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岩藻糖苷贮积症疾病英文名称: fucosidosis疾病别名: 岩藻糖苷贮积病、岩藻糖苷...
养生
疾病名称: 岩藻糖苷贮积症
疾病英文名称: fucosidosis
疾病别名: 岩藻糖苷贮积病、岩藻糖苷累积病、岩藻糖沉积病、岩藻糖苷病
疾病概述:
岩藻糖苷贮积症(fucosidosis),又称为岩藻糖苷贮积病、岩藻糖苷累积病、岩藻糖沉积病等,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脂质贮积病。本病主要由于α-岩藻糖苷酶缺乏所致。患者的临床表现根据临床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岩藻糖苷贮积症尚无特殊疗法,以对症治疗为主,可尝试手术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幼儿发病者,预后较差,多在4~6岁死亡;成人发病者,预后相对较好,可存活至成年期。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为遗传性疾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就诊科室: 小儿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面容粗陋、巨舌、皮肤粗糙、增厚、皮疹、肝脾肿大、呼吸困难
主要病因: 主要由于α-岩藻糖苷酶缺乏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汗液检查、尿液检查、基因检测、超声、X线、CT、MRI、病理活检
重要提醒: 本病为遗传病,尚无特殊疗法,因此,应重于预防,主要的预防措施为避免近亲结婚及产前检查。
临床分类:
岩藻糖苷贮积症根据患者临床特点及发病年龄分为岩藻糖苷贮积症Ⅰ型(婴儿型)、岩藻糖苷贮积症Ⅱ型(幼年型)和岩藻糖苷贮积症Ⅲ型(成年型)。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岩藻糖苷贮积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脂质贮积病,目前全世界约有100例文献报道,发病率估计不足1/1000000。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西班牙语系的美国人和意大利人。
流行病学-好发地区:
好发于巴西、意大利及美国西南部。
病因-总述:
岩藻糖苷贮积症主要由于α-岩藻糖苷酶(AFU)缺乏所致。AFU是一种溶酶体酸性水解酶,基本生理功能是催化含岩藻糖基的低聚糖、糖肽、糖蛋白和糖苷的分解。当编码α-岩藻糖苷酶的基因(FUCA1)发生基因突变(如错义、无义及剪接位点突变)时,会导致α-岩藻糖苷酶缺乏,从而造成溶酶体中的糖蛋白和糖脂等不能完全降解,这些物质会沉积于患者的肝脏、脾脏、脑组织内,出现相应临床症状。
症状-总述:
患者的临床表现根据临床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Ⅰ型患者一般在婴儿期即出现进行性精神运动阻抑和神经系统异常,症状最重;Ⅱ型一般在2~3岁起病,表现为面容粗陋、巨舌、皮肤粗糙、增厚等,症状较Ⅰ型轻;Ⅲ型一般在成年发病,以弥漫的皮肤血管角质瘤最具特征性,症状最轻。
症状-典型症状:
1、Ⅰ型表现
Ⅰ型患者一般在婴儿期即出现进行性精神运动阻抑和神经系统异常,常伴有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以及全身肌张力低下、身材短小等。
2、Ⅱ型表现
一般在2~3岁起病,出现面容粗陋、巨舌、皮肤粗糙、增厚、额部隆起、腰椎后凸、肝脾大、呼吸困难等。
3、Ⅲ型表现
一般在成年发病,常于腹部及躯干部见到弥漫的皮肤血管角质瘤(针尖大小蓝褐色隆起的皮损),本型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往往较轻。
症状-并发症:
本病可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抽搐、癫痫、大小便失禁、去皮质强直等。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面容粗陋、巨舌、皮肤粗糙、增厚、皮疹。
2、伴呼吸困难、乏力、面色苍白、出血。
3、伴精神异常、智力低下、肌张力下降、身材矮小等。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儿童发病者应在家长陪同下,前往小儿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就诊时可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鞋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或您孩子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或您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或您孩子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发病以来,您或您孩子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或您孩子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或您孩子之前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7、您或您孩子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8、您或您孩子有没有过敏的食物或药物?
