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小儿急性荨麻疹疾病英文名称: pediatric acute urticaria疾病概述...
养生
疾病名称: 小儿急性荨麻疹
疾病英文名称: pediatric acute urticaria
疾病概述:
小儿急性荨麻疹(pediatric acute urticaria)是由食物、药物、感染或一些物理因素引起的急性局限性水肿,皮肤会出现风团样皮损,通常伴有剧烈瘙痒。起病较急,一般数小时内会自动消失,但可能反复出现新的风团,持续发病总时间不会超过 6 周。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可能与遗传有关,有家族史者发病风险高
就诊科室: 小儿科、皮肤科
发病部位: 皮肤
常见症状: 红斑、丘疹、风团、瘙痒
主要病因: 发病机制复杂,与过敏、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
检查项目: 血常规、皮肤点刺试验、皮肤划痕试验
重要提醒: 本病可反复发作,难以根治,重在预防。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5~10岁儿童。
2、无明显性别差异。
3、过敏体质者多发。
病因-总述:
引起荨麻疹的病因很多, 有各种食物、药物、感染、内脏疾病、物理因素(冷、热、光等)、精神因素、遗传因素等。大部分急性荨麻疹患儿可找到明确病因。
病因-基本病因:
1、外源性因素,多为一过性
(1)药物:是引起急性荨麻疹的最常见原因。常见的有青霉素、磺胺类、血清制剂、各种疫苗等。
(2)食物及食品添加剂:食物是急性荨麻疹的常见病因。如巧克力、动物蛋白(如鱼虾、蟹、牛奶、肉类、蛋类等),植物(如草莓、柠檬、芒果、西红柿、花生、核桃)等。少数慢性荨麻疹患者发病与食品添加剂有关,如防腐剂、人工色素、抗氧化剂和酵素等。
(3)呼吸道吸入物及皮肤接触物:常见的有花粉、动物皮屑、毛发、尘螨、甲醛等。
(4)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照射、摩擦、压力、振动等。
2、内源性因素,多为持续性
(1)精神及内分泌因素:情绪波动、精神紧张、抑郁等可诱发或加重荨麻疹。
(2)系统性疾病及免疫异常: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恶性肿瘤、代谢障碍、内分泌紊乱、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
(3)慢性隐匿性感染:包括各种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慢性荨麻疹的发生可能与口腔、咽部、扁桃体、牙齿、胆囊等的感染以及胃部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急性荨麻疹与链球菌感染关系密切。儿童急性荨麻疹,可能与感冒病毒感染有关。
病因-危险因素:
以下因素可能会增加荨麻疹的发病风险:
1、以前曾患过荨麻疹。
2、以前患过其它过敏性疾病。
3、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瘤或甲状腺疾病等。
4、有荨麻疹的家族史。
症状-总述:
急性起病,常先有皮肤瘙痒,很快出现风团,皮损数小时内可消退,不留痕迹。严重者可引起呼气困难、过敏性休克等。
症状-典型症状:
1、皮肤损害
很快出现风团,风团呈鲜红或苍白色、和正常皮肤颜色一样。风团大小不一,开始孤立散在,周围多围绕有红晕,可逐渐扩大,融合成片。皮肤表面凹凸不平,可呈橘皮样外观。中央消退后呈环状、地图状或不规则状。
皮疹可局限或泛发。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水肿减轻,风团变为红斑并逐渐消失,不留痕迹,皮损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 24 小时,但新风团可此起彼伏,不断发生。
2、主观感觉
自觉剧痒,少数有烧灼感或刺痛感。
症状-并发症:
1、皮肤感染
2、过敏性休克
症状-伴随症状:
1、胃肠道黏膜受累时常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累及喉头和支气管时,可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3、病情严重者可伴有心慌、烦躁,甚至血压下降等过敏性休克症状。
4、感染引起者可伴有寒战、高烧、脉搏跳动加速等全身中毒症状。
就医-急诊指征:
突发或者被蜜蜂蜇伤、服用新药物或接触高度致敏食物(例如花生)后出现荨麻疹,或伴以下情况:
1、巨大荨麻疹,多部位荨麻疹;
2、呼吸困难、喉咙紧绷或呼吸道闭合的感觉;
3、声音嘶哑或说话困难;
4、嘴唇、舌头或喉咙肿胀;
5、恶心、腹痛或呕吐;
6、心动过速或脉搏快;
7、焦虑或头晕、意识丧失;
8、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须紧急处理,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长期反复发作风团;
2、怀疑与一些药物、食物、酒精、日光、冷风等接触史有关;
3、伴有局部瘙痒、灼痛、麻木感;
4、皮疹迟迟不愈,或旧的皮疹消退新的皮疹又起;
5、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如出现上述急诊指征,应前往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须于儿科、皮肤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病情平稳者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取皮损部位的组织进行检查,就诊前不要在皮损去涂抹药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孩子的皮疹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2、都有哪些部位出现这些皮损?
