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主动脉硬化疾病英文名称: aortic sclerosis疾病概述: 主动脉硬化(aor...
养生
疾病名称: 主动脉硬化
疾病英文名称: aortic sclerosis
疾病概述:
主动脉硬化(aortic sclerosis)是指以主动脉壁增厚、变硬和弹性减退为特征的动脉疾病,主要为主动脉粥样硬化。其一般并不引起明显的症状。但病变严重的主动脉粥样硬化,因中膜萎缩及弹力板断裂使管腔变得薄弱,受血压作用易形成动脉瘤。若动脉瘤破裂可发生致命性大出血。故早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进行治疗干预很重要。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可能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血管外科
发病部位: 主动脉
常见症状: 患者大多数无特异性症状
主要病因: 病因不明
检查项目: 血压测量、X线、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心电图、血压流变学检查
重要提醒: 有主动脉硬化或存在相关危险因素者应尽早进行生活方式干预,以防发生严重后果。
临床分类:
动脉硬化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1、动脉粥样硬化
在此类疾病中最常见且最具危险性。
2、动脉中层钙化
很少见,好发于老年人的中等肌型动脉,表现为中膜的钙盐沉积。
3、细动脉硬化
表现为细小动脉的玻璃样变,常见于高血压病和糖尿病。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主动脉硬化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中老年人多发。
病因-总述:
本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大量的研究表明本病是多因素作用所致,这些因素称为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代谢异常、不良生活习惯、肥胖、社会心理因素、遗传因素等。
病因-危险因素:
1、年龄
年龄属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大,患病风险会增高。
2、代谢异常
如高脂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高血压,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肾病综合征等可致继发性高脂血症的疾病,以及高血压、血糖异常、血脂紊乱和肥胖症等多种代谢成分异常引起的代谢综合征等。
3、不良生活习惯
包括摄入高热量、高动物脂肪、高胆固醇、高糖等不健康的饮食方式,吸烟,大量饮酒,体力活动少等。
4、肥胖
肥胖也是主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特别是以腹部脂肪过多为特征的腹型肥胖。
5、社会心理因素
心理应激(如抑郁、焦虑、A型性格)可引起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血压升高和血小板反应性升高,从而促进主动脉硬化形成。
6、遗传因素
很多患者有主动脉硬化家族史。
症状-总述:
主动脉硬化的患者大多数无特异性症状。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好发于主动脉的后壁及其分支开口处,以腹主动脉病变最为严重,其后依次为胸主动脉、主动脉弓和升主动脉。病变严重者还可形成主动脉瘤,出现胸痛、气急、吞咽困难、咯血等表现。
症状-并发症:
1、主动脉瘤
主动脉粥样硬化可形成主动脉瘤,以发生在肾动脉开口以下的腹主动脉处最为多见,其次在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腹主动脉瘤多在体检查见腹部有搏动性肿块而诊断,腹壁相应部位可闻及杂音,股动脉搏动可减弱。胸主动脉瘤可引起胸痛、气急、吞咽困难、咯血、喉返神经受压导致的声音嘶哑、气管移位或受压、上腔静脉或肺动脉受压等表现。X线检查可见相应部位血管影增大,二维超声、多排螺旋CT或磁共振成像可显示瘤样主动脉扩张,主动脉瘤一旦破裂,可因急性大量内出血,迅速致命。
2、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又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由于血液通过主动脉管壁内膜破口进入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延伸剥离而引起的严重心血管急症。其临床表现多变,病情复杂,高龄患者症状则多不典型。主要表现为突发剧烈胸痛,部分患者表现为面色苍白、出汗、四肢皮肤湿冷等类似休克表现。目前确诊有赖于超声心动图、多排螺旋CT、MRI和主动脉造影等影像学技术。该病死亡率高,预后差,需要高度重视。主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发生动脉夹层分离,但较少见。
就医-门诊指征:
1、患者在体检时,发现主动脉血管存在异常。
2、反复出现胸闷、胸痛、气急、血压升高等表现。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本病的首诊科室一般为心血管内科或血管外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时一般需常规进行听诊器听诊和心电图检查,建议患者穿相对宽松的衣物。
3、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等检查,需要患者在检查前一晚10点后禁食,次日清晨空腹抽血。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建议安排家属陪同就诊。
7、患者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都有哪里不舒服?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这些症状?
2、之前出现过这种情况吗?
3、感觉在哪些情况下症状会加重?哪些情况下症状会减轻?
4、既往是否进行过超声、CT等检查血管情况?
5、既往还有什么疾病史?有无高血压病、糖尿病?都进行过哪些治疗?血压、血脂、血糖控制得如何?
6、平时有是否有吸烟、饮酒的习惯?每天的量是多少?
7、饮食情况如何?是否经常吃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物?
8、平时生活、工作压力大吗?是否有时间进行锻炼?
9、家人有出现过类似情况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2、病情严重吗?有没有生命危险?
3、需要做什么检查?
4、都需要怎么治疗?需要手术吗?
