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心包转移瘤疾病概述: 心包转移瘤是由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心包膜的,是恶性肿瘤的全身表...
养生
疾病名称: 心包转移瘤
疾病概述:
心包转移瘤是由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心包膜的,是恶性肿瘤的全身表现之一。心包是转移瘤较常见的部位,多经由淋巴道播散、血行播散或直接侵犯而来。心包转移瘤较原发性心包肿瘤及心脏转移瘤相对常见。患者主要表现为急性渗出性心包炎,但通常是无症状的,部分患者可见心前区疼痛、心包填塞征等。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肿瘤科
发病部位: 心脏
常见症状: 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紫绀、声音嘶哑、下咽困难
主要病因: 恶性肿瘤转移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细胞学检查、血清癌胚抗原检测、X线、心包腔充气对比造影、心血管造影、超声心动图、CT、MRI、组织病理学检查、心电图
重要提醒: 心包转移瘤患者应早期诊治,以改善预后。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心包转移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暂无确切流行病学参考资料。
病因-总述:
心包转移瘤是恶性肿瘤经由淋巴道播散、血行播散或直接侵犯而来。常见的原发肿瘤包括原发性支气管癌、乳腺癌、白血病、 霍奇金病及非霍奇金淋巴瘤等。胃肠系统肿瘤、卵巢癌、宫颈癌、肉瘤、 胸腺癌及黑色素瘤等也可引起心包转移瘤,但较少见。
病因-基本病因:
1、肿瘤细胞通过淋巴管从纵隔和支气管淋巴直接转移至心包,这是肿瘤心包转移的主要途径;
2、肺癌或肺转移瘤肿瘤细胞脱落入胸腔经胸水种植侵入心包;
3、瘤栓通过血行进入冠脉侵犯心脏,然后累及心包;
4、肺原发肿瘤或转移瘤、胸膜原发或转移肿瘤,以及纵隔转移肿瘤,均可侵犯心包;
5、晚期容易发生血行转移的恶性肿瘤对心脏有较高的亲和性,可能发生心包转移瘤,如恶性黑色素瘤等。
症状-总述:
心包转移瘤主要导致急性渗出性心包炎,多数患者通常无症状。部分患者可见心前区疼痛、心包填塞征、邻近器官受压征等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心前区疼痛
当病变蔓延到心包或附近的胸膜、纵隔隔神经时,出现疼痛。心前区疼痛常于体位改变、深呼吸、咳嗽、吞咽、卧位,尤其当抬腿或左侧卧位时加剧,坐位或前倾位时减轻。疼痛通常局限于胸骨下,或心前区,常放射到左肩、背部、颈部或上腹部,偶向下颌、左前臂和手放射。
2、心包填塞征
出现心包积液患者可能出现心包填塞征,表现为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紫绀、乏力、上腹部疼痛、浮肿,甚至休克。
3、邻近器官受压征
大量心包渗液时,心脏向后移位,压迫左肺、气管、支气管和大血管可引起肺淤血,肺活量减少,通气受到限制,加重呼吸困难,呼吸浅而速;左肩胛角下常有浊音区,语颤增强,并可听到支气管呼吸音。患者常自动采取前俯坐位,使心包积液向下及向前移位,以减轻压迫症状。气管受压可产生咳嗽和声音嘶哑;食管受压可出现下咽困难。
症状-并发症:
随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多种并发症。
就医-就诊科室:
一般首诊科室为心内科,确诊肿瘤后可根据病情至心脏外科、肿瘤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前往就诊的过程中,尽量保持平静的状态,不要过于紧张,也不要奔波劳累,以免加重病情。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多久了?
2、您的症状什么情况会缓解?什么时候会加重?
3、您有确诊其他疾病吗?
4、您的肿瘤确诊多久了?怎么治疗的?控制得怎么样?
5、目前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6、您做过什么检查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
2、导致我得这个病的原因有哪些?
3、我的情况严重吗?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5、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6、我可以怎样治疗?
7、我这个病可以治愈吗?
