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白头粉刺疾病英文名称: closed comedo疾病概述: 粉刺又称“痤疮”、“酒刺”...
养生
疾病名称: 白头粉刺
疾病英文名称: closed comedo
疾病概述:
粉刺又称“痤疮”、“酒刺”、“暗疮”等,是发生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多因毛孔堵塞所致,若形成顶为白色的丘疹,就称为白头粉刺(closed comedo)。白头粉刺也称为白头,是毛囊漏斗部被角质层细胞堆积、堵塞,角质物和皮脂充塞其中,形成白色角质物丘疹,表面有表皮覆盖,与外界不相通,成为封闭式粉刺。好发于面部或颈部,一般为对称性分布,两侧多寡不定,无自觉症状。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发病部位: 皮肤
常见症状: 圆锥形丘疹
主要病因: 雄激素分泌增加、女性生理周期、内分泌异常、个人卫生生活习惯不佳、饮食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内分泌检查
重要提醒: 有粉刺的患者,平时应注意调整作息,保证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注意清洁皮肤,有益于减少粉刺的形成。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青春期人群。
病因-总述:
导致粉刺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有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二类。其发病主要与雄激素分泌增加、女性生理周期、内分泌异常、个人卫生生活习惯不佳、饮食因素等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1、内因
(1)雄激素分泌过盛是本病最主要的原因。雄激素可直接刺激皮脂腺增多,促进毛囊的角化,堵塞毛孔引起炎症,造成粉刺,面疱的产生。
(2)女性生理周期有关,有些女性在月经来临之前,可导致本病出现。主要与激素分泌改变有关。
(3)身体内在疾病或功能紊乱,如胃、肾、肝等脏器病变,特别是胃肠功能紊乱,便秘等会诱发本病的产生。
2、外因
(1)清洁不当致使毛孔堵塞,细菌感染引起。
(2)乱挤、乱抠、针挑不当,有些人长了粉刺后,乱挤压引起细菌感染。
(3)应用劣质化妆品。
(4)紫外线及某些化学物质的刺激。
(5)饮食不当,如脂肪、糖类、可可等可改变表面脂类成分或增加皮脂的产生
病因-危险因素:
有以下情况的人群易产生粉刺:
1、有粉刺家族史;
2、处于青少年时期;
3、处于月经期的女性;
4、精神压力过大;
5、有卵巢或者肾上腺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库欣综合征等。
6、使用油性的化妆品;
7、洗脸过于频繁、使用过热的水洗脸等不合理洗脸方式。
8、长期使用类固醇或锂。
症状-总述:
本病好发于面颊、额部、颏部和鼻颊沟等多脂区,其次是胸部、背部及肩部。症状严重程度与持续时间长短不同。患者主要表现为面部存在多个小丘疹,常密集成片,相互不融合。远观不明显,但存在抚之不适的情况。一般没有疼痛、瘙痒等不适。
症状-并发症:
粉刺一般不会引起其他并发症。
就医-门诊指征:
1、面部反复出现白头粉刺,影响美观者。
2、粉刺突然变大、变硬或内部出现脓液,伴有局部皮肤发红、疼痛。
3、成年女性突然出现粉刺、丘疹等,伴有体毛过多、月经周期不规律。
出现以上情况应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1、首诊科室为皮肤科。
2、有些患者痤疮为原发疾病的一个表现,还需到相应科室针对病因治疗,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应到妇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对皮损部位进行检查,保持皮肤清洁。
3、还可能进行血液检查,注意检查前一晚10点后禁食,次日清晨空腹抽血。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什么时候出现粉刺的?持续多久了?
2、您是否自己进行过处理了?是如何处理的?是否有效果呢?
3、随着时间发展,您的症状有更严重吗?
4、您家里是否有其他的人有类似情况?
5、您近期工作、生活压力大吗?生活作息规律吗?
6、您近期是否服用过激素类药物?
7、您月经是否规律呢?每个周期是多少天呢?上次是什么时候来的月经?
8、您使用的是什么类型的化妆品呢?肥皂、乳液、防晒霜、护发产品等呢?
