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新生儿低镁血症疾病英文名称: neonatal hypomagnesemia疾病别名: ...
养生
疾病名称: 新生儿低镁血症
疾病英文名称: neonatal hypomagnesemia
疾病别名: 新生儿低血镁
疾病概述:
新生儿低镁血症(neonatal hypomagnesemia)又称为新生儿低血镁,是引起新生儿惊厥的常见原因。本病主要与先天贮备不足、镁摄入减少、镁丢失增加、体内内分泌代谢紊乱等相关。患儿可出现烦躁、震颤、惊厥、眼角及面肌抽动、双眼凝视、四肢强直、呼吸暂停、心律失常等表现。新生儿低镁血症的治疗以补镁为主。多数患儿,经积极诊治,一般预后较好;少数病情较重者,预后较差。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部分类型与遗传有关,遗传方式主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就诊科室: 新生儿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烦躁、震颤、惊厥、眼角及面肌抽动、双眼凝视、四肢强直、呼吸暂停、心律失常
主要病因: 主要由于先天贮备不足、镁摄入减少、镁丢失增加、体内内分泌代谢紊乱等所致
检查项目: 血镁、血钙、血磷、24小时尿镁测定、心电图
重要提醒: 约2/3的新生儿低镁血症并发低钙血症,用钙剂和维生素D治疗多数无益,甚至导致血镁进一步降低,因此应强调单独使用镁治疗。
临床分类:
新生儿低镁血症根据病因,分为慢性先天性低镁血症和新生儿暂时性低镁血症。其中,慢性先天性低镁血症是一种少见的遗传疾病,多见于男孩;而新生儿暂时性低镁血症为一过性血镁降低,常伴低钙血症。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新生儿低镁血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暂无确切的发病率报道。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人工喂养儿。
病因-总述:
新生儿低镁血症的病因主要包括先天贮备不足、镁摄入减少、镁丢失增加、体内内分泌代谢紊乱等。其中,慢性先天性低镁血症,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
病因-基本病因:
1、先天贮备不足
如宫内发育不良、多胎、孕母患低镁血症等多种因素,均可引起胎儿骨镁的贮备不足。
2、镁摄入减少
某些新生儿肝病或肠道疾病,以及各种肠道手术后,均可引起镁吸收不良,从而导致新生儿低镁血症。
3、镁丢失增加
新生儿腹泻、肠瘘,以及使用换血治疗等,可引起体内镁排泄增多,从而导致本病。
4、体内内分泌代谢紊乱
人乳中磷镁比例约为1.9∶1,而牛乳中磷镁比例高达7.5∶1,因此牛乳喂养儿容易出现低镁血症。另外,孕母患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也会影响患儿的血镁浓度。
病因-危险因素:
1、早产儿。
2、低体重儿。
症状-总述:
新生儿低镁血症的症状并不具有特异性,以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为主,包括烦躁、惊跳、抽搐等。病情较重者可出现呼吸暂停、心动过速、心律失常。
症状-典型症状:
1、神经肌肉兴奋表现
包括烦躁、惊跳、抽搐等。当血镁低于0.5mmol/L时,可出现类似低钙性惊厥,惊厥每日可达1~10次,每次持续数秒或数分钟后自行缓解。部分患儿可仅表现为眼角及面肌小抽动、四肢强直、双目凝视等。
2、呼吸暂停、心律失常
包括阵发性屏气或呼吸停止,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主要见于病情较重者。
症状-并发症:
新生儿低镁血症可并发低钙血症、低钾血症、喉痉挛、新生儿窒息、心律失常等。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孩子多少周出生的?现在有什么症状?
2、什么时候发现的症状?
3、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孩子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4、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5、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6、孩子出生时体重是多少?
7、喂养情况怎么样?是母乳喂养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孩子的情况严重吗?
2、孩子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孩子需要做什么检查?
4、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5、有推荐的方案吗?
6、会有后遗症吗?会影响孩子的发育吗?
7、平时生活孩子需要注意什么?
