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早期婴儿型癫痫性脑病疾病英文名称: early infantile epileptic ...
养生
疾病名称: 早期婴儿型癫痫性脑病
疾病英文名称: early infantile epileptic encephalopathy,EIEE
疾病别名: 大田园综合征
疾病概述:
早期婴儿型癫痫性脑病(early infantile epileptic encephalopathy,EIEE)又称大田原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恶性癫痫性脑病。主要病因包括脑结构性异常、代谢缺陷、基因突变等。多在新生儿期或婴儿早期发病,主要表现为频繁强直性痉挛发作及神经发育障碍,特征性脑电图呈暴发-抑制图形。本病患儿的预后较差,部分于婴儿期夭折,存活者多演变为婴儿痉挛及Lennox-Gastaut综合征,多伴有严重的精神运动发育落后。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小儿科、神经内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颅脑
常见症状: 频繁的难以控制的痉挛发作、智力与体格发育迟缓
主要病因: 脑结构性异常、代谢缺陷、基因突变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代谢筛查、脑电图、脑干诱发电位、CT、MRI、基因检测
重要提醒: 有癫痫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备孕前应行产前咨询,避免患病胎儿的孕育。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属于传染病,不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本病属于罕见疾病,约占10岁以下儿童癫痫的0.04%。
流行病学-死亡率:
本病的病死率很高,尤其在疾病早期阶段,约1/3的患儿在两岁内死亡。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本病好发于新生儿期或婴儿早期,绝大多数在出生后3个月内起病,多数早至2周内。
2、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发病。
病因-总述:
早期婴儿型癫痫性脑病可由多种病因引起,主要包括脑结构性异常、代谢缺陷、基因突变等,产前、产时、产后与遗传等多种因素均可以导致脑结构性异常。
病因-基本病因:
1、脑结构性异常
早期婴儿型癫痫性脑病的脑结构性异常多为严重的先天性或围产期脑损伤。
(1)产前因素:脑发育畸形、半侧巨脑回、脑穿通畸形、局部皮层发育不良、胼胝体发育不良、宫内感染性脑损伤。
(2)产时因素:产伤、窒息、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等。
(3)产后因素:脑膜(脑)炎、中毒性脑病等。
(4)遗传因素:如Aicardi综合征(一种以婴儿痉挛、视网膜脉络膜病、胼胝体发育不良,以及运动智力发育落后为特征的遗传性疾病)。
2、代谢缺陷
部分患儿存在代谢异常,发病可能是由于代谢缺陷引起能量缺乏,进而导致神经元移行过程中出现结构异常或脱髓鞘。
3、基因突变
病因不明的早期婴儿型癫痫性脑病可能与ARX、STXBPI、SLC25A22等多个基因发生突变有关。
病因-危险因素:
1、孕期母亲接触不良因素
孕期母亲营养不良、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服用药物等都可能对胎儿的脑发育产生影响,发生早期婴儿型癫痫性脑病的可能性增加。
2、癫痫遗传史
亲属中有癫痫疾病史会增加本病发生风险。
症状-总述:
该病发作开始年龄极早,常于出生后2~3个月内发生。主要表现为频繁强直性痉挛发作及神经发育障碍,部分患儿随着年龄增长可演变为婴儿痉挛和Lennox-Gastaut综合征。
症状-典型症状:
1、痉挛发作
患儿可出现频繁强直痉挛发作,多数患儿在清醒和睡眠时均可发作,有些只在清醒状态下发作,表现为低头、弯腰、身体向前强直性屈曲,多成串发作,也可孤立性发作。呈全面性、对称性,也可能是单侧性。发作频率可高达每日100~300次。持续时间可达数秒至数分钟,发作间隔约为9~15秒。
2、神经发育障碍
患儿早期即有不同程度的智力和体格发育迟缓,表现为抬头、翻身、坐立和认知、语言发育均明显落后于正常同龄儿童,随着脑病的进行性加重,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精神运动发育落后甚至倒退。
症状-并发症:
1、婴儿痉挛
存活患儿多于4~6个月演变为婴儿痉挛,发作形式为点头屈曲样痉挛,脑电图呈特征性高度失律。
2、Lennox-Gastaut综合征
某些患儿在1~3岁时演变为Lennox-Gastaut综合征,表现为多种形式的癫痫发作,包括体轴性强直痉挛发作、失张力发作、不典型失神发作、肌阵挛发作及强直-阵挛发作。脑电图呈慢波背景异常。
就医-家庭处理:
发作期立即去枕平卧,放置牙垫,以防咬伤。将患儿头部偏向一侧,松开衣扣及裤带,及时清理口腔中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患儿周围避免有尖锐物品。
就医-急诊指征:
1、突然出现癫痫持续状态,发作5分钟以上不能缓解;
2、缓解但意识不能恢复;
3、出现其他紧急情况。
以上均须急诊处理,必要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出现前角弓反张状态,低头、弯腰、身体发硬;
2、智力和体格发育迟缓,如抬头、翻身、坐立和认知语言发育均明显落后于正常同龄儿童;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一般首诊科室为小儿科或神经内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仔细回忆患儿生长过程异常情况,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的孩子什么时候开始发病的?