9、您一天洗几次脸呢?
10、您还有其他疾病吗?是否在服用药物控制呢?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长痤疮?
2、我应该做哪些检查和治疗?
3、青春期过了,是不是就好了?
4、以后会遗留痘印、痘坑吗?
5、我需要调整哪些生活习惯?
6、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什么?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相应皮损时,可能需要就医处理。医生只会给患者做局部体格检查,无需再做其他的特异检查。但对于粉刺发展后产生持续严重女性痤疮的患者,医生可能会使其进行激素测定,以明确病因。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仔细观察长有粉刺的部位及周围皮肤,并且会用消毒过的手触摸粉刺,了解其质地。
检查-影像学检查:
对持续严重女性痤疮患者,应进行雄激素测定,若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导致的高雄激素痤疮,结果常显示睾酮、雄烯二酮升高。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结合相应体格检查的结果,一般不难诊断。必要时还可进行激素检查,以寻找病因。医生在诊断过程中需排除是否存在扁平疣。
诊断-鉴别诊断:
扁平疣多见于青少年,皮损好发于面、额及手臂,亦可见于前臂及小腿、足背。皮疹为扁平的皮色或淡褐色坚实丘疹。可搔抓而引起病毒自身接种,皮疹出现沿抓痕呈串珠状排列,愈后不留疤痕。两者皮损标下存在一定差异。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原则包括抑制毛囊皮脂腺导管的异常角化、抗雄激索、减少皮脂分泌、抑制微生物增殖、抗炎等,早期有效的治疗可防止痤疮瘢痕形成。轻微的粉刺生成,一般不需要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应注意清洁,宜用温水及中性肥皂清洁面部以减少油脂附着于面部堵塞毛孔;忌用手挤压及搔抓粉刺,在泌油高峰尚未得到控制之前,原则上不应使用油性化妆品;尽可能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慎用溴、碘类药物。
治疗-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
(1)维A酸类:维A酸(全反式维A酸)霜或凝胶,有助于粉刺溶解和排出,初用药时有轻度刺激反应,但适应后逐渐消失,故应从低浓度开始,每天晚上使用一次,症状改善后每周外用一次。常用药物为阿达帕林凝胶、他扎罗丁凝胶等。
(2)过氧苯甲酰:对于粉刺发展至后期,受到细菌感染时可使用此药。此药物为过氧化物,外用后缓慢释放出新生态氧和苯甲酸,可杀灭痤疮丙酸杆菌,并具有溶解粉刺及收敛作用。注意本药物有一定刺激性。
(3)抗生素:常用红霉素或克林霉素,用乙醇或丙二醇配制,疗效较好。1%克林霉素磷酸酯溶液系不含油脂和乙醇的水溶性乳液,适用于皮肤干燥和敏感的痤疮患者。
(4)壬二酸:对于有炎症反应的患者,使用此类药物能减少皮肤表面、毛囊及皮脂腺内的细菌,尤其有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作用及粉刺溶解作用。其不良反应为局部轻度红斑与刺痛。
(5)其他:2.5%二硫化硒洗剂具有抑制真菌、寄生虫及细菌的作用,可降低皮肤游离脂肪酸含量;5%硫黄洗剂、1%~2%水杨酸制剂能杀菌或改善毛囊口的角化异常。
2、口服药物
(1)抗生素:对于粉刺发展至中、重度痤疮时,可口服抗生素进行治疗。常选用四环素类,其次是大环内酯类,其他如甲硝唑也可酌情使用。通常优先选择新型四环素如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等。
(2)异维A酸:对于粉刺发展至重度痤疮时,可口服异维A酸进行治疗,可作用于痤疮发病的所有病理生理环节,减少皮脂分泌,控制异常角化和黑头粉刺的形成,并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对结节性、囊肿性和聚合性痤疮效果好。不良反应有皮肤黏膜干燥、脱屑、血脂升高、抑郁等,故应注意血液学,肝、肾功能,情绪等变化,另外本药还有致畸作用,育龄期男女服药期间应避孕。
(3)抗雄激素药物:①复方醋酸环丙孕酮:本药有抗雄激素作用,同时又能抑制排卵兼有避孕作用,适用于患有痤疮而月经不正常或月经前痤疮皮损加剧的女性患者;②螺内酯:轻度抗雄性激素作用,对部分患者有效,可与其他药物合用,应定期查血钾和测血压;③西咪替丁:可与二氢睾酮竞争雄激素受体。
