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小儿食管异物疾病英文名称: pediatric esophageal foreign b...
养生
疾病名称: 小儿食管异物
疾病英文名称: pediatric esophageal foreign body
疾病别名: 小儿食道异物
疾病概述:
小儿食管异物(pediatric esophageal foreign body),是指小儿将物品食入后嵌顿食管,称为食管异物,是儿童常见急症。常因饮食不慎误咽异物,如鱼刺、骨片等,或因儿童好奇误将小物品咽下,如硬币、纽扣等。初始症状通常较为突然和剧烈,表现为哽噎、恶心、流涎、呕吐、吞咽疼痛、吞咽困难和胸痛,症状随时间延长可能会减轻,如不及时取出,后期则可能会导致出现食管穿孔、感染等严重问题。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消化内科、胸外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食管
常见症状: 哽噎、恶心、流涎、呕吐、吞咽疼痛、吞咽困难、胸痛
主要病因: 误食异物
检查项目: X线检查、食管镜检查
重要提醒: 儿童如吞食异物须及时取出,否则并发食管、血管的感染、破裂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临床分类:
基于食管异物的种类分类:
1、动物类异物:如鱼刺、鸡骨、鸭骨等。
2、植物类异物:如枣核、话梅等。
3、金属类异物:如硬币、钉、针等。
4、化学合成品:如玻璃、塑料瓶盖等。
流行病学-传染性:
该病是由于异物进入食管所导致的,不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食管异物是儿科常见急症,多见于幼儿期及学龄前期儿童,发病率较高。
流行病学-死亡率:
美国每年食管异物导致死亡约1500例,国内目前尚未有这方面统计报道。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小儿食道异物好发年龄为1~7岁的幼儿及学龄前儿童。
2、好发人群主要为农村或进城务工人员孩子。
病因-总述:
食管异物的发生与年龄、性别、饮食习惯、进食方式、食管有无病变、精神及神志状态等诸多因素有关。但最常见的原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匆忙进食,食物未经仔细咀嚼而咽下。儿童多因顽皮好动,喜口中衔物,或在进食时哭闹而易误咽异物。
病因-基本病因:
1、进食不慎
小儿因跑闹、顽皮好动,或进食时注意力不集中,不仔细咀嚼食物,或食物中混杂骨头、刺、核类东西较多,使小儿误将异物咽下。如鸡骨、鱼刺、枣核等。
2、不良习惯
部分儿童喜口中衔物玩耍,误将异物咽下。如硬币、纽扣、曲别针、纽扣电池、弹珠等。
病因-危险因素:
1、食物中夹杂鸡骨、鱼刺等不可食入的异物。
2、小儿处于跑闹或哭笑状态进食。
3、环境中有可能引起小儿吞咽的物品,如硬币、衣服上的别针等。
症状-总述:
小儿食管异物初始症状通常比较突然和剧烈,包括哽噎、恶心、流涎、呕吐、吞咽困难、吞咽疼痛及胸痛。如果异物足够大,压迫气道可能产生阵发性咳嗽。症状随时间延长而减轻。后期则可能导致食管穿孔和感染、气管食管瘘、主动脉食管瘘等。
症状-典型症状:
1、吞咽困难
为食管异物的常见症状。若食管异物已造成食管完全梗阻,则汤水难下。若为不完全梗阻,如为塑料薄片、硬币类异物,病情轻微者,则仍可进食少量流质或半流质。部分患者可无吞咽困难症状。若食管异物已造成食管完全梗阻,则会伴有流涎、恶心、反呕等症状。
2、吞咽疼痛