5、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6、平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7、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和治疗冲突吗?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包括叩诊、听诊、血压测量等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情况。之后可能建议患者进行X线、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心电图、血压流变学检查等,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叩诊
主动脉粥样硬化叩诊时可发现胸骨柄后主动脉浊音区增宽。
2、听诊
主动脉粥样硬化听诊时,可闻及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而带金属音调,并有收缩期杂音。
3、血压测量
主动脉广泛粥样硬化病变可出现主动脉弹性降低的相关表现:如收缩期血压升高、脉压增宽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本病尚缺乏敏感而又特异的早期实验室诊断方法。血液检查有助于危险因素如脂质或糖代谢异常的检出,其中脂质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总胆固醇(TC)增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甘油三酯(TG)增高、在脂蛋白A(Apo-A)降低、载脂蛋白B(Apo-B)和脂蛋白(a)[Lp(a)]增高。
检查-其他检查:
1、心电图检查
可以检查和评估心脏电活动,判断心脏有无缺血改变。
2、血液流变学检查
了解血液的流动性是否通畅。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
主动脉粥样硬化X线检查可见主动脉结向左上方凸出,主动脉影增宽和扭曲,有时可见片状或弧状钙质沉着阴影。
2、CT
随着技术的进步,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因其无创伤性而被广泛用于评价主动脉病变情况。
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显示管腔狭窄或动脉瘤样病变以及病变所在部位、范围和程度,有助于确定介入治疗或外科治疗的适应证及手术方式的选择。
4、其他
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为侵入性检查方法,可直接观察粥样硬化病变,了解病变的性质、组成、分布和管腔狭窄程度,因而对病变的检出更为敏感和准确。血管镜检查在识别粥样病变基础上的血栓形成方面有独特的作用。
诊断-诊断原则:
本病的早期诊断相当困难。当粥样硬化病变发展到引起管腔狭窄甚至闭塞或血栓形成,从而导致靶器官出现明显病变时,诊断并不困难。年长患者有血脂异常,且动脉造影发现血管狭窄性病变,应首先考虑诊断本病。
诊断-鉴别诊断:
1、梅毒性主动脉炎
(1)主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主动脉病变和主动脉瘤,需与梅毒性主动脉炎和主动脉瘤鉴别。二者症状、体征类似,听诊时主动脉瓣区均有收缩期杂音。
(2)梅毒性主动脉炎是梅毒螺旋体侵入人体后引起,临床表现为梅毒性主动脉炎,继而发生梅毒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梅毒性主动脉瘤等。患者有冶游史,有典型的梅毒或晚期梅毒临床表现,阳性的梅毒血清学反应。
2、纵膈肿瘤
二者胸片均可发现主动脉影增宽。原发性纵隔肿瘤中,以胸腺瘤、神经源性肿瘤和畸胎瘤多见,其他如囊肿、胸内甲状腺肿等少见。多为良性,但有恶变可能。纵隔肿瘤常见症状包括咳嗽、胸痛、畏寒发热及气急。症状可分为局部症状及系统症状两类。局部症状由肿瘤侵犯所造成,包括呼吸困难、吞咽困难、膈肌麻痹、声音嘶哑、Horner综合征及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等。系统症状是由于肿瘤释放内分泌激素、抗体、细胞因子等引起,典型的例子是甲状旁腺肿瘤导致的高钙血症。
治疗-治疗原则:
主动脉硬化,特别是主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防治)、药物治疗以及其他治疗。其中,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配合治疗很重要。经过防治,本病病情可得到控制,病变可能部分消退,患者可维持一定的生活和工作能力。此外,病变本身又可促使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使病情得到改善。
治疗-一般治疗:
1、合理饮食
控制膳食总热量,以维持正常体重为度。超重或肥胖者应减少每日进食的总热量,减少胆固醇摄入,并限制酒及含糖食物的摄人。合并有高血压或心力衰竭者应同时限制食盐。
2、坚持适量的体力活动
参加一定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对预防肥胖、锻炼循环系统的功能和调整血脂代谢均有益,是预防本病的一项积极措施。体力活动量应根据身体情况、体力活动习惯和心脏功能状态而定,以不过多增加心脏负担和不引起不适感觉为原则。体育活动要循序渐进,不宜勉强作剧烈活动。
3 、合理安排工作及生活
生活要有规律,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烈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分睡眠。
4、戒烟限酒
提倡不吸烟,避免二手烟,可饮少量酒。
5、控制易患因素
糖尿病患者应及时控制血糖,包括饮食控制;高血压患者应给予降压药,使血压降至适当水平;血胆固醇增高者应控制胆固醇,适当给予降脂药物。
治疗-药物治疗:
1、调整血脂药物
血脂异常的病人,应首选降低TC和LDL-C为主的他汀类调脂药,如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等。其他还包括贝特类(如非诺贝特)、依折麦布和PCSK9抑制剂等。
2、抗血小板药物
