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腰疝疾病英文名称: lumbar hernia疾病别名: 背疝疾病概述: 腰疝(lumb...
养生
疾病名称: 腰疝
疾病英文名称: lumbar hernia
疾病别名: 背疝
疾病概述:
腰疝(lumbar hernia)又称背疝,腰疝是指腹腔器官、腹膜后器官及组织经十二肋、髂嵴间肌肉及筋膜间隙向腰背皮下、皮下软组织内疝出。腰疝临床上较罕见。一般发生于体型瘦弱、年老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腰肌薄弱或萎缩者,由于疝囊颈部较宽,因此很少发生嵌顿。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普通外科
发病部位: 腰部
常见症状: 腰背部可复性包块、腰背部疼痛、坠胀感、恶心、呕吐
主要病因: 解剖因素、创伤、感染、手术、腹内压增高、肌肉萎缩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X线、CT、B型超声
重要提醒: 当出现腰部肿块不能回纳、局部疼痛和肠梗阻等症状时,应尽早去医院就诊,积极治疗。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罕见病,仅占腹外疝的1.5%左右。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胚胎时期腰背肌或筋膜发育不良的婴儿。
2、体形消瘦的老年患者。
病因-总述:
腰疝的病因是复杂多样的,主要由于腰背部肌肉、筋膜等软组织长期受损出现病变;婴儿可由胚胎时期腰背肌或筋膜发育不良引起。一般情况下成年人不容易发生腰疝。
病因-基本病因:
1、解剖因素
腰部三角区缺乏肌肉的保护是引发腰疝的先天性因素。多于哭闹后由父母发现。
2、腹内压增高
当长期或急剧腹内压增高时,腰疝发生的可能性明显增加,抬重物、大量腹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长期排便困难、前列腺肥大等行为及疾病都可能成为腰疝发生的诱因。
3、腰部肌肉萎缩
自身免疫性、神经性、功能性、消耗性疾病等导致的腰部肌肉萎缩,使腰部三角区原本就薄弱的肌肉、筋膜保护层更加薄弱,这也是发生腰疝的重要不利因素之一。
4、其他
获得性腰疝占腰疝总数的80%左右,其中约55%没有明显的诱发原因,而剩余25%中,创伤、感染及手术是腰疝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外科手术,如肾脏手术、肾周脓肿引流术、神经切除术、腹部大动脉的动脉瘤开放修补手术、腹壁肿瘤切除手术、髂嵴骨切除术、背阔肌肌皮瓣转移术等均可能导致腰疝的发生。
病因-危险因素:
年龄、肥胖、极度瘦弱、慢性消耗性疾病、肌萎缩、过度减肥、慢性支气管炎及剧烈的活动;部分患者发病前多有腰部创伤、手术史。
症状-总述:
腰疝可分为先天性(20%)和获得性(80%)两类。一般无自觉症状,表现为腰背部可复性包块,偶有腰背部疼痛、坠胀感及恶心呕吐等。
症状-典型症状:
1、先天性腰疝
常见于2岁以内的小儿,可表现为腰部或腰部与侧腹部之间有突起肿物(柔软、无压痛、表面皮肤正常),患儿哭闹时肿物增大,安静时可消失。
2、获得性腰疝
多发生于年老消瘦者。大多数病人没有特殊的症状,仅于腰部见一缓慢增大的肿块,肿块质地软而且易于还纳;站立时肿块明显,俯卧位时消失;局部有胀感或牵拉感。触诊可有咳嗽冲击感。
症状-并发症:
较少发生疝内容物的嵌顿、绞窄,其发生率约占全部腰疝的10%。疝内容物一旦嵌顿、绞窄,则腰部肿块不能还纳,并且出现局部疼痛和肠梗阻等症状。
症状-伴随症状:
获得性腰疝可伴有腰背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就医-急诊指征:
发生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或出现虚脱、休克等,甚至危及生命,需立即拨打120或前往急诊救治。
就医-门诊指征:
1、腰部可触及明显可回纳的柔软肿块。
2、经常咳嗽或长期便秘、排气不通畅。
3、出现腹部或腰部疼痛。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出现腹痛、腹胀、呕吐等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建议选择普通外科为首诊科室。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进行体格检查,着宽松易于暴露腹部、背部的衣物,方便检查。
3、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请问你都有哪些症状?什么时候发现的?持续时间有多久了?