(4)糖皮质激素: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作用,适用于严重结节性痤疮、聚合性痤疮、囊肿性痤疮的炎症期和暴发性痤疮,常用药物为泼尼松。对严重的结节或囊肿性痤疮可选用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常用复方倍他米松或曲安奈德混悬液皮损内注射,可根据患者情况注射,不宜长期反复使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治疗-相关药品:
阿达帕林凝胶、他扎罗丁凝胶、过氧苯甲酰、红霉素、克林霉素、壬二酸、甲硝唑、复方醋酸环丙孕酮、螺内酯、西咪替丁、倍他米松、曲安奈德、泼尼松
治疗-其他治疗:
1、光动力治疗
联合应用红蓝光照射以及5-氨基酮戊酸,可通过光动力学效应破坏痤疮丙酸杆菌和减轻炎症反应。主要不良反应有疼痛、结痂、红斑和色素沉着。
2、痤疮瘢痕的激光治疗
应于痤疮得到基本控制的年龄阶段后期对瘢痕进行治疗。萎缩性瘢痕可进行铒激光或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磨削术。
3、果酸治疗
果酸的作用机制是降低角质形成细胞的黏着性,加速表皮细胞的脱落及更新,同时刺激真皮胶原合成。
4、其他辅助治疗
粉刺可用特制的粉刺挤压器将内容物挤出,较大的化脓性皮损有时需切开引流。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约为1~2月,具体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经有效治疗或积极改善生活习惯,一般预后良好。部分患者可能遗留一定瘢痕。
预后-危害性:
粉刺可能发展成严重痤疮,影响患者外观。
预后-自愈性:
无严重的炎症及爆发性痤疮,一般粉刺可通过充足睡眠、调整心理状态、清淡饮食,明显改善或自愈。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积极治疗多可治愈。
预后-治愈率:
尚无有效的治愈率统计数据。
日常-总述:
患者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生活习惯对治疗粉刺有很重要的作用。另外,合理的膳食和用药方式对控制本病也有积极的作用。患者在服药期间应定期到医院复查肝、肾功能,若有其他异常也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的皮损可能在面部等暴露部位,由于严重影响患者形象,可能使患者有担忧、自卑等负面情绪,特别是对于年轻女性,心理负担可能会更大。
2、护理要点
患者家属此时也应多鼓励、支持患者,让患者重拾信心。患者应耐心了解该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方案,放下思想包袱,坚定治愈的信心。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心情愉快,消除焦虑情绪,可通过玩游戏、看电影等缓解压力。同时也要保证良好的作息,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使皮疹加重。
2、避免清洗过度,以免破坏皮肤的正常生理特点,一般洗脸次数以每日2~3次为宜。
3、清水洗脸,不能使用油膏类化妆品,忌用手挤压及搔抓粉刺,以免引起炎性反应扩散而留下瘢痕。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无需特殊的饮食管理,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宜进食清热、利湿的蔬菜。
2、增加新鲜水果的摄入。
3、适当增加饮食中粗粮的比例。
饮食禁忌:
1、少食油炸、糖类、膨化食品和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2、如有过敏的食物应避免食用,以免加重病情。
预防措施:
1、避免过多日晒,保持面部皮肤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严禁用手挤压皮损,避免引起继发感染,形成毁容性瘢痕。
2、注意放松心情,保持愉快的心情和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3、定期去角质,厚的角质层,会阻碍毛孔的呼吸代谢作用,引起毛孔的堵塞,导致粉刺。
4、对于喜爱化妆的女性,应注意卸妆,妆容残留在面部,不仅会堵塞毛孔,还会引起粉刺色斑的出现,所以一定进行彻底卸妆。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