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眼底黄斑水肿疾病英文名称: macular edema疾病别名: 黄斑水肿、黄斑囊样水肿...
养生
疾病名称: 眼底黄斑水肿
疾病英文名称: macular edema
疾病别名: 黄斑水肿、黄斑囊样水肿
疾病概述:
眼底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是指由于视网膜静脉阻塞、葡萄膜炎、糖尿病白内障术后等原因导致眼底黄斑区出现水肿改变。患者多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变形。本病是导致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为避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一旦确诊,应积极进行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部分可能引起囊样水肿的原发病具有遗传性。
就诊科室: 眼科
发病部位: 眼
常见症状: 视力下降、视物模糊、视物变形、中心暗点
主要病因: 机体代谢异常、视网膜缺血、血流状态改变、玻璃体机械性牵拉、眼内炎症、药物毒性作用
检查项目: 眼部检查、Amsler表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共焦激光眼底断层扫描、色觉检查、光耐量检查、多焦视网膜电图
重要提醒: 得不到及时治疗时可造成神经纤维、视细胞的破坏,造成视功能永久损害。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有葡萄膜炎、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眼病的患者。
2、有眼部手术史者,尤其是白内障术后患者。
3、糖尿病患者。
病因-总述:
眼底黄斑水肿不仅与代谢改变、缺血、血流状态改变以及炎症有关,在一定程度上还与不同病理机制导致的毒性作用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1、机体代谢异常
糖尿病等原因导致患者机体代谢异常,可能导致眼底黄斑水肿的发生。遗传性疾病如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黄斑水肿或视网膜色素变性导致的黄斑水肿均与代谢改变有关。
2、视网膜缺血
视网膜内、外屏障缺血也可导致黄斑水肿。比如,视网膜静脉栓塞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可见视网膜毛细血管灌注减少,造成黄斑水肿的发生。
3、血流状态改变
视网膜血管栓塞使血管内压力增高最终导致血——视网膜屏障功能障碍。与此相似,动脉压升高或眼内压降低使眼部血流状态改变也可导致黄斑部液体积聚,形成黄斑水肿。
4、玻璃体机械性牵拉
因其他眼部病变或损伤出现黄斑部玻璃体牵拉等机械外力也可能导致黄斑水肿的发生。
5、炎症
眼部的常见炎症如葡萄膜炎、脉络膜炎症性疾病等在黄斑水肿的发生过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6、药物毒性作用
肾上腺素、倍他洛尔、拉坦前列素等药物副作用可能导致黄斑水肿的出现。
病因-危险因素:
出现以下情况,发生眼底黄斑水肿的风险增加:
1、 不良生活习惯,如抽烟、饮酒等。
2、 有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
3、 有糖尿病病史。
症状-总述:
眼底黄斑水肿的患者多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模糊或变形、中心暗点,有时可见虹视。病情持续发展,甚至可导致患者视力完全丧失。
症状-典型症状:
1、视力下降
患者多可见明显的视功能下降,且视力下降程度可随疾病进展不断加重。
2、视物模糊或变形
患者早期可无明显的视物模糊,病情进展至中后期时,可能出现视物模糊不清、扭曲或者变形。
3、中心暗点
黄斑是眼底视觉最敏感的部位,黄斑区水肿可能导致患者中央视野受损,出现中心暗点,可随病情发展逐渐扩大。
4、虹视
患者病情严重时可因黄斑水肿出现眼球屈光度改变,导致患者出现虹视,即患者视野中围绕光源出现色彩鲜明的色环。
症状-并发症:
当水肿迁延时,可导致神经纤维、视细胞的破坏,色素上皮细胞进行性萎缩,形成黄斑囊样水肿,进而造成视功能永久性损害。若囊样水肿的囊内壁破裂,外壁完整,则形成板层裂孔,有的囊外壁也发生破裂,则形成真正的黄斑裂孔。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不明原因的视力下降。
2、出现视物扭曲、变性。
3、视野中心出现暗点或中心视野消失。
4、患者看光源时出现较为明显的虹视,即光源周围出现彩色光圈。
出现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可到眼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患者可能需住院治疗,家属可准备相关物品。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出现了哪些症状?症状何时出现的?
2、既往有无眼科病史?
3、有无眼部手术史?
4、近期有无服用什么药物?
5、您是否患有糖尿病?
6、平时是否抽烟及饮酒,抽烟数量及饮酒量多少?
7、家族中有无眼科遗传病史?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症状可以恢复么?
2、需要住院治疗么?
3、我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疾病?
4、我应该吃什么药?医保可以报销么?
