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牙龈炎疾病英文名称: gingivitis疾病概述: 牙龈炎(gingivitis)是指...
养生
疾病名称: 牙龈炎
疾病英文名称: gingivitis
疾病概述:
牙龈炎(gingivitis)是指由牙菌斑及其他因素引起的牙龈组织炎症,是最常见的牙龈疾病。常表现为刷牙或咬硬物时牙龈出血,伴有牙龈颜色、外形及质地的改变。牙龈炎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类型是菌斑性龈炎。牙龈炎是可逆性牙周疾病,通过积极的治疗,牙龈炎症状可以消失,牙龈组织能恢复正常。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口腔科
发病部位: 口腔
常见症状: 刷牙或咬硬物时牙龈出血、牙龈发生颜色、外形以及质地的改变
主要病因: 牙菌斑、牙石、不良修复体、食物嵌塞、牙错位拥挤、口呼吸、内分泌等因素都与牙龈炎的发生有关
检查项目: 探诊、血液检查、X线
重要提醒: 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对牙龈炎的预防及防止复发很重要。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家长应积极地引导孩子,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不仅可以预防牙龈炎,还可以很好的预防龋病等其他口腔疾病。
临床分类:
牙龈炎可以分为:
1、菌斑性龈炎;
2、青春期龈炎;
3、妊娠期龈炎。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在我国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病率高,约为70%~90%。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儿童和青少年好发。
病因-总述:
牙菌斑是牙龈炎发病的始动因子,其他因素如牙石、不良修复体、食物嵌塞、牙错位拥挤、口呼吸、内分泌以及黄体酮水平身高等也与牙龈炎的发生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1、菌斑性龈炎
菌斑性龈炎是慢性感染性疾病,主要感染源为堆积在牙颈部及龈沟内的菌斑微生物。菌斑微生物及其产物长期作用于牙龈,导致牙龈的炎症反应和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其他局部因素如牙石、不良修复体、食物嵌塞、牙错位拥挤、口呼吸等可加重菌斑的堆积,加重牙龈炎症。
2、青春期龈炎
青春期龈炎与牙菌斑和内分泌明显有关。青春期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往往加重,可能由于激素(最重要的是雌激素和睾丸激素)水平高使得龈组织对菌斑介导的反应加重。不过这种激素作用是短暂的,通过采取口腔卫生措施可逆转。这一年龄段的人群由于乳牙与恒牙的更替、牙齿排列不齐、口呼吸及戴矫治器等,造成牙因不易清洁。加之该年龄段患者一般不注意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刷牙、用牙线等,易造成菌斑的滞留,引起牙龈炎。
3、妊娠期龈炎
妊娠期龈炎与牙菌斑和患者的黄体酮水平升高有关。妊娠本身不会引起龈炎,只是由于妊娠时性激素水平的改变使原有的慢性炎症加重。因此妊娠期龈炎的直接病因仍然是牙菌斑,此外与全身内分泌改变即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
症状-总述:
牙龈炎通常表现刷牙或咬硬物时牙龈出血,牙龈发生颜色、外形以及质地的改变,龈沟的深度变深,探诊可引起牙龈出血,且龈沟内液体增多。
症状-典型症状:
1、患者的自觉症状
患者常自述刷牙或咬硬物时牙龈出血,但一般无自发性出血。有些患者可感到牙根局部痒、胀、不适,口臭等症状。
2、牙龈色、形、质的变化
(1)色泽:健康牙龈色粉红,某些人可见附着龈上有黑色素。患牙龈炎时,由于牙龈组织内血管增生、充血,导致游离银和龈乳头呈鲜红或暗红,病变严重时,炎症充血范围可波及附着龈。
(2)外形:健康牙龈的龈缘菲薄呈扇贝状紧贴于牙颈部,龈乳头充满牙间隙,附着龈有点彩。患龈炎时,由于组织水肿,牙龈冠向和颊舌向肿胀,龈缘变厚失去扇贝状且不再紧贴牙面。龈乳头圆钝肥大。附着龈水肿时,点彩也可消失,表面光滑发亮。少数患者的牙龈炎症严重时,可出现龈缘糜烂或肉芽增生。
(3)质地:健康牙龈的质地致密坚韧。患龈炎时,由于结缔组织水肿和胶原的破坏,牙龈质地松软、脆弱、缺乏弹性,施压时易引起压痕。当炎症较轻且局限于龈沟壁一侧时,牙龈表面仍可保持一定的致密度,点彩仍可存在。
3、龈沟深度
健康的龈沟探诊深度一般不超过2~3mm。当牙银存在炎症时,探诊会出血,或刺激后出血。由于牙龈的炎性肿胀,龈沟深度可超过3mm。
4、探诊出血
牙龈炎患者在探诊后有出血。
5、龈沟液量
健康牙龈的龈沟内存在极少量的龈沟液。牙龈有炎症时,龈沟液量较健康牙龈增多,有些患者还可出现龈沟溢脓。
症状-并发症:
牙龈炎患者如不积极治疗,炎症进一步扩展,引起深部牙周组织病变,变为牙周炎。
就医-门诊指征:
1、刷牙或吃硬物时牙龈出血;
2、牙龈颜色变成暗红色、牙龈边缘变厚、质地变软;
3、伴牙龈不适、口腔异味;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当您出现以上情况时,请及时去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通常当您出现牙龈颜色改变、肿胀、刷牙出血等牙龈炎的症状时,选择口腔科就诊即可。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您的口腔做详细的检查,请您做好心理准备。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的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刷牙、进食时是否会牙龈出血?
