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吸入综合征疾病英文名称: aspiration syndrome疾病别名: 新生儿吸入综...
养生
疾病名称: 吸入综合征
疾病英文名称: aspiration syndrome
疾病别名: 新生儿吸入综合征
疾病概述:
吸入综合征(aspiration syndrome)又称新生儿吸入综合征,指新生儿由于吸入羊水、胎粪、血液或乳汁后,引起的呼吸道梗阻等,导致新生儿缺氧。根据吸入发生的时间可分为产前、产时及产后吸入。本病是引起新生儿呼吸困难最常见的原因。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肺部病变和各系统缺氧损害,严重程度取决于吸入物成分和吸入量,一般只需支持疗法,临床预后相对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青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相关性
就诊科室: 小儿科、新生儿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气管、肺脏
常见症状: 呼吸困难、鼻扇、气促、呻吟、面色苍白、青紫
主要病因: 与缺氧、难产、异常分娩、宫内窘迫、巨大胎儿、早产儿、吞咽障碍、食管闭锁、气管食管瘘、严重腭裂、兔唇、喂养不当等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胸部X线、血气分析
重要提醒: 吸入综合征严重者可致死,患儿出现呼吸道症状或发热应立即来院就诊。
临床分类:
基于吸入物的性质分类:
1、羊水吸入综合征
是指胎儿在宫内或分娩过程中吸入较大量的羊水。
2、胎粪吸入综合征
吸入被粪便污染的羊水。
3、乳汁吸入性肺炎
吸入大量乳汁到肺部。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1、活产儿中羊水胎粪污染的发生率约占9%~16%。
2、活产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发生率约1.2%~1.6%。
3、其他吸入综合征发病率未见权威报道。
流行病学-死亡率:
1、大量吸入患儿死亡率高达40%~80%。
2、胎粪吸入综合征的病死率达7.0%~15.8%。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足月儿、过期儿。
病因-总述:
吸入综合征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包括异常分娩、宫内窘迫、巨大胎儿等易导致胎儿宫内或产时缺氧,早产儿、吞咽障碍、食管闭锁、气管食管瘘、严重腭裂或兔唇者等容易导致吞咽功能障碍。此外,难产、喂养不当也可引起吸入综合征。
病因-基本病因:
1、羊水及胎粪
分娩过程中产程过长,胎盘早剥或脐带原因影响胎儿血液循环,导致胎儿宫内缺氧,刺激呼吸中枢,出现喘息样呼吸,致羊水或胎粪吸入。
2、乳汁
(1)乳汁在吞咽时被吸入呼吸道或因在咽部排空时间延长,残留的乳汁被吸入肺部。
(2)呕吐或溢乳时,乳汁被吸入呼吸道。
病因-危险因素:
1、异常分娩、宫内窘迫、巨大胎儿
胎儿容易缺氧或窒息。
2、早产儿、吞咽障碍、食管闭锁或气管食管瘘、严重腭裂或兔唇者
吞咽功能障碍、喂奶量过多等易发生乳汁吸入。
症状-总述:
胎儿有宫内窘迫或产时窒息史,复苏后出现呼吸困难、青紫,严重者可能出现呼吸衰竭。症状轻重与吸入量多少有关,严重者可致死。
症状-典型症状:
1、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气促、发绀、呻吟。
2、吸气性三凹征,即吸气时胸内负压极度增大,从而导致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
3、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出生后见指甲、皮肤、脐带严重黄染。
4、新生儿/小儿喂奶后出现呛咳、气促和青紫。
症状-并发症:
1、气胸、纵隔积气、胸背颈部皮下积气
严重的肺气肿可导致肺泡破裂,气体进入胸膜腔,可并发气胸、纵隔积气和胸背颈部皮下积气。
2、持续性肺高压
缺氧抑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活性,致肺血管持续收缩,导致持续性肺高压。
3、感染
病变吸收缓慢,常夹杂细菌感染,易并发感染。
4、低氧缺血性心肌病、低氧缺血性脑病
呼吸道阻塞持续存在,患儿缺血、缺氧没有及时改善,可并发低氧缺血性心肌病或低氧缺血性脑病。
症状-伴随症状:
1、呼吸衰竭
呼吸道阻塞持续性存在,导致的呼吸微弱,血氧饱和度下降,甚至呼吸衰竭。
2、心力衰竭
持续性肺部功能障碍引发肺动脉高压,进而导致心力衰竭。
就医-家庭处理:
喂养时患儿如果突然呛咳或面部青紫,应停止喂奶或鼻饲,轻拍背部,保持呼吸道通畅。
就医-急诊指征:
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发热、发绀、气急、面色青紫。均须急诊处理或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患儿出现发绀、呻吟、鼻翼扇动、三凹征和明显的气急。
2、伴有呼吸浅而快,面色苍白。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须于新生儿科或小儿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患儿胸部进行体格检查及X线检查,着宽松易于穿脱的衣物,方便检查。
3、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家长可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患儿目前的症状表现是什么?出现症状多长时间?