9、您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或我孩子的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我或我孩子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或我孩子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4、我或我孩子需要如何治疗呢?是吃药吗?
5、我或我孩子治疗的风险大吗?
6、我或我孩子的病会复发吗?
7、如果住院的话,需要住院治疗多久?
8、我或我孩子需要做手术吗?
9、这个病会遗传吗?
10、我或我孩子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11、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面容粗陋、巨舌、皮肤粗糙、增厚、皮疹、肝脾肿大、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汗液检查、尿液检查、基因检测、超声、X线、CT、MRI、病理活检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医生通过视诊,可以观察患者有无面色苍白、皮疹、出血、生长发育迟缓、骨骼畸形等异常,有助于初步诊断。
2、医生通过触诊和叩诊,可以检查患者是否存在皮肤结节、局部压痛、关节活动受限、肝脾肿大、浅表淋巴结肿大等体征,可以协助诊断。
3、医生通过听诊,可以判断患者有无呼吸音增粗、胸膜摩擦音、啰音、心脏杂音等心肺受累征象。
4、医生通过神经系统专科查体,可以检查患者有无肌力异常、肌张力异常、腱反射亢进或消失、颈项强直、病理征阳性等,有助于评估病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医生通过分析血红蛋白、红细胞、淋巴细胞、白细胞等指标,初步判断患者有无感染、贫血、溶血等。
2、汗液检查
部分患者表现为汗液含盐量明显增高,对诊断具有提示作用。
3、尿液检查
部分患者在尿液中可发现过多含岩藻糖的低聚糖和双糖排出,一般无过多黏多糖排出,可协助诊断。
4、基因检测
是诊断此病的可靠方法。提取患者外周血DNA,对其FUCA1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检测到致病突变,即可明确诊断。
检查-病理检查:
病理活检:通过皮肤、肝脏等部位进行病理活检,通过对组织细胞的生化分析,发现组织细胞内α-岩藻糖苷酶缺乏,即可明确诊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选择相应部位的超声、X线、CT、MRI等影像学手段,评价骨骼、内脏及脑组织受累情况,以指导治疗。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出现面容粗陋、巨舌、皮肤粗糙、增厚、皮疹、肝脾肿大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及家族史,以及汗液检查、尿液检查、基因检测、X线、MRI、病理活检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此外,在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排查患者是否存在其他糖蛋白贮积病、婴儿神经轴索营养不良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其他糖蛋白贮积病
糖蛋白贮积病是一组以糖蛋白的分解代谢障碍为特征的溶酶体疾病,除岩藻糖苷贮积病外,还有α-甘露糖贮积病、β-甘露糖贮积病、天冬氨酰葡糖胺尿症、唾液酸贮积病、α-N-乙酰半乳糖胺酶缺乏等。此类疾病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很多临床表现相似,单依靠临床表现往往难以鉴别,临床上一般需要通过基因检测、病理活检等,可资鉴别。
2、婴儿神经轴索营养不良
婴儿神经轴索营养不良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神经变性病,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轴索均可累及。该病早期临床表现与岩藻糖苷贮积症类似,需要加以鉴别。婴儿神经轴索营养不良患者常有进行性小脑萎缩,这在岩藻糖苷贮积症患儿中少见。另外,婴儿神经轴索营养不良的皮肤活检的典型病理特征为神经轴索呈球样扩张,是两者鉴别的重点。
治疗-治疗原则:
岩藻糖苷贮积症尚无特殊疗法,以对症治疗为主,对于骨骼畸形者,可尝试手术矫正;另外,对于Ⅰ型、Ⅱ型患者,可尝试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治疗-对症治疗:
1、对于肌痉挛者,可通过按摩等方式缓解肌紧张。
2、对于严重贫血或出血者,可采取输血治疗。
3、注意加强营养支持,必要时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
4、对于听力下降者,可使用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等对症处理,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5、积极防治心脏并发症。
治疗-药物治疗:
1、抗感染药物
适用于Ⅰ型、Ⅱ型继发感染者,医生会先根据临床经验,使用广谱抗生素,之后根据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结果,改用敏感药物。常用药物有阿奇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阿昔洛韦等。
