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咽峡炎疾病英文名称: angina疾病概述: 由悬雍垂、软腭游离缘、下方舌背、两侧的舌腭...
养生
疾病名称: 咽峡炎
疾病英文名称: angina
疾病概述:
由悬雍垂、软腭游离缘、下方舌背、两侧的舌腭弓及咽腭弓共同围成的狭窄处称咽峡,为口腔通咽的孔口,也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咽峡炎(angina)是指由多种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咽峡部的急性炎症,多累及咽部淋巴结组织。此病可单独发生,亦常继发于急性鼻炎或急性扁桃体炎。常见于秋、冬季及冬、春季之交,多发生于婴幼儿、老年人及机体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这里主要介绍疱疹性咽峡炎和樊尚咽峡炎。本病主要有发热、咽痛、吞咽困难等表现,一般采用对症治疗和抗感染治疗,预后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
发病部位: 咽喉
常见症状: 发热、咽痛、吞咽困难、畏寒、口臭、食欲不振
主要病因: 咽峡部感染细菌或病毒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病原学检查、分泌物涂片检查、X线检查、CT检查、内镜检查、心电图检查
重要提醒: 咽峡炎患者一定要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避免加重感染。
临床分类:
本病按感染的病原菌不同,可分为疱疹性咽峡炎和樊尚咽峡炎。
流行病学-传染性:
疱疹性咽峡炎是因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具有较强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染源是患者本人和隐性感染者。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疱疹性咽峡炎可通过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接触方式传播。
1、粪-口途径
肠道病毒可从口进入人体,引起感染;本病患者的粪便中可能存在病毒,如便后未及时洗手清洁,可能造成病毒传播。
2、飞沫传播
含有大量病原体的飞沫在患者呼吸、打喷嚏、咳嗽时排入空气中,易感人群吸入后可能被传染。
3、接触传播
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口腔疱疹液或者感染者粪便污染的手、物品等,均可能致病。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暂无确切流行病学资料。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发生于婴幼儿、老年人及机体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常见于秋、冬季及冬、春季之交。
病因-总述:
咽峡炎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而引起咽峡部的急性炎症。疱疹性咽峡炎因人类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樊尚咽峡炎是由隐藏于咽、口腔的梭状杆菌和樊尚螺旋体引起的炎症。
病因-基本病因:
1、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因人类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主要病原为柯萨奇病毒A型(CV-A)和肠道病毒71型(EV-A71),有时也可因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B型、埃可病毒等感染导致。
2、樊尚咽峡炎
梭形杆菌及樊尚螺旋体可共生于健康人的口腔中,多隐藏在扁桃体窝、牙间隙和龈沟内,毒力较低,并不致病。但当全身抵抗力降低、口腔卫生不良、营养不良、环境卫生条件差、维生素缺乏及重病体质衰弱等时,这两种病原体会迅速繁殖生长,毒力增强,引起病变。另外,接触被污染的饮食用具、毛巾等也有可能发病。
症状-总述:
不同的临床类型,临床表现有所不同。疱疹性咽峡炎潜伏期2~4天,急性起病,常突发发热、咽痛等不适;樊尚咽峡炎症状随病变轻重而不同,潜伏期一般为6~7日,可出现以咽痛为主的口腔症状,以及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疱疹性咽峡炎
潜伏期为2~4天,多以突然发热、咽痛、拒食、恶心、腹痛为始发症状。发热多为低度或中等度,偶见高达40℃以上,甚至引起惊厥,咽痛重可影响吞咽,并伴流涎。
2、樊尚咽峡炎
(1)局部症状:因病变常发生于一侧扁桃体或牙龈,常表现为一侧咽痛,可伴有口臭、吞咽困难。
(2)全身症状:患者起病后有头痛、背及关节疼痛、畏寒、发热、食欲不振等全身不适,体温一般不超过38.5℃。
症状-并发症:
个别重症患者会出现脑炎、无菌性脑膜炎、急性迟缓性麻痹、肺水肿和(或)肺出血、心肌炎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最近吃饭怎样?
6、您最近接触过类似症状的人吗?
