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咽白喉疾病英文名称: pharyngeal diphtheria疾病概述: 咽白喉(ph...
养生
疾病名称: 咽白喉
疾病英文名称: pharyngeal diphtheria
疾病概述:
咽白喉(pharyngeal diphtheria)是由白喉杆菌侵袭咽部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可通过呼吸道飞沫、间接接触方式传播,常见临床表现有咽部灰白色假膜、咽痛、发热等,严重者可并发心肌炎、周围神经麻痹等病变,注射百白破疫苗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小儿科、呼吸内科、感染性疾病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咽喉
常见症状: 发热、咽痛、咽部假膜
主要病因: 因白喉杆菌感染引起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细菌学检查、心电图检查
重要提醒: 部分患者病情严重,可能会出现多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需警惕,并及时就医治疗。
临床分类:
按照假膜的大小及病情的轻重,可将本病分为普通型、轻型、重型和极重型。
流行病学-传染性:
咽白喉是白喉杆菌感染引起,具有传染性,属于乙类传染病。
流行病学-传染源:
包括患者和白喉带菌者。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污染的食物、玩具及物品间接传播。偶尔可经破损的皮肤传播。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新生儿可经胎盘及母乳获得免疫力,但抗体水平在生后3个月后明显下降,1岁后基消失,1~5岁发病率最高。
流行病学-好发地区:
全球各地以散发为主,居住拥挤、卫生条件差的环境容易发生本病的流行。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多发。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实施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后,儿童发病数明显下降,发病年龄向后推迟。
病因-总述:
咽白喉是因白喉杆菌感染引起。白喉杆菌侵袭力较弱,但其分泌的外毒素具有强烈毒性,能破坏细胞,还可被吸收入血,损害心肌、神经等组织,甚至引起全身毒血症状。
病因-基本病因:
1、白喉杆菌侵袭力较弱,侵入上呼吸道后仅在黏膜表层繁殖,不侵入深部组织和血流。
2、白喉杆菌外毒素是主要的致病物质,可破坏细胞,导致周围组织纤维蛋白渗出,并与坏死组织、炎症细胞、细菌等凝结而形成特征性白喉假膜。
3、毒素吸收入血可引起全身中毒症状,毒素吸收量越大,病情越重。严重者可引起心肌、神经、肾脏、肝脏等组织器官损伤、病变。
症状-总述:
本病潜伏期1~7天,多为2~4天。主要表现为发热、咽部不适、咽部假膜等,但不同类型的局部和全身表现存在一定差异。
症状-典型症状:
1、普通型
起病缓慢,常有咽痛、中度发热、食欲缺乏、全身不适等表现。发病24小时后即可出现灰白色片状假膜,其边缘清楚,不易剥离,强行剥离可引起出血。检查可有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2、轻型
全身症状轻,可仅有轻微发热、咽痛。假膜多限于扁桃体,呈点状或小片状,部分患者假膜不明显。
3、重型
全身感染中毒症状重,体温常超过39℃,还常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假膜广泛而厚,可扩大至腭弓、腭垂及咽后壁,颜色灰黄污秽,伴口臭。
4、极重型
体温可高达40℃,伴有呼吸急促、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口唇发绀。部分患者可有心脏扩大、心律失常或中毒性休克等表现,若抢救不及时,常易导致死亡。假膜较重且范围更广泛,呈污黑色,伴有腐败口臭味。颈部可因软组织水肿而似“牛颈”。
症状-并发症:
重型和极重型咽白喉患者常可出现一种或多种并发症。
1、中毒性心肌炎
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患者常表现为极度乏力、面色苍白、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
2、周围神经麻痹
常表现为软腭麻痹,鼻音重、进食呛咳及腭垂反射消失等,其次为颜面肌、眼肌及四肢肌肉麻痹等。一般在数周内恢复,多不留有后遗症。
3、支气管肺炎
多见于婴幼儿,常为继发感染所致,可出现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烦躁不安、嗜睡等表现。
4、其他化脓性感染
继发其他细菌感染时可引起颈部淋巴结炎、中耳炎、败血症等病变。
就医-急诊指征:
1、突发严重呼吸困难;
2、出现高热、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甚至休克症状;
3、出现其它危急病症。
以上均须及时急诊处理,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持续存在发热、咽痛症状;
2、咽部出现灰白色或灰黄色假膜;
3、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症状;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病情严重、症状危急时,应立刻于急诊科就诊。
2、出现咽部假膜、咽痛、发热等表现时,可根据情况于小儿科、耳鼻喉科、呼吸内科或感染性疾病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外出就医时戴好口罩,避免发生疾病传播。
2、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不适症状?
