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小儿猫叫综合征疾病英文名称: cri-du-chat syndrome疾病别名: 5p-...
养生
疾病名称: 小儿猫叫综合征
疾病英文名称: cri-du-chat syndrome
疾病别名: 5p-综合征、猫叫综合征
疾病概述:
小儿猫叫综合征(cri-du-chat syndrome),又叫5p-综合征,是由5号染色体短臂(p)末端断裂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因患儿具有特征性的高调、猫叫样哭声而得名。除特异性哭声外,患儿常伴有头面部畸形、智力障碍、生长发育迟缓、先天性心脏病等异常。大部分患儿能活到儿童,少数可活到成年。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可能会遗传
就诊科室: 小儿科、新生儿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猫叫样哭声、头面部畸形、智力障碍等
主要病因: 5号染色体短臂(p)部分缺失
检查项目: 染色体核型分析、X线、心脏超声、脑电图
重要提醒: 本病预后较差,建议孕妇进行产前诊断以提前发现胎儿染色体病变,并及时终止妊娠。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据相关文献显示,小儿猫叫综合征的群体发病率在1:15000~1:50000之间,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2]。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无特定人群。
病因-总述:
小儿猫叫综合征是常染色体遗传病,主要病因为5号染色体的短臂部分或完全缺失。母体妊娠前后受到辐射、感染、接触化学物品,以及高龄妊娠,都可能增加发生本病的可能。
病因-基本病因:
既往研究表明[3],5号染色体短臂(p)末端缺失达35%~55%即可引发猫叫综合征。大多数5p缺失是发生了新突变,其中80%~90%来源于父系[2],是在精子形成过程中发生染色体断裂而引起,其他大多数是因父母非平衡易位所致。
病因-危险因素:
1、X线射线、电离辐射等物理因素。
2、弓形虫、风疹病毒、麻疹病毒等感染因素。
3、药物、毒物(甲苯、砷等)、农药等化学因素。
4、高龄产妇。
症状-总述:
小儿猫叫综合征最特征性的表现为患儿的猫叫样哭声,还可出现头面部畸形、生长发育迟缓、神经异常等,严重者还可出现颅内病变、先天性心脏病等其他异常,患儿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染色体缺失区域的大小及位置有关。因患儿免疫力低下,可并发各种感染及白血病等。
症状-典型症状:
1、猫叫样哭声
是小儿猫叫综合征的特征性表现,患儿在婴幼儿时期的哭声似小猫的“咪咪”声,声音微弱,在呼气时比较明显。可能是由于咽喉部发育松弛畸形所致,可随年龄增长逐渐恢复正常。
2、头面部畸形
由颅面部发育不良导致,表现为小头伴额缝突出,脸圆不对称。眼距宽,内眦赘皮,睑裂下斜,斜视,耳位低及发育不良,高腭弓。
3、生长发育迟缓
多数患儿因宫内发育迟缓,出生体重低于2.5kg,出生后发育仍迟缓,导致患儿语言能力和智力明显落后于同龄水平。
4、神经异常
多数患儿存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表现为性格冲动、易沮丧、强迫症、注意力不集中、攻击性行为等,个别患儿可能具有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特征,如拍手、对物体的强迫性依赖、重复运动等。
5、其他异常
还可存在通贯手、心脏畸形、肾脏畸形、骨骼畸形(手指弯曲、脊柱侧弯等)、胃肠道异常(十二指肠闭锁、直肠闭锁和先天性巨结肠等)、大脑及小脑萎缩、脑积水、白内障、眼球震颤、腹股沟疝、隐睾等多种病变。
症状-并发症:
本病患儿免疫力低下,易发生各种细菌、病毒感染,白血病发病率较高。
就医-就诊科室:
若新生儿外周血染色体检查发现存在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应交由新生儿科诊治。
若患儿因生长发育迟缓、颜面部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等原因就诊,应到儿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家长应陪同患儿就诊,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家长应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还应携带孕期产检、产前检查和新生儿相关筛查的病历资料等。
3、若给患儿服用了相关药物,应携带药盒就诊。
4、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孩子现在多大了?目前有什么症状?
2、什么时候发现的这些症状?
3、孩子出生时有什么异常吗?
4、怀孕期间的产检结果有什么异常吗?
5、孩子什么时候会说话的?平时爱说话吗?
6、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孩子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7、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8、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9、您家族中有过类似症状的人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孩子的情况严重吗?
2、孩子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孩子需要做什么检查?
4、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5、这些药有什么副作用吗?
6、会有后遗症吗?会影响孩子的发育吗?
7、平时生活孩子需要注意什么?
