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血清病疾病英文名称: serum sickness疾病概述: 血清病(serum sic...
养生
疾病名称: 血清病
疾病英文名称: serum sickness
疾病概述:
血清病(serum sickness)属于免疫性疾病,是注射异种血清后引起的一种Ⅲ型变态反应。由非蛋白类物质诱导引起的相似疾病,称之为血清病样反应。目前由于免疫血清的临床应用大为减少,药物致敏(如青霉素等)已成为最常见的血清病病因。该病常见表现包括皮疹、发热、关节痛、淋巴结肿大等。通常本病的症状并不严重,可自行缓解,预后较好。但如果出现严重的过敏症状,常预后不佳,需要及时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风湿免疫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皮疹、发热、关节痛、淋巴结肿大
主要病因: 血清制剂、致敏药物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清学检查、心电图
重要提醒: 通常本病的症状不重,可自行缓解,预后较好。少数患者会出现多发性神经炎、肾小球肾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极少数患者可有喉头水肿的症状,出现呼吸困难、气喘,甚至引起窒息,危及生命,需要及时治疗,控制疾病进展。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无特发人群,所有人均可发生。
病因-总述:
血清病主要发生在输注异种血清制剂后,而非血清类物质也可作为致敏物引起类似的反应。目前由于免疫血清的临床应用大为减少,药物致敏(如青霉素等)已成为最常见的血清病病因。在抗原刺激下产生IgG与IgE这两类抗体者,较易发生血清病。
病因-基本病因:
1、当异种血清进入体内,身体可根据其抗原成分产生相应抗体。当形成的抗体量略少于体内尚未消失的抗原时,可形成沉积于血管壁上的免疫复合物,继而激活补体系统,导致组织的炎症与损伤。激活的补体可以通过调理作用,促进吞噬细胞清除免疫复合物,但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溶酶体酶可造成组织的损伤。构成血清病免疫复合物的抗体球蛋白主要是IgG,但如IgE较多则发病时血清通透性的增加更加明显,可出现喉头水肿、低血压甚至过敏性休克等。
2、目前引起血清病的血清制剂主要有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各种蛇毒抗毒素、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引起血清病的药物主要为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水杨酸盐、保泰松、苯妥英钠,以及右旋糖酐等巨分子药物。
3、能引起血清病的非血清类物质主要包括细菌、昆虫毒、药物等。常见药物为青霉素、磺胺类药物。另外,链霉素、苯妥英钠、保太松、水杨酸盐等巨分子药物也可导致血清病。
症状-总述:
血清病一般在初次接种致病抗原后1~3周发生,但是如果既往接种过该致病抗原,可在1~3天即发病。症状的出现和严重程度与接种途径(静脉注射的发病机会多)和注射血清剂量等因素有关。发热、全身不适和皮疹是最常见的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发热
是本病最常见的症状,几乎所有患者均有发热。发热多逐渐出现,最高达到38~39℃,10%~20%的患者在发生皮疹之前出现发热。
2、皮疹
(1)是本病最明显和多见的症状,约93%的患者可出现皮疹。
(2)主要表现为荨麻疹样风团(大小不等,红色或苍白色,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可孤立分布或扩大融合成片,皮肤表面凹凸不平,周围多伴有红晕)、紫癜样皮疹(初期为紫红色丘疹,高出皮肤表面,按压后不褪色,数日后转变为暗紫色)、麻疹样皮疹(起初为压之褪色的红色斑丘疹,之后部分皮疹融合成片,颜色加深,可能有瘀点)等。
(3)皮疹常在注射部位首先发生,随着手掌和足底出现有匍型边缘的红斑,蔓延到背面、上部躯干和四肢。四肢皮疹多发生在手、脚、手指和脚趾的背外侧表面的交界处,继而在全身出现荨麻疹样皮疹并有明显的瘙痒。
3、关节炎
可有关节僵硬、疼痛、活动困难、周围皮肤发热、周围肌肉力量变小等表现,10%~50%关节炎常发生在掌指关节和膝关节,通常是对称的。部分小关节、脊柱关节、颞下颌关节可能发炎。可伴有全身关节肿痛。
4、全身不适
(1)部分患者可同时出现头痛、视物模糊,以及腹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2)可伴有全身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质软而稍有压痛。
(3)部分患者还可有面部、眼睑及手足末端水肿(儿童多见),极少数患者可有喉头水肿的症状,出现喉部疼痛、声音嘶哑、咽喉梗阻感、呼吸困难、气喘等。
(4)也可发生肌肉疼痛、肌肉无力等表现。
(5)神经系统表现包括周围神经病变、臂丛神经炎、视神经炎、脑神经麻痹、吉兰-巴雷综合征和脑脊髓炎(罕见)等。
症状-并发症:
