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脂溢性脱发疾病英文名称: androgenetic alopecia,AGA疾病别名: ...
养生
疾病名称: 脂溢性脱发
疾病英文名称: androgenetic alopecia,AGA
疾病别名: 雄激素性秃发、早秃
疾病概述:
脂溢性脱发又称雄激素性秃发(androgenetic alopecia,AGA)或早秃,是一种发生于青春期和青春期后的毛发进行性减少性疾病。在男性主要表现为前额发际后移和(或)头顶部毛发进行性减少和变细,也称为男性型秃发,在女性主要表现为头顶部毛发进行性减少和变细.少部分表现为弥漫性头发变稀,发际线不后移,称为女性型秃发。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具有遗传倾向
就诊科室: 皮肤科、医疗美容科
发病部位: 头部、皮肤
常见症状: 毛发进行性减少
主要病因: 遗传因素、雄激素异常
检查项目: 拉发试验、毛发显微镜、皮肤镜检查、性激素检测
重要提醒: 早期治疗,疗效较好
临床分类:
1、根据发病人群和临床特征分类
可分为男性型脱发和女性型脱发两种类型。
2、根据发际线形态、额部和顶部头发密度分型(BASP分型)
可为4种基本型和2种特殊型。
(1)基本型
根据发际线的形状可分为L型、M型、C型和U型。
①L型:前额发际线无后移。
②M型:两鬓角区发际线后退较前中央发际线退后明显,对称。其中M0表示前额发际线保留,无脱发;M1表示两侧发际线后退未超过原处至头顶前1/3;M2表示两侧发际线后退未超过原处至头顶中1/3;M3表示两侧发际线后退达到原处至头顶后1/3。
③C型:前额中部发际线后退较两侧显著,类似“C”。其中C0表示前额发际线保留,无脱发;C1表示前额发际线中部后退前1/3范围内;C2表示前额发际线中部后退前中1/3范围内;C3表示前额发际线中部后退前后1/3范围内。
④U型:前额发际线退至头顶后,马蹄形,类似“U”,是最严重的类型。其中U1表示发际线后退头顶至枕突前1/3范围内;U2表示发际线后退头顶至枕突中1/3范围内;U3表示发际线后退头顶至枕突后1/3范围内。
(2)特殊型
分为F型和V型,分别代表特定区域头发的密度,F代表额部,V代表头顶。
①F型:头发密度弥漫性降低,前额区尤为显著,常见于女性型脱发。F1为轻度,前额区头发密度可见降低;F2为中度,前额区头发密度显著降低;F3为重度,前额区头发非常稀少或缺失。
②V型:头顶部头发明显稀疏,且超过前额区(与F区别点在于脱发主要在头顶部)。V1为轻度,头顶部头发密度可见降低,V2为中度,头顶部头发密度显著降低;V3为重度,头顶部头发非常稀少或缺失。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脂溢性脱发是一种最常见的脱发类型。本病在我国男性的患病率约为;21.3%,女性患病率约为;6%。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患病率在不同种族有明显不同,白种人的发生率较高,黑人和黄种人较低。
2、男女均可患病,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
3、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增加。
病因-总述:
脂溢性脱发与遗传、雄激素有关,且毛囊周围炎症、生活压力的增大、紧张和焦虑、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等因素均可能导致脱发并使其症状加重。
病因-基本病因:
1、遗传因素
本病有遗传倾向性。调查显示男性脂溢性脱发患者中有家族遗传史的占53.3%~63.9%,父系遗传明显高于母系遗传。全基因组扫描和定位研究发现了多个易感基因,但尚未发现致病基因。
2、雄激素代谢异常
