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游走性结节性脂膜炎疾病英文名称: wandering nodular panniculi...
养生
疾病名称: 游走性结节性脂膜炎
疾病英文名称: wandering nodular panniculitis
疾病概述:
脂膜炎是指皮下脂肪层的炎症。游走性结节性脂膜炎(wandering nodular panniculitis)是一种临床上较少见的皮下脂膜炎,主要表现为双侧或单侧小腿前面出现一个或数个发红的皮肤结节,并向周围迅速扩大,形成硬的斑块,多数患者经过合理治疗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一般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风湿免疫科、皮肤科
发病部位: 小腿
常见症状: 皮下结节
主要病因: 病因未明,可能与感染、外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有关
检查项目: 红细胞沉降率、抗链球菌溶血素“O”检测、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 出现相关症状的高危人群应及时就医,早期进行规范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临床分类:
根据病理特征,本病可分为急性炎症期、吞噬期和纤维化期。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中年女性。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本病好发于春季、夏季。
病因-总述:
游走性结节性脂膜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其可能与感染(如细菌、病毒感染)、外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1、感染
部分患者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扁桃体炎等感染病史,因此,本病的发生可能与细菌、病毒的感染有关。
2、外伤
腿部外伤可导致黏膜充血、肿胀,增加本病的发病风险。
3、自身免疫性疾病
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可增加个体患本病的风险。
症状-总述:
本病主要表现为小腿皮下结节。发病早期,皮损为孤立性轻度发硬的皮下结节,直径约0.5~2cm,一般位于小腿前侧。开始时,结节表面皮肤正常,数天后开始发红,皮损由新出现的皮损包围,形成环状皮损,皮损呈游走性。部分患者的结节可融合成大而硬的斑块并向周围扩大,可累及一侧或双侧踝关节、膝关节,甚至累及整个小腿皮肤。皮损边缘呈淡红色,病变区内退行性改变后,皮肤呈黄色或紫蓝色。
症状-并发症:
一般无明显并发症。
症状-伴随症状:
部分患者可伴有低热、关节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不振和失眠等全身症状。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或持续出现小腿皮下结节或红斑。
2、伴小腿长时间肿痛、不适。
3、近期伴有乏力、体重减轻。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一般首诊科室为皮肤科或风湿免疫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当天可穿宽松的衣服,方便进行体格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哪些症状?症状出现多久了?是否越来越严重?
2、您之前有做过检查吗?做过哪些检查?结果如何?
3、出现这些症状之前有过外伤或感染吗?
4、您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吗?进行过哪些治疗?
5、您家里有人患自身免疫性疾病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出现游走性结节性脂膜炎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吗?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的情况严重吗?病变会不会继续扩大?
5、我应该怎样治疗?
6、这些药有什么副作用?
7、我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护理?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小腿皮下结节或斑块等症状时应尽快就医。医生询问病史后,通常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然后可能建议做红细胞沉降率、抗链球菌溶血素“O”检测、病理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可见患者小腿皮下结节或红色斑块,斑块发硬,触之有硬粒感。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红细胞沉降率(ESR)
即血沉,有助于诊断本病。可见患者血沉增快,甚至皮损消退后血沉仍持续增快。
2、抗链球菌溶血素“O”检测
有一定诊断意义,部分患者可有抗“O”增高。
检查-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是确诊本病的主要检查手段。取小部分病变组织送病理科进行检查,早期皮损以毛细血管增生为主,血管周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随后肉芽肿形成,可见轻度脂肪坏死,慢性期间隔内有纤维素沉积伴有纤维样改变。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典型的病史、症状等,如中年女性小腿出现红色斑块,斑块中心较早消退,结合实验室检查及病理检查结果,排除结节性红斑等疾病,可以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结节性红斑
结节性红斑同样多见于中年女性,小腿出现红色结节或红斑,但皮损无中心退行性改变,不呈环状,还可以通过病理检查进行鉴别。
2、回归热型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
可出现反复皮下结节、发热、全身不适、关节痛等类似症状,除具有皮肤表现外,还可有内脏受累的表现。可通过实验室检查和病理检查进行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游走性结节性脂膜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和全身治疗。一般治疗多为改变姿势以缓解腿部压力,全身治疗主要是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当有下肢水肿时,可抬高下肢或将受累的下肢用弹力绷带包扎。
治疗-药物治疗:
1、碘化钾溶液
每日服用碘化钾溶液,增强坏死组织的代谢能力,一段时间内皮肤损害可消失。值得注意的是,若患者对碘化物过敏,应提前告知医生。
2、非甾体抗炎药
伴有低热和关节疼痛者可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但长期使用可出现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
治疗-相关药品:
碘化钾、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
治疗-手术治疗: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3~6个月,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多数患者的预后良好,可于1~3个月内自发性消退,个别患者可持续8个月之久。
预后-危害性:
皮损消退后留有轻度色素沉着,且有复发倾向;若未经规范治疗,病情可加重,患者会出现全身酸痛等,影响日常生活。
预后-自愈性:
有自愈性,多数患者皮损可于1~3个月内自发性消退。
预后-治愈性:
经合理治疗后,多数患者症状会缓解,不影响生活质量。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预后-复发性:
可能会复发。
日常-总述:
日常生活中应加强护理,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腿部压力过大等对于疾病的治疗有很大帮助。
日常-生活管理:
1、避免剧烈运动,可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一些有氧运动。
2、注意保护病变部位的皮肤,避免外伤。
3、平时要注意皮肤的清洁,使用温水清洗皮肤,选择柔软、宽松的裤子,勤洗衣物、床单等。
日常-复诊须知:
治疗初期一般3个月复查一次,症状缓解后可半年复查一次。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成分,合理膳食即可。
饮食建议:
1、补充优质蛋白,可多吃鸡蛋、瘦肉等。
2、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补充多种维生素。
3、宜吃活血化瘀,如山楂、木瓜等。
饮食禁忌:
1、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2、忌吃易过敏的食物。
3、不要暴饮暴食。
预防措施:
可针对目前已知的一些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如避免腿部受伤,积极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降低本病的发病风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