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纵隔囊肿及肿瘤疾病英文名称: mediastinal cyst and tumors疾病...
养生
疾病名称: 纵隔囊肿及肿瘤
疾病英文名称: mediastinal cyst and tumors
疾病概述:
纵隔囊肿及肿瘤(mediastinal cyst and tumors)是指发生在纵隔区的肿瘤的统称,既有良性肿瘤,又有恶性肿瘤。纵隔为胸腔的一个间隙,前为胸骨,后为胸椎,上为颈部,下为膈肌,两侧有纵隔胸膜包裹。其内有心脏、气管、食管等。纵隔囊肿及肿瘤的发病原因复杂,纵隔囊肿多由胚胎发育过程中部分胚细胞异位引起,大多数纵隔肿瘤的发病原因和机制尚不清楚。可以无临床症状,或者有胸痛、胸闷等症状。不同类型的肿瘤治疗方案和预后不同。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就诊科室: 胸外科、肿瘤科
发病部位: 纵隔、胸部
常见症状: 胸痛、胸闷、咳嗽
主要病因: 病因复杂,尚未完全明确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激素检查、胸部X线检查、胸部CT检查、胸部磁共振检查、胸部超声检查、放射性同位素检查、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和计算机体层摄、气管镜、纵隔镜、组织活检
重要提醒: 即使是良性肿瘤,由于其会长大,并可能压迫邻近器官,甚至发生恶变,故也应及早治疗。
临床分类:
1、基于肿瘤来源分类
分为原发性肿瘤和继发性肿瘤。
2、基于良恶性分类
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3、基于肿瘤发生部位分类
分为前纵隔肿瘤、中纵隔肿瘤和后纵隔肿瘤。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原发性纵隔肿瘤少见,但近年来纵隔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有所增加,具体发病率暂无大数据样本研究。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纵隔囊肿及肿瘤各年龄段的人均可发病,男女无明显差异。其中,淋巴源性肿瘤好发于青少年和年轻的成年人,胸腺瘤好发于40岁以上人群,胸腺脂肪瘤好发于青年,神经源性肿瘤好发于青少年和中年人,畸胎瘤好发于任何年龄,20~40岁居多。
病因-总述:
纵隔囊肿及肿瘤的发病原因复杂,不同种类的肿瘤有不同的病因。多数原发性囊肿及肿瘤由胚胎发育过程中部分胚细胞异位引起,继发性肿瘤由其他部位的肿瘤细胞转移引起。
病因-基本病因:
不同种类的肿瘤有不同的病因:
1、胚胎发育过程中部分胚细胞异位,异位的胚细胞等组织在纵隔内形成肿瘤。纵隔囊肿、畸胎类肿瘤多由此病因引起。
2、位于纵隔内的组织细胞异常增生形成肿瘤。胸腺瘤、神经源性肿瘤、淋巴源性肿瘤多由此病因引起。
3、位于纵隔区外的肿瘤突入纵隔区,如胸骨后甲状腺肿。
4、其他部位的肿瘤细胞转移到纵隔区形成肿瘤,如继发性肿瘤。
病因-危险因素:
1、吸烟可能引起胸腺类癌或其他肿瘤的患病风险增加。
2、病毒感染。
3、免疫缺陷患者发生纵隔肿瘤的风险高。
4、有家族史的患者发病风险高。
症状-总述:
纵隔囊肿及肿瘤的症状与囊肿及肿瘤的大小、性质、部位、生长速度和方向有关,可有胸闷、胸痛等症状;或出现压迫邻近器官的症状,如咳嗽、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
症状-并发症:
1、压迫邻近器官或系统的症状
(1)压迫神经系统:上睑下垂、瞳孔缩小、面部无汗、声嘶、上臂麻木、截瘫等。
(2)压迫呼吸系统:咳嗽、呼吸困难、咳血等。
(3)压迫食管:吞咽困难。
(4)压迫血管:发绀、颈静脉怒张等。
2、恶性肿瘤导致的全身症状
贫血、消瘦、营养不良等。
3、重症肌无力
部分胸腺瘤患者会出现重症肌无力,影响患者睁眼、运动。
症状-伴随症状:
肿瘤自身分泌的物质会引起全身症状,如高热、重症肌无力、高钙血症等。
就医-急诊指征:
1、严重呼吸困难。
2、严重发绀。
3、胸闷、胸痛剧烈,且持续不缓解。
出现以上状况须及时送往急诊科或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体检发现胸部有可疑肿块。
2、无明显原因出现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嘶、贫血、消瘦等。
出现以上状况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出现严重呼吸困难、严重发绀、胸闷、胸痛剧烈,且持续不缓解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于胸外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穿着宽松的衣服,方便医生检查。
3、以往有进行体检的,请携带体检结果。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最好在家属陪同下就医。
6、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里不舒服?什么时候开始的?多久了?
