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婴儿猝死综合征疾病英文名称: 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
养生
疾病名称: 婴儿猝死综合征
疾病英文名称: 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SIDS
疾病别名: 摇篮死亡
疾病概述:
婴儿猝死综合征(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SIDS),又称为摇篮死亡,是指婴儿时期突然意外的死亡,经完整检查,包括全面尸检和对死亡环境及病史资料的调查,仍不能确定死因者。本病病因不明,近年来研究显示可能是小儿发育、周围环境及多种病理生理因素共同所致。患儿在起病前一般无明显不适,无任何预兆地在睡眠中突发呼吸、心跳停止。婴儿猝死综合征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主要是针对本病的危险因素进行预防性干预,以减少本病的发生风险。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可能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急诊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睡眠中呼吸、心跳突然停止、青紫、四肢软瘫
主要病因: 病因不明
检查项目: 代谢筛查、基因检测、病原学检查、病理活检、心电图
重要提醒: 本病并非少见,病死率极高,不易被发现,因此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积极预防。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婴儿猝死综合征仍是美国以及其他发达国家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约占婴儿总死亡率的33%。在我国,SIDS约占婴儿总死亡率的11.9%,仅次于肺炎和先天畸形。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出生后1~5个月的婴儿,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6∶1.0。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好发于春末、秋末和冬初。
病因-总述:
婴儿猝死综合征的病因尚未明确,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本病并非由单一因素所致,可能是由小儿发育、周围环境及多种病理生理因素造成。另外,来自于孕母及婴儿自身的危险因素可增加本病的发生风险。
病因-危险因素:
1、母亲及妊娠期危险因素
(1)吸烟。
(2)饮酒(尤其是妊娠3个月内)。
(3)吸毒。
(4)妊娠期护理不当。
(5)低社会阶层家庭。
(6)低年龄母亲。
(7)低文化教育阶层。
(8)夫妻分居。
(9)多次分娩。
(10)怀孕过频。
(11)宫内缺氧。
(12)胎儿发育迟缓。
2、婴儿自身危险因素
(1)出生后2~4个月。
(2)男婴。
(3)肤色及人种(黑人、土著人)。
(4)不用安慰奶嘴。
(5)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
(6)俯卧位或侧卧位。
(7)近期有发热性疾病。
(8)被动吸烟环境。
(9)床垫过软。
(10)过热或捂热。
(11)睡眠时被褥盖住面部。
(12)与父母或同胞同睡一床。
(13)单独睡一房。
(14)冬季,缺乏暖气。
症状-总述:
本病一般在午夜至清晨时段发病,患儿在起病前一般无明显不适,主要表现为在睡眠中呼吸、心脏突然停止,直至清晨父母起床时才被发现,极少数患儿可伴有青紫、四肢瘫软。
症状-并发症:
一般无明显并发症。
就医-急诊指征:
1、呼吸、心跳突然停止。
2、对外界刺激无反应。
3、伴有面部青紫、四肢瘫软。
4、出现其他危急的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就诊科室:
本病为儿科急症,家长应立即带患儿前往急诊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就诊时可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鞋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孩子现在是出生后多久了?
2、您孩子是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吗?
3、母亲在妊娠期间是否有过吸烟、饮酒、宫内缺氧等情况?
4、您孩子之前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5、您孩子近期是否有过呼吸道感染或发热呢?
6、您孩子是双胞胎么?
7、您孩子是否患有小儿先天性疾病?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孩子的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抢救成功的话,这种病以后还会复发吗?
3、这个病会遗传给下一个孩子吗?
4、有什么预防的措施吗?