5、我需要进行手术么?手术会不会出现其他并发症?
6、这个病会导致失明么?
7、我这个病能治愈么?
8、我需不需要注意什么?
检查-预计检查:
眼底黄斑水肿患者多需对患者眼部进行初步检查,通常还需对患者视觉功能进行评估,最终结合多种影像学手段进行确诊。
检查-体格检查:
部分患者可能存在糖尿病、静脉阻塞、葡萄膜炎等原发病并伴有眼部体征,患者多需进行眼部的常规检查,以发现部分原发病的眼部体征。同时黄斑水肿有较为明显的眼底表现,检查可对确诊有一定帮助。
检查-其他检查:
1、Amsler表检查
检查时通常用单眼看Amsler表,伴有视功能异常的患者可能出现图形的扭曲或遮挡等情况,可对黄斑水肿视物变形的症状进行有效判断。
2、色觉检查
黄斑区损伤多为黄蓝色损害,对患者进行色觉检查同样有助于患者黄斑水肿的诊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
患者多在注射荧光剂后选择适当时间对眼底进行成像。造影早期水肿区的脉络膜背景荧光有不同程度的荧光遮蔽。晚期(10~30分钟后)形成典型的花瓣状外观。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是确诊黄斑囊样水肿的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2、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器对眼部进行直接检查,可较为直观的发现眼底的囊样暗区及渗出程度,对于疾病的确诊以及病情进展的判断均有一定帮助,是诊断黄斑水肿的金标准。
3、共焦激光眼底断层扫描
通过特定仪器对眼部进行扫描,黄斑囊样水肿表现为黄斑部视网膜内存在多个囊样暗区。可有效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黄斑水肿。
4、多焦视网膜电图
可有效判断患者视网膜功能,对于诊断黄斑水肿以及判断患者视力受损程度均有一定帮助。
诊断-诊断原则:
眼底黄斑水肿的眼底表现特征,医生一般根据患者眼底特征性改变结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光相干断层扫描等手段可较为明确的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需注意与眼内肿瘤、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视网膜劈裂等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
多见于青壮年男性,黄斑部有浆液性盘状视网膜浅脱离和(或)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脱离,有自限性并有复发倾向。荧光造影有浆液性盘状视网膜浅脱离和(或)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脱离;而眼底黄斑水肿的荧光造影是黄斑区花瓣状荧光染料积存,所以眼底黄斑水肿和“中浆”易于鉴别。
2、眼内肿瘤
无论良性或恶性肿物,尤其是脉络膜血管瘤经常伴发黄斑区视网膜浅脱离和(或)黄斑囊样水肿。眼底除眼底黄斑水肿外尚有视网膜下隆起的脉络膜肿物。临床上遇到眼底黄斑水肿时首先应寻找产生眼底黄斑水肿的原因,用双目间接检眼镜详细检查眼底,可免误诊和发生治疗上的错误。
3、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该病多为急诊病例,有突然视力下降的主诉,眼底黄斑有樱桃红点,后极部视网膜呈乳白色肿胀,这是细胞本身的肿胀和细胞内积液。荧光造影可显示视网膜中央动脉供血受阻或不足,动脉不充盈或迟缓充盈或循环时间延长等表现。荧光造影与眼底黄斑水肿呈完全不同的特点,两者易于鉴别
4、视网膜劈裂
患者多无明显病史,且视力受损较少,一般可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进行鉴别诊断。
5、玻璃体视网膜牵引征
此类患者眼底也可有黄斑中心凹反光消失,色暗红等表现,但相对黄斑水肿视力下降不明显,同样可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进行鉴别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眼底黄斑水肿患者多需明确病因后,根据病因选择针对性治疗。为了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医生多会进行药物、激光、手术等方案的综合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抗新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
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糖尿病性黄斑水肿首选抗VEGF治疗,降低玻璃体内VEGF水平,可以恢复黄斑形态,提升视力。
2、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作为治疗葡萄膜炎性黄斑水肿(UME)的一线用药,能积极有效地控制炎症,促进黄斑水肿的消退。治疗慢性顽固性UME,可加用环孢素、甲氨蝶呤、硫唑嘌呤、麦考酚酸酯等免疫抑制剂。
3、非甾体抗炎药物
非甾体类抗炎药可用来减少术后炎症,预防和治疗手术继发的黄斑水肿。
4、碳酸酐酶抑制剂
口服碳酸酐酶抑制剂治疗黄斑囊样水肿,可以轻度增加视力。用乙酰唑胺治疗黄斑囊样水肿,52.5%的患者可出现症状缓解或消退,75.0%的患者出现视力提高。