2、免疫抑制剂
适用于干细胞移植及移植后,以减少免疫排斥风险。常用药物有环孢素、甲氨蝶呤等。
治疗-相关药品:
阿奇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阿昔洛韦、环孢素、甲氨蝶呤
治疗-手术治疗:
1、对于由骨骼畸形的患者,可进行相应的手术来矫正畸形。
2、对于明显脾功能亢进者,可考虑脾切除术,但应尽量延迟脾切除时间。
治疗-其他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异基因骨髓移植和异基因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虽然,目前关于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病例仍为个案报道,但已取得了一定疗效和进展,部分患者在治疗后,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治疗-治疗周期:
岩藻糖苷贮积症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岩藻糖苷贮积症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预后取决于临床类型、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时机、治疗效果等。通常幼儿发病者,预后较差,多在4~6岁死亡;成人发病者,预后相对较好,可存活至成年期。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可导致患者出现面容粗陋、巨舌、皮肤粗糙、增厚、皮疹、肝脾肿大、呼吸困难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2、本病为遗传性疾病,有可能遗传给下一代。
3、婴幼儿发病者,发病越早,病情越重,会危及患者生命。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预后-治愈性:
本病尚无法完全治愈,成人发病者,经积极诊治,病情可得到有效控制;婴幼儿发病者,多在4~6岁死亡,很难被治愈。
日常-总述:
家属需学习岩藻糖苷贮积病的相关知识,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所要具备的条件及其产生的副作用。多鼓励患者,增强其与疾病斗争的信心,以有利于患儿病情稳定。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病程长且病死率高,孩子从原本正常发育的状态逐渐智力低下、生活不能自理,家长无法接受现实。再加上家长获取此类疾病知识渠道有限,对该病认识不足,可出现焦虑、恐惧、急躁、悲观、不信任等不良情绪,可能会耽误对孩子的治疗。
2、护理要点
家属可以主动向医护人员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加强与医护人员的沟通,和医护人员一起安抚患儿,让其树立信心,积极给予患儿力所能及的支持。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保持室内清洁,经常开窗通风。
2、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衣物,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
3、患者行动不便,需注意人身安全,以防意外。
4、病情严重和不能保持坐位者,往往长时间卧床,应予以侧卧位,定期更换姿势,预防压疮。
5、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避免受凉。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到院复诊。
日常-术后护理:
移植术后仔细观察患者皮疹出现情况,积极对症处理。如皮疹瘙痒,予炉甘石外涂,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大小便情况,若有消化道出血症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饮食调理:
充足的营养有助于病情的恢复,应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多种维生素,少食多餐,同时注意限制脂肪的摄入。
饮食建议:
1、婴幼儿患者的喂养应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易消化,不要有过多杂食,注意添加辅食。
2、成人患者可多补充优质蛋白质,如牛奶、鱼肉、豆制品等。
3、可以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如苹果、香蕉、橙子、柚子、草莓等。
饮食禁忌:
1、忌生冷、坚硬食物。
2、忌辛辣刺激性饮食,如辣椒、胡椒等。
3、限制脂肪的摄入,少吃肥肉、动物内脏等食物。
4、忌吃腌制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
预防措施:
本病主要的预防措施为避免近亲结婚及产前检查。致病基因携带者夫妻,怀患病儿的概率为25%,而怀携带者的概率为50%,怀正常基因儿的概率为25%。男、女患病几率相等。因此,携带者女性再次怀孕应尽早进行羊水穿刺或绒毛膜取样,对胎儿组织细胞进行FAU1基因检测,以避免纯合子患病儿的诞生。确诊患有岩藻糖苷贮积病的胎儿,孕妇可选择人工流产。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