8、孩子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儿出现烦躁、震颤、惊厥、眼角及面肌抽动、双眼凝视、四肢强直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儿进行血镁、血钙、血磷、24小时尿镁测定、心电图等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镁测定
当血镁<0.6mmol/L时,具有诊断意义。
2、血钙、血磷、血钾
低血镁与其他电解质紊乱关系密切,因此对于血镁水平低下时,应检测血钙、血磷、血钾等电解质水平,有助于诊断和指导治疗。
3、24小时尿镁测定
24小时尿镁,可以比血镁更好地反映患儿体内实际镁的情况。
检查-其他检查:
心电图:低镁血症患儿,心电图主要表现为T波平坦、倒置及ST段下降,无QT特异性,QT间期正常,可用于与低钙血症的鉴别。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儿出现烦躁、震颤、惊厥、眼角及面肌抽动、双眼凝视、四肢强直等症状,结合血镁、血钙、血磷、24小时尿镁测定、心电图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此外,在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排查患儿是否存在低钙血症。
诊断-诊断依据:
当新生儿血镁<0.6mmol/L时,即可诊断为新生儿低镁血症。
诊断-鉴别诊断:
低钙血症:低镁血症与低钙血症从临床表现上,较难区分,且2/3的低镁血症患儿会伴有低钙血症。因此对钙剂治疗无效的患儿,临床上应考虑低镁血症的可能。另外,心电图,以及血镁、血钙、血磷、24小时尿镁等实验室检查,可加以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新生儿低镁血症的治疗以补镁为主,同时应积极查找病因,存在原发疾病者,应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另外,先天性低镁血症患儿需长期口服镁盐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硫酸镁
(1)惊厥发作时,应肌内注射或静脉缓慢注入硫酸镁,一般1~4次后即可控制惊厥。
(2)控制惊厥后,应继续静脉滴注或口服硫酸镁,7~10天。
(3)肠吸收不良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硫酸镁的剂量。
(4)慢性先天性低镁血症患儿,需长期口服硫酸镁治疗。
2、葡萄糖酸钙
当患儿补镁过量,出现呼吸抑制、肌张力低下等高镁血症表现时,应静脉注射适量的葡萄糖酸钙。
治疗-相关药品:
硫酸镁、葡萄糖酸钙
治疗-手术治疗: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新生儿低镁血症的治疗周期一般为1~2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新生儿低镁血症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多数患儿,经积极诊治,症状可得到有效缓解,血镁可恢复正常,一般预后良好;慢性先天性低镁血症患儿需长期治疗,预后相对较差;少数病情较重、出现严重并发症者,预后差。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可导致患儿反复出现烦躁、震颤、惊厥、眼角及面肌抽动、双眼凝视、四肢强直等,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
2、慢性先天性低镁血症为遗传性疾病,有可能遗传给下一代。
3、本病可导致低钙血症、低钾血症、喉痉挛、新生儿窒息、心律失常等多种并发症,威胁患儿生命健康。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预后-治愈性:
多数患儿,经积极诊治,一般可治愈;慢性先天性低镁血症,需长期治疗,暂无法根治。
日常-总述:
患儿及患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生活管理,帮助缓解症状,促进痊愈。此外,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用药护理:
患儿家长应严格遵医嘱督促患儿服药,患儿若出现恶心、呕吐、皮肤潮红等情况,及时咨询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家长应为患儿提供干净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保证患儿充足的睡眠,促进机体恢复。
3、经常为患儿洗澡,并在洗澡后进行抚触。
4、对于出现烦躁、抽搐、惊厥的患儿,应为其加装床围等保护性设施,防止意外。
日常-复诊须知:
患儿家长应遵医嘱按时带患儿复查,一般建议患儿3~6个月复查一次。
饮食调理:
本病患儿为新生儿,建议母乳喂养。
饮食建议:
1、提倡母乳喂养,乳母可按需喂养。
2、若无法进行母乳喂养,可选择和母乳最接近的奶粉进行喂养。
饮食禁忌:
乳母应避免吃过于刺激的食物。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女性妊娠期应均衡饮食,注意检测镁的情况并及时补镁。
2、提倡母乳喂养。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