3、皮疹的出现是持续性、间断性,还是偶发的?
4、自从发现皮损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么?
5、除了皮疹还有什么其他症状?
6、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7、您之前治疗过么?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8、您的家人有类似情况吗?
9、您对什么过敏么?
10、您最近有进行疫苗接种或使用了什么药物么?
11、近期是否发生过感染?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皮损?
2、情况严重么?
3、这些皮损多久会消退,消退后会留有痕迹么?
4、会传染么?
5、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么?
6、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7、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8、需要做什么检查?
9、回家后该怎么护理?
检查-预计检查:
荨麻疹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必要时可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以明确病因。怀疑有变应原引起的荨麻疹患者,医生可能建议做点刺试验和血液IgE检测;怀疑物理性荨麻疹者,医生可能建议做冷热试验等;对于反复发作、病程长、药物疗效不佳者,医生可能会建议开展各项血液检查来寻找病因。
检查-体格检查:
1、检查患者身体是否发热。
2、观察脸部、嘴唇、咽喉、舌头肿胀的程度。
3、观察患者皮肤,了解患处面积大小、红肿程度和瘙痒程度。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可初步了解发病是否有感染有关。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白细胞增多提示有细菌感染。
2、点刺试验或血中变应原特异性IgE检测
对疑为变应原引起的荨麻疹,需要做此项检查。其结果对明确发病诱因有一定参考价值。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一般通过询问病史、症状,观察皮肤的基本损害,多数可作出诊断,通常不需要做实验室检查。为了明确是否与感染相关,医生可能建议行血常规检查,还可能做点刺试验或血中变应原特异性IgE检测以明确病因。
诊断-鉴别诊断:
1、患儿伴有高热、畏寒、脉搏加快,软弱疲惫, 食欲不振,应警惕感染性疾病特别是金葡菌败血症的可能。医生会追问病史,患儿是否刚有过皮肤感染如疖疮或皮肤深部脓肿等,尤其是荨麻疹发生于挤弄疖疮之后更有可能。此时医生会结合血常规及血培养等检查来辅助诊断。
2、有的急性荨麻疹患儿伴有腹痛,腹泻,排粘液稀便,这可能是荨麻疹累及胃肠道的表现,应按荨麻疹对症处理。但是,胃肠道的感染也可引起荨麻疹。这两者的治疗原则不同,医生在诊断时会详细询问病史,进行腹部触诊、血液和大便常规等。
治疗-治疗原则:
对于病因明确的患者,要尽量避免致敏物质的接触。对于病因不确定者,要及时停止接触或使用一切可疑诱因。如怀疑药物诱导的荨麻疹时,应立即停用,咨询医生,避免使用该类药物或用其他药物替代;对疑为与食物相关的急性荨麻疹,患者可记食物日记,寻找可能的食物过敏原并加以避免。急性荨麻疹可通过治疗控制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主要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组胺药物
首选新一代(第二代)的 H1 受体拮抗剂,如氯雷他定(开瑞坦)、西替利嗪、咪唑斯汀,用于12岁以上的患儿,以上 3 种药物起效快、有效时间可维持 24h。医生会根据病情需要,单独或联合使用其他药物,如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
2、病情严重、伴有休克症状者
(1)皮下注射 0.1%肾上腺素。