雄激素在本病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雄激素主要为雄烯二酮,可被代谢为睾酮和5α-二氢睾酮(DHT),DHT是导致脂溢性脱发的重要分子。DHT与毛囊细胞上的雄激素受体结合后发挥生物学作用,可使毛囊微小化,生长期的毛发逐渐变细,毛发生长周期缩短.其结果使原本粗黑的毛发逐渐变成浅色的毳毛,最终由于毛囊萎缩消失,毳毛也脱落,形成前额部、冠状区至头顶部的秃发。
3、其他因素
毛囊及其周围组织存在多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其中转化生长因子可引起毛囊周围纤维化,诱导细胞凋亡,毛囊萎缩变小,头发生长期缩短。
另有研究认为女性脂溢性脱发主要与性激素结合蛋白水平下降和游离循环睾酮的增高有关。
病因-危险因素:
以下因素可增加脂溢性脱发的发病风险或加重脱发的症状:
1、家族史
父母有脂溢性脱发的病史,其子女发生脱发的可能性较大。
2、精神状态
如压力过大、紧张或焦虑,可能导致脱发,并使其症状加重。
3、不良的饮食习惯
长期低蛋白饮食或严格限制热量的饮食也会导致脱发。
4、不良的生活习惯
如长期熬夜、生活不规律等,是诱发或加重本病的重要因素。
5、毛囊周围炎症
可使原本的脱发更加严重。
症状-总述:
本病是一种非瘢痕性脱发,通常在青春期发病,表现为进行性脱发或头发稀疏。患者多无自觉症状,通常伴有头皮油脂分泌增多的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男性型脱发
早期表现前额两侧头发开始变细、稀疏,慢慢延伸到头顶,额部发际向后退缩,头顶头发逐渐开始脱落;发际线不断后移,前额变高形成“高额”,头发呈M字形,进而与顶部秃发融合成片,仅在头后部、两侧太阳穴周围有残留的头发,形成特征性“马蹄形“图案。脱发处皮肤光滑,有纤细的软毛发长出。
2、女性型脱发
症状较轻,多为头顶部毛发变稀疏,但前额发际线并不后移。
症状-病情发展:
1、初始阶段
头皮出油较多,头皮瘙痒,有湿热感,一天不洗头发就会油腻,脱发稍有增加。
2、初发阶段
头发开始持续大量脱落,头部主要区域发量开始明显减少。头油较多,头皮瘙痒红肿。发质差、发根松动。
3、爆发阶段
不受控制的大量脱发,头顶、发际线位置发量迅速减少且开始朝四周扩散,脱发部位只有细软毛发长出。头油异常严重,可能存在头皮炎。
4、后期阶段
脱发3~5年后,脱发区域内头皮裸露,头皮光洁,颜色和身体肤色接近。此时,脱发部位毛襄已经大量退化,甚至进入假死状态,用药无明显效果,头皮很难恢复如前或改变。
症状-并发症:
脂溢性皮炎。
症状-伴随症状:
患者通常伴有头皮油脂分泌增多、头发油腻、头皮屑多、瘙痒等症状。
就医-门诊指征:
1、头发脱落的程度比平时严重。
2、头发逐渐脱落,且变细、变软。
3、头发脱落,伴有头发油腻,头皮有较多油脂、瘙痒严重。
就医-就诊科室:
1、首诊科室皮肤科。
2、需要植发者,还可咨询毛发移植专科门诊、医疗美容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需要检查头部了解脱发情况,注意提前取下假发、帽子,避免影响检查。
3、必要时还可能需行血常规、激素等检查,注意检查前一晚10点后禁食,次日清晨空腹抽血。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曾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的脱发症状是何时出现的?近期脱发情况有加重吗?
2、您的脱发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突然出现的?
3、您以前有过脱发症状吗?什么原因导致的?
4、您除脱发,是否还存在头皮瘙痒、脱屑等症状?
5、您使用过药物或洗护产品治疗脱发吗?有哪些?
6、您的父母、兄弟姐妹中有人存在脱发情况吗?
7、您曾经或目前是否患有甲亢、贫血、头癣等疾病?
8、您脱发期间是否正在服用某些药物?如抗癌药、抗凝药物等?
9、您有频繁烫发、染发或扎发过紧等情况吗?