为食管异物的主要症状。在原有局部疼痛的基础上,吞咽时疼痛症状加剧。若异物停留于食管颈段,疼痛部位多在颈根部或胸骨上窝处,伴有压痛。异物位于食管中段者,疼痛常在胸骨后并可放射至背部。如合并感染,疼痛更为剧烈。较重的疼痛是异物损伤食管肌层的信号,应予重视。
3、呼吸道症状
常发生于幼儿。尤其是食管上段的异物,可向前压迫气管,引起咳嗽、呼吸困难、紫绀等症状。
症状-病情发展:
1、初始症状通常比较突然和剧烈,包括哽噎、恶心、流涎、呕吐、吞咽困难、吞咽疼痛及胸痛等。如果异物足够大,压迫气道可能产生阵发性咳嗽。
2、症状随时间延长而减轻,类似于支气管异物长期存在。
3、后期则可能导致食管穿孔和感染、气管食管瘘、主动脉食管瘘等。
症状-并发症:
多出现在未及时就诊、仍继续进食的患者。如尖锐异物随吞咽运动可刺破食管壁,进而刺伤或刺破邻近的大血管;巨大异物向前可压迫气管,出现呼吸困难;合并感染者可出现严重并发症。
1、食管穿孔
发生在颈段食管的食管穿孔可出现颈部皮下气肿,纵隔气肿。咽下之空气随被刺破的食管壁外逸,可潜入颈部皮下组织形成皮下气肿,外逸之空气经颈筋膜间隙进入纵隔形成纵隔气肿。或感染经上述途径形成颈部脓肿或纵隔脓肿。
2、气管食管瘘
因异物嵌顿压迫食管前壁导致管壁坏死,并累及气管后壁形成食管气管瘘,可因分泌物、食物流入气管而引起呛咳等症状,并可导致肺部反复感染。
3、大血管溃破
尖锐食管异物穿破食管并伤及主动脉弓或锁骨下动脉等大血管,可引起致命的大出血。
4、水、电解质紊乱
由于异物梗阻,无法进食,并未及时经静脉补充液体,时间长后可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发生代谢性酸中毒、低蛋白血症等,甚至出现休克、衰竭。
症状-伴随症状:
若食管异物合并感染,则可能伴有发热等感染症状。
就医-家庭处理:
对于食管硬币和轻度或无症状的儿童,可以观察8~16h,25%~30%的食管异物可以自发进入胃内。经过观察,如果没有进入胃内,需到医院就诊。
就医-急诊指征:
患儿出现严重症状,如呼吸困难、紫绀、疼痛、呕血或无法吞咽口腔分泌物,需要急救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患儿吞食异物。
2、患儿出现哽噎、恶心、流涎、呕吐、吞咽疼痛等症状。
3、出现其他异常情况。
以上需及时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1、患儿发生紧急症状时可前往儿童医院急诊科就诊。
2、可前往耳鼻喉科行食管镜检查并取出异物。
3、异物入胃可考虑前往消化内科就诊。
4、食管异物并发食管气管瘘、食管主动脉瘘等急危重症需行开胸手术者应就诊于胸外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急重症先拨打急救电话。
2、安抚好患儿情绪,避免哭闹、跑动引发并发症。
3、患儿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以及患儿过敏史情况,方便与医生沟通。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家长可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患儿有无异物吞入史,如果有是什么时候吞下异物的?
2、患儿有无胸痛、进食困难?
3、患儿有无恶心、干呕?
4、既往是否患过什么疾病?
5、症状出现多久了?有无变化?
6、是否在家中自行处理过?怎么处理的?
7、到其他医院治疗过了吗?是否有效?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出现该病的原因是什么?
2、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3、病情严重吗?
4、是否有并发症?
5、如何治疗呢?
6、能治愈吗?