2、您的孩子每次发作是什么样子?
3、每次发作多长时间?多久发作1次?
4、您孩子的智力、身体水平与同龄儿童相比有无落后?
5、孩子出生时有无异常?如缺氧、脑炎、脑损伤等?
6、孩子的母亲在妊娠期有无滥用药物或接触放射性物质?
7、您家里有癫痫病史吗?
8、是否接受过治疗?治疗过程大概是怎样的?治疗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孩子的这个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2、我的孩子这个病能治愈吗?会危及生命么?会影响以后的生活吗?
3、我的孩子需要做什么检查?
4、现在有什么治疗方式?
5、这些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6、我的孩子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7、再次生育时孩子还会有这种疾病吗?怎样才能避免呢?
检查-预计检查:
患儿出现频繁强直痉挛发作,抬头、翻身等生长发育落后于正常婴儿时,应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判断有无智力和体格发育迟缓。然后会建议患儿行代谢筛查、脑电图、脑干诱发电位、CT、MRI、基因检测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首先会做一个整体了解,早期婴儿型癫痫性脑病患儿的身高、体重、抬头、翻身、坐立均明显落后于正常同龄儿童,部分还可能存在小头畸形。医生还会通过一些互动、小游戏,来检查患儿的智力状况,本病患儿可能会出现智能障碍,认知、语言发育迟缓。
检查-实验室检查:
代谢筛查包括血氨基酸、尿氨基酸、血清酶、血清乳酸、血清丙酮酸等生化指标测定,是本类患儿的常规检查,有助于了解患儿有无代谢缺陷,但很少有异常发现,可作为辅助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依据。
检查-其他检查:
1、脑电图检查
是通过在头皮上安放电极,将脑部的自发性生物电位加以放大记录而获得图形的检查方式,以了解脑功能状态,辅助诊断本病。
(1)检查过程:检查前医生会在患儿头皮上安放接收电极进行检测,常采用诱发试验提高检查的阳性率,如让患儿做睁闭眼、快速深呼吸、给予患儿不同频率的间断闪光刺激。为记录其睡眠状态的脑电图,医生可能会使用镇静剂。
(2)检查结果:该病特征性脑电图表现是暴发-抑制图形,常见为暴发段持续2~6秒,抑制段持续3~5秒。两次暴发间隔5~10秒,周期性交替出现。多数在新生儿期后(少数在6个月后)转为高度失律,或慢棘-慢波,或局灶性痫性发放波。
2、脑干诱发电位
是通过给予患者外来或内在刺激,将神经系统产生的生物电活动进行记录,根据脑干诱发电位显示的各波形态及时限等的变化特点,可以初步做出定位诊断。
(1)检查过程:医生先将电极放置在头皮,然后利用光线及声音刺激神经。年龄过小不能配合的患儿,医生可能会用水合氨醛镇静后再选用闪光刺激。
(2)检查结果:部分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不正常,表现为I-V波波间潜伏期延长,视觉诱发电位也可不正常,表现为P100潜伏期延长。
3、基因检测
部分患儿是由于基因突变而发病,基因检测发现致病基因有助于诊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1、CT
颅脑CT费用相对较低,检查方法简单,因而容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CT检查可发现患儿有脑部发育异常、脑畸形等结构异常,常为左右明显非对称性。
2、MRI
颅脑MRI具有无X线辐射损伤、高分辨率、定位准确的优势,而且MRI是显示脑发育畸形的最佳方法。可发现患儿存在皮质发育障碍、胼胝体发育不良、一侧半球脑萎缩、半巨脑等脑结构异常,但相当多患儿MRI检查结果可能无明显异常。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新生儿期或婴儿早期起病、有痉挛或强直痉挛发作、脑电图呈暴发-抑制图形、颅脑CT或MRI发现结构性脑损伤,即可做出诊断。有症状患儿应早期进行脑电图和头颅MRI检查,以及STXBPl基因筛查,男性大田原综合征伴有生殖器、胼抵体发育不良可进行ARX基因检测,以明确癫痫综合征诊断和病因诊断。如影像学检查正常,应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排除婴儿痉挛、早期肌痉挛脑病及Lennox-Gastaut综合征。
诊断-鉴别诊断:
1、婴儿痉挛
婴儿痉挛多发生于出生后2~6个月,发作形式为点头屈曲样痉挛,脑电图呈特征性高度失律;早期婴儿型癫痫性脑病起病年龄早,脑电图为暴发-抑制图形。部分早期婴儿型癫痫性脑病存活者将演变为婴儿痉挛。两者根据痉挛发作形式和脑电图特征可以鉴别。
2、早期肌痉挛脑病