7、您家里人有类似的症状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这个病传染吗?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5、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
6、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7、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
8、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发热、咽痛、吞咽困难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然后可能会建议做血常规、病原学检查、分泌物涂片检查、X线检查、CT检查、内镜检查、心电图检查等,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主要对口腔及咽部进行检查,观察溃疡损害的大小、数目、范围和分布特点等情况,还会检查有无口臭,下颌角淋巴结有无肿大及压痛。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疱疹性咽峡炎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病情危重者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樊尚咽峡炎急性期白细胞总数稍增加,且有淋巴细胞增高。
2、病原学检查
疱疹性咽峡炎的咽、气道分泌物、疱疹液、粪便检查可分离出柯萨奇病毒和肠道病毒。
3、分泌物涂片检查
樊尚咽峡炎咽部涂片检查可发现梭形杆菌及螺旋体。
检查-其他检查:
1、内镜检查
口咽部黏膜呈急性弥漫性充血、肿胀,呈深红色,以口咽外侧壁为甚。咽后壁淋巴滤泡肿大、充血。悬雍垂、软腭及扁桃体充血、水肿。
2、心电图检查
有助于了解有无心律异常等心脏病变情况,对患者一般状态的判断也有一定价值。
检查-影像学检查:
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可通过X线、CT等检查了解心、肺、颅脑等部位有无器质性病变,有助于明确病变部位和范围。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发热、咽痛、吞咽困难),再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如病原学检查、分泌物涂片检查)可作出诊断。在诊断的过程中,需除外淋巴瘤咽部损害、白血病咽部损害、急性扁桃体炎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淋巴瘤咽部损害
淋巴瘤是免疫系统的恶性肿瘤,组织病理学上分霍奇金病(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根据恶性淋巴瘤疾病类型,以及全身症状所处的时期,临床表现可差异很大,有部分患者可无全身症状,仅表现有咽部局部损害症状,例如咽部、扁桃体及软腭的黏膜感染坏死,颌下淋巴结肿大,此时极易误诊。病理活检是主要鉴别方法。淋巴瘤咽部损害的病例中96%为弥漫性原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
2、白血病咽部损害
起病急骤,有白血病症状、体征及病史。咽部有典型的组织坏死性表现以及血液检查见白细胞剧增。咽部黏膜水肿、苍白,咽壁、扁桃体及软腭有瘀血点或瘀斑。继发感染侵及黏膜、黏膜下层及深达肌层出现坏死及溃疡,上面覆盖灰白色假膜。严重者组织坏死处呈棕褐色,并有出血倾向。扁桃体及舌根部淋巴组织无炎症性肿大,在急性白血病早期,常有全身各部位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咽部溃烂可引起剧烈疼痛、吞咽困难、口臭及有时发生张口受限等症状。
3、急性扁桃体炎
此病多为急性病容,常有寒战、高热。疼痛剧烈,为两侧性吞咽困难。假膜为白色或黄白色,点状,极易擦去,位于扁桃体表面。咽部涂片检查可检查到链球菌、葡萄球菌和肺炎球菌。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首先应明确病原菌的种类,然后进行治疗。一般包括对症治疗和抗感染治疗,其中抗感染治疗,需根据病原菌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药物,常用药物类型有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
治疗-对症治疗:
1、体温38.5℃以上者,应给予物理降温,如退热贴、头部冷敷、枕冰袋、腹股沟处放置冰袋等,亦可遵照医嘱给予退热药物降温。常用退热药物有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
2、发生高热惊厥病例需要及时止惊治疗,可首选咪达唑仑缓慢静脉注射,在无静脉通路时可选择米达唑仑肌肉注射;也可使用水合氯醛灌肠抗惊厥。
治疗-药物治疗:
1、疱疹性咽峡炎的药物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抗肠病毒药物,但使用干扰素α(INF-α)喷雾或雾化吸入有一定疗效,且局部用药使用便捷,儿童易接受,安全有效。此外,早期使用利巴韦林静脉滴注也可能有一定疗效,但需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和生殖毒性。
2、樊尚咽峡炎的药物治疗
局部可用复方硼砂液、1%双氧水或1∶5000高锰酸钾液或温盐水漱口以清洁口腔,控制感染。全身应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对大多数患者效果良好。
治疗-相关药品:
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咪达唑仑、水合氯醛、干扰素α、利巴韦林、复方硼砂液、双氧水、高锰酸钾液、青霉素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经积极治疗后,一般预后好。但若治疗不及时,或发生并发症,可导致治疗效果下降。
预后-危害性:
本病可有咽痛、发热、吞咽困难等不适,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预后-治愈性:
经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后,一般可治愈。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并注意防止疾病的传播。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若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皮疹等不良反应,及时咨询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患者可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机体消耗,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应规律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4、注意卫生,患者应勤洗手、洗澡,注意饭前便后要洗手,晨起睡前及饭后均应刷牙漱口。
5、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外出时佩戴口罩。
6、对于儿童疱疹性咽峡炎患者,家长可及时为其请假,并告知老师患儿的情况,避免学生之间流行本病。
7、疱疹性咽峡炎具有传染性,生病期间注意适当隔离,及时消毒患者的用具,防止疾病传播。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家属可采取蒸、煮、炖、烩的方法烹调食物。
2、为患者准备卫生、清淡且有营养的食物。
3、患者可适量饮水,帮助缓解咽部症状。
4、患者应规律进食,可少量多餐。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应少吃辛辣刺激、生冷油腻的食物。
3、避免吃粗糙、坚硬的食物。
4、不要挑食、偏食。
预防措施:
咽峡炎有一定的传染性,特别是疱疹性咽峡炎,预防尤为重要。预防措施包括: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3、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4、营养均衡、不要挑食,保证充足的睡眠,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