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薄基膜肾病疾病英文名称: thin basement membrane nephropa...
养生
疾病名称: 薄基膜肾病
疾病英文名称: thin basement membrane nephropathy,TBMN、benign familial hematuria、thin GBM nephropathy
疾病别名: 薄基底膜病、薄基底膜综合征、薄基底膜肾病、良性家族性血尿
疾病概述:
薄基膜肾病(thin basement membrane nephropathy,TBMN)又叫薄基底膜病、薄基底膜肾病、薄基底膜综合征、良性家族性血尿等,因肾小球基底膜超微结构呈弥漫性变薄而得名。本病一般为遗传疾病,近年来也发现其他肾脏疾病如IgA肾病、Alport综合征等也有弥漫性肾小球基底膜变薄的情况。患者多表现为镜下血尿、伴或不伴少量蛋白尿。肾组织病理活检为本病确诊的金标准。本病一般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属于遗传疾病
就诊科室: 肾内科
发病部位: 腰部、肾脏
常见症状: 血尿、腰痛
主要病因: 遗传
检查项目: 电测听检查、眼科检查、尿常规、肾组织病理活检、基因突变检测
重要提醒: 薄基底膜病若疾病进展,可有大量蛋白尿或表现为肾病综合征,需及早确诊、治疗。
临床分类:
1、有家族史的薄基膜肾病
约占薄基膜肾病的40%,多与COL4A3和COL4A4基因突变有关,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没有家族史的薄基膜肾病
没有家族史的薄基膜肾病患者不代表与遗传无关。这些散发的薄基膜肾病患者表现为IgA肾病或Alport综合征等。这些患者可以被解释为新生突变和非外显性血尿,也可能和COL4A3和COL4A4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有关,导致疾病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一般认为薄基膜肾病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高达1%。
流行病学-死亡率:
死亡率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好发女性,发病男女比为1∶(2-3)。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病因-总述:
薄基膜肾病一般认为是一种遗传疾病,位于2号染色体上的COL4A3和COL4A4基因的突变是引发本病的常见原因。
病因-基本病因:
在有家族史的薄基膜肾病患者中,绝大多数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但也有少数患者表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X伴性遗传。目前认为,本病发病是由位于2号染色体COL4A3或COL4A4基因的杂合突变所致,而上述基因的纯合突变或复合杂合突变将导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Alport综合征。另外,X染色体上编码Ⅳ型胶原α5链的COL4A5基因某些点位如果发生突变,临床上也可以表现为本病。
病因-危险因素:
家族中有患有本病或曾出现长期血尿成员的人群,发生本病风险较大。
症状-总述:
薄基膜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大部分患者几乎都有血尿,一般以镜下血尿为主。本病患者通常无眼、耳等其他肾外异常表现。部分患者有腰痛。
症状-典型症状:
1、血尿
薄基底膜病患者几乎都有血尿,多数呈持续性镜下血尿,部分患者在上呼吸道感染或剧烈运动后可出现肉眼血尿。
2、腰痛
约1/3患者(以女性为主)有腰部钝痛或酸痛感。
症状-并发症:
肾衰竭:薄基膜肾病少数患者会出现大量蛋白尿,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进入肾功能不全的状态。如果不及时治疗,最终会导致肾衰竭。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出现肉眼血尿、腰痛等症状。
2、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一般患者均可前往肾内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腰部进行体格检查,着宽松易于暴露腰部的衣物,方便检查。
3、医生可能会考虑进行尿液检查,可提前饮水或留尿。
4、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5、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哪里不舒服?这些症状出现时间多久了?
2、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3、您以前有没有得过结石,或者肿瘤?
4、您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6、您家里有没有人出现过这个情况?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薄基膜肾病是什么病?
2、为什么我会得这个病?这个病容易治好吗?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要吃哪些药?需要长期吃吗?医保能报销吗?
4、目前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哪些方法最适合我?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什么?
5、我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6、这个病需要复诊吗?多久复诊一次?
7、这个病能治好吗?要住院吗?需要手术吗?