8、孩子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家长如果发现婴幼儿出现明显的猫叫样哭声、特殊面容、与同龄人相比落后的生长发育状态等表现,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来初步了解患儿情况,然后进行X线、心脏超声、脑部CT等影像学检查来评估患儿整体病情,进行染色体检查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观察患儿外表,可发现患儿存在明显的面部畸形,包括小头、满月脸、眼距宽、斜视、内眦赘皮、外眦下斜、耳位低、唇腭裂、小颌、牙咬合不良、短颈等。
医生还可观察到患儿可能存在的语言障碍,强迫症、注意力不集中、攻击性行为等行为异常及其他各系统的表现。
检查-实验室检查:
可取患儿外周血,通过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进行染色体检查及核型分析,可见核型为:46,XX(XY),5p-,即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
检查-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主要用于检查患儿各系统的病变,从而了解整体病情,并针对性制定后续治疗措施。
1、X线检查
X线检查主要用于检查骨骼系统病变,可见脊柱侧弯,并指、趾,肋骨畸形等。
2、心脏超声
本病患儿常患有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先天性心脏病,可进行心脏超声做出早期诊断。
3、脑部CT
少数患儿可出现脑积水、大小脑萎缩、胼胝体发育不全等,需进行脑部CT、脑电图等检查来明确病变。
4、其他检查
患儿的胃、肠、肾、脾和泌尿生殖系统也可能发生异常,均需要进行相应部位的影像学检查。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小儿典型猫叫样哭声,合并多种畸形的临床表现,结合染色体核型检查可明确诊断,并综合多种辅助检查结果来了解整体病情,制定后续的治疗措施。
诊断-鉴别诊断:
与其他染色体畸变疾病相鉴别,如21-三体、13-三体、8-三体、9-三体综合征等,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可帮助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小儿猫叫综合征暂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对症治疗为主,治疗效果有限,如新生儿期吮吸和吞咽困难的患儿应早期予以鼻饲,外科修复各种先天畸形等。同时尽早进行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精神治疗和语言训练等),强化教育管理,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治疗-一般治疗:
应对患儿采取心电监护,持续监测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及经皮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发现现异常及时进行相应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以利于气体交换。
治疗-药物治疗: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主要根据患儿的症状采取对症治疗,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发生心脏衰竭时,可使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救治。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特效药
治疗-手术治疗:
若患儿存在心血管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畸形,可通过外科手术矫正。
治疗-其他治疗:
患儿可进行康复治疗来纠正行为异常,恢复运动功能。儿童神经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根据神经可塑性理论,以正确的运动训练手法,抑制异常姿势反射与异常运动模式。通过反复的训练逐步恢复患儿正常运动功能、平衡反射及促进运动发育,从而达到康复目的 。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小儿猫叫综合征的预后较差,患儿常出现全身多个器官系统病变,并伴有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多数患儿可活至儿童期,但仅有少数患儿可存活至成年。
预后-危害性:
小儿猫叫综合征患儿多表现出严重的出生缺陷,包括头面部畸形、语言与智力障碍、先天性心脏病、骨骼畸形等。随着年龄增长,症状也会逐渐加重,多数患儿会因并发的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而死亡。
预后-治愈性:
小儿猫叫综合征为染色体疾病,无法治愈。部分患儿经积极诊治,病情可得到有效改善,能够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多数患儿病情较重,很难得到有效治疗。
日常-总述:
小儿猫叫综合征患儿的日常生活管理重在加强监护、康复训练、预防感染及并发症等,患儿及患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生活管理,帮助缓解症状,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日常-生活管理:
1、家长应为患儿提供干净、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帮助患儿养成规律作息的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3、家长可坚持带领其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不要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
4、家长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帮助患儿进行功能锻炼和生活训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5、避免带患儿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外出为其佩戴口罩,携带免洗消毒液。
6、对于出现攻击行为的患儿,可为其准备保护性约束带,避免患儿自伤或者伤害他人。
7、家长应日常陪护智力低下的患儿,防止意外。
日常-病情监测:
家长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观察患儿面色是否正常、呼吸是否平稳、反应情况有无异常,注意进行性紫绀、气促、点头呼吸、三凹征等表现的出现,如有异常立即就医。
饮食调理:
患儿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可适当进行饮食调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加强营养支持,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肉、蛋类等,为患儿的生长发育提供足够的营养。
2、以清淡饮食为主,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
3、患儿可能存在胃肠道病变,消化吸收能力较弱,家长可采取蒸、煮、炖、烩的方法进行烹调,为患儿准备热量充足、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4、患儿应适量饮水,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饮食禁忌:
1、少吃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强的食物,以免加重肠胃负担。
2、少吃垃圾食品,少喝饮料。
预防措施:
主要通过孕前诊断来预防本病的发生。
孕早期进行绒毛取样,羊膜腔穿刺取羊水细胞或脐血管穿刺取血,进行细胞培养后行染色体检查,可避免患儿的出生。尤其是有猫叫综合征家族史的父母,怀孕前男女双方要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查,怀孕后也要严格进行产前诊断。染色体检测正常的父母,怀孕期间孕妇要避免各种可能引发染色体变异的高危因素。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