2、请问你以前接受过治疗吗?
3、请问你腰腹部感到疼痛吗?
4、请问你腰部受过创伤吗?
5、请问你腰部以前做过手术吗?
6、请问你是否经常咳嗽或长期便秘、排期不通畅?
7、请问你是否从事重体力劳动工作?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我的孩子这是什么病?
2、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情况严重吗?
3、需要做什么检查?
4、还会有更严重的症状出现吗?
5、这个病能治好吗?需要治疗多久?以后还会复发吗?
6、会影响我的正常生活吗?平时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情况,然后会安排CT检查、X线检查、B型超声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腰疝的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医生可在患儿哭闹时或患者站立位扪及腰部可复性、质软包块,伴咳嗽时膨胀冲击感。
2、医生多可触及疝环口处组织缺损或裂隙。
3、医生有时可见肠型、蠕动波;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或金属音。
检查-影像学检查:
1、CT检查
平扫可见腹腔内组织经腰上三角或腰下三角向皮下及皮下软组织疝出,腰背部局部缺损。可见典型的疝囊及疝囊颈,内见脂肪密度的肿块,病灶外缘光滑突出,在疝囊的动态显示上较差于超声。
2、X线检查
X线平片可见疝块内肠袢影,了解是否伴发骨性畸形等。有助于腰疝的诊断。
3、B型超声检查
可了解腹壁缺损大小及实质性脏器疝出情况,B超坐位时可显示大小不一的疝囊,平卧时疝囊缩小,疝囊内可见含气高回声肠管影。
诊断-诊断原则:
腰疝的诊断并不困难,医生一般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腰背部可复性包块)及影像学结果,可作出诊断。医生在诊断的过程中,要排除寒性脓肿、肾周脓肿、血管瘤、后腹膜脂肪瘤及脂肪肉瘤等疾病。
诊断-诊断依据:
1、病史
先天性腰疝患儿多于哭闹后由父母发现。获得性腰疝发病前多有腰部创伤、手术史;长期慢性咳嗽史;长期便秘、小便困难及大量腹水病史,患者多于无意间或重体力劳动后发现腰部可复性质软包块。
2、症状
一般无自觉症状,典型症状为腰背部可复性包块,偶有腰背部疼痛、坠胀感及恶心呕吐等。
3、体征
可在患者站立位扪及腰部可复性、质软包块,伴咳嗽时膨胀冲击感。多可触及疝环口处组织缺损或裂隙。嵌顿性腰疝患者可有阵发性腹部绞痛、腹胀。有时可见肠型、蠕动波;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或金属音。
4、影像学检查
CT及B超检查,可发现肿块为软组织,部分于腹腔内,也可以为部分肠腔征像,又可发现部分肌肉之间有缺损,多能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寒性脓肿
寒性脓肿者多有消瘦、低热及腰背部疼痛等症状,肿块较大时有波动感。彩超检查可发现肿块内有液暗区或肿块内质地不均匀,CT或MRI检查可以发现腰椎破坏。
2、肾周脓肿
肾周脓肿者多有发热,肾区叩击痛(+)。彩超检查可发现肿块位于肾周间隙内,和肾脏关系密切,穿刺可抽脓性液体。
3、血管瘤
血管瘤的患者,肿块多不能消失,用彩超检查发现肿块内有血流信号,用增强CT检查多可明确诊断。
4、后腹膜脂肪瘤及脂肪肉瘤
后腹膜脂肪瘤及脂肪肉瘤,腰背部皮下脂肪瘤一般无腰背肌群的缺损。结合临床症状,可复性肿块较好鉴别,增强CT可确认鉴别结果。
治疗-治疗原则:
腰疝的治疗需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目前,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单纯缝合修补术和补片修补术。
治疗-对症治疗:
1、适应证
(1)2岁以内的小儿,因随着年龄的增长,腹壁肌肉不断发育,局部裂隙可逐渐缩小。
(2)没有明显临床症状的较小腰疝者。
(3)有明显手术禁忌者。
2、方法
小儿可用疝带局部加压治疗,成人暂用弹性绷带紧束支托,以防止疝环进一步增大。
治疗-药物治疗:
尚无特效治疗药物。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
治疗-手术治疗:
腰疝修补手术是治疗的基本方法。
1、适应证
(1)2岁以上的小儿,经非手术治疗疝囊无明显缩小者。
(2)大疝有明显临床症状者。
(3)腰疝发生嵌顿者。
2、手术方式
(1)单纯缝合修补术
适用于缺损面积相对较小者。优点是手术过程相对简单,缺点是容易复发。
(2)补片修补术
