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小儿扁桃体炎疾病别名: 小儿腭扁桃体炎疾病概述: 小儿扁桃体炎又称小儿腭扁桃体炎,是由致...
养生
疾病名称: 小儿扁桃体炎
疾病别名: 小儿腭扁桃体炎
疾病概述:
小儿扁桃体炎又称小儿腭扁桃体炎,是由致病微生物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为常见多发的小儿咽部疾病。正常情况下,人的咽部及扁桃体隐窝内可以存留着某些病原体而不会致病,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病原体大量繁殖,可导致小儿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因腭扁桃体隐窝引流不畅,窝内细菌、病毒滋生感染,可演变为小儿慢性扁桃体炎。小儿急性扁桃体炎主要表现为剧烈咽痛、吞咽困难、畏寒、高热、头痛、食欲下降、乏力、全身不适、腰背及四肢酸痛等,还可因高热引起抽搐、呕吐及昏睡。小儿慢性扁桃体炎常有咽部不适、口臭,如果扁桃体过度肥大可引起呼吸不畅、睡时打鼾等表现,如果隐窝脓栓被咽下可引起全身反应。本病具有传染性,可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其他人,还可引起扁桃体周脓肿、风湿热、心肌炎、肾炎等并发症,但经过积极治疗,预后较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小儿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咽喉
常见症状: 剧烈咽痛、吞咽困难、畏寒、高热、头痛、食欲下降、乏力、全身不适、腰背及四肢酸痛、抽搐、呕吐、昏睡、咽部不适、口臭、呼吸不畅、睡时打鼾、消化不良
主要病因: 病原体感染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扁桃体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肾功能、尿常规、免疫球蛋白、心电图、组织病理学检查
重要提醒: 如果不及时治疗,炎症直接波及邻近组织,还可引起全身各系统许多疾病,出现扁桃体周脓肿、风湿热、心肌炎、肾炎等并发症,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关中医疾病: 小儿乳蛾、小儿喉蛾
临床分类:
1、小儿急性扁桃体炎
(1)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多为病毒引起。病变较轻,炎症仅局限于黏膜表面,隐窝内及扁桃体实质无明显炎症改变。
(2)急性滤泡性扁桃体炎:炎症侵及扁桃体实质内的淋巴滤泡,引起充血、肿胀甚至化脓。可于隐窝口之间的黏膜下,呈现黄白色斑点。
(3)急性隐窝性扁桃体炎:扁桃体充血、肿胀。隐窝内充塞由脱落上皮、纤维蛋白、脓细胞、细菌等组成的渗出物,并自窝口排出。有时互相连成一片,形似假膜,易于拭去。
2、小儿慢性扁桃体炎
(1)增生或肥大型:因炎症反复刺激,腺体淋巴组织与结缔组织增生,腺体肥大、质软,突出于腭弓之外,儿童多为此型。扁桃体隐窝口宽大,可见有分泌物堆集或有脓点。
(2)纤维或萎缩型:淋巴组织和滤泡变性萎缩,为广泛纤维组织所取代,因瘢痕收缩,腺体小而硬,常与腭弓及扁桃体周围组织粘连。病灶感染多为此型。
(3)隐窝型:腺体隐窝内有大量脱落上皮细胞、淋巴细胞、白细胞及细菌聚集而形成脓栓或隐窝口因炎症瘢痕粘连,内容物不能排出,形成脓栓或囊肿,成为感染灶。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急性扁桃体炎患儿。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飞沫或直接接触。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小儿急性扁桃体炎常见于10岁以上的儿童,3~4岁以下儿童较少见。
2、小儿慢性扁桃体炎常见于7~14岁的儿童。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多见于春、秋两季气温变化时。
病因-总述:
正常情况下,人的咽部及扁桃体隐窝内可以存留着某些病原体而不会致病,当某些因素导致人体抵抗力降低时,病原体大量繁殖,毒素破坏隐窝上皮,病原体侵入其实质而发生炎症,从而导致小儿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因腭扁桃体隐窝引流不畅,窝内细菌、病毒滋生感染,可演变为小儿慢性扁桃体炎。
病因-基本病因:
1、小儿急性扁桃体炎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为主要致病菌,非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或腺病毒、鼻病毒、单纯性疱疹病毒也可引起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者不少见。近年还发现有厌氧菌感染者,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有上升趋势。