10、您近期精神状态和休息情况如何?有无压力过大、长期失眠等情况?
11、您的饮食情况如何?规律吗?
12、您的月经情况如何?有无月经不调或闭经等表现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出现脱发的原因有哪些?
2、我的脱发能治好吗?
3、我现在需要进行哪些检查?
4、我目前应该如何进行治疗?需要住院吗?
5、若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有哪些?
6、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7、治好后脱发症状还可能复发吗?
8、我回家后要注意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医生可能建议行拉发试验、毛发显微像、皮肤镜检查等。为了排除患者潜在的内分泌功能紊乱性疾病可做实验室检查,否则一般不做。
检查-体格检查:
1、拉发试验
患者5 d不洗头,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拉起一束头发,约有五六十根,然后轻轻用力顺毛干向发梢方向滑动,计算拔下的毛发数量,多于6根为阳性,表示有有活动性脱发;少于6根为阴性。脂溢性脱发患者通常为阴性。
2、毛发显微像
使用显微镜检查拔下的毛发结构和毛根形态,判断毛发所处的周期。此法主要用于鉴别和排除处于毛囊周期不同时期的脱发疾病。
3、皮肤镜检查
脂溢性脱发皮肤镜下特征是毛发粗细不均、毛干直径的差异>20%,细软毛发增多,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相似,但毛干直径不如男性患者大,以毛囊单位中毛发数目减少,即毛发密度减小为主。
检查-实验室检查:
一般来说,脂溢性脱发的诊断不需要借助于实验室检查。然而年轻女性患者可进行性激素检查和卵巢超声检查,以除外多囊卵巢综合征。女性有弥漫性脱发时,可以进行铁蛋白和甲状腺刺激激素(TSH)等检查,以排除由于贫血和甲状腺功能异常所引起的脱发。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一般通过了解家族史和观察脱发的表现即可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医生会借助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来排除斑秃、内分泌紊乱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弥漫性斑秃
女性的弥漫性斑秃容易与脂溢性脱发混淆,应注意鉴别。弥漫性斑秃发病快,拉发试验阳性,可以发现感叹号样发。而脂溢性脱发发病缓慢,拉发试验阴性。
2、女性绝经期后前额纤维化性秃发
常发生于绝经期后的女性,前额出现发际线后退,类似于男性型脱发,可伴有头皮以外的扁平苔藓皮疹。而脂溢性脱发患者年龄通常始于青春期,且发际线基本不后退。
3、其他
(1)营养不良导致的脱发:减肥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缺铁性贫血也可出现弥漫性脱发。
(2)内分泌疾患导致的脱发:如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亢进、甲状旁腺或垂体功能低下等,患者会有相应原发病的表现。女性更年期后,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也可以导致患者出现弥漫性脱发。年轻女性如果脱发伴有痤疮、多毛症、停经或男性化,应考虑有无多囊卵巢综合征可能。
(3)药物性脱发:许多药物可以引起脱发,如维A酸类、特比萘芬等。
治疗-治疗原则:
脂溢性脱发是一个逐渐加重的过程,因此应早期治疗,一般治疗越早,疗效也越好。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内用药物、外用药物和毛发移植等,为了达到最佳疗法,医生一般推荐联合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口服用药
(1)非那雄胺
①功能主治:用于男性患者,可以改善轻中度脂溢性脱发。非那雄胺可使血液循环和头皮中的DHT浓度降低,从而使萎缩的毛发恢复生长。
②不良反应:该药一般耐受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较轻。个别患者可出现性欲减退、阳萎及射精减少,多数在服药过程中上述症状逐渐消失,如中止治疗则上述不良反应可在数天或数周后消退。偶见射精异常、乳房触痛和(或)肿大、过敏反应和睾丸疼痛。
③疗程疗效:一般服药3个月后毛发脱落 减少.6~9个月头发开始生长。连续服用1~2年达到较好疗效;如需维持疗效,须较长时间的维持治疗。用药 1年后有效率达65%。90%,对前额部脱发的有效率低 于顶枕部。推荐至少治疗1年或更长,如治疗1年后 仍无明显疗效,则建议停药。