2、这些症状是何时出现的?发生顺序是怎样的?
3、近期这些症状有减轻或加重吗?
4、最近有与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患者亲密接触的经历吗?
5、既往或近期有疫苗接种经历吗?何种疫苗?
6、曾使用过某些药物进行治疗吗?哪些药?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得病?
2、我的病情严重吗?需要住院吗?
3、我要做哪些检查?
4、我需要进行哪些治疗?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有什么风险吗?
6、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咽痛、咽部假膜、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咽部病变情况,之后可能建议行血常规、细菌学检查等,以详细明确机体感染情况,必要时可能需进行心电图检查,了解心脏病变情况。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主要观察咽部有无充血、假膜形成情况,并注意假膜的颜色、大小、形状、范围、有无出血等表现。同时还应注意扁桃体有无肿大及其严重程度,颈部有无增粗表现等。
2、触诊
主要是对下颌及颈部淋巴结进行检查,以了解有无淋巴结肿大、压痛等异常体征。对于病情严重患者,医生还可能会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明确是否存在神经病变。
3、叩诊
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会进行此项检查。医生会将左手中指第二指节紧贴于胸部或后背,然后用右手中指指端叩击左手中指末端,并不断移动叩击,然后根据叩诊音的变化,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心脏扩大、肺部病变等情况。
4、听诊
对于并发心肌炎患者,听诊可有心率加快或减慢、心律不齐等异常表现。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可有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多在(10~20)×109/L,中性粒细胞增高,严重者可出现中毒颗粒。
2、细菌学检查
(1)取假膜与黏膜交界处标本,直接涂片在显微镜下检查可见棒状杆菌,将标本进行接种培养8~12小时后,检查可见白喉杆菌生长。部分轻型咽白喉患者假膜不明显,但白喉杆菌培养可呈阳性。
(2)用2%亚锑酸钾涂抹在假膜上,10~20分钟后假膜变为黑色或深灰色则为阳性,提示有棒状杆菌感染。
(3)荧光标记特异性抗体染色查白喉杆菌,阳性率和特异性均较高,可用于早期诊断。
检查-其他检查:
并发心脏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进行心电图检查,有助于了解心脏病变情况。心肌炎患者检查显示T波或ST改变,有时还可出现传导阻滞、心律失常等表现。
诊断-诊断原则:
依据患者无疫苗接种史、近期与白喉患者密切接触史等情况,以及咽部白喉假膜等典型表现,多可作出临床诊断,再结合细菌学检查阳性结果,即可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部分口腔或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咽白喉类似,容易混淆,影响诊断。但根据细菌学检查结果,一般不难鉴别。
1、樊尚(Vincent)咽峡炎
好发于一侧扁桃体,可有单侧咽痛、发热、同侧颌下淋巴结肿大及压痛等表现。病变部位可有组织坏死,形成溃疡,其表面有灰白色或灰黄色假膜覆盖,拭去后易出血。从溃疡面取假膜进行涂片检查,可发现梭形杆菌及螺旋体,有助于诊断和鉴别。
2、急性扁桃体炎
起病急,扁桃体肿大明显,常有剧烈咽痛、畏寒、高热、头痛、吞咽困难、食欲减退、乏力等症状。检查可有下颌下淋巴结肿大,扁桃体渗出物较多时可连成一片,形似假膜。涂片检查多为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
3、鹅口疮
口腔黏膜可出现点状或片状白色乳凝块样物,可逐渐融合成大片,不易擦去,强行剥离后局部黏膜潮红、粗糙,可有溢血。重症患者口腔可均被白色斑膜覆盖,甚至可蔓延到咽、喉等部位。涂片检查可发现念珠菌。
治疗-治疗原则:
咽白喉主要进行药物治疗,以中和细胞外毒素,控制白喉杆菌感染,从而缓解病情,减轻症状。若出现严重并发症,还需根据情况给予对症治疗。
治疗-对症治疗:
1、并发心肌炎或中毒症状重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必要时可酌情使用镇静剂。
2、咽肌麻痹者可进行鼻饲,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辅助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严格卧床2~6周。给予高热量流质饮食,必要时进行适当补液,以维持机体水与电解质平衡。同时注意口腔护理,保持室内通风,维持适宜的温、湿度。
治疗-药物治疗:
早期使用抗毒素和抗生素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1、抗毒素(DTA)治疗
是本病的特异性治疗方法。由于白喉抗毒素不能中和进入细胞内的外毒素,因此宜尽早(病后3~4天内)使用。药物的用量常按假膜部位、中毒症状、治疗早晚而定,医生还会根据具体病情选择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注射前皮试过敏者需进行脱敏疗法。用DAT后假膜可很快脱落。
2、抗生素治疗
可抑制白喉杆菌生长,缩短病程和带菌时间。首选药物为青霉素G,对各型白喉均有效;也可用红霉素或头孢菌素治疗。并发细菌性肺炎时,还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相应抗生素控制感染。