2、小儿慢性扁桃体炎
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为本病的主要致病菌。反复发作的急性扁桃体炎使隐窝内上皮坏死,细菌与炎性渗出物聚集其中,隐窝引流不畅,导致小儿慢性扁桃体炎的发生和发展。
症状-总述:
小儿急性扁桃体炎主要表现为剧烈咽痛、吞咽困难、畏寒、高热、头痛、食欲下降、乏力、全身不适、腰背及四肢酸痛等,还可因高热引起抽搐、呕吐及昏睡。小儿慢性扁桃体炎常有咽部不适、口臭,如果扁桃体过度肥大可引起呼吸不畅、睡时打鼾等表现,如果隐窝脓栓被咽下可引起全身反应。
症状-典型症状:
1、小儿急性扁桃体炎
(1)全身症状:起病急,可有畏寒、高热。还可出现头痛、食欲下降、乏力、全身不适、腰背及四肢酸痛等症状,可有便秘。小儿可因高热而引起抽搐、呕吐及昏睡。
(2)局部症状:主要表现为剧烈咽痛,常放射至耳部,吞咽和咳嗽时咽痛加重,可伴有吞咽困难。下颌下淋巴结肿大,有时感到转头不便。软腭运动障碍可引起言语含糊不清。若炎症向鼻咽部发展,波及咽鼓管,则可有耳闷、耳鸣及耳痛等症状,有时还可引起听力下降。葡萄球菌感染者,扁桃体肿大较显著,可引起呼吸困难。
2、小儿慢性扁桃体炎
(1)反复发作的咽痛。
(2)常有咽部不适,可有咽内发干、发痒、异物感、刺激性咳嗽等轻微症状。
(3)若扁桃体隐窝内潴留干酪样腐败物或有大量厌氧菌感染,则出现口臭。
(4)小儿扁桃体过度肥大,可引起呼吸不畅、睡时打鼾、咽下困难、言语含糊不清。
(5)如果隐窝脓栓被咽下,可刺激胃肠,引起消化障碍,出现消化不良;隐窝内细菌、毒素等被吸收,可导致头痛、乏力、低热等表现。
症状-并发症:
1、局部并发症
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的炎症可直接波及邻近组织,常导致扁桃体周脓肿;也可引起急性中耳炎、急性鼻炎及鼻窦炎、急性喉炎、急性淋巴结炎、咽旁脓肿等。
2、全身并发症
(1)小儿急性扁桃体炎可引起全身各系统疾病,常见疾病有急性风湿热、心肌炎、急性肾炎、急性关节炎及急性骨髓炎等,其发病机制尚在探讨。一般认为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与各个靶器官对链球菌所产生的Ⅲ型变态反应有关。
(2)小儿慢性扁桃体炎在身体受凉或受湿、免疫力降低、内分泌紊乱、自主神经系统失调、生活及劳动环境不良等情况下,容易发生变态反应,引起各种并发症,如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心脏病、肾炎等。
就医-急诊指征:
1、寒战、高热;
2、剧烈咽痛、吞咽困难;
3、头痛、食欲下降、乏力、全身不适、腰背及四肢酸痛;
4、抽搐、呕吐及昏睡;
5、出现其他紧急情况。
以上须立即就医,必要时急诊处理,或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或持续咽内发干、发痒、异物感、刺激性咳嗽;
2、伴有口臭、呼吸不畅、睡时打鼾、咽下困难、言语含糊不清;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均须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应去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可到小儿科或耳鼻喉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孩子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孩子不舒服有多久了?发作有没有规律?
3、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孩子不舒服的症状加重?
4、孩子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5、孩子是否有进行治疗?进行过哪些治疗?治疗效果如何?
6、孩子最近是否有感冒?是否患有其他疾病?
7、孩子生活的环境是否阴冷、潮湿?
8、孩子最近是否过度劳累?有没有吸入有害气体?
9、孩子是否有抽烟、喝酒?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孩子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如果不治疗会有什么后果?
3、孩子为什么会得病?
4、孩子需要做什么检查?
5、怎么治?
6、需要治疗多久?
7、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8、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
9、平时生活需要注意什么?