(2)螺内酯
①适用范围:用于女性患者,可以改善部分患者的症状,至少服用1年才会有效果。
②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为月经紊乱、性欲降低、乳房胀痛。治疗中需注意查血钾浓度。
(3)环丙孕酮
①适用范围:适用于女性患者,尤其是并发痤疮和多毛的患者。肝肾功能不全者及未成年人忌用。
②不良反应:主要是性欲降低、体重增加等。
2、外用药物
(1)米诺地尔
①是有效的外用促毛发生长药物,能刺激真皮毛乳头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扩张头皮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毛发生长。临床上有2%;和5%两种浓度剂量,一般男性推荐使用5%浓度,女性推荐2%浓度。以轻中度脱发者疗效更好,需要维持疗效者,则需较长时间的维持治疗。
②不良反应:常见为多毛症、刺激性和过敏性皮炎等,停药后即可消退。如果出现局部反复瘙痒和皮肤发红的过敏症状时,可以尝试更换使用不含丙二醇的米诺地尔,即国际上推荐的泡沫制剂,以减少或杜绝过敏不良反应。
③疗程疗效:平均起效时间为12周,用药时间推荐半年至1年以上,男女均可使用,有效率可达50%~85%,以轻中度脱发者疗效更好。如需维持疗效,须较长时间的维持治疗。
(2)硫化硒洗剂、复方硫磺洗剂
适用于脂溢明显、头皮瘙痒者,可以抑制油脂分泌。
治疗-相关药品:
非那雄胺、螺内酯、环丙孕酮、米诺地尔、硫化硒洗剂、复方硫磺洗剂
治疗-手术治疗:
毛发移植是将非脱发区域(如后枕部、胡须、腋窝等)的毛囊提取并处理后,再移植至脱发或秃发区域,以达到外形美观的方法。根据毛囊获取方式的不同,又将其分为毛囊单位头皮条切取技术和毛囊单位抽取技术。医生会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推荐适合患者的术式。
1、适应证
头后部毛发比较浓密,有可供移植的充足的毛发来源;经过治疗脱发已经得到控制或稳定,或脱发有一定的改善,但希望通过手术进一步改善者。
2、禁忌证
患有严重的内脏疾病、供区毛发质量太差等。
3、治疗效果
通常移植的毛发在术后2~4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落,2个月左右会出现明显的脱落,术后4~6个月可以重新长出,术后6~9个月才可看到移植后的明显效果。移植术后建议继续使用上述延缓或促进毛发生长的药物,以维持秃发区域非移植毛发的生长以及生存状态。
治疗-其他治疗:
1、低能量激光治疗
低能量激光可穿透皮肤表皮,改善毛囊周围微环境,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以作为脂溢性脱发治疗的辅助手段。其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少,但是个别患者在照射期间可出现头晕、头皮瘙痒,以及机器重量导致的头皮压迫感。
2、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
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指自体全血经分离后得到的血小板浓缩物,其浓度相当于全血血小板浓度的4~6倍。PRP激活后可释放大量的生长因子,具有改善毛囊微环境、促进毛囊生长的作用,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治疗时医生会将PRP注射到脱发区域的深层。国内外各项临床研究虽然初步证实PRP对脂溢性脱发具有一定效果,但由于PRP的制备方法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PRP治疗的有效率尚不统一,现阶段可以作为脂溢性脱发的辅助治疗手段。PRP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注射时及注射后一段时间内的轻微疼痛。
3、其他
生长因子和中草药提取物等由于缺乏严谨而有效证据,故目前尚无法推荐使用。对于上述治疗方法无效的患者还可适当考虑使用文发或发片、假发等。
治疗-治疗周期:
脂溢性脱发的治疗周期一般为1-3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脂溢性脱发如能早期诊断并进行及时、正确的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改善,表现为脱发量减少、毛发直径的增加或毛发颜色加深以及毛发数量增加等。但如果患者已经发展到后期,脱发区域内头皮裸露,头皮光洁,颜色和身体肤色接近,此时头皮很难恢复如前或改变。
预后-危害性:
1、头发逐渐稀疏变少,严重者甚至出现秃顶,影响外表的美观。
