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胰多肽瘤疾病英文名称: pancreatic polypeptidoma疾病概述: 胰多...
养生
疾病名称: 胰多肽瘤
疾病英文名称: pancreatic polypeptidoma
疾病概述:
胰多肽瘤(pancreatic polypeptidoma)是消化系统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之一,主要发生在胰腺内分泌胰多肽(PP)的细胞中,临床上较为罕见。本病病因不明,患者可表现为腹痛、体重减轻、腹泻、肝肿大、腹部肿块、皮肤红斑、腹水等症状。本病可引起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应及早就医诊治。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可能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普通外科、肿瘤科
发病部位: 胰腺
常见症状: 腹痛、体重减轻、腹泻、肝肿大、腹部肿块、皮肤红斑、腹水
主要病因: 病因不明,可能与基因异常有关
检查项目: 血浆PP测定、B超、CT、MRI(核磁共振)、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症状严重,并可发生严重并发症,应及早就医诊治。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胰多肽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胰腺内分泌肿瘤。有文献报道胰多肽瘤占胰岛细胞肿瘤的3.7%,但该病具体发病率暂无权威的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有资料显示,本病多见于20~74岁,平均年龄51岁,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别。
病因-总述:
本病病因不明,可能与基因异常有关。有研究表明,MEN-I(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1型)基因在11q13的失活可能是本病的发病原因之一。
症状-总述:
多数胰多肽瘤患者没有特殊症状,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腹痛、腹泻、体重减轻、肝大、腹部肿块、黄疸、腹水、皮肤潮红等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胰多肽瘤多位于胰头部,胰尾和胰体部较少见。
2、有些患者可出现腹泻(水样泻或脂肪泻)、腹痛、体重减轻等症状。
症状-并发症:
肿瘤组织直接侵犯十二指肠或脾静脉/门静脉血栓继发静脉曲张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
症状-伴随症状:
部分患者可伴有皮肤、巩膜黄染的情况。
就医-门诊指征:
1、患者出现腹部肿块,伴体重减轻等症状。
2、出现腹水、黄疸等症状。
3、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可就诊消化内科;若已确诊,可到肿瘤科或普通外科行专科治疗。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可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7、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8、您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6、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7、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体检发现有胰腺占位,或出现呕血、黑便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相关的体格检查,之后为明确诊断及了解病情,可能会要求进行血浆PP测定、B超、CT、MRI、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通过视诊观察患者的腹部外形,有无异常的凹陷或隆起;通过听诊了解肠鸣音是否有异常;通过触诊检查是否有肝脾肿大、腹部肿块的情况;通过叩诊检查是否有异常叩诊音,初步判断是否有腹水等情况。
检查-实验室检查:
血浆PP测定有助于胰多肽瘤的定性诊断,血清胰多肽测定可出现早晨空腹基础水平显著升高,多为正常的20~50倍,有的高达700~1500倍以上。但有的病例在正常范围内,用蛋白餐或胰泌素作激发实验能获得高水平,有助诊断。
检查-病理检查:
病理学表现多为孤立性病灶,灰白色或灰黄色,直径1~15cm。一般认为,对病理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若肿瘤标本胰多肽染色阳性,则可诊断胰多肽瘤。
检查-其他检查:
经皮肝穿刺门静脉系统置管取血(PTPC)与选择性动脉注射美蓝(SAMBI)检查结合使用,有助于本病的定性和定位诊新。
检查-影像学检查:
B超、CT、MRI和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等检查有助于了解肿瘤的部位、数目以及有无转移灶。术中超声检查还可帮助发现瘤体较小而位置深的隐匿性病灶。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及相关的辅助检查进行诊断,其中血清中PP浓度对诊断帮助较为重要。超声、CT、MRI等检查可明确病变部位。
治疗-治疗原则:
治疗的目的主要是为消除肿瘤,手术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对于早期、孤立的肿瘤,应争取手术切除。无法进行手术者可考虑进行化疗。对于一般状态差者,还应给予一定的营养支持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注意营养,不能进食者,给予胃肠外营养,纠正患者贫血和低蛋白血症以改善患者的一般状况。
治疗-药物治疗:
对于广泛转移,无法切除的胰多肽瘤,可采取链佐星联合多柔比星的化疗方案治疗。治疗后,患者的血清胰多肽水平多有明显下降,相当数量患者可恢复至正常水平。
治疗-相关药品:
链佐星、多柔比星
治疗-手术治疗:
1、位于胰体、尾部的肿瘤,呈孤立性的表浅病灶,可行肿瘤剜除术。
2、位置深在,或呈多发性者,则行胰体、尾部切除术。
3、胰头部肿瘤,可行80%的胰切除加肿瘤切除;如果瘤体较大,单纯胰腺切除较困难者,亦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4、对于肿瘤体积大,病程较晚或已有转移的患者,行肿瘤减容术也能起到缓解作用。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胰多肽瘤一般预后较差,难以治愈,可多发转移,影响患者预期寿命。
预后-危害性:
本病可引发多种症状,并可影响患者预期寿命。
预后-治愈性:
难以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日常-总述:
家属应多关心、鼓励患者,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患者术后需要卧床休息,家属要帮助患者翻身、按摩,观察患者情况。另外,患者免疫力低下,要注意预防感冒。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胰多肽瘤症状严重,预后较差,可能会使患者产生恐惧、焦虑、悲伤等不良情绪。
2、护理要点
(1)家属:多关心、陪伴患者,鼓励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患者:通过听音乐、看书等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保持心情舒畅,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营造舒适、安静、放松的生活环境,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
2、多卧床休息,不要做高强度的运动。
3、患者免疫力低下,需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
4、待患者病情恢复后,可适当锻炼身体,增加抵抗力。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按时复诊,复查腹部CT或B超。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卧床休息,家属需定时帮助患者翻身。
2、家属要帮助患者按摩受压部位,以免发生压疮。
3、家属注意观察伤口及引流管,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生。
4、患者术后需禁食,待胃肠功能恢复后遵医嘱饮食。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患者可能身体消瘦,应多进食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吸收流质食物。
2、多饮水,多食用蔬菜、水果,饮食中适当增加纤维素等,以预防便秘的发生。
饮食禁忌:
病情恢复期间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预防措施:
本病暂无有效的预防措施。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