可能会引起多发性神经炎、肾小球肾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
1、多发性神经炎
主要表现为手指或脚趾感觉异常(如发麻、虫爬感、手套或袜套样感觉等),甚至感觉丧失、肌肉萎缩、多汗或无汗、排尿困难等。
2、肾小球肾炎
主要表现为血尿、泡沫尿、水肿、血压升高,可能导致急性肾功能损伤、慢性肾衰竭、高血压、贫血等并发症。
3、心肌炎
可出现胸闷、胸痛、气短、下肢浮肿、心跳加快、心跳节律紊乱等表现,可能引起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卒中、心源性猝死,甚至危及生命。
症状-伴随症状:
该病无明显伴随症状。
就医-急诊指征:
1、高热,体温达到38~39℃。
2、喉部疼痛、声音嘶哑、咽喉梗阻感、呼吸困难、气喘。
3、皮疹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胸闷。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发热、皮疹、皮肤瘙痒、全身关节肿痛。
2、关节僵硬、疼痛、活动困难、周围皮肤发热、周围肌肉力量变小。
3、头痛、视物模糊。
4、腹痛、恶心、呕吐。
5、全身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质软而稍有压痛。
6、面部、眼睑及手足末端水肿。
7、肌肉疼痛、肌肉无力。
以上情况均须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1、如果出现高热、喉头水肿、严重皮疹等表现,需要立即前往急诊。
2、如果出现关节、淋巴结肿大,面部水肿,肌肉疼痛等轻微症状,可以去风湿免疫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可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您不舒服有多久了?发作有没有规律?
3、您是否输注过异种血清制剂或药物等?输注过几次?
4、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5、您是否有进行治疗?进行过哪些治疗?治疗效果如何?
6、您之前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得病?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怎么治?
5、需要治疗多久?
6、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7、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
8、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作出初步判断,然后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血清学、心电图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但是实验室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意义不大。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观察是否存在皮疹,以及皮疹的颜色、大小、位置、形状等。同时还会检查淋巴结的部位、大小、质地、数量、活动度,并观察有无粘连、压痛、局部皮肤变化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可测定血液中有形成分质与量,有助于诊断。患者通常可有白细胞总数中等度升高,但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2、尿常规
了解是否存在肾损害。如果有肾损害可出现蛋白尿和管型尿。
3、血清学检查
测定血清中补体的活性,了解是否存在免疫异常。患者可有血清总补体与C3(在补体系统中含量最多、最重要的补体成分,主要是由巨噬细胞和肝脏合成)均下降,有时血内可找到免疫复合物,可帮助诊断,但特异性不强。
检查-其他检查:
心电图可判断是否存在心律失常或心肌损害。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主要根据接种史和典型症状进行诊断,辅助检查可帮助诊断但特异性不高。患者多输注过异种血清制剂或药物,随后1~3周发病,如果既往有输注则可在1~3天即发病,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医生在诊断过程中,需排除是否存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疱疹样皮炎、过敏性紫癜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疱疹样皮炎
两者均可出现类似的皮疹。但是血清病还会出现关节炎、发热、淋巴结肿大、恶心、呕吐等全身不适,而疱疹样皮炎不会出现这些表现。
2、过敏性紫癜
两者均可出现皮疹、关节炎、腹痛、呕吐、肾脏损伤等类似表现,也都可由药物引起,很容易混淆。但过敏性紫癜发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发热、咽痛、乏力、全身不适),而血清病发生皮疹前,只有高热表现。可通过血常规、免疫学检查等检查帮助鉴别。