2、您的不舒服什么时候会加重?什么时候会缓解?
3、除了您之前说的不舒服外,还有什么其他地方不舒服吗?
4、您之前有出现过这些症状吗?
5、您之前有得过什么其他的病吗?
6、您之前还有去哪里看过这个病吗?效果怎么样?
7、您的家人有过相同的症状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得的是什么病?严重吗?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会有疼痛吗?
3、我需要住院吗?要怎么治疗?有没有什么副作用?多久可以治好?
4、这个病的治疗费用高吗?医保报销吗?
5、这个病治好后会复发吗?
6、我平时应注意什么?
7、我以后还要来复查吗?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询问完病史后,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观察患者是否有异常体征,其次会建议做血常规检查、激素检查、胸部X线检查、胸部CT检查、胸部磁共振检查、胸部超声检查、放射性同位素检查、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和计算机体层摄、气管镜、纵隔镜、组织活检等,以明确诊断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检查-体格检查:
主要检查胸部以及甲状腺,检查有无肉眼可见的肿块,有无压痛,有无异常的声音,有无活动异常等。如胸骨后甲状腺肿的患者可见肿瘤随吞咽动作上下运动,胸腺瘤的患者可能有胸骨后压痛、肌无力,神经源性肿瘤的患者可能有下肢感觉运动功能异常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判断是否有贫血、是否合并感染。贫血提示可能有胸腺瘤或恶性肿瘤。
2、激素检查
用于诊断相关疾病。甲状腺激素的改变提示胸骨后甲状腺肿,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升高提示恶性畸胎瘤。
3、肿瘤标志物
医生可检查血清甲胎蛋白等物质含量,帮助诊断是否发生畸胎瘤。
检查-病理检查:
医生还可以选择组织活检明确病变性质,适用于临床上鉴别淋巴源性肿瘤或其他恶性肿瘤,有助于明确诊断。组织活检为有创检查。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
可以提示囊肿及肿瘤的大小、部位、形状、密度、成分等信息,可以直观地看出是位于哪个纵隔区的肿瘤,帮助缩小诊断范围。
2、胸部CT检查
可以提供囊肿及肿瘤的大小、部位、形状、边缘清晰光滑度,可以区别血管、囊肿及软组织成分,可以明确肿块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但不能区分良恶性。
3、胸部磁共振(MRI)检查
可以提供囊肿及肿瘤的大小、部位、形状、边缘清晰光滑度,可以评价软组织肿瘤的组成,可以明确肿块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但不能区分良恶性。
4、胸部超声检查
有助于鉴别实质性、血管性和囊性肿瘤。
5、放射性同位素检查
医生可放射性同位素检查诊断纵隔内甲状腺肿。
6、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和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
医生可通过本检查判断肿瘤的性质、了解肿瘤是否发生转移。
7、气管镜和纵隔镜检查
医生通过专业的设备,将一根细管伸入气管或纵隔中,查看局部病变情况,还可以取出组织进行活检。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咳嗽、胸痛等症状出现的时间、病情的变化,观察患者是否有面颈部肿胀、上眼睑下垂等,结合影像学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做出诊断,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确诊。医生在诊断过程中,还须排除一些肺部疾病和心脏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主动脉瘤
可出现与纵隔肿瘤相似的压迫邻近器官的症状,影像学检查可以看到搏动性肿块阴影,有时可以看到动脉瘤壁钙化,动脉造影检查有利于鉴别诊断。