8、我平时生活应该注意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紫绀、声音嘶哑、下咽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病变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患者行细胞学检查、血清癌胚抗原检测、X线、心包腔充气对比造影、心血管造影、超声心动图、CT、MRI、组织病理学检查、心电图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当心包渗液积聚较慢时,可出现颈静脉怒张、搏动和吸气时扩张,腹水、皮下水肿和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等体循环淤血表现。有助于判断疾病进展情况。
2、叩诊
(1)当心包渗液积聚较慢时,可出现肝脏肿大;
(2)大量心包渗液时,左肩胛角下常有浊音区;
(3)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相对浊音区消失,患者由坐位转变为卧位时第2、3肋间的心浊音界增宽。
3、触诊
(1)大量心包渗液时,左肩胛角下语颤增强;
(2)心尖搏动减弱、消失或出现于心浊音界左缘内侧处。
4、听诊
(1)心包积液可导致心动过速,大量心包渗液时,左肩胛角下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
(2)常可闻及心包摩擦音,在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胸骨下部和剑突附近最清楚,其强度常受呼吸和体位的影响,深吸气、身体前倾或让患者取俯卧位,并将听诊器的胸件紧压胸壁时摩擦音增强。常仅出现数小时,或持续数天、数周不等;
(3)心音轻而远,心率快。少数患者在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可听得舒张早期额外音(心包叩击音)。
5、其他
患者常有奇脉,表现为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为心包积液时的特异性体征。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细胞学检查
心包穿刺液中找到肿瘤细胞则对诊断有意义。
2、血清癌胚抗原检测
血清癌胚抗原增高。
检查-病理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能达到局部直观和病理学诊断的有效手段,有助于明确诊断。
检查-其他检查:
心电图可将心脏的电活动显示为纸上的描记曲线,有助于了解心脏病变情况及诊断心律失常。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
X线检查是心包积液的常规检查手段,是通过观察心脏外形的改变来间接判断心包转移和心包积液的情况。当心包积液<250ml或<150ml时,X线检查难以发现异常,或可见不规则结节状心影外廓,或仅见心影轻度增大;积液量达300~500ml时,心影呈普遍性尤其向两侧增大,透视时心影随体位改变而改变;当心包积液>1000ml时,心影明显扩大,横径大于长径,且失去正常大血管和心房、心室的弧形,边缘较直,主动脉弓大小正常,心影呈烧瓶状。
2、心包腔充气对比造影
可能显示心包腔内肿块轮廓。
3、心血管造影
可能显示局限性的心外压迫区。
4、超声心动图
可发现实质性肿块和心包积液,对心包积液尤为敏感。
5、CT
CT检测对心包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显示心包积液的容量和分布情况,确定心包内肿块的位置及大小。通过密度检测提示病变性质,强化后显示心包内肿块与邻近结构的关系,鉴别血管性疾病,了解有无心肌侵犯黏连等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6、MRI
能够对任何平面进行扫描,提供心脏、大血管以及心包膜的图像,不受放射线或静脉内造影剂的影响。在定位或定性能力上均优于CT。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患者有原发性支气管癌、乳腺癌等肿瘤病史,出现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紫绀、声音嘶哑、下咽困难等症状,并结合细胞学检查、血清癌胚抗原检测、X线、心包腔充气对比造影、心血管造影、超声心动图、CT、MRI、组织病理学检查、心电图等辅助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心包转移瘤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①基础心脏病所致右心功能不全或阿霉素心脏毒性反应;②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③肝脏肿瘤所致门脉高压;④微血管性肿瘤肺扩散所致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此外,先天性心脏憩室、心室壁瘤、冠状动脉瘤或心包腔内病变在影像学上也与心包肿瘤相似需注意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心包转移瘤能切除者应尽量切除,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可选择心包穿刺、心包开窗术等。同时,可进行化疗药物、放射性核素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心包腔内滴注化疗药物或硬化剂,以硬化和消灭心包腔。对控制心包渗液复发有效。常用药物如放射性磷、放射性钇、放射性金等。
治疗-相关药品:
放射性磷、放射性钇、放射性金
治疗-手术治疗:
1、心包穿刺
心包穿刺有助于解除心包填塞,在作心包切除前达到心包减压,并处理大量复发性心包渗液。
2、心包开窗术
患者可酌情选择经部分胸骨劈开切口或胸骨旁小切口开窗引流术。
3、心包切除术
估计化疗有效或生存率在1年以上的心包积液复发或心包缩窄患者,应考虑外科心包切除术。
治疗-放化疗:
部分患者对局部放射治疗2.25~2.5Gy(2250~2500rad)反应有效果,有助于控制心包积液。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个体差异,具体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心包转移瘤的预后与原发肿瘤的类型、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规范等多种因素有关。纵隔肿瘤转移者较肺部及其他转移者预后相对较好。积极有效的治疗,有助于缓解病情,延长寿命。
预后-危害性:
心包转移瘤为继发性恶性肿瘤,患者常有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等表现,严重时危及生命。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及时有效治疗,可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日常-总述:
患者除需及时有效的治疗外,日常生活管理也是很重要的。患者日常生活应保持良好的心态,注意充分休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加强营养,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
日常-心理护理:
患者常因疾病的不适症状及对肿瘤的恐惧出现焦虑、不安、烦躁等心理,家属要多关心、安慰患者,缓解不良情绪,鼓励患者正确面对疾病,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营造舒适、安静、放松的生活环境,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
2、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睡眠。
3、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运动后不出现心慌等症状为宜,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4、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减衣物,预防感冒。
5、戒烟酒,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饮食调理:
饮食对本病一般无特殊影响,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饮食要尽可能清淡、高营养、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食物应多样化、搭配合理。
2、少量多餐。对于放、化疗及手术后的患者,由于消化功能减弱,增加进餐次数可以达到减轻消化道负担,同时增加食物摄入量的目的。
3、多吃蔬菜与水果类(如芦笋、胡萝卜、菠菜、番茄、薯类、猕猴桃等)、大豆及其制品类、食用菌、坚果、海藻类、薏苡仁、牛奶、鸡蛋等食物。
饮食禁忌:
尽量避免油炸、烟熏烧烤、辛辣刺激、油腻生硬的食物等。
预防措施: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