(2)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
3、局部外用药
夏季可选用止痒液、炉甘石洗剂,冬季则选有止痒作用的乳剂(如苯海拉明霜);日光性荨麻疹还可以局部使用遮光剂。
4、其他
(1)兼有腹痛者,可给予解痉药物,如普鲁本辛、阿托品等。
(2)由感染引起的荨麻疹,应使用抗生素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咪唑斯汀、肾上腺素、氢化可的松、炉甘石洗剂、苯海拉明霜、普鲁本辛、阿托品
治疗-手术治疗:
无须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荨麻疹的治疗周期一般为2~6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对于急性荨麻疹伴休克、喉头水肿及呼吸困难者,需立即抢救。医生会采用以下方法:
1、0.1%肾上腺素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必要时可重复使用,心脏病或高血压患者慎用。
2、糖皮质激素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可选用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或甲泼尼龙等,但应避免长期使用。
3、支气管痉挛严重时可静脉注射氨茶碱。
4、喉头水肿呼吸受阻时可行气管切开,心跳呼吸骤停时,需进行心肺复苏术。
预后-一般预后:
急性荨麻疹一般预后良好,多在 1 周至 1 个月内痊愈,但可能旧的皮损消退,又出现新的皮损,一般总的发病时间不超过6周。但应警惕突然发作的荨麻疹,伴随胸闷、心率加速、喉头水肿、血压下降等情况,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预后-危害性:
1、突然发作的荨麻疹,伴随胸闷、心率加速、喉头水肿、血压下降等,可能意味可能存在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有危及生命的风险,发生概率较低。
2、可能会出现皮肤感染、开放性溃疡。
3、反复发作、瘙痒剧烈,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预后-自愈性:
1、急性荨麻疹可能在数小时内即自行消退,但可能旧的皮损消失后又出现新的皮损。
2、大部分患者无须特殊治疗,在脱离致敏物或刺激物后便自行好转,并恢复正常。
预后-治愈性:
急性荨麻疹可通过正规治疗可控制症状,减轻或消除皮损,改善生活质量。
预后-治愈率:
绝大多数患者皮损可消退,恢复正常,暂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预后-根治性:
一般难以根治。
预后-复发性:
可反复发作。
日常-总述:
平时应做好皮肤的清洁管理,减少外界因素对皮肤的刺激,遵医嘱服用药物,避免过敏原的再次接触,均有助于病情的缓解。同时需调整饮食结构,充分补充营养,以提升免疫力和抵抗力。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荨麻疹患儿常有明显皮肤局部瘙痒、麻刺之感,治疗时间较长,这会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在门诊上,经常遇到很多患儿易急躁,对家长拳打脚踢,或沉闷不语,无精打采等情绪问题,大大降低了患儿的生活质量。
2、护理要点
(1)患儿及其家长应正确认识本病,明白本病并非不治之症,若合理用药、调畅情志、乐观以对,则其治疗效果可期也。
(2)家长让患儿多户外运动锻炼,比如游泳、打球、散步等,积极参加娱乐活动、集体活动,改善患儿自身心理状态,转换心情。利用患儿感兴趣之物转移自身注意力,如看电视、看书、画画等。
日常-生活管理:
1、皮肤局部护理
(1)应尽量避免搔抓、摩擦,避免使皮损加重,甚至发生感染,病情迁延不愈。
(2)加强皮肤保湿、护理。
(3)注意皮肤清洁,勤洗澡,每周一至两次,避免用热水、肥皂、香皂(尤其是硫黄皂、中药皂)擦洗皮肤,因其可使皮损加剧。 洗浴之后可使用皮肤滋润保湿剂。
2、着装注意事项
(1)宜穿着纯棉织品,尤其是贴身的服装,且衣领部位不宜紧小或过硬.
