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新生儿脓疱病疾病英文名称: impetigo neonatorum疾病别名: 新生儿天疱...
养生
疾病名称: 新生儿脓疱病
疾病英文名称: impetigo neonatorum
疾病别名: 新生儿天疱疮、新生儿大疱型脓疱病
疾病概述:
新生儿脓疱病(impetigo neonatorum)又称新生儿天疱疮、新生儿大疱型脓疱病,是发生于新生儿的一种常见的化脓性、传染性皮肤病,发病急骤,传染性强,在母婴同室、新生儿病房及哺乳室易造成流行,通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以大疱、脓疱为主要表现,一般发生在面部、躯干和四肢,也可波及到全身。若未及时治疗,病情可进一步加重,导致败血症、肺炎、肾炎、脑膜炎甚至死亡。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新生儿科、皮肤科、急诊科、传染科
发病部位: 皮肤
常见症状: 面部、躯干、四肢等部位出现豌豆大到核桃大小不等的水疱、脓疱
主要病因: 通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
检查项目: 血常规、疱液涂片革兰染色、疱液细菌培养、血培养及药敏试验
重要提醒: 本病发病急骤,传染性强,且严重者可并发菌血症、肺炎、肾炎或脑膜炎甚至死亡,因此一旦发病必须及时治疗。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已经患病的新生儿,携带病原菌的产妇、医护人员。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1、接触传播
(1)接触患病的新生儿、携带病原菌的人(如产妇本人或家属、医护人员)或被污染的尿布或床单等物品。
(2)新生儿用手碰到了疱液,然后触摸身体其他部位,可引起自身传播。
2、胎盘传播
病原菌可经母体血液经胎盘传播给新生儿。
流行病学-发病率:
新生儿脓疱病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
流行病学-好发地区:
母婴同室、新生儿病房及哺乳室易造成流行。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新生儿脓疱病好发于夏秋两季。
病因-总述:
新生儿脓疱病通常由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也有部分是因为两种病原体混合感染。新生儿的皮肤比较娇嫩,出生过程中或出生后皮肤护理不当,可使其容易感染细菌而发病。
病因-基本病因:
新生儿容易感染的原因如下:
1、新生儿皮肤比较娇嫩,角质层发育差,皮肤屏障功能脆弱,皮肤中含水量较多,pH定位高,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
2、出生过程中或出生后皮肤护理不当,皮肤出现擦伤和破损,利于细菌的入侵。
3、新生儿包裹太多,使其出汗过多,局部皮肤温度、湿度增加,皮肤易受浸渍,给细菌侵入和繁殖创造良好的条件。
病因-危险因素:
1、羊水污染,新生儿在羊水污染环境中出生增加感染的机会。
2、剖宫产新生儿发生脓疱病的风险高于阴道分娩的新生儿。
3、医护人员接触新生儿时手卫生不规范。
4、早产、低出生体重。
症状-总述:
新生儿脓疱病多发生于出生后一周的婴儿,表现为面部、躯干及四肢突然出现水疱、脓疱,病变发展迅速,数小时或1~2天即可波及大部分皮面,黏膜亦可受累。开始无全身症状,以后可有发热或低热。
症状-典型症状:
在面部、躯干、四肢等部位出现豌豆大到核桃大小不等的水疱、脓疱,高出皮肤,基底微红色,疱液开始澄清,后浑浊化脓,四周绕以红晕,疱壁较薄,易于破裂,破后可露出鲜红色湿润的糜烂面。
症状-并发症:
新生儿脓疱病若不及时治疗,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败血症、肺炎、肾炎、脑膜炎。
症状-伴随症状:
严重者可出现发热或低热、呕吐、腹泻等,常有绿色泡沫便。
就医-急诊指征:
新生儿突然出现烦躁不安、意识障碍甚至昏迷,需紧急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新生儿面部、躯干、四肢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或脓疱。
2、伴发热、呕吐、腹泻等情况。
以上情况均须及时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的患儿可就诊于新生儿科、皮肤科、传染病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出生证明、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患儿躯干、四肢等部位进行检查,需要穿着宽松衣物,方便检查。
3、近期若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的孩子都有哪些症状?出生后多久出现症状的?
2、孩子是顺产还是剖宫产?生产时是否顺利?
3、孩子是早产吗?出生时体重是多少?
4、接触孩子的家属中是否有人患有皮肤病?
5、孩子平时的衣服、被子厚不厚?
6、是否去过别的医院就诊?接受治疗了吗?治疗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孩子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2、这个病严重吗?可以治愈吗?有什么危害吗?
3、这个病怎么治疗?需要住院吗?
4、需要用那些药物?具体使用方法是什么?