10、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咽痛、发热、吞咽困难等相应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就医时,医生首先会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初步判断病情,再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扁桃体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进一步明确诊断,然后通过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肾功能、尿常规、免疫球蛋白、心电图等检查,判断是否出现风湿热、肾炎等并发症。如果怀疑扁桃体恶性病变,还需要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检查患儿扁桃体的颜色、大小、质地、与周围组织关系、有无脓栓等,检查下颌角淋巴结是否有肿大及压痛,初步判断病情。
1、小儿急性扁桃体炎
(1)咽部黏膜呈弥漫性充血,以扁桃体炎及两腭弓最为严重。
(2)腭扁桃体肿大,在其表面可见黄白色脓点,或在隐窝口处有黄白色或灰白色点状豆渣样渗出物,可连成一片形似假膜,不超出扁桃体范围,易拭去,不易出血。
(3)下颌角淋巴结肿大,且有明显压痛。有时因疼痛而感到转头不便。
2、小儿慢性扁桃体炎
(1)触诊扁桃体有硬实感,若隐窝破坏严重则触之如海绵状。扁桃体可见瘢痕,表面不平。隐窝口封闭,或被破坏而明显扩大,扁桃体和周围组织粘连。
(2)腭舌弓明显慢性充血,黏膜呈暗红色,扁桃体无明显充血。
(3)隐窝口处有黄白色脓栓,如果用压舌板挤压腭舌弓,隐窝口有时可见黄、白色干酪样点状物溢出。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
可明确是否存在感染,有助于诊断。
2、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
是一种毒素和抗毒素的中和试验,可帮助诊断风湿热或急性肾小球肾炎。
3、肾功能、尿常规、免疫球蛋白
有助于确定是否存在肾炎。
4、扁桃体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细菌培养可明确病原体,药敏试验可指导医生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检查-病理检查:
如果怀疑扁桃体恶性病变,需要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病变性质。
检查-其他检查:
心电图:可了解心脏跳动的节律,明确是否有心律异常及心肌损害。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病史,结合典型症状和体征,可进行初步诊断,然后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扁桃体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可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同时还需排除咽白喉、扁桃体角化症。
诊断-鉴别诊断:
1、咽白喉
两者均可出现咽痛、吞咽困难、发热、头痛等症状,很容易混淆。咽白喉患儿咽部可有特征性的灰白色假膜,超出扁桃体范围,不易擦去,咽拭子涂片及培养可找到白喉杆菌,而小儿扁桃体炎没有这些特征。
2、扁桃体角化症
两者均可出现咽部干燥、咽部瘙痒感、咽部异物感、咽痛、咳嗽、口臭等症状,常易误诊为慢性扁桃体炎。扁桃体角化症为扁桃体隐窝口上皮过度角化所致,可出现白色尖形砂粒样物,触之坚硬,附着牢固,不易擦拭掉,如用力擦之,则留有出血创面,类似角化物也可见于咽后壁和舌根等处;慢性扁桃体炎触诊扁桃体有硬实感或如海绵状,可见瘢痕,表面不平,周围组织粘连,腭舌弓明显慢性充血,隐窝口处有黄白色脓栓。可通过扁桃体细菌及真菌培养进行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以药物治疗为主,同时还需配合一般治疗,如果病情反复发作或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必要时可进行手术治疗。主要治疗目的是消除炎症,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治疗-一般治疗:
1、小儿急性扁桃体炎
(1)本病具有传染性,故患儿要适当隔离。
(2)卧床休息,进流质饮食,多饮水,加强营养,保持大便通畅。
2、小儿慢性扁桃体炎
(1)患儿需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
(2)对于不宜手术的患儿需常服维生素C、鱼肝油。
治疗-药物治疗:
1、本病以抗生素治疗为主,首选青霉素(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医生会根据病情轻重,决定给药途径。若治疗2~3天后病情无好转,高热不退,可能需要调整抗生素或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
2、咽痛较剧烈或高热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3、局部可使用具有抗菌作用的含漱液漱口,常用含漱液有复方硼砂溶液、复方氯已定含漱液、1∶5000呋喃西林液。
4、慢性扁桃体炎除了抗生素,还应结合免疫疗法或抗变应性措施,包括使用有脱敏作用的细菌制品(如用链球菌变应原和疫苗进行脱敏)以及各种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如胎盘球蛋白、转移因子等)。
治疗-相关药品:
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复方硼砂溶液、复方氯已定含漱液、1∶5000呋喃西林液、胎盘球蛋白、转移因子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因此,对于已有并发症的患儿,应在急性炎症消退后施行扁桃体切除术。