用补片等物质填补缺口,防止器官组织再次膨出。包括肌筋膜前补片修补术,肌层后方补片修补术和腹腔内的补片修补术。是近年来选择较多的手术方式,优点是复发率低。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一旦腰疝发生嵌顿绞窄,出现肠梗阻,需急诊手术治疗。
预后-一般预后:
大部分腰疝患者通过合理的手术方式治疗后均能够治愈。部分出现嵌顿的患者,可能因为手术不及时出现肠梗阻等并发症,影响预后。
预后-危害性:
1、较大的腰疝可能伴有腰背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质量。
2、一旦腰疝发生嵌顿绞窄,出现肠梗阻,延误治疗可能危及生命。
预后-自愈性:
1、2岁以内的小儿可能随着年龄增长,腹壁肌肉不断发育而缩小。
2、成人的腰疝不可自愈。
预后-治愈性:
通过积极治疗可治愈。
预后-治愈率:
大部分患者经手术治疗可治愈。
预后-根治性:
通过手术对症处理,可去除病因,不能达到完全根治。
预后-复发性:
腰疝复发常见于术后3个月至2年,其复发与切口的选择、缝合技术、切口感染、腹内压增高有关,故术后要积极治疗与腹内压增高相关的原发病,避免复发。
日常-总述:
尽量避免任何可能增高腹内压的行为,并对腰部加强局部保护,避免复发。
日常-心理护理:
1、部分患者对复发后再次手术存在恐惧心理,担心手术是否成功,害怕疼痛、会有异物感等。
2、术前医护人员为患者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及其注意事项,以消除患者和家属的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增强对治疗的信心。
日常-生活管理:
1、出院后继续使用腹带6~8周,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
2、保持大便通畅。
3、注意保暖,如出现咳嗽、便秘、排尿困难应及时治疗。
日常-病情监测:
出院后注意观察手术切口愈合情况,发现切口下方有皮肤隆起,疑有血肿和复发的可能,应及时就诊。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需于术后第1、6、12个月门诊随访,以后每隔1年复查1次,必要时行CT检查。
日常-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
术后保持切口敷料干燥、清洁。注意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出物,如有异常及时告诉医生。
2、引流管护理
注意活动时不要牵拉、扭曲引流管。如发现引流管移位,及时告知医生。
3、疼痛护理
腰部对疼痛特别敏感,术后切口疼痛和牵拉感明显。如疼痛严重,可根据医嘱服用止痛药物。
4、饮食护理
术后禁食6小时后即可恢复正常饮食,宜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术后宜食用营养丰富、含粗纤维的食物,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促进创口的愈合。
5、活动指导
术后6小时可进行床上活动,12小时可在家属陪伴下开始室内活动,术后1天可生活自理。
饮食调理: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控制病情,促进术后恢复。对于营养不良的患者,应当参考医生的专业意见补给营养。
饮食建议:
1、饮食应清淡、易消化,三餐宜定时定量。
2、宜进食营养丰富,含有粗纤维的食物。如荞麦、高粱、番薯、玉米、黑豆、花生、芹菜、韭菜等。
3、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增强体质。食用优质蛋白含量丰富的食物,比如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以及大豆类食物。蔬菜、水果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如水果中的猕猴桃、苹果、柚子、柑橘、柠檬等,蔬菜中的西红柿、南瓜、白菜、油菜苔等。
饮食禁忌:
1、忌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洋葱、大蒜、咖啡、浓茶等。
2、忌易产气、不易消化的食物,如碳酸饮料、西瓜、香蕉、蚕豆等。
饮食-其他注意:
若伴有其他需要注意饮食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胆囊结石等,需向医生确认饮食方案。
预防措施:
1、加强局部锻炼及保护,必要时可用护腰。
2、避免或减少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如重体力活动、慢性咳嗽、便秘等。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