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眼底动脉阻塞疾病英文名称: obstruction of fundus artery疾病...
养生
疾病名称: 眼底动脉阻塞
疾病英文名称: obstruction of fundus artery
疾病概述:
眼底动脉阻塞(obstruction of fundus artery)多指视网膜动脉阻塞,是一种严重损害视力的急性发作性眼病。视网膜动脉一旦发生阻塞,病变动脉供给营养的视网膜就会缺血、缺氧而发生水肿,视细胞迅速死亡,造成不同程度的视力损害,患者多表现为突发的无痛性视力显著下降,甚至无光感。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眼科
发病部位: 眼
常见症状: 突发无痛性视力显著下降、视野暗点、眼痛
主要病因: 血管栓塞、血管痉挛、血管壁改变、血栓形成、外部压迫血管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眼底检查
重要提醒: 发病后1小时,阻塞若得到缓解可恢复视力,超过4小时很难恢复,因此,一旦遇到视力突然急剧下降,甚至看不见东西,要分秒必争到医院检查,以免错过抢救时机。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眼底动脉阻塞暂无大样本流行病学数据统计。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无特定发病人群。
病因-总述:
眼底动脉阻塞既可为单因素致病,也可以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常见的发病原因包括血管栓塞、血管痉挛、血管壁的改变和血栓形成,以及外部因素压迫血管等。
病因-基本病因:
1、血管栓塞
各种类型的栓子均可以导致血管栓塞,包括胆固醇栓子、血小板纤维蛋白栓子、钙化栓子、肿瘤栓子、脂肪栓子等。其中以胆固醇栓子最为常见。
2、血管痉挛
在治疗头面部疾病时,使用某些具有收缩血管作用的药物,也可能导致视网膜动脉发生痉挛,并最终形成阻塞。
3、血管壁改变和血栓形成
(1)高血压可导致动脉血管管壁增厚、弹性下降、动脉硬化,使血管内皮缺氧受损,同时血小板聚集,血液呈现高凝状态,导致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后则易堵塞视网膜动脉。
(2)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症等也可导致血管壁改变和血栓形成。视网膜动脉是眼动脉的分支,眼动脉是颈内动脉的重要分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后,容易经血液循环到达同侧视网膜动脉,从而导致视网膜动脉阻塞。
4、外部因素压迫血管
造成眼压和眶压增高的疾病,如青光眼、眼球后肿瘤、视盘埋藏性玻璃膜疣等,均有可能导致视网膜动脉阻塞。
病因-危险因素:
1、心脏病
比如房颤过程中,会形成很多微小血栓,这些微小血栓随血液运行至视网膜动脉,就会导致视网膜动脉栓塞。
2、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糖代谢紊乱,导致血黏稠度增高,血循环障碍,组织水肿,组织内压力增高,水肿扩张的静脉在筛板区或动静脉交叉区压迫了视网膜中央或分支动脉,从而出现阻塞。
3、创伤
如眶骨折修复手术、麻醉、穿通伤、鼻部手术、眼睑毛细血管瘤注射、药物或酒精性昏迷等造成挤压、痉挛或直接的血管损害。
4、各种感染性疾病或中毒
流感或疟疾等感染性疾病、外源性毒素(如烟、酒、奎宁等中毒)也可诱发血管痉挛而致病。
5、口服避孕药
口服避孕药会导致血液呈高凝状态,血栓形成从而阻塞视网膜动脉。
6、神经心理学因素
有研究发现,视网膜动脉阻塞与个性强、固执、易激动、急躁等性格有关。
症状-总述:
眼底动脉阻塞的部位不同,其典型症状也有所差异。患者常出现一过性黑矇、视力下降、眼痛等症状。通常单眼发病,也可双眼先后发病。
症状-典型症状:
1、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患眼突发无痛性视力下降,甚至降至无光感。部分患者发病前有阵发性黑矇。
2、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
视力可有不同程度下降,视野某一区域有固定暗影。
3、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
中心视力突然丧失,视野表现为中心注视点的大暗点,而周边视野正常。
4、视网膜毛细血管前微动脉阻塞
患者可出现棉絮斑,表现为阻塞处有小片状浑浊。
5、视网膜中央动脉慢性供血不足
患者初期多有一过性黑矇,随后出现间歇性眼痛,严重者出现视力下降。
症状-并发症:
视网膜动脉栓塞可出现虹膜新生血管等并发症。
就医-急诊指征:
突发严重视力下降或视力丧失,需及时拨打急救电话(120)或去急诊科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出现一过性黑矇;
2、自觉或检查视力时,发现视力有轻、中度下降;
3、视物范围有暗点或视野缺损;
4、伴眼痛;
5、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应及时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1、突发严重视力下降,应去急诊科就诊。
2、若无突然视力下降,可于眼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的眼睛有哪些不适?这种不适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持续多长时间了?
2、您之前有过类似症状吗?是如何缓解的?
3、您之前有什么疾病?有眼病病史吗?
4、之前在别的医院就诊过吗?进行过治疗吗?
5、您平时抽烟吗?休息好不好?是否压力过大?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得这种疾病?
2、病情严重吗?会继续加重吗?
3、如何治疗?治疗效果好吗?会影响另一只眼吗?会有后遗症吗?
4、哪些费用是医保范围内的?
5、我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该怎么护理?
