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血管肉瘤疾病英文名称: angiosarcoma疾病概述: 血管肉瘤(angiosarc...
养生
疾病名称: 血管肉瘤
疾病英文名称: angiosarcoma
疾病概述:
血管肉瘤(angiosarcoma)又名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是起源于内皮细胞或其前身细胞,为血管内皮或淋巴管内皮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好发于老年人头面部,皮损为红色或紫红色斑片或结节,触痛,可发生溃疡和出血。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就诊科室: 血管外科、肿瘤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疼痛、包块、溃疡
主要病因: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
检查项目: 细胞学检查、血常规检查、免疫学检查、超声心动图、B超、CT、MRI
重要提醒: 血管肉瘤预后差,病死率高。
临床分类:
1、老年头面部血管肉瘤
常见于老年人的头颈部,男女患病比例为2:1,皮损可单发或多发,早期损害为境界不清楚的红斑或瘀斑样损害,外观上像是头皮外伤后的淤血或血肿。但周围多有红晕、结节状卫星灶。皮损受到外伤后容易发生出血,亦可发生自发性出血。当患者使头部低于心脏水平时,上述皮损可变成深红色或青紫色,并可自觉疼痛性血管搏动。皮损可迅速演变为蓝色结节、斑块,向周围组织浸润性生长或发生远处转移。
2、伴发淋巴水肿的血管肉瘤
皮损多发生于慢性淋巴水肿部位,如乳房切除术后的上臂(Stewart-Treves综合征)、先天性淋巴管畸形。0.45%的患者在接受手术11-12年后发病,皮损为伴发水肿的浸润性出血性斑块或紫色结节。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19-31个月,5年存活率为6%-14%。多发生肺脏转移。特殊情况下,血管肉瘤呈低度恶性,类似局限性淋巴血管瘤。
3、放疗后发生的血管肉瘤
病变发生于接受放疗部位,临床表现与伴发淋巴水肿的血管肉瘤类似。如果原发病为良性病变,则放疗后至血管肉瘤发病时间间隔为23年;如果原发病为恶性病变,间隔期缩短为12年。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6个月到2年。
4、其他原因所致血管肉瘤
包括软组织血管肉瘤和乳腺血管肉瘤。所有类型血管肉瘤临床预后都很差,80%的患者在短期内死亡,多向肺和淋巴结转移。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发病率约为0.01/100000。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多发生于成年人,有放射性治疗史者是本病的好发人群。
病因-总述:
血管肉瘤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部分观点认为血管肉瘤的发生与放射性治疗、化学药物或物质、基因改变等因素相关,部分如慢性静脉溃疡,慢性淋巴水肿也可能导致血管肉瘤的发生。
症状-总述:
血管肉瘤患者以肿块及局部疼痛为常见表现,由于本病可发生于患者躯体的多个部位,在不同部位可出现不同症状。患者以头面部型和淋巴水肿型最为常见。本病可因发病部位的不同出现多种并发症。
症状-典型症状:
1、头面部型
好发于老年人的头、面、颈部,但亦见于四肢,部分患者局部原有先天性血管畸形(如鲜红斑)或外伤史。患者体表可出现紫蓝色或淡红色增厚的斑块,逐渐离心性地扩大,可使头面、颈部的大部分皮肤受累。在斑块上可出现结节和溃病,病损内可发生出血现象。患者多有面部,尤其是眼睑部水肿。
2、淋巴水肿型
多发生于肢体部,患者多表现为淡蓝色斑块或皮肤和皮下结节,迅速长大、增多,后期可发生溃疡,偶尔亦有以溃疡为初发症状的。也可在乳癌患者乳房根治术数年后同侧臂部淋巴水肿区出现,部分患者可发生于其它非肿瘤引起的严重慢性淋巴水肿区,如先天性水肿,晚发特发性淋巴水肿和丝虫感染继发淋巴水肿,但后者情况少见。
症状-并发症:
1、充血性心力衰竭
患者心脏部位出现血管肉瘤时,可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心包压塞、肺栓塞等情况。
2、大便异常
患者消化系统发生血管肉瘤时,常可出现大便习惯改变,伴有腹痛、恶心等症状。
症状-伴随症状:
无明显伴随症状。
就医-门诊指征:
1、皮肤异常斑块,可为淡蓝色。
2、不明原因的静脉曲张。
3、斑块部位发生破溃。
4、局部淋巴水肿。
出现以上情况时需积极就医治疗。
就医-就诊科室:
怀疑血管肉瘤患者宜前往肿瘤科或血管外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患者如有其它原发疾病,需携带相关病历。
4、近期若服用药物治疗其他疾病,可携带药盒。
5、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症状?
2、症状有无进行性加重?
3、有无呕吐、腹痛、排便异常?
4、您的工作是否接触化学原料或放射性物质?
5、您既往有无接受过放射性治疗?
6、您的家属是否出现过类似症状?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症状严重么?
2、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
3、这些症状会致命么?
4、这个病会遗传么?
5、我应该吃什么药治疗?
6、应该做什么检查?
7、需要进行手术么?
8、手术治愈之后会有后遗症么?
9、康复后需要改善什么习惯么?