5、蛋白激酶C抑制剂
研究表明糖尿病视网膜病期的病理改变为选择性的毛细血管周细胞消失、微血管瘤和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等,其中周细胞病变至关重要。在周细胞凋亡过程中使用蛋白激酶C(PKC3)抑制剂,能够防止或延缓由于高血糖诱发的周细胞凋亡,达到控制延缓症状发展的目的。
治疗-相关药品:
抗新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糖皮质激素、环孢素、甲氨蝶呤、硫唑嘌呤、麦考酚酸酯、非甾体抗炎药物、碳酸酐酶抑制剂
治疗-手术治疗:
1、玻璃体切除术
手术切除患者的玻璃体,不但有解除玻璃体机械性牵引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去除原玻璃体胞内积聚的一些促进视网膜微血管渗漏的相关因子(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等),但仅对分泌性黄斑水肿近期疗效显著,远期效果不佳,对黄斑囊样水肿疗效较差,对存在玻璃体视网膜牵引的黄斑水肿患者可选择该术式。
2、内结膜剥离
在直视下剥离患者内结膜,不仅可以缓解切线方向的牵引,而且可阻止视网膜表面纤维胶质细胞的异常增生和视网膜前膜的形成、视网膜基质构架的疏松样改变,促进黄斑水肿的消散。但黄斑水肿者视网膜内界膜的剥离操作较为困难,并发黄斑裂孔的危险性较大,手术利弊仍需作进一步的临床评估。
3、囊肿切除术
黄斑囊样水肿者可以尝试。对黄斑水肿囊壁作直接的手术操作,包括刺抽吸囊肿内液体、囊壁切开放液、囊壁切除和经视网膜下插管囊肿侧壁穿刺引流四种手术方法,并在术后行眼内填充。术中易并发视网膜撕裂和黄斑裂孔,该手术目前尚处于尝试阶段,具体实用性有待进一步的临床观察。
治疗-其他治疗:
激光治疗通常作为联合治疗手段,格栅样激光光凝联合药物治疗可减少患者的平均注射次数,并维持治疗的短期和长期结果,降低治疗成本。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眼底黄斑水肿的预后较为复杂,受多重因素影响。视网膜血流灌注,特别是黄斑区微循环情况与视力预后明显相关,缺血导致的眼底黄斑水肿尤其是黄斑区浅、深层毛细血管网破坏严重的患眼视力预后差。
预后-危害性:
1、患者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可引起视功能的严重下降甚至丧失。
2、黄斑囊样水肿患者如果水肿持续存在,可能引起黄斑变性和萎缩,导致出现不可逆的视力损害。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不会自愈,需积极就医治疗。
预后-治愈性:
可以治愈。
预后-治愈率:
大多数患者可经手术治疗彻底治愈。
预后-复发性:
如果原发病没有得到控制,则存在复发可能。
日常-总述:
患者应当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应对眼底黄斑水肿的危险因素,如合理控制体重、戒烟戒酒,糖尿病患者积极控制病情等。
日常-心理护理:
黄斑水肿患者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较重眼部功能损害,对患者生活影响可能较大,因此患者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因此,家属应当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患者积极沟通,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与治愈疾病的信心,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日常-生活管理:
1、患者应当戒烟戒酒,去除眼底黄斑水肿的危险因素,避免烟酒刺激。
2、积极控制体重,适当锻炼,有助于降低患者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
3、患者应当合理用眼,尤其是术后患者应当严格控制用眼时间,避免用眼过度。
4、家属应当适当注意生活用品的摆放,避免患者因为视功能下降在生活中不慎造成损伤。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患者可适量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常见的来源是各种动物肝脏、鱼肝油、鱼卵、禽蛋等。
2、可适当扩大饮食中蔬菜水果的比例,以增加维生素、叶黄素的摄入。
饮食禁忌:
1、忌高盐饮食,患者应当控制菜品中盐的用量,大量摄入不利于患者血脂血压控制。
2、忌油腻食物,避免摄入动物脂肪或油炸食物。
3、少吃淀粉含量较高的食物,如土豆、芋头、粉丝、粉条、红薯等。
预防措施: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眼底黄斑水肿有一定帮助:
1、戒烟戒酒,避免烟酒等因素造成黄斑水肿风险增加。
2、控制危险因素,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病情。
3、积极进行眼底筛查,尤其是具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当定期进行眼底检查。
4、合理用眼,避免外伤,避免眼部感染和损伤。
5、出现眼部不适时及时就医治疗,避免其他疾病迁延造成黄斑水肿、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