早期肌痉挛脑病的发作形式为肌阵挛发作,脑电图呈暴发-抑制,睡眠期明显,暴发段时间短,抑制段时间长;早期婴儿型癫痫性脑病多为强直痉挛发作,很少表现为局灶性和肌阵挛发作,脑电图同样呈暴发-抑制特点,但清醒和睡眠时持续存在,暴发段时间长,抑制段时间短。二者根据发作特点及脑电图特征可以鉴别。
3、Lennox-Gastaut综合征
大多于1~8岁间发病,20%由婴儿痉挛演变而来。表现为多种形式的癫痫发作,包括体轴性强直痉挛发作、失张力发作、不典型失神发作、肌阵挛发作及强直-阵挛发作。脑电图呈慢波背景异常,以1.5Hz~2.5Hz慢棘-慢复合波为特征,睡眠期可见阵发性10Hz~13Hz异常快波活动。根据发病年龄、多种发作形式,以及特征性脑电图改变可以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早期婴儿型癫痫性脑病的治疗目的是控制癫痫发作,保护脑组织。明确诊断后应积极对因治疗,防止进一步的脑损伤。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但多数患儿对药物治疗反应差,发作难以控制。有明确脑结构性异常的患儿,早期手术可能对控制癫痫发作有效。
治疗-一般治疗:
1、避免癫痫诱发因素。
2、癫痫发作时要尽力控制,可以进行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适当予以支持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癫痫药
目前常用的抗癫痫药有丙戊酸钠、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氯硝西泮;新型抗癫痫药包括左乙拉西坦、氨已烯酸、拉莫三嗪、托吡酯等。
2、维生素类药
大剂量维生素B6能提高脑内γ-氨基丁酸的含量,进而抑制神经兴奋而起到止惊作用。
3、激素类药
有研究显示注射用促皮质素可以明显控制癫痫发作,改善患儿发作期间暴发-抑制脑电图。
治疗-相关药品:
丙戊酸钠、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氯硝西泮、左乙拉西坦、氨已烯酸、拉莫三嗪、托吡酯、维生素B6、注射用促皮质素
治疗-手术治疗:
对部分有明确脑结构性异常的早期婴儿型癫痫性脑病,早期手术可能对控制癫痫发作有效,对半巨脑患儿可行改良的大脑半球切除术或一侧半球切除性联合胼胝体切开术,可缓解发作,改善脑电图。
治疗-治疗周期:
早期婴儿型癫痫性脑病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早期婴儿型癫痫性脑病的治疗费用存在个体差异,具体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预后较差,部分患儿于婴儿期夭折,存活者多于4~6个月演变为婴儿痉挛,1~3岁时演变为Lennox-Gastaut综合征,并伴有严重智力低下、脑瘫等神经发育障碍。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可危及生命,许多患儿于婴儿期夭折。
2、疾病呈进行性进展,存活者多转化为另外两种儿童难治性癫痫,常伴有严重智力低下、脑瘫等神经发育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能自愈,需积极就医。
预后-治愈性:
基本不能治愈。部分患者可通过外科手术有效控制癫痫发作,如皮质发育障碍所致者。
日常-总述:
本病患者为儿童,且病情较重,治疗困难,预后不良。家属应引导患儿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早期婴儿型癫痫性脑病患儿出生不久即发病,家庭成员的心情从迎接新生命到来的喜悦转变为忧伤、焦虑。
(2)四处求医及疾病治疗效果较差,家属可能会对治疗丧失信心,加之经济负担较重,会产生烦恼、悲观、焦虑、恐惧的心理。
2、护理措施
(1)早期婴儿型癫痫性脑病的治疗效果不佳,预后差,大部分患儿有夭折的可能,家属要对疾病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疾病。
(2)焦虑、抑郁等情绪对疾病护理不利,家长应避免自己的急躁情绪,影响患儿的情绪,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家属要时常对患儿进行搂抱,可用轻轻拍打背部、抚摸前额,唱儿歌等方法令患儿感到亲切、被人关爱,从而起到安抚的作用。
日常-用药护理:
1、患儿要严格遵医嘱用药,突然停药可能会引起癫痫持续状态,应按时、定量服药,定期复诊。
2、服用抗癫痫药物时,要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嗜睡、共济失调、腹泻、消化不良、呕吐等不良反应,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3、静脉输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时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同时密切关注患儿烦躁、兴奋、失眠、体质量增加及感染等相关不良反应,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家长小心喂养,防止呛奶,抽搐频繁期间禁食,防止反流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2、保持室内通风换气,加强患儿口腔护理,做好奶具消毒,及时更换尿不湿,防止皮损伤发生,家属上呼吸道感染应戴口罩与患儿隔离。