6、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突然出现视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首先会进行视力、视野等常规眼科检查,初步了解病变情况。为了明确诊断,还会进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视力检查
通过视力表、视敏度测试检查视力,多数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患眼会出现视力下降的情况。
2、测量眼压
患者需将下巴放在垫好的支架上,直视机器镜头,有气体吹向患者的眼睛,眼睛会感觉到凉爽或轻微的压力,几分钟时间就可以测量完毕。通过测量眼压可以排除青光眼等其他疾病导致的视力下降。
3、视野检查
可以了解患者视物的范围内有无暗点和缺损。检查时,患者首先遮盖一只眼睛,把下巴放入前方的槽内,额头紧贴仪器,紧盯眼前方的红色光点,用余光注意有无黄色的光点出现,在有黄点时按下手中按钮,依次检查两只眼睛。
检查-其他检查:
眼底检查前患者需滴眼药水散瞳,几分钟后根据医生指示将下巴放在检眼镜支架上进行眼底检查。散瞳后数小时内,可有视物模糊,是正常现象,不用过度担心,一段时间后会自行恢复正常。通过此项检查,医生可初步判断眼底病变的性质和病变程度。
检查-影像学检查:
1、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
医生将荧光素造影剂快速注入肘部静脉血管,然后用眼底镜或眼底照相机观察眼底血管。FFA可了解视网膜血管的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
2、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OCT可清晰地显示眼后段,主要是黄斑和视乳头的形态特征、视网膜的层间结构、视网膜及其神经纤维层正常厚度变化等。部分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OCT检查可见视网膜内层水肿增厚,呈高反射信号。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患者有突然无痛性视力急剧下降、视野暗点、眼痛等症状,并结合体格检查、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辅助检查结果,即可作出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由于视网膜耐受缺血的时间非常短,缺血半小时即可出现视网膜坏死。因此,应尽快予以抢救性治疗,务求视力恢复至最大限度。
治疗-一般治疗:
1、降低眼压
按摩眼球、口服乙酰唑胺等方法均可使眼压下降。
2、吸氧
吸入95%氧及5%二氧化碳混合气体,可增加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液的氧含量,从而缓解视网膜缺氧状态,并可扩张血管。
治疗-药物治疗:
1、纤溶制剂
能够水解纤维蛋白,使新鲜形成的血栓溶解,常用药物如尿激酶等,适用于纤维蛋白原增高或疑有血栓形成的患者。用药后可出现皮肤、黏膜出血等不良反应,少部分患者还会有过敏反应。若发生上述不良反应,应立刻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2、血小板抑制剂
可口服阿司匹林等血小板抑制剂,预防血栓形成。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等,若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需及时告知医生。
3、其他
(1)就医后应立即使用亚硝酸异戊酯、硝酸甘油等血管扩张剂进行治疗。
(2)球后注射妥拉苏林等。
治疗-相关药品:
乙酰唑胺、尿激酶、阿司匹林、亚硝酸异戊酯、硝酸甘油、妥拉苏林
治疗-手术治疗:
可通过前方穿刺术降低眼压,减少视网膜动脉的灌注阻力。
治疗-治疗周期:
眼底动脉阻塞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眼底动脉阻塞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预后-一般预后:
视网膜对缺血敏感,缺血半小时就可能导致视网膜坏死。因此患者的视力恢复水平通常较差,而且阻塞的部位和程度不同,其预后也有所差异。
预后-危害性:
1、患者较晚就医或抢救不及时,可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害,甚至失明。
2、因视力突然下降,给患者造成巨大心理落差,严重者可出现长期心理障碍。
预后-治愈性:
早期轻症患者如能及时得到治疗,有治愈的可能。
预后-治愈率:
该病治愈率较低,具体的治愈率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日常-总述:
日常生活中家属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使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加强生活管理,遵医嘱用药。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因视力突然下降,患者可出现巨大心理落差,感觉生活不便。易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
2、护理要点
(1)家属应鼓励患者倾诉内心感受,缓解不良情绪、减轻心理负担。
(2)患者可适当了解本病相关知识,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日常-用药护理:
1、严格遵照医嘱按时、按量用药,不可私自停药或减少药量。
2、用药期间注意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有过敏或者严重的恶心、呕吐、少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处理。
日常-生活管理: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用眼习惯,注意用眼卫生,注意休息,避免用眼过度。
2、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
3、进行适度的健康锻炼。
日常-病情监测:
病情恢复期间,应注意监测视力水平,如有视力下降,无论是否恢复,应及时就医诊治。
饮食调理:
由于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通常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日常饮食应尽量清淡,并尽可能营养丰富、易于消化。
饮食建议:
1、采取平衡膳食,食物选择应多样化,营养应合理。做到主食粗细搭配、副食荤素搭配。
2、提倡高膳食纤维饮食,可每天在膳食中添加燕麦片、玉米面等粗粮以及海带、魔芋和新鲜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3、多采用清蒸、水煮、凉拌、涮、炖、卤等烹调方式制作食物。
4、多食新鲜蔬果,保持大便通畅。
饮食禁忌:
1、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芥末等。
2、禁止吸烟、饮酒,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3、伴有心血管疾病者,应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少吃肥肉等油腻食物。
4、高血压患者应低盐饮食,忌吃咸菜、松花蛋等含钠高的食物。
5、有糖尿病的患者,应给予糖尿病饮食,禁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如西瓜、巧克力等。
预防措施:
1、因本病的发生与全身血管疾病有关,应注意控制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定期检查眼睛。
2、眼科手术中和术后应提高警惕,定期监测眼压,避免眼压过高。
3、心脏瓣膜病变的患者应减少剧烈运动,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等。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