2、患儿母亲分娩过程是否顺利?是否早产?
3、出生后皮肤黏膜、鼻腔是否有过羊水或胎粪污染?
4、哺乳过程中是否出现突然咳嗽、面部青紫?
5、本次就诊之前是否进行过治疗?用了何种药物、何种方法?是否有效?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孩子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2、需要治疗吗?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3、是否可以采取某些居家治疗措施暂时缓解症状?
4、是否可以痊愈?需要治疗多久?会有后遗症吗?
5、平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6、有没有相关的权威手册或网站?
7、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向家长询问完病史后,首先会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判断有无异常体征。之后可能会建议做胸部X线检查、血气分析等,以明确诊断及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胸部体征有过度充气的表现,胸廓前后径增大如桶状胸。
2、听诊
可闻及啰音。
检查-实验室检查:
动脉血气分析:可有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如低氧血症很明显,与肺部的病变或呼吸困难的程度不成比例时,可通过心脏超声检查发现有心脏卵圆孔或(和)动脉导管水平的右向左分流。
检查-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表现为肺斑片影伴肺气肿,由于过度充气而使横膈平坦;重症者可出现大片肺不张、继发性肺损伤或肺萎陷;可并发纵隔气肿、气胸等气漏。由于围产期的缺氧,心影可能增大。上述X线片表现在生后12~24小时常更为明显。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病史,查看是否有典型的症状、体征。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对病变的程度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价值。血气分析有助于进一步确定疾病的严重程度。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排除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湿肺、膈疝、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心源性肺水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疾病。
诊断-诊断依据:
1、羊水吸入及乳汁吸入
(1)病史:有羊水、乳汁或分泌物吸入史。
(2)症状:呛咳、窒息、咳嗽、气促、青紫、呼吸不规则、口鼻可有液体或泡沫流出。
(3)体征:肺部可闻及粗湿啰音。
(4)辅助检查:胸部X线可见肺门阴影增深,肺纹理增粗,肺内斑片状阴影,可伴有肺气肿或肺不张。
2、胎粪吸入
(1)病史:有宫内窘迫史和胎粪吸入史。
(2)症状:呼吸困难、气促、呻吟、发绀,重者发展至呼吸衰竭。
(3)体征:皮肤、指(趾)甲、常被胎粪污染;三凹征,体检胸廓隆起;呼吸音减低或有湿啰音。
(4)辅助检查:胸部X线表现为肺气肿、肺不张和斑片状阴影,或者弥漫性渗出影,部分患者可出现气胸、纵隔积气。血气分析可有低氧血症、酸中毒。
诊断-鉴别诊断:
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以早产儿多见,无明显的羊水或胎粪污染史及吸入史。胸部X线肺野透亮度减低及支气管充气征象,无肺气肿表现。
2、新生儿湿肺
无羊水污染史及吸入史。症状轻,胸部X线片显示肺泡、叶间或者胸膜腔积液。
3、膈疝
出生后即出现阵发性呼吸急促及发绀。但腹部凹陷,患侧胸部呼吸音减弱甚至消失,可闻及肠鸣音。胸部X线见患侧胸部有充气的肠曲或者胃泡影及肺不张时可明确诊断。
4、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吸入综合征发生继发性感染时应与原发的感染性肺炎作出鉴别。肺部有感染时可有体温波动,痰培养及X线胸片可作鉴别,肺炎时呈小灶性或大片实变。
5、心源性肺水肿
围产儿心源性肺水肿多由于宫内感染病毒性心肌炎,或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或因输液过多、过快引起,出现呼吸急促青紫,肺有粗湿罗音,胸部X线片示心脏扩大,羊水无胎粪污染可作鉴别。
6、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以早产儿多见,PS缺乏为原发性,无羊水污染史。
治疗-治疗原则:
吸入综合征的治疗目的是解除呼吸道阻塞,医生会根据病因、临床症状、病理改变等给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无症状可以在家观察,不主张治疗。重症患儿需及时就医处理。