2、纵隔淋巴结结核
发生在青少年,多有低热症状,可有压迫邻近器官的症状,结核实验呈阳性,可能有肺结核的病史。
3、纵隔淋巴结转移瘤
由其他部位的癌细胞转移到纵隔而形成,可有咳嗽、呼吸困难、胸骨后痛的症状,影像学检查可见多位于中纵隔区的肿块影,患者曾有其他部位的肿瘤病史。
治疗-治疗原则:
纵隔囊肿及肿瘤的治疗目的是去除囊肿及肿瘤,解除压迫,防止恶变和转移。除恶性淋巴源性肿瘤适用于放疗,非精原细胞性生殖细胞瘤适用于化疗外,绝大多数原发性纵隔囊肿及肿瘤只要无手术禁忌症,均应手术治疗。恶性纵隔肿瘤如果已侵及邻近器官无法切除,或者已出现远处转移,则不应进行手术治疗,而是根据疾病的病理性质选择放疗或化疗。继发性纵隔肿瘤根据病理性质选择放疗或化疗。
治疗-药物治疗:
本病可经化学药物治疗,具体详见放化疗。
治疗-相关药品:
顺铂、博莱霉素、长春花碱、环磷酰胺
治疗-手术治疗:
1、传统开胸手术
适用于巨大的、外侵严重的、胸腔镜手术摘除困难的囊肿和肿瘤的摘除。外科医生一般会为患者进行全麻气管插管,然后选择暴露良好、创伤小、便于应急处理的切口,可选择经胸骨正中切口手术或是侧开胸肿瘤切除术,将肿瘤完全切除。
2、微创手术
(1)电视胸腔镜手术
适用于纵隔囊肿、较小的后纵隔肿瘤、良性畸胎瘤和较小的胸腺瘤等的摘除。医生会在胸壁取几个小切口,以便插入带摄像头的仪器,摄像头拍到的胸腔内的结构会显示在电视上,然后医生操作仪器进行手术,术中可能会得到病人或家属同意后取组织活检送病理检查。
(2)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
适应症类似于电视胸腔镜手术,如果条件允许,应选择机器人辅助手术作为纵隔肿瘤的首选切除方式。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由外科医生控制台、床旁机器臂系统和成像系统组成。医生只需坐在控制台前,可通过成像系统看到胸腔内部结构的三维立体图像,然后通过控制台控制仿真机械臂进行手术操作。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比传统的电视胸腔镜手术更稳定、更精确、更安全。
治疗-放化疗:
1、放疗
放射疗法使用有辐射性的放射光线,以达到杀死癌细胞的目的。治疗过程如同做影像学检查。放疗适用于一些不能通过手术治疗的、或手术不能完全切除的、或已有远处转移的恶性肿瘤。也可以在手术后使用放疗,预防癌症复发。针对不同种类的肿瘤,医生会给出具体的放疗方案,包括每日放疗次数,每次放疗剂量,以及放疗的周期。放疗后可能会出现放射性肺炎、骨髓抑制等不适。
2、化疗
是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杀死癌细胞或阻止癌细胞生长。化疗适用于一些不能通过手术治疗的、或手术不能完全切除的、或已有远处转移的恶性肿瘤,也可用于手术后预防癌症复发。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顺铂、博莱霉素、长春花碱、环磷酰胺,医生常使用几种化疗药物联合治疗,不同肿瘤具体化疗方案也不相同。一些恶性肿瘤早期就进行化疗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医生会根据不同的肿瘤类型,选择仅化疗、或放化疗联合治疗,盲目地治疗可能取不到好的疗效,甚至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医嘱复查血常规和CT等,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和有无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1~3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纵隔囊肿和良性肿瘤的患者经手术彻底切除肿块后,预后较好。未及时治疗的良性肿瘤可能转变为恶性。恶性肿瘤的预后与肿瘤病理类型、手术水平和辅助放化疗等有关。
预后-危害性:
1、囊肿和良性肿瘤,会逐渐长大,并可能压迫邻近器官,甚至发生恶变。
2、恶性肿瘤会危及患者生命,并可以复发,可以转移,难以根治。
3、恶性肿瘤的患者会影响到心理健康。
预后-自愈性:
不可自愈。
预后-治愈性:
纵隔囊肿和良性肿瘤经手术彻底切除后可以治愈,恶性肿瘤难以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数据样本研究。