治疗-相关药品:
白喉抗毒素、青霉素G、红霉素、头孢菌素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3个月左右,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具体费用受医院收费标准、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影响而存在差异。
预后-一般预后:
预后与年龄、治疗早晚、临床类型、并发症及是否接受预防接种等有关。通常病情较轻患者,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若病情严重,出现心肌炎等并发症,可能会导致死亡;但应用抗毒素和抗生素治疗后,病死率已降至5%以下。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常引起咽痛、发热、食欲缺乏等多种不适症状,可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2、病情较重者可出现多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预后-治愈性:
多数患者经过积极、正规的治疗后,可以获得临床治愈。
预后-治愈率:
目前缺乏大样本数据统计,无确切治愈率数据。
预后-根治性:
患病后机体可产生针对外毒素的抗体,从而获得持久免疫力。
日常-总述:
日常充分休息,注意口腔卫生,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注意适当自我隔离,防止疾病传播。同时监测病情变化,遵医嘱定期复查。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本病具有传染性,需适当隔离,其他人也可能会因疾病而疏远患者,从而使患者容易出现自卑、孤单等情绪。
(2)疾病常引起咽痛、发热、吞咽疼痛等不适症状,若症状长期存在,可能会导致患者处于焦虑、烦躁状态。
(3)本病病情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死亡,患者由于过分担忧疾病,可出现紧张、恐惧、不安等消极情绪。
2、护理方法
(1)家属要多关注患者状态,积极与患者沟通,给予安慰、支持,帮助平复患者不良情绪。
(2)患者可通过听音乐等方法放松心情,消除不良心理,还可多与医生交流,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治疗措施,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药物治疗时需注意是否出现药物过敏或不良反应表现,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并进行相关处理。
日常-生活管理:
1、适当进行自我隔离,必要时外出戴好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场所。
2、保持休息环境整洁、安静、舒适,定期开窗通风,同时对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所用物品进行严格消毒。
3、充分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病情好转后可适当活动。
4、保持口腔清洁,可定期用生理盐水漱口。
日常-病情监测:
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警惕呼吸困难等气道阻塞情况,同时注意发热、咽痛等不适症状和咽部假膜的变化情况。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如病情长期不愈、逐渐加重,或者出现其他新发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进行诊治。
饮食调理:
合理、健康的饮食,保证机体能量和营养物质摄入充足,对机体的治疗和恢复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饮食建议:
1、给予高热量、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有助于缓解咽痛不适。
2、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和新鲜水果、蔬菜等。
饮食禁忌:
避免进食粗糙、坚硬、过烫、过冷、过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减少口腔黏膜刺激,防止加重不适。
预防措施:
咽白喉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可通过远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注射疫苗等方法进行预防。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密切接触。
2、疾病流行时期应少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必要时戴好口罩。
3、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减衣物,防止受凉。同时适当锻炼增强体质,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关疫苗:
1、新生儿生后3个月注射“百白破(PDT)"三联疫苗。
2、7岁以上儿童首次免疫或流行期易感者,接种吸附精制白喉类毒素(DT)或吸附精制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
3、密切接触的易感者可肌内注射精制抗毒素,有效预防期为2~3周,1个月后再注射类毒素。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