治疗-对症治疗:
1、羊水/乳汁吸入综合征
(1)轻症:常可以自行缓解。
(2)重症:较重的羊水吸入或乳汁吸入,应该立即清理呼吸道,吸出气道内乳汁,引起窒息者应该立即复苏,复苏后进一步观察处理。
2、胎粪吸入综合征
(1)清理呼吸道:在胎儿娩出后(在建立第一次呼吸前)应该立即进行直接喉镜下咽气管吸引,必要时作气管插管反复吸引。尽可能将气管内的羊水、胎粪吸净,翻身拍背,反复冲洗吸引,直至吸出物清晰。但注意动作要迅速,尽量缩短患儿缺氧的时间。
(2)氧疗:对有异常表现患儿必须给氧以纠正低氧血症,清理呼吸道后立即供氧,使青紫消失。
(3)机械通气:严重患儿常需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治疗-一般治疗:
心电监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血糖稳定,减少刺激,监测血气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急性期需限制液体摄入量以减少脑水肿和肺水肿。
治疗-药物治疗:
1、激素
可减轻肺部炎症,防止纤维化。
2、抗生素
胎粪液的吸入可导致继发细菌感染,复苏后均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3、米力农
扩张血管,改善氧合。
4、盐酸氨溴索
保护肺部,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和抗炎,降低呼吸道分泌物黏滞,有呼吸道自净功能。
5、多巴胺
维持血压和改善循环。
6、镇静剂
减少患儿氧耗。
7、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
PS是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分泌,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保护功能残气量、防止肺塌陷等作用,胎粪吸入会抑制PS的合成与分泌,加重病情进展,补充外源性PS是治疗的重要手段。
治疗-相关药品:
米力农、盐酸氨溴索、多巴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
治疗-手术治疗:
胸腔穿刺和胸腔闭式引流:对并发气胸的患儿,需进行胸腔穿刺和胸腔闭式引流。该方法简单可靠,为通过抽气,减轻胸腔压迫症状,医生会参照胸片进行穿刺减压排气。术后根据病情定期随访。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1~2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1、吸取气管内的羊水、胎粪,保持呼吸道通畅。
2、纠正酸中毒,维持正常循环。
3、合并感染者选择广谱抗生素控制炎症。
预后-一般预后:
吸入综合征与病因、病情、治疗干预是否及时等多种因素有关,一般预后良好。
预后-危害性:
严重患儿可能会有肺损伤,影响日常生活质量。
预后-自愈性:
轻症、部分患儿病情较稳定,可实现自行缓解。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一般可获得临床治愈。
预后-治愈率:
绝大多数可治愈。
预后-根治性:
本病可以根治。
预后-复发性:
一般不会复发,但需要科学的日常管理。
预后-后遗症:
肺损伤持续时间较长,可存留瘢痕和细支气管闭合。
日常-总述:
家属应帮助医生使患儿配合治疗,遵医嘱用药,定期带患儿进行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科学喂养,注意休息。
日常-用药护理:
家属要严格遵医嘱给患儿用药,不能私自停药、换药。
日常-生活管理:
家属需注意给患儿保暖,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口鼻分泌物,以免堵塞呼吸道。
日常-病情监测:
1、监测患儿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血气、水电解质和代谢平衡。
2、因本病患儿有缺氧史,因此应重点观察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道、肾脏等器官系统有无并发症发生。
日常-复诊须知:
1、出院后定期到新生儿科随访。
2、婴儿出现呼吸道症状或发热应立即就诊。
饮食调理:
饮食以母乳为主,少量多次喂养。喂后注意轻拍背部,促进气体排出。喂养后仰卧或侧卧可降低吸入风险。
饮食建议:
正常母乳喂养即可,但要注意少食多餐。
饮食禁忌:
避免进食过快,否则容易将乳汁吸入肺部。
预防措施:
1、早发现早治疗
对母亲有胎盘功能不全、先兆子痫、高血压、慢性心肺疾病和过期产等,应密切进行产程的监护,必要时进行胎儿头皮血pH值的监护。
2、及时处理
在分娩中见胎粪污染羊水时,应在胎肩和胸尚未娩出前清理鼻和口咽部胎粪;评估新生儿有活力,及时应用气管插管进行吸引清除胎粪。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