1、手术方法
扁桃体切除术有剥离法和挤切法两种。
2、适应症
扁桃体作为一个免疫器官,对儿童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任意切除扁桃体将失去局部的免疫反应,因此医生会严格掌握以下适应证。
(1)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急性发作或多次并发扁桃体周脓肿。
(2)扁桃体过度肥大,妨碍吞咽、呼吸及发声功能。
(3)慢性扁桃体炎已成为引起其他脏器病变的“病灶”,或与邻近器官的病变有关联。
(4)白喉带菌者,经保守治疗无效时。
(5)各种扁桃体良性肿瘤,可连同扁桃体一并切除;对恶性肿瘤则应慎重选择适应证及手术的范围。
治疗-治疗周期: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中医治疗:
1、银翘柑橘汤或清咽防腐汤具有疏风清热、消肿解毒的作用,适用于小儿急性扁桃体炎患儿。
2、甘露饮具有滋阴清热、凉血消肿的功效,适用于小儿慢性扁桃体炎患儿。
以上中医用药治法均需在专业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用药。
预后-一般预后:
通过积极治疗,多数小儿急性扁桃体炎可达到有效控制并治愈,较少发生并发症,不会影响生存期及生活质量,预后较好。小儿慢性扁桃体炎可反复急性发作,导致扁桃体的增生及全身免疫反应,出现严重并发症,预后较差。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具有传染性,可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其他人。
2、小儿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可使抵抗力降低,细菌易在隐窝内繁殖,导致小儿慢性扁桃体炎的发生和发展。
3、炎症可直接波及邻近组织,导致扁桃体周脓肿、急性中耳炎、急性鼻炎及鼻窦炎、急性喉炎、急性淋巴结炎、咽旁脓肿等局部并发症。
4、可引起风湿热、心肌炎、肾炎、急性关节炎、急性骨髓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全身各系统疾病。
预后-治愈性:
通过积极治疗,多数小儿急性扁桃体炎可达到有效控制并获得临床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预后-复发性:
小儿慢性扁桃体炎可反复急性发作,导致扁桃体的增生及全身免疫反应,出现严重并发症。
日常-总述:
日常需要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温度、适度适宜,增强抵抗力,并避免大声喧哗,以防伤口撕裂。术后需保持正确体位,注意出血,如果伤口疼痛剧烈,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应用镇静、止痛药。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患儿可能由于疾病所致生理不适以及处于病房陌生环境等因素,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部分患儿无法积极配合甚至排斥治疗,严重影响患儿疗效及预后。
2、护理措施
家属需要多与患儿交流,告知治疗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还可通过讲故事、看电视、听音乐等方式转移患儿的注意力,从而减轻患儿的心理压力。
日常-用药护理:
按时足量使用抗生素以维持足够的浓度,避免浓度不足而影响治疗效果。
日常-生活管理:
1、避免大声喧哗,以防伤口撕裂。
2、帮助患儿多漱口,保持口腔卫生。
3、保持室内空气温度、适度适宜,勤通风换气,使室内空气清新。
4、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防寒保暖,避免感冒。
5、急性发作期感染性强,容易传染,不要共用毛巾、餐具,使用过的物品需要及时消毒。
日常-术后护理:
1、全麻患儿未清醒前,应采用去枕半俯卧位。局麻患儿取平卧。
2、患儿需随时将口内唾液吐出,不要咽下。唾液中混有少量血丝时,不必介意,如持续口吐鲜血或全麻患儿不断出现吞咽动作,应立即就医检查,及时止血。
3、术后3小时无出血者,可开始用消毒生理盐水或复方硼砂溶液含漱。若有出血迹象,可用冰袋冷敷颈部或用过氧化氢溶液含漱。
4、术后无出血者,尽量早期起床活动,两周内禁止较重体力活动。
5、术后24小时较为明显,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应用镇静、止痛药。
6、术后第2天扁桃体窝出现一层白膜,是正常反应,可保护创面,无需惊慌。
饮食调理:
患儿需要注意合理膳食,注意营养支持,少吃多餐。饮食宜清淡,多喝水,忌辛辣、油腻食物,不要吃过硬的食物。
饮食建议:
1、术后4~6小时进冷流质饮食,次日改用半流质饮食。
2、加强营养,少吃多餐。
3、饮食宜清淡,多喝水。
饮食禁忌:
1、忌辛辣、油腻食物,如辣椒、生姜、生蒜、油炸食品等。
2、不要吃过硬的食物,如虾、蟹等。
3、避免食用温度过高食物。
4、避免暴饮暴食。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预防本病:
1、饮食清淡,尽量不吃刺激性食物,少吃坚硬的食物,多吃含维生素丰富的蔬菜水果。
2、注意口腔清洁,不要和他人共用餐具、毛巾,并避免到商场等人流密集的地方。
3、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4、天气寒冷时,需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5、保持规律作息,早睡早起。
6、积极治疗邻近器官疾病。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