5、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6、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对于存在发生本病的高危风险患儿,医生一般会采取代谢筛查、基因检测、心电图等检查;对于已经发生猝死的患儿,医生主要通过病原学检查、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检查-实验室检查:
1、代谢筛查
主要用于除外任何可诱发本病的代谢条件。
2、基因检测
主要用于除外任何可诱发本病的遗传条件。
3、病原学检查
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病原学检查,以除外感染因素。
检查-病理检查:
病理活检:对于已经发生猝死的患儿,医生会对患儿进行尸体病理解剖,用于排除先天发育异常、感染、儿童受虐待致死等原因,是确诊本病的主要手段。
检查-其他检查:
心电图:对于遗传性心律失常诱发的婴儿猝死综合征有重要的筛查、预警和诊断意义。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儿出现睡眠中呼吸、心跳突然停止等症状,结合病史,以及病理检查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诊断-诊断依据:
婴儿猝死综合征的诊断必须同时满足以下4点:
1、无法察觉的婴儿死亡,通常发生在睡眠中。
2、尸体解剖不能发现死亡原因。
3、发病年龄常在1岁以内。
4、死亡之前患儿处于“健康”状态。
治疗-治疗原则:
由于本病的病因不明,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少数及时发现者,可通过急性期治疗得以复苏。另外,对于早产儿呼吸暂停者,已开始使用氨茶碱和咖啡因进行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氨茶碱和咖啡因:适用于早产儿呼吸暂停者,氨茶碱和咖啡因的作用机制相同,均可增加中枢系统对呼吸的驱动作用及增加二氧化碳敏感性,降低呼吸暂停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从而减少本病的发生风险。
治疗-相关药品:
氨茶碱、咖啡因
治疗-手术治疗: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婴儿猝死综合征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婴儿猝死综合征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1、心肺复苏
如家长接受过相关急救训练,可在早期发现本病时,对患儿进行心肺复苏术。若施救者为二人,其中一人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若施救者为一人,应在心肺复苏2分钟后,拨打急救电话。
(1)通过刺激足底、按掐人中,判断患儿有无意识、呼吸。
(2)若患儿无意识、无呼吸,则判定为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3)首先应将患儿仰卧在较硬的平面上,之后使用双指按压法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位置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下一横指处,按压频率一般为每分钟120~140次,以此频率按压30次后,对患儿进行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
(4)以15∶2的比率不断重复进行心肺复苏,并通过触摸股动脉或肱动脉判断是否恢复脉搏。
2、复苏后处理
如心肺复苏抢救成功后,应给予患儿持续心电监护、呼吸支持、镇静、补液及生命支持治疗。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死亡率非常高,仅少数患儿经及时抢救得以复苏,但部分可因再次复发而死亡。
预后-危害性:
本病可导致“健康”状态的婴儿在睡眠中突发呼吸、心脏停止,导致猝死,不易被发现。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预后-治愈性:
本病可迅速导致患儿发生心脏呼吸骤停,危及生命,很难被治愈。
日常-总述:
对于少数经抢救成功得以存活的患儿,家长应注意日常生活护理,能够尽量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减少本病的复发。
日常-生活管理:
1、家长应为患儿营造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定期开窗通风,保持温湿度适宜。
2、帮助患儿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
3、注意患儿的睡姿,应采取仰卧位。
4、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
5、合理安排三浴锻炼,即空气浴、日光浴和水浴,有利于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智力发展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日常-复诊须知:
家长应遵医嘱定期带患儿到院复诊。
饮食调理:
合理、均衡的饮食方案能给婴儿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满足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物质,对机体的恢复有一定积极作用。
饮食建议:
1、6个月以下的婴儿宜采取母乳喂养。
2、6个月以上的婴儿应科学添加辅食,如米粉、蔬菜泥、水果泥(水果汁)、鱼泥、肉沫、蛋黄泥等。
3、可以让患儿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及蔬菜。
4、鼓励患儿多饮水。
饮食禁忌:
1、3个月内不要添加食盐。
2、1岁之内不要进食蜂蜜。
3、不宜饮茶、鲜牛奶。
4、不宜吃巧克力。
预防措施:
由于本病死亡率极高,目前很难在发病前诊断,也无有效的治疗措施,因此预防是降低本病发生风险最为重要的方法。针对本病的危险因素,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1、对于婴儿及早产儿推荐采取仰卧位。
2、婴儿睡床应舒适、安全。推荐与父母或看护人同居一室,床应尽量靠近母亲以利于哺乳。
3、不要让婴儿在沙发或椅子上睡觉,或与其他孩子同睡一张床。
4、婴儿睡床必须结实。不能使用水床、软床及其他软床垫。
5、婴儿睡眠环境周围不要放置柔软物品,如枕头、垫子、棉被、毛绒玩具等。
6、婴儿睡衣应宽松,室内温湿度适宜。避免过度捂热或包裹过紧。
7、可采取头脚睡眠方向对调以减少婴儿仰卧睡眠时出现自主性体位变动和斜形头。
8、对于情况不稳定者可采取家庭监护。
9、婴儿睡眠及午睡时推荐使用安慰奶嘴。
10、母亲妊娠期间应禁止吸烟。婴儿也应避免被动吸烟。
11、提倡母乳喂养并采用正确的喂养方法。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