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Brenneman综合征疾病别名: 肠系膜淋巴结炎、咽喉病毒感染伴肠系膜及腹膜后淋巴结炎...
养生
疾病名称: Brenneman综合征
疾病别名: 肠系膜淋巴结炎、咽喉病毒感染伴肠系膜及腹膜后淋巴结炎
疾病概述:
Brenneman 综合征又称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起小儿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属于儿科常见疾病。该病多由于病毒感染引起,常与呼吸道、肠道感染有关系,临床以发热、腹痛、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腹泻或便秘等症状。一般来讲,大部分的患儿经过积极正规的治疗可取得良好的预后。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小儿科、消化内科、胃肠外科
发病部位: 腹部、肠
常见症状: 腹痛、发热、呕吐、便秘、腹泻
主要病因: 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支原体感染、寄生虫、淋巴瘤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B超、CT
重要提醒: 本病临床症状特异性不强,与急性阑尾炎的症状和体征相似,容易发生误诊。
临床分类:
Brenneman综合征可分为急性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和慢性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1、急性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常在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或痊愈后发生,也可发生于肠道炎症之后。
2、慢性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多考虑是急性型迁延不愈而成,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在2周内痊愈,若疾病迁延不愈>1个月,考虑为慢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多与呼吸道和肠道感染有关,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引起的本病可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本病多与呼吸道和肠道感染有关,呼吸道感染的传染源主要为携带有致病菌或病毒的病人和隐性感染者,肠道感染的传染源主要为受污染的食物和水。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本病多与呼吸道和肠道感染有关,呼吸道感染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肠道感染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
流行病学-发病率:
尚无确切的发病率统计结果可供参考。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Brenneman 综合征7岁以下儿童多发,男孩多于女孩。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Brenneman 综合征好发于冬、春季节。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近年来由于高频超声的普及应用和人们对本病认识的提高,检出率增加,发病呈逐年增多趋势。
病因-总述:
该病主要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同时细菌等其他微生物感染时也可能引发该病。儿童淋巴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屏障作用较差,所以呼吸道及胃肠道的感染常累及肠系膜,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症。
病因-基本病因:
1、病毒感染
常见病毒有柯萨奇B病毒、腺病毒、EB病毒等。病毒感染者主要表现为肠系膜淋巴结增生、水肿、充血。
2、细菌感染
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感染可引发该病。不同于病毒性淋巴结炎,细菌侵袭的淋巴结多表现为淋巴结内急性炎症反应、出血及坏死,淋巴结内可分离出细菌。
3、其他病因
肺炎支原体、寄生虫和淋巴瘤也可导致该病的发生。
病因-危险因素:
1、生活环境差
生活环境差时可滋生多种病毒和细菌,患儿感染的风险也就相对增高。
2、免疫力低下
小儿自身免疫力低下或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时,抵抗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能力较低,患病风险增高。
3、未接种疫苗
小儿未按时接种国家计划的疫苗时,容易感染相关的病原菌而发病,同时合并该病的风险也就相对增高。
4、其他
该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尤其是7岁以下儿童。这是由于儿童淋巴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屏障作用较差。同时患儿有呼吸道、胃肠道感染会增加患病的风险。
症状-总述:
本病大多在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中并发,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呕吐,有时伴腹泻或便秘等症状。约20%的患病儿童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症状-典型症状:
1、腹痛
腹痛是该病最早出现的症状,呈阵发性发作,以右下腹部的隐痛或痉挛性疼痛多见。
2、发热
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可引发机体炎症反应,患儿有时会出现发热的现象。
3、呕吐
患儿回肠、大肠区淋巴结多,该区的淋巴结发炎时影响了肠道的正常功能,患儿可出现呕吐的现象。
4、腹泻或便秘
