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子宫发育异常疾病英文名称: Uterine dysplasia疾病概述: 子宫发育异常(...
养生
疾病名称: 子宫发育异常
疾病英文名称: Uterine dysplasia
疾病概述:
子宫发育异常(Uterine dysplasia)是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两侧副中肾管停止发育而形成的各种发育异常的子宫。主要表现为月经异常、痛经、周期性腹痛,反复流产、早产、胎膜早破,不孕、宫外孕、子宫破裂。有些子宫畸形患者可无任何自觉症状。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尚无遗传学证据
就诊科室: 妇科
发病部位: 子宫、生殖部位
常见症状: 经量异常、痛经、经期不规律
主要病因: 先天性因素
检查项目: 妇科检查、B超、子宫输卵管造影
重要提醒: 子宫发育异常可能造成不孕、宫外孕、子宫破裂等问题。
临床分类:
按子宫发育的异常形态可分为以下八类。
1、先天性无子宫
多因两侧副中肾管中段及尾段未发育,常合并无阴道,但卵巢发育正常,第二性征不受影响。直肠-腹部扪诊不到子宫,盆腔超声未能发现子宫影像。
2、始基子宫
又称为痕迹子宫,系因两侧副中肾管会合后不久即停止发育,常合并无阴道。子宫极小,仅长1~3cm,无宫腔。
3、子宫发育不良
又称为幼稚子宫,系因副中肾管会合后短时期内停止发育。子宫较正常小,有时极度前屈或后屈。宫颈呈圆锥形,相对较长,子宫体与宫颈之比为1:1或2:3,患者月经量较少,婚后不生育。直肠-腹部诊可扪及小而活动的子宫。
4、双子宫
系因两侧副中肾管完全未融合,各自发育形成两个子宫体和两个宫颈,阴道也完全分开,左右侧子宫各有单一的输卵管和卵巢。患者无自觉症状,通常在人工流产术、产前检查甚至分娩时偶然发现。早期人工流产术时可能误刮未孕侧子宫,以致漏刮胚胎,妊娠继续。妊娠晚期胎位异常率增加,分娩时未孕侧子宫可能阻碍胎先露部下降,子宫收缩乏力较多见,使剖宫产率增加。偶见两侧子宫同时妊娠、各有一胎儿者,这种情况属双卵受精。亦有双子宫、单阴道,或阴道内有一纵隔者,患者可能因阴道纵隔妨碍性交,出现性交困难或性交痛。
5、双角子宫和鞍状子宫
因子宫底部融合不全呈双角者,称为双角子宫;子宫底部稍下陷呈鞍状,称为鞍状子宫,也称弓型子宫。双角子宫和鞍状子宫一般无症状,有时双角子宫可有月经量较多伴痛经,妊娠时易发生胎位异常,以臀先露居多。发育不良宫腔狭窄的双角子宫可能发生妊娠中期流产,或妊娠晚期早产。子宫矫形手术较为困难,尚缺乏有效的临床证据。
6、中隔子宫
系因两侧副中肾管融合不全,在宫腔内形成中隔,较为常见。从子宫底至宫颈内口将宫腔完全隔为两部分为完全中隔;仅部分隔开为不全中隔。中隔子宫易发生不孕、流产、早产和胎位异常;若胎盘附着在隔上,可出现产后胎盘滞留。中隔子宫外形正常,经超声、子宫输卵管造影或宫腔镜检查确诊。
7、单角子宫
系因一侧副中肾管发育,另侧副中肾管未发育或未形成管道。未发育侧的卵巢、输卵管、肾常同时缺如。妊娠可发生在单角子宫,但妊娠中晚期反复流产、早产较多见。
8、残角子宫
系因一侧副中肾管发育正常,另一侧发育不全形成残角子宫,可伴有该侧泌尿系发育畸形。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0.1%~10%。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育龄妇女。
病因-总述:
子宫发育异常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明确。胚胎第10周双侧副中肾管的中下段和尾端向下向内跨过中肾管前方在中线与对侧会合形成宫体与宫颈,12周时双副中肾管间的隔融合形成单腔。在融合过程中受内外因素的影响,发育停止或融合不全,形成各种类型的畸形发育。
症状-总述:
子宫发育异常患者可有月经异常、不孕、病理妊娠等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月经异常
先天性无子宫或始基子宫患者无月经。幼稚型子宫患者可无月经,亦可有月经过少、迟发、痛经、经期不规则等表现;双子宫、双角子宫患者常可出现月经量过多及经期持续时间延长。
2、不孕
无子宫、始基子宫、幼稚型子宫等子宫发育不良者,常为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
3、病理妊娠
妊娠后往往引起流产、早产或胎位异常。偶可发生妊娠期自发性子宫破裂。残角子宫如输卵管通畅,则孕卵可着床于残角子宫内,但由于其子宫肌层发育不良,常于孕期破裂,症状同宫外孕。