(2)穿着的衣服要柔软、宽松,避免衣物摩擦刺激皮肤。
(3)避免使用人造纤维和毛织品直接接触刺激皮肤而使病情加剧。
3、环境管理
(1)确保卧室干净、整洁、空气清新、温度及湿度适中,改善睡眠质量,保持患儿充足的睡眠。
(2)注意避开可以过敏原,如避开宠物,避免去花草、飞虫较多的户外。
(3)外出注意防晒等。
(4)注意天气变化,避免引起寒冷性荨麻疹。
饮食调理:
小儿脾胃脆弱,消化机能未趋完善,同时本病发病与饮食有一定的关系,某些食物可能是诱因,某些食物可能会加重荨麻疹症状,故应注意调整饮食习惯。同时,应对患者家属进行饮食指导,尤其是喂养母乳的母亲,在患者疾病症状尚未缓解的情况下,尽量避免食用海鲜等高蛋白类的食物。
饮食建议:
1、患儿应清淡流质或软食。
2、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3、宜清淡饮食和新鲜蔬菜、水果为主,因水果和蔬菜中富含大量维生素 C,可改善血管通透性,增加抵抗力,具有抗氧化,促进结缔组织形成的作用。
4、多饮水。
饮食禁忌:
1、勿暴饮暴食,勿过饥、过饱。
2、不宜油腻、煎炸、甜食和冷食。
3、不食生冷、酸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4、对已知过敏原(如海鲜、鸡蛋、花粉等)的患儿,嘱其以后适当食用或接触,初期可少量食用,若症状不加重,再循序渐进增加食用量,逐渐恢复患儿免疫。
预防措施:
避免接触过敏原或刺激物,增强体质,可以减少发病或复发风险。
1、预防饮食过敏
本病发病与饮食有一定的关系,某些食物可能是诱因。例如鱼虾海鲜,含有人工色素、防腐剂、酵母菌等人工添加剂的罐头、腌腊食品、饮料等都可诱发荨麻疹。应避免或减少食用。
2、预防花粉过敏
对花粉过敏者,春季风天,关好儿童卧室的窗户,应减少外出,不要去充斥着花粉和其他过敏原的地方,比如满是杂草和花朵的田野。外出玩耍归来,睡前给孩子洗澡、洗头发,去除身上的花粉,洗衣服,去掉衣服上的花粉。
3、预防室内尘螨过敏
(1)睡床家居用品管理
①用防尘、带拉链的罩子包住床垫、床架和枕头。用胶带封住拉链。不要用绒毛或羽毛填充的枕头、抱枕,也不要用木棉或乳胶海绵做成的枕头(潮湿后容易滋生真菌)。买不容易造成过敏的枕头和用聚酯纤维做成的枕套。
②如果儿童很容易过敏,那么婴儿床或卧室里不能留填充玩具和毛茸玩具
③不要用羊毛的毯子或睡衣,改用化纤或纯棉的,并经常换洗。
④经常晾晒床垫,吸尘,用热水清洗枕头、褥子和毯子,至少每1~2周1次。
(2)卧室家具
①不要用长毛地毯。
②不要用花样过于复杂的家具,缝隙处容易堆积灰尘。
③不要在卧室里放书和书架,这样很容易积灰。
⑤不要把卧室当储藏室。
⑥不要在卧室里到处堆衣服。
(3)通风和空气净化
①关好卧室的门,不要让宠物进来。
②在花粉季节关好窗户。
③使用空气过滤器,最好是选用标有“高效微粒过滤"字样的,才可以去除尘螨、花粉、真菌、动物皮屑等。
④擦灰尘时,湿布比干布好。
⑤不要在室内吸烟。
⑥留意空气中其他过敏原和刺激物,如烹调油烟、除臭剂、空气清新剂、壁炉的烟、室内盆栽、香水、爽身粉、化妆品、樟脑丸和杀虫剂。
4、预防药物因素引起的过敏
在临床中,有些药物可以引起荨麻疹,如青霉素、四环素、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多黏菌素等抗生素,安乃近、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剂。患者应记清楚药物类别,避免使用。
5、预防感染,积极治疗原有疾病
荨麻疹既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一种皮肤表现。能诱发荨麻疹的疾病较多,例如感染性疾病就有:寄生虫感染如肠蛔虫、蛲虫等;细菌性感染如龋齿、齿槽脓肿、扁桃体炎、中耳炎、鼻旁窦炎等;病毒性感染如乙型肝炎;真菌感染如手足癣等。另外,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月经紊乱,甚至体内潜在的肿瘤等,都可能引起荨麻疹,应积极治疗身体基础疾病。
6、加强锻炼,调整身心,增强体质
让患儿多户外运动锻炼,比如游泳、打球、散步、慢跑等,积极参加娱乐活动、集体活动,让患儿获得健康的身心和体质。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