随着病情的进展有的患儿会出现腹泻或便秘等肠道感染的症状。
5、其他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因此患儿可有咽痛、疲倦等症状。有的患儿颈部淋巴结也可出现肿痛的现象。
症状-并发症:
1、水、电解质紊乱
本身常为上呼吸道感染的并发症,因患儿多有呕吐、进食少,故水、电解质紊乱常见。
2、肠套叠
由于远端回肠的淋巴引流十分丰富,回肠及结直肠淋巴结多,上呼吸道感染后,病毒及其毒素沿血循环到达该区域淋巴结,可引起肠系膜或腹膜后淋巴结炎,对肠管造成一定的压迫和刺激,引起相应部位的肠管蠕动发生改变,刺激肠道异常蠕动增强引起肠套叠。
3、肠梗阻
Brenneman综合征增大的淋巴结压迫肠系膜血管,导致肠系膜静脉回流障碍、肠壁瘀血,肠蠕动减慢,导致肠梗阻的发生。
症状-伴随症状:
长时间腹痛、呕吐的患者,可出现体重减轻或营养摄入不足。
就医-急诊指征:
1、患者突然出现剧烈呕吐,无法缓解。
2、患者起病急骤,腹痛剧烈难忍。
3、出现其他危急情况。
以上须送急诊处理或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患者反复出现腹部疼痛不适。
2、伴有发热的情况。
3、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
4、患者排便习惯发生改变,出现腹泻或便秘。
5、年龄小的患儿出现哭闹不止的情况。
6、出现其他异常情况。以上建议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儿科:患儿出现不适后,可去儿科就诊
2、消化内科:如患者为成人,出现不适后,可去消化内科就诊
3、胃肠外科:患儿病情较重,形成脓肿或出现腹膜炎症状时,可转至胃肠外科行手术治疗。
就医-就医准备:
1、通过医院官网、医院官方App等正规渠道挂号,避免上当受骗。
2、请提前准备好社保卡(医保卡)、身份证、就诊卡、银行卡,并准备少量现金(以备挂号所需)。
3、如此次就诊之前已经去过医院,需携带之前的就医资料,包括病历、检查资料、出院小结等,并按时间顺序整理好。
4、有一些特殊的检查可能无法在就诊当天进行,需要提前预约。与检查相关的注意事项在检查条目下可以查看。
5、异地就医的病人,要先在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进行备案,选跨省定点医疗机构,带上全国统一标准的社会保障卡,持卡就医。已经在参保地完成备案的人员, 可以在全国医保联网信息查询系统网站上注册,完成实名验证后,即可在线查询本人备案登记和异地就医结算的信息。
6、建议家属陪同就医。
7、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患者什么部位疼痛?
2、怎么形容疼痛的性质?
3、患儿有哭闹等情况吗?
4、什么情况下,腹痛的症状会出现变化?
5、近期有发生过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吗?
6、以前有过类似的问题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孩子病情的可能原因是什么?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吗?
2、我的孩子需要什么检查?
3、我的孩子有患这种病的风险吗?
4、我的孩子需要治疗吗?如果这是由于感染引起的,我的孩子应该服用抗生素吗?
5、我该怎么做才能使孩子更舒适?我的孩子应该避免吃什么食物?
6、需要复诊吗?
7、这个病会传染吗?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询问完病史后,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判断有无异常体征,之后可能建议做血常规、B超和CT检查,以明确诊断及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儿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判断其一般情况。医生会主要进行腹部触诊检查,查找腹痛部位,判断有无腹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医生抽血采集患者血液样本进行检查。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可正常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计数可增高。
检查-病理检查:
开腹手术、腹腔镜、诊断性穿刺均可对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行病理活检。有研究对该病的肠系膜淋巴结活检,主要表现为淋巴结增生、水肿、充血,某些细菌感染甚至有出血、坏死等表现,淋巴结培养大多为阴性。
检查-影像学检查:
为了解腹腔情况,探查病灶,明确诊断,医生可能建议做:
1、腹部超声
为该病首选检查,表现为腹部多发肿大的淋巴结,呈椭圆形或长椭圆形的回声包块。
2、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对诊断有一定意义,当超声不能很好反映疾病状况的时候,宜进行腹部CT检查,能够更清晰地显示病变情况。CT检查可显示病变部位淋巴结大小、数量或形态特征。
诊断-诊断原则:
Brenneman综合征主要依靠腹部影像学检查诊断,目前没有统一的公认的Brenneman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临床上诊断本病主要依赖病史、临床表现及超声检查。
诊断-诊断依据:
1、近半个月有上呼吸道或肠道感染病史。
2、间隙性、痉挛性、定位不明确的腹痛病史,可有压痛,但无反跳痛,在脐周及右下腹多见,使用胃肠解痉药没有效果。
3、高频多普勒超声示多个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薄膜不光滑。
4、排除消化道系统器质性病变及其他全身性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急性阑尾炎
二者症状相似,但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病情较轻,起病较缓慢。典型阑尾炎患儿有转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有固定压痛及反跳痛,并有腹肌紧张。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2、原发性腹膜炎
原发性腹膜炎也多见于儿童,但女孩较多。腹痛较重,范围较广,下腹部的腹膜刺激征也较明显。腹腔诊断性穿刺可抽出稀薄的脓性分泌物,涂片镜检,可发现大量革兰染色阳性的球菌。
