畸形、胸廓扁平等症状。一般可以通过X线检查及尿液检查帮助鉴别。
2、软骨营养不良
患者出生时即可见四肢短、头大、前额突出、腰椎前突、臀部后凸,一般根据特殊的体态(短肢型矮小)及骨骼X线做出诊断。
3、脑积水
因颅内压增高,可见前囟饱满、紧张,骨缝分离,颅骨叩诊有破壶声,严重时双眼向下呈落日状。一般根据头颅B超、CT检查可帮助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治疗的主要原则为去除病因,及时补充维生素D。
治疗-一般治疗:
加强护理、合理饮食、坚持多晒太阳(6个月以下避免直晒),孕妇应多作户外运动。
治疗-药物治疗:
1、维生素类药物
口服维生素D,如有条件者,应监测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及25-(OH)D水平。口服困难或腹泻等影响吸收时,可采用肌肉注射的方法。
2、钙剂
如葡萄糖酸钙,在补充维生素D的同时,给予适量的钙剂,对改善症状,促进骨骼发育是有益的。同时调整膳食结构,增加膳食钙。
3、微量营养素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多伴有锌、铁降低,所以要及时适量地补充微量元素,有利于骨骼健康成长,同时也是防治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重要措施。
4、镇静催眠药
如苯巴比妥,能帮助喉痉挛者迅速控制症状,保证呼吸道畅通。
5、抗惊厥药
如地西泮,有利于喉痉挛者迅速控制症状,保证呼吸道畅通。
治疗-相关药品:
维生素D、葡萄糖酸钙、苯巴比妥、地西泮、鱼肝油
治疗-手术治疗:
严重骨骼畸形者可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矫正畸形。
治疗-治疗周期:
维生素D缺乏症的治疗周期一般为90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经治疗后症状一般可以改善,但是可能会留下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骨骼畸形。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患者多数可以治愈,但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会留下后遗症。
预后-危害性:
1、严重的佝偻病患儿可能出现发育迟缓的情况,甚至造成骨骼畸形如"O"形腿、“X"形腿、鸡胸等。骨骼畸形可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即使治愈,已形成的骨骼畸形也不能恢复。
2、手足搐溺如伴发喉痉挛,不及时处理可因窒息导致死亡。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不会自愈。
预后-治愈性:
本病在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后一般可以治愈。
预后-治愈率:
多数患者在正规有效治疗后可以治愈。
预后-根治性:
通过积极治疗,有可能实现根治。
预后-复发性: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会不会复发,取决于是否积极坚持治疗,如果不积极坚持治疗,治疗期间不按时服药,不合理调整饮食和生活,即使之前病情好转了,也会复发。
日常-总述:
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做好相应的护理调整,良好的日常生活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日常-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大多年龄较小,所以可能会经常有不配合治疗的情况,此时家属应耐心的安抚患者,可以通过转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使患者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需严格遵医嘱用药,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若出现不良反应需及时停药并就医。
日常-生活管理:
1、患者需要多晒太阳,尽量增加患者晒太阳的时间,但是注意避免晒伤。
2、可在咨询医生后适量的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
日常-病情监测:
1、观察维生素D治疗效果,症状有无缓解。
2、警惕维生素D毒副作用。过量服用可引起非特异性症状,如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多尿、心律失常等。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咨询。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和饮料包括:
1、添加了维生素D的奶、橙汁或酸奶。
2、鲑鱼或鲭鱼。
3、金枪鱼罐头。
4、添加了维生素D的食物。
5、鱼肝油。
饮食禁忌:
尽量少吃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预防措施:
增加日照和富含维生素D食物的摄入是预防维生素D缺乏/不足的经济有效的方法。
1、经常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通常,春、夏和秋季11:00~15:00,将面部和双上臂暴露于阳光5~30min,每周3次即可达到预防目的。
2、饮食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3、高危人群可咨询医生判断有无必要口服补充维生素D。
4、积极治疗胃肠、肝胆、肾脏疾病等。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