检查-预计检查:
血管肉瘤患者多没有特异性体征,常规体格检查意义较小,医生多通过细胞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及多种影像学检查进行确诊,一般可通过血常规检查判断患者有无其他异常,对于血管肉瘤发生于消化道者,可通过内镜检查直观明确。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细胞学检查
细胞学检查可见患者瘤细胞为不典型的内皮细胞,核大,分叶。胞浆含丰富的微丝、内质网和致密小体。对于本病的确诊有一定帮助。
2、血常规检查
部分患者出现血管破裂时,可有红细胞数量异常,对于本病的病情判断有一定帮助。
检查-病理检查:
医生会取肿瘤组织样本进行肿瘤病理检查,并行CD31,CD34等特定免疫组化标志物检测,以明确诊断。
检查-其他检查:
内镜检查是本病的基本检查之一,可在镜下较为直观的看到肿瘤病灶。此检查多用于发生在消化道系统的血管肉瘤。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超声心动图
对于发生在心脏部位的血管肉瘤有较高敏感性,可通过观察发现心脏软组织占位,还可观察到对应血管的表现,对于明确患者病情有重要意义。
2、B超、CT、MRI
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在血管肉瘤中作用相似,主要用于术前诊断和分期,可明确肿块的部位、性质、大小等,还可了解肿瘤有无转移情况,临床中B超是最常用的辅助检查,可以用于初步检查。后续视情况选择CT或MRI进行更为细致的检查。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多根据患者病史及影像学表现,结合免疫组化检查对患者是否存在血管肉瘤进行判断。化脓性肉芽肿、Kaposi肉瘤、毛细血管瘤、软组织内转移癌等疾病与本病症状相似,需鉴别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化脓性肉芽肿
真皮内可见较大的血管,周围簇集的毛细血管被纤维组织隔开。
2、Kaposi肉瘤
真皮内血管数量增多,呈裂隙样,血管外红细胞及含铁血黄素,血管周围梭形细胞增生,有异形性及核分裂。
3、毛细血管瘤
高分化血管肉瘤的血管分化完好,有时管腔内组织也可有扁平内皮细胞,低倍镜下与毛细血管瘤相似。但高分化血管肉瘤血管不排成小叶状,管腔不规则、呈裂隙状或窦样,互相吻合成血管网;血管内皮细胞核大、深染有一定的异型性;肿瘤性血管向周围组织内浸润生长。
4、软组织内转移癌
软组织内转移癌比上皮样血管肉瘤的异型和核分裂更明显,血管肉瘤有明显形成血管的区域。血管肉瘤表达血管内皮标记;而软组织转移癌则表达上皮细胞标记,可通过免疫组化进行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血管肉瘤的治疗原则主要是以手术为主,化疗、放疗为辅的综合治疗,强调首次治疗的彻底性。对于多数血管肉瘤患者,手术仍是早期血管肉瘤的根治性治疗方式,手术后进行放疗和化疗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管肉瘤复发的风险。
治疗-药物治疗:
近年来靶向药的发展为血管肉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常见的靶向药物有索拉非尼、帕唑帕尼等,可用于不能耐受手术,或发病部位不宜行手术的患者。
治疗-相关药品:
索拉非尼、帕唑帕尼、紫杉醇、多西他赛、达卡巴嗪、异环磷酰胺
治疗-手术治疗:
根治性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医生切除范围多需距离肉眼可分辨的肿瘤基部外3cm,皮下再向外潜行分离4-5cm,或根据术中冷冻切片的情况决定切除范围。
治疗-放化疗:
1、化疗
紫杉醇、多西他赛、达卡巴嗪、异环磷酰胺等化学药物可用于不能耐受手术,或发病部位不宜行手术患者的治疗,但单纯化学治疗效果有限。
2、放疗
主要为术后辅助治疗,可扩大手术杀灭癌细胞的效果,降低患者的复发风险。对于因各种原因不宜行手术者,也可行根治性放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约3~6个月,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血管肉瘤患者的预后受其临床分期、手术效果等影响,但多数患者预后不佳。其中,血管肉瘤在所有软组织肉瘤中预后最差。
预后-危害性:
1、 血管肉瘤可于患者全身多个部位发生,造成多种严重不适,影响日常生活。如发生在腹部可造成腹痛、呕吐、排便异常等情况。
2、 病情持续紧张可能危害全身多组织器官,危及生命。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不会自愈。
预后-治愈性:
本病预后较差,难以治愈。
预后-治愈率:
血管肉瘤的治愈率较低。
预后-根治性:
患者一般不能彻底根治。
预后-复发性:
血管肉瘤复发率较高,局部复发率高达75%。
预后-生存周期:
患者的5年无病(即5年内未发病)生存率约10%~20%,50%患者死于确诊后一年内。
日常-总述:
血管肉瘤患者需要注意日常生活的管理,必要的生活习惯调整,对于改善患者症状,促进患者恢复,延长生存期有较大帮助。
日常-心理护理:
血管肉瘤是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患者生存期较短且治疗困难,药物治疗副作用较大,患者可因此出现抑郁、悲观等情绪,患者家属及周围人群应当注意保护患者情绪,帮助患者了解疾病治疗效果,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患者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尽可能配合治疗,最大限度延长生存期。
日常-生活管理:
1、营造舒适、安静、放松的生活环境,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
2、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睡眠。
3、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4、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减衣物,预防感冒。
5、戒烟酒,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饮食调理:
血管肉瘤患者需要注意日常饮食的调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最大限度的延长患者生存期。
饮食建议:
1、饮食宜为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2、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
3、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质,如鱼、瘦肉、牛奶等。
4、少量多餐。对于放、化疗及手术后的患者,由于消化功能减弱,增加进餐次数可以达到减轻消化道负担,同时增加食物摄入量的目的。
饮食禁忌:
1、忌食燥热、肥腻、煎炒等助热助湿的食物,忌食发物。
2、减少咖啡、浓茶等的饮用。
3、戒烟戒酒。
4、减少盐类摄入,避免食用腌制食物。
预防措施:
血管肉瘤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方式。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