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小儿结节性脂膜炎疾病英文名称: pediatric nodular panniculit...
养生
疾病名称: 小儿结节性脂膜炎
疾病英文名称: pediatric nodular panniculitis
疾病别名: 小儿复发性热性非化脓性结节状脂膜炎、小儿Weber-Christian病、小儿韦伯病
疾病概述:
小儿结节性脂膜炎(pediatric nodular panniculitis)又称小儿复发性热性非化脓性结节状脂膜炎、小儿Weber-Christian病、小儿韦伯病,是一种原发于脂肪层的急性或亚急性的非化脓性炎症,是以反复发热和皮下结节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全身性脂肪病。临床症状主要有发热、乏力、肌肉和关节酸痛、红斑样皮下结节和斑块等,此外,还可累及全身各主要脏器。常采用药物治疗,经积极治疗后,一般症状可得到缓解。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小儿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皮下结节、发热、乏力、肌肉和关节酸痛
主要病因: 可能与脂肪代谢障碍、变态反应、伴发于自身免疫病等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沉检查、血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淀粉酶和脂肪酶检查、X线检查、B超检查、病理学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可累及多个脏器,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可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危及患儿生命。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本病为罕见病,暂无确切流行病学资料。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有自身免疫疾病的患儿。
病因-总述:
小儿结节性脂膜炎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可能与脂肪代谢障碍、变态反应(如细菌感染、食物、药物)、伴发于自身免疫病(如红斑狼疮、硬皮病)等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1、与脂肪代谢障碍有关
有报道显示本病与脂肪过程中某些酶的异常有关,例如血清脂酶有轻度增加或在皮损中可测出具活性的胰酶和脂酶。
2、与变态反应有关
可由多种抗原刺激引起,如细菌感染、食物、药物(如卤素化合物、磺胺,以及奎宁和锑剂)等。
3、伴发于自身免疫病
本病可与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或结节性多动脉炎等疾病同时存在。
症状-总述:
本病可有发热、周身不适、乏力等全身症状,也可有红斑样皮下结节和斑块等皮肤损害表现。还可累及全身各主要脏器,引起系统病变。
症状-典型症状:
1、全身症状
主要为发热,多为弛张热型,并有周身不适、乏力、纳差、肌肉和关节酸痛等。
2、皮肤病变
成批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样皮下结节和斑块,中等硬度,常与皮肤黏连,活动度小,有明显的触痛和自发痛,多对称分布于下肢,但上肢、躯干、面部也可见。可在几天或几周内自行消失。通常热退皮疹消失,皮下结节才逐渐消散,皮肤留下色素沉着,皮损处出现盘状凹陷。部分患儿结节液化后流出油状液体称之为“液化性脂膜炎”,儿童罕见。
3、多器官病变
本病可累及全身各主要脏器。
(1)累及消化系统可致黄疸、肝大、肝功能异常、消化道出血。
(2)累及骨髓可致一过性骨质破坏,中度至重度贫血,甚至全血象降低。
(3)累及呼吸系统形成一过性肺内肿块。
(4)累及循环系统导致持续性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力衰竭。
(5)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可出现惊厥、神志障碍、癫痫。
(6)累及肾脏可致一过性肾功能不全。
症状-并发症:
本病可累及多个系统,具体并发症见典型症状。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患儿穿方便暴露患处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孩子现在有什么症状?
2、什么时候出现这些症状的?
3、孩子的皮损处有疼痛吗?
4、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孩子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5、孩子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6、孩子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7、孩子有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呢?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孩子的情况严重吗?能确诊吗?
2、症状还会加重吗?
3、孩子需要做什么检查?
4、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5、这些药物会有副作用吗?
6、如果治好了会有后遗症吗?