3、避免饥饿、惊吓、声光刺激,家属应做到“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
4、婴儿癫痫发作时会有身体强直、抽搐、意识短暂丧失等现象,而且往往是突然发作,极易发生跌倒、摔伤、坠床等危险,因此应为患儿选择较低矮的床,并设置围栏,且床周围不要有尖锐物品。
日常-病情监测:
1、若患儿癫痫发作时间延长、发作频率增加、症状加重,可能提示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
2、随着癫痫反复发作,若患儿逐渐出现表情减少、语言减少、反应迟钝、不能抓物、不能站立行走等精神运动发育倒退的情况,CT或颅脑磁共振成像显示脑萎缩,提示脑损伤进行性加重。
3、如果患儿4~6个月左右出现点头屈曲样痉挛,脑电图检查呈特征性高度失律,警惕疾病有演变为婴儿痉挛的可能;患儿1~3岁左右癫痫发作形式增多,如失张力发作、不典型失神发作、肌阵挛发作及强直-阵挛发作等,具体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手中持物坠落、猝然跌倒、双目茫然凝视、某侧肢体抽动,持续数秒至数十秒,脑电图检查呈慢波背景异常,要警惕本病有可能转化为Lennox-Gastaut综合征。
日常-复诊须知:
本病患儿需要定期随访复诊,以便医生了解患儿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检查的项目主要包括脑电图、颅脑CT或磁共振。患儿服抗痫药过程中需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防止出现肝肾功能的损伤。
日常-术后护理:
1、保持手术切口附近清洁、干燥,遵医嘱正确使用抗感染药物,手术切口敷料如有渗液、血液污染或其松脱,及时更换敷料。
2、在搬动患儿或为其翻身时,动作轻柔,采取轴线翻身,防止头颈部过度屈曲或震荡而导致颅内压增高或再出血的风险。避免伤口受压,以防伤口裂开、出血。
3、患儿病情平稳后,采取半坐卧位,以利于头部硬膜外引流管引流,定期挤压引流管,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和阻塞,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状。
4、癫痫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很高,极易发生脑水肿、颅内感染、颅内出血、术后早期癫痫发作、脑神经麻痹等情况。应密切关注术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意识、肢体活动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饮食调理:
癫痫患儿在积极用药的同时,还要注意饮食护理,主要是清淡饮食为主,同时保证营养均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控制病情复发。
饮食建议: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清淡饮食,营养均衡,定时定量。
2、患儿宜多补充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的食物,如肉汤、菜粥、牛奶、面条等。
3、少量多餐。
饮食禁忌:
1、忌暴饮暴食。
2、禁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预防措施:
本病的病因包括基因突变、脑结构性异常等,避免胎儿脑损伤及代谢异常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本病的发生。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种:
1、孕妇在怀孕、生产过程中,要对自身情况密切观察,做好产检,尽量避免药物的滥用,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2、家属需对出生后的孩子细心照料,尽量避免孩子脑膜炎等脑部疾病的发生。
3、患病风险高的幼儿,应尽量避免癫痫诱发因素,如避免过饥或过饱、辛辣刺激性食物、疲劳、剧烈活动、情绪激动、强光强声刺激、长时间看电视等。
4、警惕幼儿头部受伤,不要做危险的活动。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