4、产时、产后病理
常并存子宫肌层发育不良。分娩时可因产力异常、宫颈扩张困难,而造成难产甚至子宫破裂。经阴道分娩可能发生胎盘滞留、产后出血或产后感染。双子宫颈者妊娠后,妊娠之子宫发育成长,非妊娠之子宫如位于子宫直肠窝,分娩时可造成阻塞性难产。双子宫、双角子宫或纵隔子宫患者,于产后可因非妊娠侧宫腔排出蜕膜而发生出血。
症状-并发症:
原发性闭经、痛经、不孕、习惯性流产等。
检查-预计检查:
子宫发育异常通常会进行妇科检查,必要时可行B超和输卵管造影等检查。
检查-影像学检查:
1、B超
子宫发育异常患者常进行B超检查辅助诊断,检查子宫发育不良的程度及子宫形态。
2、输卵管造影
医生可通过探针明确宫腔大小、方向,结合子宫输卵管造影明确病变类型。
3、其他
必要时可行静脉肾盂造影或钡灌肠检查明确病变有无影响相邻器官。
诊断-诊断依据:
医生一般根据患者的根据者的病史、妇科检查,并结合辅助检查以确诊。
诊断-鉴别诊断:
输卵管障碍、排卵障碍等疾病也可造成不孕症状,但一般不伴有子宫形态异常。
治疗-治疗原则:
子宫发育异常患者不引起临床症状者,一般不必加以处理,仅对造成不孕或临床症状者进行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因子宫发育不良引起闭经、痛经、不孕或习惯性流产,可试用雌激素等进行内分泌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结合雌激素片
治疗-手术治疗:
经药物治疗后仍不能解除痛苦者,可考虑手术:
1、幼稚型子宫引起周期性腹痛或宫腔积血需手术切除。
2、残角子宫确诊后,应切除残角子宫及同侧输卵管,避免输卵管妊娠发生。
3、妊娠的残角子宫,如早、中期妊娠,应及时切除,避免子宫破裂,晚期发现,在剖宫产分娩后,切除残角子宫。
4、引起反复流产的应行子宫整形术、矫形手术、宫腔镜切除纵膈。
治疗-治疗周期:
子宫发育异常的治疗周期一般为7-14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子宫发育异常伴临床症状者经合理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子宫正常解剖形态和功能,明显改善不孕不育患者的生殖预后。
预后-危害性:
子宫发育异常严重者可能出现不孕不育或遗留其他功能障碍。
预后-自愈性:
不会自愈,多需及时就医治疗。
预后-治愈性:
一般不能治愈。
预后-治愈率:
治愈率较低,无治愈率统计数据。
预后-根治性:
多不能治愈。
日常-总述:
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做好相应的护理调整,良好的日常生活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日常-心理护理:
子宫发育异常患者在症状明显或因疾病造成不孕时,有时可有较大心理压力,家属应当关注,与患者沟通明确治疗的有效性,共同建立信心,一同应对。
日常-用药护理:
严格遵循医嘱用药,避免擅自停药或调整药物用量,学习药物的正确用法、用量;注意不良反应,一旦发生不适表现,要及时告知医生,以免延误病情。
日常-生活管理:
1、营造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定期通风,保持室内合适的温湿度。
2、患者应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3、注意患者个人卫生,勤换内裤。
4、注意气候变化,及时添减衣物。
日常-病情监测:
注意记录月经周期、月经量情况,观察是否有痛经。
日常-术后护理:
1、加强营养。
2、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3、保持伤口的清洁、干燥。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饮食应以清淡而且富含营养为主。
2、注意补铁,可适当增加瘦肉的摄入。
3、补充维生素C,从蔬菜、水果中摄取。
4、保证高蛋白食物。
饮食禁忌:
1、禁食桂圆、红枣、阿胶、蜂王浆等热性、凝血性和含激素成分的食品。
2、忌食辣椒、麻椒、生葱、生蒜、酒类、冰冻等刺激性食物及饮料。
3、凡属子官发育不良者,在发育期间切勿盲目节食减肥,特别是发育期体型瘦弱的女子。
预防措施:
1、孕妇应加强孕期保健,规律产检。
2、怀孕期间避免接触放射线、毒物。
3、青春期注意妇科保健及检查。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