预后-根治性:
纵隔囊肿和良性肿瘤经手术彻底切除后可以根治,恶性肿瘤难以根治。
日常-总述:
纵隔囊肿及肿瘤的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用药,注意休息,保持适当的锻炼,发现不适,尽早去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日常-心理护理:
1、患者术后可能会有伤口疼痛,自我感觉不舒适,影响心情,也会影响伤口的恢复。家属可转移患者注意力,安抚患者,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2、患者可能担心疾病治疗效果,担心治疗费用等,容易产生焦虑、烦躁等情绪。医生和家属应正确引导患者排解不良情绪,必要时可给与药物治疗。
3、有的患者可能对恶性肿瘤疾病有恐惧等消极情绪 ,自我放弃不接受治疗。医生和家属应及时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接受正确的治疗,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甚至导致病情恶化。
日常-用药护理:
化疗药物对身体正常细胞也有毒性,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私自服用过量或少量,不可私自停药、换药,否则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同时应注意不良反应,及时询问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刺激和波动,学会排解不良情绪。
2、生活要规律,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增强抵抗力。
3、术后有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及早进行功能锻炼,以利于建立生活的信心。
日常-病情监测:
1、恶性肿瘤患者病情可能复发,需要定期复查,具体复查频率听从医生建议。
2、放疗和化疗的患者,应注意监测不良反应,一旦发现应及时处理。
日常-复诊须知:
肿瘤病人应终身随访,手术治疗后的最初2年内每3个月1次,然后每半年1次,5年后每年1次。复查的内容根据不同肿瘤类型有所不同。
日常-术后护理:
1、饮食和营养支持
能经口进食者应尽早进食,不能经口进食者应经肠外途径给予营养,以利于创伤恢复。
2、镇痛护理
患者应遵医嘱使用正确的镇痛药物以镇痛治疗,不可私自服药。
3、并发症的护理
注意切口的颜色、温度,观察切口渗血渗液情况,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如有异常及时告诉医生。早期即可进行肢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切口愈合,同时应该注意保暖与安全。
饮食调理:
患者应均衡饮食,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素,保证热量及蛋白质的摄入。科学合理的饮食有利于术后切口的恢复,有利于身心康复。
饮食建议:
1、术后应食易消化且富有营养的食物,以利于切口恢复。
2、康复期均衡饮食,补充各类营养素,多食新鲜水果,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饮水,少食多餐,食物多样化。
3、可以正常进食的患者要保证足够的热量及蛋白质摄入,可以选择鸡胸肉、鱼肉等脂肪含量少的食物作为蛋白质来源。
饮食禁忌:
1、忌食生、冷、硬、刺激的食物,以免出现消化不良和腹泻。
2、不吸烟、不饮酒、少喝浓茶。
3、不要挑食,以免营养摄入不足,不利于疾病康复。
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刺激和波动,学会排解不良情绪。
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均衡饮食,多食新鲜水果,注意补充营养,忌烟、酒。
3、生活要规律,少熬夜,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增强抵抗力。
4、定期体检有利于早期发现肿瘤,早发现早治疗。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