7、治疗期间和平时都需要注意些什么?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会了解患儿的异物误入史或自服史,并询问异物种类、初始症状表现、病情进展时间。之后会让患儿做X线检查,以明确是否有异物以及异物存留的部位;做食管镜检查可进一步确定诊断,并且将异物取出。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对患儿进行一些体格检查,部分患儿可能有前胸部位的压痛。
检查-实验室检查:
一般来说无需进行特殊的实验室检查,医生可能会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以及血常规、血清电解质等检查,以此来评估患儿是否继发感染等。
检查-其他检查:
食管镜检查:是确诊食管异物最为有效的手段,并可能在检查的同时完成治疗。有异物史、吞咽困难、吞咽疼痛,在X线或CT扫描未能确诊的情况下,可进行食管镜检查。
检查-影像学检查:
X线、CT:对不显影的食管异物,可吞服少许钡餐,观察钡剂阻断与否及食管蠕动是否正常,以明确异物是否存留及其存留部位,但在怀疑有食管穿孔时,应禁用钡剂,改用碘油显影。可照颈、胸部正、侧位X线片,以确定异物的有无及存留部位。必要时可做CT检查以确诊。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过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结合吞咽困难、吞咽疼痛等不适症状以及颈部、胸部或腹部X线、食管镜等辅助检查可帮助确诊。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注意有无食管穿孔等并发症问题。
诊断-诊断依据:
1、有异物误吞史,进食后急发吞咽疼痛,X线检查有食管“异物”阳性征,即可初步诊断。
2、食管镜检查发现异物而确诊。
3、如伴有少量呕血,可能为食管异物导致大出血的信号。如能及时开胸处理,可望获救,否则预后很差。
诊断-鉴别诊断:
一般来说,经过相应的影像学等辅助检查,可明确异物的存在,无需特殊的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小儿食道异物的治疗以及时取出异物,防止并发症发生为目的。治疗上应遵循“由口进,经口出”的原则,尽早在食管镜下取出异物,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并加强术后处理。80%~90%的患儿异物可自动通过食管,只有10%~20%需要使用内镜取出,少于1%的患儿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1、对于食管硬币和轻度或无症状的儿童,可以观察8~16h,25%~30%的食管硬币可以自发进入胃内。经过观察,如果没有进入胃内,可在全身麻醉下行内镜检查。
2、食管异物患者多数因不能进食,故应于术前、术后进行补液治疗,注意纠正水与电解质的平衡;有食管壁损伤或合并感染者,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某些食管壁严重损伤或疑有食管壁穿孔者,术后应放置鼻胃管,暂停经口进食。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生素
主要防止并发感染。常见药物如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类药物。需医生根据患儿情况决定。
2、补液治疗
主要用于患儿无法进食的情况。常用葡萄糖盐、葡萄糖注射液、电解质注射液(氯化钾、葡萄糖酸钙等)、氨基酸、脂肪乳等。
治疗-相关药品:
阿莫西林、头孢菌素、葡萄糖、氯化钾、葡萄糖酸钙、氨基酸、脂肪乳、阿托品、地西泮
治疗-手术治疗:
1、食管异物取出术
(1)术前准备:患者术前禁食4~6小时;医生会准确定位异物,且在术前应再次询问患者相关症状有无变化,如吞咽困难、疼痛等症状,一般重新行X线检查,确认异物位置有无移动;尽量争取在全麻下行此术,术前半小时肌注适量阿托品及地西泮。
(2)经口食管镜异物取除术:患者仰卧,两肩略超出手术床端缘,助手抱头使其向后仰。食管镜入咽后,从咽侧梨状窝或环状软骨后方正中进入食管,边深入食管镜边观察。若有分泌物,宜用吸引器吸净,务必仔细看清四周情况,不致遗漏异物。重点注意食管的4个自然狭窄部。在第2、第3狭窄处若见食管壁有波动,夹取异物时要特别小心,防止误伤动脉。看见异物后,可适当调整异物的角度,尽量无损伤地取出。
(3)术后处理:术后禁食24~48小时。胃肠外途径应用敏感抗生素,并加强支持疗法。积极治疗并发症。
2、颈侧切开引流术
食管上段异物导致颈段食管周围脓肿或颈部化脓性感染者,应行此术。
3、开胸探查、食管异物取出术
确诊为食管穿孔、纵隔脓肿或疑有大血管溃破以及巨大异物无法从食管镜下钳取者,均应尽早请心胸外科抢救处理。
治疗-其他治疗:
Foley管取食管异物:对于儿童硬币类异物可在表面麻醉下或无麻醉情况下,用Foley管插入异物下方,注入空气使气囊充气,由助手帮助使患儿处于仰卧头低位,拉出Foley管,即可将硬币带出口外。但此技术存在取出过程中异物或分泌物吸入气道的风险,且会引起患儿不适。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所需的时间要根据患儿实际的病情以及采取的治疗手段等综合而定,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数分钟到一个小时不等的治疗时间,而情况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所需要的时间也会更久。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患儿出现明显症状,如呼吸困难、疼痛或无法吞咽口腔分泌物,需要立即进行内镜下异物取出。
