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药物性牙龈增生疾病英文名称: drug-induced gingival enlarge...
养生
疾病名称: 药物性牙龈增生
疾病英文名称: drug-induced gingival enlargements
疾病别名: 药物性牙龈肥大
疾病概述:
药物性牙龈增生(drug-induced gingival enlargements)又称药物性牙龈肥大,与长期服用某些药物有关,比如抗惊厥药、钙通道拮抗剂以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性牙龈增生好发于前牙,常累及全口牙龈,质地坚韧,可挤压牙齿导致移位。治疗需要停药或换药,同时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如效果不佳还可选择手术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口腔科
发病部位: 口腔
常见症状: 牙龈增生、牙龈呈暗红色、牙齿移位
主要病因: 长期服用抗惊厥药、钙通道拮抗剂以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
重要提醒: 本病虽然表现为牙龈的异常增生,但与癌症无关。本病患者在停药、换药以及其他治疗后通常可以治愈,不会影响正常生活以及寿命,患者无需过度担忧、恐惧。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长期服用抗癫痫药苯妥英钠,服药者有40%~50%发生牙龈增生。服用硝苯地平出现牙龈增生的发生率约为20%~83%。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年轻人发病多于老年人。
2、男性发病率约是女性的三倍。
病因-总述:
与牙龈增生有关的常用药物有三类:①抗惊厥药,如苯妥英钠;②钙通道拮抗剂,如硝苯地平;③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长期服用这些药物的患者易发生药物性龈增生,其增生程度与年龄、服药时间、剂量有关,并与菌斑、牙石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1、药物的作用
上述药物引起牙龈增生的真正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细胞培养表明苯妥英钠能刺激成纤维细胞的分裂活动,使合成蛋白质和胶原的能力增强,同时细胞分泌的胶原溶解酶缺乏活性。由于合成大于降解,致使结缔组织增生。器官移植患者常需联合应用环孢素和钙通道阻滞剂,会进一步增加牙龈增生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这两种药引起牙龈增生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
2、菌斑的作用
菌斑引起的牙龈炎症可能促进药物性牙龈增生的发生。长期服用苯妥英钠,可使原来已有炎症的牙龈发生纤维性增生。有研究表明,牙龈增生的程度与原有的炎症程度和口腔卫生状况有明显关系。局部刺激因素虽不是药物性牙龈增生的原发因素,但菌斑、牙石、食物嵌塞等引起的牙龈炎症能加速和加重药物性牙龈增生的发展。
症状-总述:
药物性牙龈增生好发于前牙,常累及全口牙龈。表面可呈结节状、球状、分叶状,表现为红色或粉红色,质地坚韧,可挤压牙齿导致移位。
症状-典型症状:
1、好发部位
药物性龈增生好发于前牙(特别是下颌),初起为龈乳头增大,继之扩展至唇颊龈,也可发生于舌、腭侧牙龈,大多累及全口龈。
2、增生牙龈特点
增生龈可覆盖牙面1/3或更多。病损开始时,龈表面可出现颗粒状和疣状突起,继之表面呈结节状、球状、分叶状,色红或粉红,质地坚韧。口腔卫生不良、龋齿、不良充填体和矫治器等均能加重病情。
3、其他
增生严重者可波及附着龈并向冠方增大,以致妨碍咀嚼。无牙区不发生本病损。
症状-并发症:
增生的牙龈还可挤压牙齿致移位,以上、下前牙区较多见,一般不引起附着丧失。
症状-伴随症状:
由于牙龈肥大、龈沟加深,易使菌斑、软垢堆积,大多数患者合并有牙龈炎症。此时增生的牙龈可呈深红或暗红色,松软易出血。
就医-门诊指征:
1、长期服用抗惊厥药、钙通道拮抗剂以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
2、牙龈变大、牙龈呈深红或暗红色。
3、牙齿移位。
出现以上情况时应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通常选择口腔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对您的口腔进行详细的检查,请您做好心理准备。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是什么是否开始出现牙龈增大的症状的?
2、您是否有长期服用的药物?分别是哪些药?
3、您原来有哪些口腔疾病吗?
4、您之前出现过类似的症状吗?
5、您近期有过口腔损伤等经历吗?
6、您的症状出现后是否进行过治疗?分别进行了哪些治疗?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疾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我需要停止服用这些药物吗?
3、我的疾病能治好吗?
4、都有哪些治疗方法?您推荐哪些?
5、这个疾病会对我原本的疾病造成影响吗?
6、我的疾病会传染给别人吗?