3、系统性红斑狼疮
两者均有发热、关节肌肉疼痛、皮疹等表现,十分相似。但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对光敏感,还会在脸颊和鼻梁出现蝴蝶样红斑,而血清病没有这些特征性表现。可通过自身抗体检测、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帮助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关键在于停止使用引起本病的致病原,而治疗应以对症治疗为主。可使用抗炎药物或抗组胺药物,以缓解症状。在多系统受累与症状严重的情况下,可以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非类固醇抗炎药
具有止痛、抗炎和解热的功效,适用于出现低热、关节肿痛等轻症患者。常用药物包括布洛芬、萘普生、酮洛芬等。
2、抗组胺药物
抗组胺药物通过竞争性抑制H1受体(H1受体可介导风团和光斑反应、支气管收缩、黏液分泌、平滑肌收缩、水肿、低血压、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和心律失常)发挥作用,适用于出现皮疹的患者,可起到抗过敏的作用。常用药物有盐酸苯海拉明、赛庚啶等。
3、糖皮质激素
具有抗炎作用,可调控机体对刺激的免疫反应。常用药物为泼尼松、泼尼松龙等。通常给药1~2周,对于轻至中度血清病是有效的。对于累及神经系统、肾脏或其他脏器的重症患者,应首选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如氢化可的松、强的松等。
治疗-相关药品:
布洛芬、萘普生、酮洛芬、盐酸苯海拉明、赛庚啶、泼尼松、泼尼松龙、氢化可的松、强的松
治疗-手术治疗:
该病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大约为3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通常本病的症状不重,可自行缓解,预后较好。但如果出现严重的过敏症状,则预后不佳,需要及时治疗,改善症状。
预后-危害性:
1、大多数患者会出现皮疹,部分患者还会有面部、眼睑及手足末端水肿,可影响美观。
2、患者可有关节僵硬、疼痛以及肌肉疼痛、无力等表现,影响日常活动。
3、少数患者会出现多发性神经炎、肾小球肾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
4、极少数患者可有喉头水肿的症状,出现喉部疼痛、声音嘶哑、咽喉梗阻感、呼吸困难、气喘,甚至引起窒息,危及生命。
预后-治愈性:
通过及时治疗,一般可治愈。
日常-总述:
患者需要严格遵医嘱用药,注意药物不良反应,以控制疾病进展,帮助身体康复。同时还需要注意生活护理,保护皮肤和关节,缓解不适症状,以利于病情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患者可能因不了解病情或担心病情恶化而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患者可向医生了解疾病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缓解不良情绪,也可通过听音乐、看电影等方式转移注意力,缓解自身压力。
日常-用药护理:
1、严格遵医嘱定时定量用药。对于严重患者,如果激素减量过快,可以导致症状重新出现,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
2、使用抗组织胺药物后,可出现嗜睡、眩晕,甚至轻度幻视等不良反应。因此,服药期间避免高空作业、驾车外出,以及滑雪、潜水等危险运动。
日常-生活管理:
1、穿着宽松、柔软的衣物,避免刺激皮肤。
2、避免皮肤受伤,不要使用刺激性肥皂。
3、尽量不要进行重体力劳动,以防关节受压引起疼痛。
4、肥胖者可控制体重,减少关节负荷。
5、不要长时间剧烈运动。
6、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7、保持良好的睡眠,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饮食调理:
饮食需注意营养均衡,避免刺激性饮食及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多吃提高免疫力的食物,增强身体抗病的能力,帮助控制病情,同时防止疾病复发。
饮食建议:
1、注意饮食均衡、营养丰富。
2、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
3、多吃高蛋白质食品,如大豆、瘦肉等。
4、多摄入高纤维食物,如新鲜水果、绿叶蔬菜等,保持大便通畅。
饮食禁忌:
1、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芥末等,以免引起疾病复发。
2、不要吸烟、喝酒。
3、尽量避免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鱼、虾、鸡蛋、花生、干果、羊肉等。
预防措施:
对于有明药物过敏史或者异种血清注射后引发血清病的患者,应在避免接触相应药物及异种血清或提前告知医生。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