8、我这个病会遗传吗?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血尿、腰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就医时,医生会先询问病史、家族史,然后进行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患者健康状态。如果怀疑为肾小球病变,会建议患者进行尿常规、电测听检查、眼科检查进行初步鉴别、诊断。为了进一步确诊是否为薄基膜肾病,可能会要求患者进行肾组织病理活检和基因突变检测。
检查-体格检查:
1、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肾区叩击痛。
2、多数患者血压正常,但有报道11%-31%的成人患者可有轻度高血压。
检查-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患者多表现为镜下血尿,位相显微镜检查显示尿红细胞大小不一,以多种形态的肾小球性异形红细胞为主。尿蛋白少见。
检查-病理检查:
肾组织病理活检:
1、光镜
多表现为正常肾小球。
2、免疫荧光
通常为阴性,偶尔可见IgM和(或)C3在系膜区或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呈节段性分布,但强度很弱。用Ⅳ型胶原α链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对薄基膜肾病患者的GBM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薄基膜肾病患者Ⅳ型胶原α3、α4、α5链分布正常,与正常人群无异。
3、电镜
为本病诊断关键。弥漫性肾小球基底膜变薄是本病唯一的或最重要的病理特征。正常人的GBM厚度通常在(320±40)nm之间,而薄基膜肾病患者GBM厚度为(240±40)nm,最薄之处可仅为110nm,约为正常人的1/3-2/3。GBM呈弥漫性严重变薄者,毛细血管襻常出现不规则的扩张或有时塌陷。部分病例可观察到非特异性的节段性上皮细胞足突融合,可有孤立、节段性GBM呈分层状。肾小球内无电子致密物沉积。
检查-其他检查:
1、电测听检查
本病患者听力正常,主要用于鉴别诊断。
2、眼科检查
本病患者眼部无异常,主要用于鉴别诊断。
3、基因突变检测
COL4A3、COL4A4、COL4A5基因突变检测对于鉴别薄基膜肾病和Alport综合征意义非常重大。相对而言,在基因突变筛查中,COL4A5基因突变筛查对排除X伴性Alport综合征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COL4A3和COL4A4基因相当巨大,而且每个薄基膜肾病家族的基因突变位点各不相同,没有明显的突变热点。而且两个基因具有基因多态性,常会干扰基因突变的解释和鉴定。此外,还有其他基因位点突变的可能。因此用基因检测的方法诊断薄基膜肾病是有困难、不确切和不理想的。
诊断-诊断原则:
薄基膜肾病一般仅有镜下血尿,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特异性,无法作为该病的诊断依据。主要通过家族史、尿常规、肾组织病理活检、电测听检查、眼科检查等对本病进行鉴别、诊断。其中肾组织病理活检是本病诊断金标准。本病确诊需要和外科性血尿(如结石、肿瘤、结合、泌尿系感染)、其他原发或继发的肾小球疾病、Alport综合征等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患者出现血尿、腰部疼痛等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可有血压升高。
2、家族史
40%的薄基膜肾病患者的家族成员有血尿症状。
3、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多表现为持续性镜下血尿,蛋白尿少见,
(2)其他:患者电测听和眼科检查无异常。
4、病理学检查
患者肾小球弥漫性变薄。用Ⅳ型胶原α链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对薄基膜肾病患者的GBM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薄基膜肾病患者Ⅳ型胶原α3、α4、α5链分布正常,与正常人群无异。
诊断-鉴别诊断:
1、外科性血尿(如结石、肿瘤、结核、尿路感染)
可以通过询问病史,根据需要选择尿红细胞形态学、中段尿细菌培养、腹平片和静脉肾盂造影等进行鉴别诊断。
2、其他原发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主要为IgA肾病,因为IgA肾病患者临床也以单纯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和本病相似。通过肾组织病理活检可进行二者的鉴别。
3、Alport综合征
Alport综合征是另一种早期以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遗传性肾脏病。Alport综合征患者可有眼部病变(如圆锥形晶状体、视网膜病变等)或感音神经性耳聋。一般可以通过电测听或眼部检查初步鉴别。明确鉴别需要使用肾组织病理活检,Alport综合征患者肾组织电镜下表现为肾小球基底膜不规则增厚、变薄交替存在,且使用抗Ⅳ型胶原α链对肾组织冰冻切片染色显示α3、α4、α5确实,或呈间断分布,可供鉴别。基因检测有效,但不实用。
治疗-治疗原则:
绝大多数薄基膜肾病患者仅表现为血尿,血压正常,肾功能正常,无需特殊治疗,仅需要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血压和肾功能。且本病主张避免不必要的治疗,防止肾毒性药物对肾脏产生损害。
治疗-对症治疗:
对出现高血压或大量蛋白尿的患者,按高血压和肾病综合征进行相应对症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本病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且应避免不必要的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特效药物。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本病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薄基膜肾病患者大部分呈良性进展,预后较好,但仍有少数患者可进入肾衰竭,故本病应长期随访。
预后-危害性:
1、薄基膜肾病为遗传病,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
2、薄基膜肾病患者若经过剧烈运动或上呼吸道感染,可能出现肉眼血尿,影响患者心理。
3、本病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肾衰竭。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不会自愈。
预后-治愈性:
本病很难治愈,但多呈良性发展。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后-根治性:
本病很难根治。
日常-总述:
薄基膜肾病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理,正确看待本病。同时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随访,防止疾病进展。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薄基膜肾病患者多数表现为持续性血尿,这类人群通常心理压力较大,患者多出现对生活的焦虑、悲观情绪、甚至产生恐惧心理,需要一定时间进行心理护理。
2、护理措施
(1)患者自身应该正视疾病特点,认识到疾病是良性发展的,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对疾病预后有信心。
(2)家属应从多方面积极开导患者,多支持、多理解。
日常-用药护理:
本病患者应避免使用肾毒性的药物。
日常-生活管理:
1、科学作息
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情绪状态
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有利于控制疾病进展。
3、运动管理
患者症状平稳的,可酌情进行活动,但不应剧烈活动,防止血尿症状加重。
4、卫生保健
患者应注意随气候变化增减衣物,避免上呼吸道感染,防止血尿症状加重,对肾功能造成损害。
日常-病情监测:
薄基膜肾病存在发展为肾功能不全和肾衰竭的可能性,因此本病患者应长期监测自己的血尿、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若出现血尿、腰痛加重等症状,可能提示疾病进展,需前往医院就诊。
饮食调理:
薄基膜肾病的发病虽与饮食习惯无关,但患者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也应重视饮食护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控制病情,防止疾病进展。
饮食建议:
1、患者食物应多样化,避免偏食,注意补充多种营养物质。
2、患者应规律饮食,勿过饥或过饱。
3、患者可多吃高蛋白食物及高维生素食物,如瘦肉、鸡、鱼、肝肾等内脏以及绿叶蔬菜、西红柿、茄子、红枣等,防止贫血和营养不良。
饮食禁忌:
1、患者应戒烟限酒,防止对血管、肾功能等产生损伤。
2、患者应减少盐的摄入,预防高血压。
预防措施:
薄基膜肾病为遗传病,除产前筛查以外没有其他预防手段。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