2、您的症状有缓解的情况吗?是否有加重?
3、您平时怎样刷牙?刷牙频率如何?
4、您是否曾去不正规的机构接受过口腔治疗?
5、您平时吸烟吗?大约每天吸多少根烟?
6、您患有哪些其他疾病吗?
7、针对牙龈炎您曾进行过哪些治疗?疗效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牙龈炎是如何引起的?
2、我的牙龈炎可以治愈吗?是否会复发?
3、我的牙龈炎会传染给家人吗?
4、您推荐我选择哪些治疗方法?
5、我在生活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情吗?
6、我是否需要复查?大概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牙龈出血、牙龈颜色改变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探诊等检查观察患者的症状,了解患者的病情,此外还可选择血液检查、X线检查等了解患者的其他情况,帮助确诊同时排除其他可疑的疾病。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主要观察患者的口腔,了解患者牙龈的色、形、质的改变,观察是否有牙周袋、附着丧失、牙槽骨吸收等情况,寻找龈缘附近牙面是否有明显的菌斑、牙石堆积及其他菌斑滞留因素,还可以通过探诊引起牙龈出血。在检查的过程中,医生也可以初步观察患者是否患有其他全身疾病,有利于排除症状相似的疾病。
检查-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可以排除白血病、血友病等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牙龈出血。
检查-影像学检查:
X线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牙龈炎是否对牙槽骨产生影响,可以帮助鉴别牙龈炎与牙周炎。
诊断-诊断原则:
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平时的刷牙习惯、不正规的口腔治疗经历等情况,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牙龈的色、形、质的改变,但无牙周袋、无新的附着丧失、无牙槽骨吸收,结合辅助检查的结果综合做出判断。诊断过程中还应排出早期牙周炎等疾病。
诊断-诊断依据:
1、菌斑性龈炎
(1)龈缘处牙面有菌斑、牙石,疾病主要限于靓缘和龈乳头
(2)牙龈色泽、形状、质地的改变,刺激后出血
(3)无附若丧失和牙槽骨吸收”
(4)龈沟液量增加5.龈沟温度升高
(5)菌斑控制及其他刺激因素去除后病损可逆
2、青春期龈炎
(1)青春期前后的患者。
(2)牙龈肥大发炎的程度超过局部刺激的程度。
(3)可有牙龈增生的临床表现。
(4)口腔卫生情况一般较差,可有错验、正畸矫治器、不良习惯等因素存在。
3、妊娠期龈炎
(1)孕妇,在妊娠期间牙龈炎症明显加重且易出血。
(2)临床表现为牙龈鲜红、松软、易出血,并有菌斑等刺激物的存在。
(3)妊娠瘤易发生在孕期的4~9个月时。
诊断-鉴别诊断:
1、早期牙周炎
牙周炎也可出现牙龈出血、颜色改变等症状,二者区别主要是磨牙及切牙的邻面有无附着丧失、有无早期的牙槽嵴顶吸收。牙龈炎应无附着丧失,牙槽嵴顶的骨硬板完整连续。
2、血液病
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均可引起牙龈出血,且易自发出血,出血量较多,不易止住。血液学检查有助于排除上述疾病。
3、坏死性溃疡性龈炎
坏死性溃疡性龈炎的临床表现以牙龈坏死为特点,除了具有牙龈自发性出血外,还有龈乳头和边缘龈坏死等特征性损害,可有口臭和假膜形成,疼痛症状也较明显,而牙龈炎通常无自发痛和自发性出血。
4、HIV相关性龈炎
HIV相关性龈炎在HIV感染者中较早出现,临床可见游离根缘呈明显的线状红色充血带,称为牙龈线形红斑,附著龈可有点状红斑,在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后,牙龈的充血仍不易消退,艾滋病患者的口腔内还可出现毛状白斑、Kaposi肉瘤等,血清学检测有助于确诊。
5、牙龈瘤
妊娠期龈瘤应与牙龈瘤鉴别。牙龈瘤的临床表现与妊娠期龈瘤十分相似,表现为个别牙间乳头的无痛性肿胀、突起的瘤样物、有蒂或无蒂、表面光滑、牙银颜色鲜红或暗红、质地松软极易出血,有些病变表面有溃疡和脓性渗出物。一般多可找到局部刺激因素,如残根、牙石、不良修复体等。
治疗-治疗原则:
牙龈炎的治疗以去除病因、防止复发为主。牙菌斑是引起牙龈炎的直接病因,应通过洁治术等方式彻底去除菌斑、牙石,可选择一些局部药物配合治疗。同时指导患者正确的生活方式,防止牙龈炎再次发生。
治疗-一般治疗:
1、通过洁治术去除菌斑、牙石,去除刺激因素,可用过氧化氢冲洗。