7、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8、孩子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儿出现发热、周身不适、红斑样皮下结节和斑块等症状时,家长应带其及时就医。医生首先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儿的一般情况。然后可能会建议做血沉检查、血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X线检查、B超检查、病理学检查,以及淀粉酶和脂肪酶检查等,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患儿的呼吸、脉搏、血压、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然后会检查皮肤黏膜颜色有无改变,皮肤有无皮损,皮下结节的部位、大小、质地、有无触痛等;腹部有无压痛,有无肝脏、脾脏肿大,淋巴结有无肿大。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沉检查
可发现血沉增快。
2、血常规检查
贫血和白细胞减少、嗜酸细胞相对增多。
3、肝肾功能检查
肝、肾受累时可出现肝、肾功能异常。
4、淀粉酶和脂肪酶检查
伴胰腺疾病者,急性期血、尿淀粉酶升高,血清脂酶升高。
5、其他
可有免疫球蛋白升高,血清补体降低,淋巴细胞转化率降低。
检查-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有助于确诊。早期皮损,脂肪组织内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伴局灶性脂肪坏死。中期有组织细胞浸润,有肉芽肿形成和继发性血管炎症性变化。后期由小叶间隔的成纤维细胞增生,形成胶原,替代残留脂肪组织,最后完全纤维化。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可用于检查肺部受累病变情况。胸部平片常表现为肺门及气管旁淋巴结增大,偶尔可见少量胸腔积液,肺内可见纹理增多及点片状影等。
2、B超检查
可显示皮下结节,表现为病灶边缘和弥漫性实质样结构的皮下间隙增厚。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儿病史,以及发热、周身不适、红斑样皮下结节和斑块等临床表现,再结合血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病理学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一般可作出诊断。医生在诊断的过程中,需除外结节性红斑、硬红斑结节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结节性红斑
春秋季好发。结节多数局限于小腿伸侧,对称分布,不破溃,经3~4周后自行消退,消退处局部无盘状凹陷。无内脏损害,全身症状轻微。
2、硬红斑结节
皮损呈暗红色,位于小腿屈侧中下部,破溃后形成穿凿性溃疡,无发热等全身症状。组织病理系结核性。
3、皮下脂质肉芽肿病
本病结节消退后无萎缩性凹陷遗留。无全身症状,有自愈倾向。
4、结节性血管炎
多侵犯皮下中等大小血管,以静脉为主。结节常发生于小腿,沿血管排列,全身症状轻微。病理检查见肉芽肿性改变,血管腔内有血栓形成。
5、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
皮损质硬,皮损后形成边缘清楚的深溃疡,覆有分泌物,常伴有恶臭。全身症状明显,表现为高热、肝脾大、全血细胞减少,病程进展迅速。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可证实本病。
6、组织细胞吞噬性脂膜炎
可出现皮下结节、反复发热、肝肾功能损害、全血细胞减少及出血倾向等,但一般病情危重,进行性加剧,最终死于出血。可通过病理检查对二者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目前本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一般先积极去除病因,然后采用药物治疗。常使用糖皮质激素,以暂时控制症状。对于重症患儿,可加用免疫抑制剂。
治疗-一般治疗:
去除可疑病因,如消除感染灶,停用可疑的致敏药物。
治疗-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
本类药物可以缓解发热、关节酸痛和周身不适的症状。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有胃溃疡患儿慎用。
2、糖皮质激素
如泼尼松,可以降低体内免疫反应,从而缓解皮下结节、发热等症状。主要适用于病情急性加重的情况。需要注意的是,有病毒感染、消化性溃疡、肝功能不全、皮肤霉菌感染或结核者禁用。
3、免疫抑制剂
可以抑制体内免疫反应,从而缓解疾病症状。主要用于重症患儿。常用药物有硫唑嘌呤、羟氯喹或氯喹、沙利度胺、环磷酰胺、环孢素等。
治疗-相关药品:
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泼尼松、硫唑嘌呤、羟氯喹、氯喹、沙利度胺、环磷酰胺、环孢素
治疗-手术治疗: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为6~12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预后个体差异较大,只有皮肤表现者,常多年缓解与恶化交替出现;有内脏器官累及者,预后差,病死率高。
预后-危害性:
内脏广泛受累者,可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最终导致死亡。
预后-治愈性:
经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后,一般可缓解症状。
日常-总述:
患儿及患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生活管理,帮助缓解症状,促进痊愈。此外,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患儿可能出现发热、乏力、痛性结节等症状,而且随病情发展可累及多器官系统,极大的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患儿可能因此陷入恐慌、焦虑、烦躁的情绪中。
2、护理措施
家长应给予患儿心理支持,多陪伴患儿。避免患儿自己承受这些压力,可多跟患儿交流,引导患儿倾诉压力,多鼓励患儿,使患儿能树立信心,正视疾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1、患儿家长应严格遵医嘱帮助患儿服药,若患儿出现胃痛、恶心、反酸等不良反应时,及时带患儿就医咨询。
2、家长应注意保护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儿,避免意外感染的发生。
日常-生活管理:
1、家长应为患儿提供卫生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病情恢复期间患儿应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促进机体恢复。
3、家长可在患儿身体耐受下带领其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4、注意卫生,家长可帮助患儿养成卫生的生活习惯,勤洗手、洗澡,勤换衣物。
5、日常带患儿外出时应为患儿佩戴口罩,可携带免洗消毒液,及时消毒。
6、家长应随天气变化及时为患儿添减衣物,防止着凉。
7、家长应为患儿准备宽松柔软的衣物,且避免患儿搔抓患处。
8、家长可为患儿安排过敏原筛查,查清患儿的致敏物。
日常-复诊须知:
患儿家长应遵医嘱按时带患儿复查,一般建议患儿每半年复查一次。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患儿应规律进餐,可少量多餐。
2、加强营养支持,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3、患儿可适量多吃应季的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
4、患儿应适量多饮水,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饮食禁忌:
1、患儿要少吃油腻、高糖、高盐、高脂食物,如油炸冰激凌等。
2、患儿应避免暴饮暴食。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红斑狼疮。
2、日常注意保护儿童,避免儿童出现意外感染、创伤。
3、家长可为小儿安排过敏源筛查,防止儿童服用致敏药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