5、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如果怀疑新生儿患有脓疱病时,一般首先做血常规检查,然后会进行疱液涂片革兰染色和疱液细菌培养来进行确诊。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通过抽取新生儿血液来进行血液分析,根据外周血白细胞数目和类型,判断是否有炎症和感染类型。
2、疱液涂片革兰染色
医生会取患儿疱液进行涂片,然后做革兰染色,可以观察到革兰阳性球菌(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是简便易行的常规检查方法,有助于确诊。
3、疱液细菌培养
新生儿脓疱病可在疱液中查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
4、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对于疑有败血症等全身受累的重症新生儿脓疱病患者应同时做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有助于帮助医生尽快地、准确地控制病情。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儿出生时的情况以及接触人员,并结合临床表现以及疱液涂片革兰染色、疱液细菌培养进行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需排除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新生儿剥脱性皮炎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大疱内容物澄清,多发生于手、足等易受外伤及摩擦的部位,常有家族史。
2、新生儿剥脱性皮炎
常发生于出生后1~5周的婴儿,皮损特点为弥漫性潮红,在红斑基础上发生松弛性大疱,迅速扩张,Nikolsky(尼科尔斯基)征阳性(选外观正常的皮肤,以手指搓擦之,如表皮浅层被剥离成片状糜烂面,则为阳性),口腔及眼结膜常被累及,全身症状严重。
治疗-治疗原则:
新生儿脓疱病一般情况下外用药物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但对于起病急、受累面积大、发展迅速的病例需要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系统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局部治疗
(1)可使用高锰酸钾溶液、硼酸溶液、碘伏局部清洗以消毒杀菌,也可以用于对痂下积脓者的湿敷去痂。
(2)局部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金霉素软膏、呋喃西林软膏、新霉素软膏等,具有抗菌作用,帮助缩短病程。
2、全身治疗
对于起病急、受累面积大、发展迅速的新生儿需要系统治疗。医生会选用对细菌敏感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抗生素。
治疗-相关药品:
高锰酸钾溶液、硼酸溶液、青霉素、莫匹罗星软膏、金霉素软膏、呋喃西林软膏、新霉素软膏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辐射式保暖床护理
脓疱较大医生可能会用针尖刺破消毒处理后用炉甘石洗剂涂擦,然后将患儿放在辐射式保暖床上照射,通过对流蒸发有促进皮肤透气干燥的作用,促使炉甘石洗剂发挥疗效,缩短病程。
2、高压氧治疗法
在清洁皮肤,使用抗生素基础上使用透明婴儿高压氧舱,全舱给氧,以控制脓疱疮的发展,缩短病程。
治疗-治疗周期:
新生儿脓疱病的治疗周期一般为10~15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新生儿脓疱病经过积极治疗,预后一般较好。
预后-危害性:
1、新生儿脓疱病传染性强,很容易在新生儿室爆发。
2、新生儿脓疱病若未及时治疗,病情可进一步发展,严重者可并发菌血症、肺炎、肾炎或脑膜炎甚至死亡。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不可自愈。
预后-治愈性:
新生儿脓疱病通过规范治疗皮损可逐渐好转,一般可实现治愈。
预后-治愈率:
多数患儿可实现治愈,但具体治愈率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日常-总述:
良好的护理措施能够帮助患儿早日康复,改善预后。在日常护理中,要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和干燥,衣服及时进行消毒和清洗,并保证在阳光和通风的地方进行晾晒,并按照医嘱用药。
日常-用药护理:
新生儿脓疱病主要是药物治疗,家长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给患儿用药,不可随意调整剂量。在用药过程中观察孩子身体是否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一旦出现应立即告知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给患儿穿纯棉、宽松款式的衣服,每日清洗更换,可以使用婴儿专用的洗衣液消毒清洗。
2、勤换尿布,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保持臀部皮肤干爽。
3、衣服、被子不要太厚,减少患儿出汗。
4、及时给患儿修剪指甲,避免自己抓伤皮肤。
日常-复诊须知:
出院半年内,要按照医嘱进行复查。
饮食调理:
由于新生儿的体质较差,抵抗力较低,为了更好地进行康复治疗,需要进行有效的营养饮食护理,以增加患儿的抵抗力,促进有效治疗。
饮食建议:
1、母乳喂养。患儿母亲应摄取足够的营养,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蛋类,同时注意补充钙、维生素,不仅可满足自身需要,也能保证母乳品质。
2、每次喂奶前母亲都需要清洁双手,每次喂奶后,托起拍背。
饮食禁忌:
患儿母亲应减少或禁忌吃一些对乳汁有影响的食物,以免影响孩子的健康。
1、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生蒜、辣椒、胡椒等。这类食物会通过乳汁影响新生儿,易导致其上火。
2、禁止饮酒,因为饮酒会使酒精进入母乳中,新生儿哺食后可能会出现酒精中毒。
3、禁止喝浓茶、咖啡。茶叶中含有的鞣酸会影响肠道对铁的吸收,容易引起产后贫血,进而影响乳腺的血液循环,抑制乳汁的分泌,造成奶水分泌不足。咖啡中含有咖啡因,可通过乳汁进入新生儿的身体内,间接影响新生儿,常可导致新生儿发生肠痉挛或无故啼哭,对新生儿的身体健康不利。
4、不吃熏制、腌制类、寒凉食物。
预防措施:
1、孕期应重视产前检查,做好孕期的保健,增加各种营养,预防和治疗孕期出现的各种异常,保证全面、合理的营养摄入,保证休息。
2、婴儿出生后要选择纯棉、宽松、透气性好的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
3、防止有皮肤疾病,尤其是化脓性皮肤病的家属接触新生儿。
4、新生儿皮肤比较娇嫩,因此在给新生儿换衣服、尿布时动作要轻柔,防止损伤其皮肤。
5、避免与脓疱病患儿密切接触。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