2、保持口腔卫生,用正确的方式刷牙,及时使用牙线清除食物残渣,饭后漱口。
3、有全身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控制病情。
治疗-药物治疗:
炎症较重的牙龈炎患者,可使用局部药物治疗,包括1%-3%过氧化氢液、0.12%~0.2%氯已定或碘制剂,过氧化氢液和氯已定可用作局部冲洗,氯已定还可以用于含漱,碘制剂一般用于局部上药。
治疗-手术治疗:
1、对于治疗后仍有牙龈外形不良、呈纤维性增生者可选择龈切除术和龈成形术,恢复牙龈的正常外形。
2、体积较大的妊娠期龈瘤可以手术切除,手术时机应尽量选择在妊娠期的4~6个月内,以免引起流产或早产。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7~14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多数牙龈炎患者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牙龈的颜色、形态、功能等均可恢复正常,其中妊娠期龈炎随着妊娠结束可自行减轻或消退。如疾病控制不佳,牙龈炎可能会反复发作,甚至引起牙周炎。
预后-危害性:
1、牙龈炎会导致患者牙龈肿胀、不适,影响患者的正常进食,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口臭,影响正常的社交。
2、牙龈炎控制不佳可反复发作,甚至引起牙周炎等疾病。
预后-自愈性:
妊娠期龈炎患者在分娩后,病损可自行减轻或消退。
预后-治愈性:
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多数牙龈炎患者可以恢复正常,不影响生活。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预后-复发性:
如果在生活中不注意口腔卫生,牙龈炎有再次发生的可能。
日常-总述:
牙龈炎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及时清理食物残渣,改正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定期清理牙石,在每天刷牙时注意观察牙龈的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口腔卫生,早晚按时刷牙,饭后漱口,睡前不要再进食,使用牙线及时去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
2、有吸烟习惯的患者应该戒烟。
3、听从医生的意见,定期洗牙。
4、注意休息,适当运动,及时排解学习、工作中的压力。
日常-病情监测:
在刷牙时注意是否有出血的情况出现,同时观察牙龈的颜色、外形等是否出现变化,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日常-特殊护理:
通常患者无法自行清除牙石,应听从医生的建议,定期去专业的医疗机构清除牙石。
饮食调理:
牙龈炎患者通常不需要摄入特殊的食物,在饮食中注意减少使用可能对牙龈造成损害的食物即可,同时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有利于身体恢复。
饮食建议:
1、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等食物,为身体提供维生素等营养,同时咀嚼蔬菜时还能对牙齿产生一定的刷洗作用。
2、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可以选择鸡胸肉、三文鱼等含脂肪较少的食物。
3、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奶制品等含钙丰富的食物。
饮食禁忌:
1、少吃辛辣刺激、过冷过热的食物。
2、吃含骨、海鲜等坚硬的食物时应小心谨慎,避免发生损伤。
3、少吃柔软、有黏性的食物,此类食物容易残留在口腔中。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有助于预防:
1、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最好使用软毛牙刷,饭后漱口,及时使用牙线清除口中的食物残渣。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劳累。
3、均衡饮食,保证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喝水。
4、女性在怀孕期应积极治疗牙龈炎。妊娠期女性及青少年应更加重视口腔清洁。
5、定期去正规的机构去除牙石,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