抗血小板黏附和聚集的药物,可防止血栓形成,有助于防止血管阻塞性病变发展,用于预防动脉血栓形成和栓塞。最常用的口服药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普拉格雷、替格瑞洛、吲噪布芬和西洛他唑;静脉药物包括阿昔单抗、替罗非班、埃替非巴肽等药物。
3、溶栓药物和抗凝药物
对动脉内形成血栓导致管腔狭窄或阻塞者,可用溶栓药物,包括链激酶、阿替普酶等。抗凝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华法林以及新型口服抗凝药。
治疗-相关药品:
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非诺贝特、依折麦布、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普拉格雷、替格瑞洛、吲噪布芬、西洛他唑、阿昔单抗、替罗非班、埃替非巴肽、链激酶、阿替普酶、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华法林
治疗-手术治疗:
必要时,可考虑血运重建治疗,即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血运重建治疗可恢复器官的血供,其效果取决于可逆性缺血的范围和残存的器官功能。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的预后随病变部位、程度、血管狭窄发展速度、受累器官受损情况和有无并发症而不同。主动脉硬化,特别是主动脉粥样硬化,大多数无特异性症状。早期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改善,一旦出现主动脉瘤或夹层破裂大出血,则预后极差。
预后-危害性:
病变严重的主动脉粥样硬化,可形成主动脉瘤或主动脉夹层,若动脉瘤破裂可出现致命性大出血。
预后-治愈性:
经过防治,本病病情可得到控制,病变可能部分消退,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日常-总述:
良好的日常生活管理对主动脉硬化的防治有积极地作用。患者生活要有规律,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
日常-心理护理:
1、主动脉硬化患者遇事要心平气和,保持情绪稳定。观看各种激烈比赛或激动人心的电视节目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某些不顺心的事,要能想得开。
2、家庭成员、亲戚朋友、街坊邻舍之间要和睦相处,不计较小事,非原则的事可采取让步态度,想不开的事可与家人进行讨论。实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时,可暂时离开现场,到安静的地方去松弛一下自己的情绪。
3、平时培养一些对音乐、书画的爱好,这对锻炼患者的耐心、集中思绪、稳定情绪、陶冶情操都是大有益处的。
4、掌握一套身体锻炼和心理调节的方法。如自我放松训练,通过呼吸放松、意念放松,或通过气功、太极拳等活动,增强自身康复能力。
日常-用药护理:
严格遵医嘱坚持用药,不可私自停药或改变药量。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熬夜,保证充分睡眠。
2、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一定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对预防肥胖、锻炼循环系统的功能和调整血脂代谢均有益,是预防本病的积极措施。体力活动量应根据个体的身体情况、体力活动习惯和心脏功能状态来衡量,以不过多增加心脏负荷和不引起不适感为原则。体育活动要循序渐进,不宜勉强做剧烈活动;对老年人提倡散步(每天1小时,分次进行)、做保健体操打太极拳等。
3、提倡不吸烟,不饮烈性酒。
4、肥胖者要注意控制体重。
日常-病情监测:
定期监测本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如血压、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糖等。
饮食调理:
主动脉硬化的饮食调理很重要,通过调整饮食中的营养素比例,可预防和控制本病的发生和发展。
饮食建议:
1、膳食总热量不宜过高,以维持正常体重为度,40岁以上者尤应预防超重或肥胖。
2、超过正常标准体重者,应减少每天饮食的总热量,食用低脂(脂肪摄入量不超过总热量的30%,其中动物性脂肪不超过10%)、低胆固醇(每天不超过300mg)膳食,并限制蔗糖及含糖食物摄入。
3、年过40岁者即使血脂正常,也应避免经常食用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和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肥肉、肝、脑、肾、肺等内脏,鱿鱼、墨鱼、鳗鱼、骨髓、猪油、蛋黄、蟹黄、鱼子、奶油及其制品、椰子油、可可油等。如血TC、TG等增高,应食用低胆固醇、低动物性脂肪食物,如鱼肉、鸡肉各种瘦肉、蛋白、豆制品等。
4、提倡饮食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C(如新鲜蔬菜、瓜果)和植物蛋白(如豆类及其制品)的食物,在可能条件下,尽量以豆油、菜子油、麻油、玉米油、茶油、米糠油等为食用油。
饮食禁忌:
1、含脂肪多的食品,如油条、炸糕,油炸方便面、全脂乳、奶油,肥肉、动物内脏、动物油脂等。
2、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鱼子、脑、肝、松花蛋等。
3、含高糖、高热量的食物,如冰淇淋,甜点心。
4、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辣椒、芥末,高度酒、浓茶、咖啡等也应忌用。
5、合并有高血压或心衰者,还应同时限制盐的摄入。
预防措施:
主动脉硬化的预防很重要。主要措施如下:
1、科学饮食
饮食宜清淡、低盐,粗细粮搭配,多吃水果及富含纤维食物,限制糖、含糖饮料和红肉的摄入,忌肥甘厚腻、暴饮暴食。
2、适当锻炼
体育活动要循序渐进,不宜勉强做剧烈活动。
3、生活规律
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戒烟限酒。
4、积极控制危险因素
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症等疾病。将血压、血脂、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