治疗-中医治疗:
经食管镜检查未能发现的小异物,可在严密观察下,试用大剂量威灵仙煎水频服。但观察时限一般不宜超过24小时。取出异物并于禁食期过后,可用清金利咽汤合生脉饮加减以善后。
预后-一般预后:
小儿食管异物轻症在取出异物后一般恢复较好,无明显影响;对于纽扣电池及枣核等异物,对食管损伤较严重,术后较易产生食管穿孔、气管食管瘘等,对患儿术后恢复会产生严重影响。若并发大出血则会危及生命。
预后-危害性:
小儿食管异物如不及时取出,后期可能会导致食管穿孔和感染、气管食管瘘、主动脉食管瘘等严重问题,甚至有生命危险。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能自愈,但可能表现如常人,仍需及时就诊。
预后-治愈性:
1、轻症患儿在内镜取出异物后可治愈。
2、如异物尖锐或有腐蚀性,则可能并发食管穿孔和感染、气管食管瘘、主动脉食管瘘等严重问题,需手术治疗,术后大多可愈,极少部分可能死亡。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后-根治性:
异物取出后得以根治。
预后-复发性:
嘱患儿不再吞食或误食异物则不再发。
日常-总述:
小儿食管异物总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为主,日常配合情绪管理、饮食管理、术后护理等以减少食管异物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日常-心理护理:
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应尽量避免其哭闹、跑跳等;对于年龄较大患儿,通过安慰并鼓励其消除紧张、恐惧情绪。防止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日常-用药护理:
患儿家长切勿自行购买医嘱以外的“偏方”,且需观察用药后患儿的情况,如因药物副作用出现轻度不适,家长应给予安慰并及时报告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发生食管异物后,必须先禁食,患儿家长切忌逼迫孩子用饭团、韭菜、馒头等强行下咽,以免引起并发症并增加手术难度。应立刻就诊。
2、异物取出后,保持患儿充足的睡眠,使其作息规律,适度锻炼,逐渐过渡到正常锻炼。
日常-病情监测:
1、若异物落入胃中,要密切关注患儿大便情况,直至找到排出的异物。
2、术后密切监测患儿有无发热、呕血等重症表现,如有及时报告医生。
日常-复诊须知:
1、对于异物已明确取出的患儿,出院后通常不需要复查。
2、对于行开胸手术的患儿,出院后1月需要复查,主要行消化道钡餐造影。
日常-术后护理:
主要注意术后饮食与并发症问题。
1、对于食管黏膜损伤较轻或无明显损伤患儿,可按医生要求术后当天进食温凉流质饮食或软饮食。
2、对于食管黏膜损伤较重或炎症反应严重患儿,仍需要禁食24~48小时,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发热、疼痛加重、呕血等,及时告知医生;若无其他异常情况,可逐渐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3、对于食管穿孔患儿,可通过鼻胃管进食以维持患儿所需的营养,并密切观察,如出现高热、呕血等情况及时告知医生。
4、若异物圆钝,且已证明进入胃中,并且食管无损伤,患儿可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以促进异物排除,密切观察大便情况直至确认异物排出。
5、对于已行开胸探查并取出异物的患儿,术后仍需要继续禁食,根据医师要求从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密切观察引流液,如出现引流液增多、呈鲜红色,需及时告知医生。
饮食调理:
食管异物患儿需要特别注意饮食。发生食管异物后需立即禁食,待就诊完异物取出后,在医生指导下逐渐恢复饮食,有利于控制病情。
饮食建议:
1、在逐渐恢复正常饮食阶段,以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为主。
2、饮食宜清淡,食用营养丰富的肉蛋类,但要注意不夹杂鱼刺肉骨等。
3、饮食规律,定时进餐。
4、进餐时要放松,避免有压力,进食时切勿生气,避免紧张、焦虑、忧郁。对稳定病情有一定意义。
饮食禁忌:
1、食管异物发生后需立即禁食,切忌用饭团、韭菜、馒头等强行下咽,以免引起并发症并增加手术难度。
2、术后不宜食用硬质食物,以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听从医生建议。
3、忌食油炸、熏烤、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防刺激食道,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预防措施:
1、进食忌匆忙,提倡细嚼慢咽。勿以带刺或碎骨的鱼汤、鸡汤等与米饭、面条混合食用。
2、教育儿童不要将各类物品放于口中玩耍。儿童口内如含有玩物,要嘱其吐出,切忌逗弄嬉笑、哭叫或恐吓。
3、万一发生异物误咽后,要立即就医,切忌用饭团、韭菜、馒头等强行下咽,以免引起并发症并增加手术难度。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