7、我以后还能吃这些药吗?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9、我在生活中有哪些注意的吗?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通过口腔视诊了解患者牙龈增生的情况,同时观察是否伴有牙龈炎症、出血等疾病,还可能选择血常规了解患者是否出现了感染。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通过口腔视诊初步了解患者口腔的病变情况,观察牙龈增生的程度、颜色等信息,查看是否发生牙龈炎症、是否有出血等情况。
检查-实验室检查:
医生可能选择血常规检查,了解患者是否发生感染。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牙龈增生症状出现的时间、病情的变化、既往的用药情况、其他口腔病史以及是否有过牙龈增生的经历,结合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做出诊断。药物性龈增生主要应与伴有龈增生的菌斑性龈炎和龈纤维瘤病相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诊断要点为:
1、患者患有癫痛、高血压、心脏病或接受过器官移植,并有苯妥英钠、环孢素、硝苯地平或维拉帕米(原名异搏定)等的服药史。一般在用药后的三个月后即可发病。
2、增生起始于牙间乳头,随后波及龈缘,表面呈小球状、分叶状或桑葚状,质地坚实、略有弹性。牙龈色泽多为淡粉色。
3、若合并感染则有龈炎的临床表现,存在局部刺激因素。
诊断-鉴别诊断:
1、伴有牙龈增生的菌斑性龈炎
是慢性炎症性肥大,有明显的局部刺激因素,多因长期接触菌斑所引起。龈增生一般进展缓慢,无痛。通常发生于唇颊侧,偶见舌腭侧,主要局限在龈乳头和边缘龈,可限于局部或广泛,牙龈的炎症程度较药物性龈增生和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明显。可通过临床表现以及病史进行鉴别。
2、龈纤维瘤病
可有家族史而无服药史。龈增生较广泛,大多覆盖牙面的2/3以上,以纤维性增生为主,可通过增生的表现以及病史进行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药物性牙龈增生在治疗时要停止使用或是更换引起牙龈增生的药物,去除病因,然后去除局部菌斑、牙石等刺激因素。如有患者的牙龈增生未能完全消退,可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使用过氧化氢液冲洗龈袋,使用氯已定含漱液、西吡氯铵含漱液等药物漱口,杀灭口腔中的细菌。
2、可以全身使用甲硝唑、红霉素等药物进行抗菌治疗。
3、医生可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等药物,改善钙通道拮抗剂引起的牙龈增生。
治疗-相关药品:
甲硝唑、红霉素、过氧化氢液、氯已定含漱液、西吡氯铵含漱液
治疗-手术治疗:
对于经过上述治疗但增生的牙龈仍不能完全消退的患者,医生可选择手术治疗,通过手术进行牙龈切除和成形,去除增生的组织。
治疗-其他治疗:
医生可能选择碘氧疗法杀菌,缓解炎症。碘氧疗法是将碘化钾溶于过氧化氢中。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4~6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本病的治疗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药物性牙龈增生会妨碍患者咀嚼、发音等功能,影响患者正常生活。通常患者在停药、换药以及积极的治疗后,症状可以缓解。本病通常不会对患者的寿命产生影响。
预后-危害性:
1、药物性牙龈增生会影响牙面的清洁作用,由于牙龈肥大、龈沟加深,菌斑、软垢容易堆积,多数患者会合并牙龈炎症。
2、药物性牙龈增生会妨碍患者咀嚼等功能,影响患者正常生活。
预后-自愈性:
需要停药、更换药物或是进行治疗,否则难以自行消除。
预后-治愈性: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通常可以治愈,基本恢复正常生活。
预后-治愈率:
目前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结果,但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可以治愈。
预后-根治性:
本病有复发的可能。
日常-总述:
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及时清理食物残渣,改正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避免运动中损伤牙龈。定期清理牙石,在每天刷牙时注意观察牙龈的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日常-用药护理:
遵医嘱用药,不要擅自停药或换药,也不要自行服用导致牙龈增生的药物。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口腔卫生,早晚按时刷牙,饭后漱口,睡前不要再进食,使用牙线及时去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
2、有吸烟习惯的患者应该戒烟。
3、工作、运动中注意安全,避免牙龈受到撞击。
4、注意休息,适当运动,及时排解学习、工作中的压力。
日常-病情监测:
在刷牙时注意是否有出血的情况出现,同时观察牙龈的颜色、外形等是否出现变化,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日常-复诊须知:
建议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
日常-术后护理:
手术后暂时不要刷牙,没有进行手术的区域可以在24小时后刷牙。
日常-特殊护理:
通常患者无法自行清除牙石,应听从医生的建议,定期去专业的医疗机构清除牙石。
饮食调理:
药物性牙龈增生患者通常不需要摄入特殊的食物,在饮食中注意减少使用可能对牙龈造成损害的食物即可,同时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有利于身体恢复。
饮食建议:
1、术后24小时内吃半流质或柔软的食物,比如米粥、面条等。
2、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可以选择瘦肉、鱼类等,食用鱼肉时注意鱼刺。
3、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有利于身体健康。
饮食禁忌:
1、少吃含骨、带壳等坚硬的食物,也可以在餐前处理好坚硬的部分,避免对牙齿产生损伤。
2、少喝碳酸饮料,过酸的食物比如柠檬等也要减少食用。
3、少吃辛辣刺激、过冷、过热的食物。
预防措施:
1、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最好使用软毛牙刷。饭后漱口,及时使用牙线清除口中的食物残渣。
2、需要长期服用苯妥英钠、硝苯地平的患者在服药前应治疗已有的口腔疾病。服药后注意牙龈的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3、定期去正规的机构去除牙石,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清除牙菌斑及其他刺激因素。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劳累。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