2、会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使其产生自卑的心理,影响正常社会交往和工作生活。
预后-自愈性:
不会自愈。
预后-治愈性:
1、早期患者可通过药物治疗和日常护理明显改善脱发症状,控制脱发进展。
2、已发展到后期的患者,用药已无明显效果,头皮很难恢复如前或改变。
预后-根治性:
很难根治。
预后-复发性:
本病可复发。
日常-总述:
脂溢性脱发具有一定的遗传性,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头发、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帮助延缓头发脱落的程度,此外,科学、合理、均衡的膳食和良好的饮食方式对脂溢性脱发也有积极的意义。
日常-心理护理:
形象的改变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自尊,引起一定的心理创伤和情感障碍,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关心患者,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及要求,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减少不良情绪,使其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日常-生活管理:
脂溢性脱发患者日常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习惯:
1、平时梳头动作要轻柔、用力要均匀,不要硬拉扯。使用的梳子不要过尖、过硬或太密,可以使用宽齿梳子,以免头发过度牵拉而断裂或脱落。
2、头发不宜扎得太紧。
3、洗发的水温不要太高,洗发时动作要轻柔,不要用力拉扯头发。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头部清洁,但是不要过勤洗头,洗发时也不宜使用碱性较强的肥皂或洗发液。
5、烫发、染发不宜过频,因为烫发、染发次数过频,会损伤头发的结构,使头发弹性降低,梳头时容易折断。
日常-术后护理:
行毛发移植术治疗者,术后应注意:
1、监测术后反应
有轻度渗血、肿胀属正常现象,患者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加压包扎和清洗换药。并遵医嘱使用抗菌药等预防感染。
2、术后饮食
刚做完手术者,进含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禁烟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3、头发护理
(1)可以咨询医生术后几天可以开始正常洗头。一般为术后1周,最好选用中性洗发水,1 次/周。
(2)使用钝头木梳梳理头发,动作轻柔,2周内不能骚抓、洗搓。
(3)注意睡眠姿势,避免枕头被褥的摩擦造成移植毛发的损伤。
(4)避免头发在日光下暴晒。
(5)不宜戴帽及假发, 使移植处空气流通,利于毛发生长。
4、其它护理
患者术后不可进行剧烈的体育活动,如各种使头皮张力增高的活动、用力咀嚼等。一次手术往往达不到其对美观的要求,可能需要多次手术,故要调整好心态。且移植术后2~ 8周可能出现移植毛发脱落,通常会维持2~3个月,又称终末期脱发。此时不必有心理负担,2~3个月后毛发开始重新生长, 半年后可初步看出效果。如需要再次移植, 2次间隔时间至少 8个月。
饮食调理:
不良饮食习惯可诱发脱发出现和加重。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饮食要清淡、多样化且富有营养,纠正挑食的习惯。
2、多吃青菜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饮食禁忌:
1、限制脂肪性食物的摄入,以免血脂增高和皮脂分泌旺盛而加重病情。
2、刺激性强的食物也可刺激皮脂分泌,应尽量少吃。
3、不要饮酒,少喝咖啡、浓茶
预防措施:
脂溢性脱发和遗传有关,难以预防。但是可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头发脱落的程度。
1、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扎过紧的发型,如圆髻或马尾辫。
2、避免过度地扭曲、揉搓或拉扯头发。
3、学会自我放松,保持愉快的心情,减少烦恼、悲观忧愁,避免过度脑力劳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4、建立正确的作息时间,不熬夜。
5、外出做好防护措施,保护头发免受长时间的紫外线照射,紫外线照射会伤害头皮,导致头发变脆、易脱落。
6、戒烟,有研究表明吸烟与男性脱发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