3、肠系膜淋巴结结核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起病缓慢,多继发于肺结核、肠结核之后,病程较长。患者腹痛不剧烈,部位不明确,腹部体征较轻。除腹痛、发热外,常有盗汗、消瘦、食欲不振等结核中毒症状,并伴有其他部位结核感染。结核菌素试验或结核抗体等均有助于鉴别。
4、感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感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也可出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但常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脾大,检查异形淋巴细胞、冷凝集素、EB病毒效价等有利于诊断。
5、恶性淋巴瘤
几乎任何恶性肿瘤均可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病变,以淋巴瘤最为常见。淋巴瘤可引起身体任何部位的淋巴结病变,最常累及的部位为胸部、腹膜后及浅表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病变也很常见。根据病理组织活检等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Brenneman 综合征的治疗原则为针对病原给予抗炎、抗病毒治疗,同时针对发热、腹痛等症状给予对症治疗。病情平稳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相应的药物,对腹痛剧烈、呕吐、腹泻严重、不能进食者可适当静脉输液,必要时住院治疗。若非手术治疗无效、病情恶化或考虑并存有阑尾炎或其他急腹症时应手术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1、患者起病急骤,症状严重时,需遵医嘱卧床休息,暂禁饮食。同时严密观察体温及血象的变化,注意腹部症状和体征的发展。
2、由专业医师进行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调。
治疗-药物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用药。治疗以祛除病原感染和对症治疗为原则。
1、抗生素
细菌感染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药物如头孢拉定、阿莫西林等。
2、抗病毒药
考虑病毒感染者,可给予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进行治疗。
3、解痉止痛药
腹痛严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给予解痉止痛药来缓解痉挛,减轻疼痛,常用药物如颠茄片、山莨菪碱、西托溴铵等。
治疗-相关药品:
头孢拉定、阿莫西林、利巴韦林、颠茄片、山莨菪碱、西托溴铵
治疗-手术治疗:
如经积极非手术治疗后病情无好转,或因考虑同时合并有其他急腹症时(如急性阑尾炎),则可由专业医师施行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该病的具体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而定,患者接受相应的药物治疗后,症状一般可在一月内明显缓解或消失。
治疗-治疗费用:
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中医治疗:
该疾病的中医治疗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一些中医治疗方法和药物可缓解症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治疗。
预后-一般预后:
Brenneman综合征(肠系膜淋巴结炎)有一定的自限性,部分患者即使不做特殊的治疗,也能痊愈。大多数患者经积极的抗菌或抗病毒药物治疗也可取得良好的预后。
预后-危害性:
部分患者若不经积极治疗,耽误病情而出现腹膜炎、肠套叠、肠梗阻等并发症。
预后-自愈性:
该病有一定的自愈性,部分患者腹痛症状会在2~3周内自行消失。
预后-治愈性:
本病预后大多良好,通过及时诊治可以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后-根治性:
在出现呼吸道或肠道感染的情况下,有再次发作的可能,难以保证完全根治不复发。
预后-复发性:
若不积极科学日常管理,有可能再次感染,导致疾病复发。
日常-总述:
良好的日常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不适,还能促进疾病的恢复。该病多发生儿童,因此家属要注意关注患儿的情绪变化,同时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监督患儿遵医嘱用药。
日常-心理护理:
年龄小的儿童患者在患病期间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哭闹、精神倦怠等不良情况。家长应多关注患儿的情绪及心理状态变化,主动与患儿接触,以亲切、和蔼友善的态度予以患儿更多的陪伴和关心。帮助其缓解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要自行加药、减药或更换药物,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有无过敏反应的发生。
日常-生活管理:
1、多休息,保证睡眠充足,避免过度劳累。
2、多饮水,充足的液体补充能减轻发热、呕吐或腹泻所引起的脱水状况,维持正常的电解质平衡。
3、保持居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让患者感觉舒适。
日常-复诊须知:
经治疗后,患儿症状不缓解或持续加重,应及时复诊。复诊时间和复诊项目以实际生活中医生告知为准。
日常-术后护理:
部分患者可能会接受相应的手术治疗,术后注意保持创面清洁干燥,以免发生感染。
饮食调理:
患者日常生活中以流质饮食或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少吃对消化道有刺激的食物。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流质饮食或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饮食宜清淡,如米汤、白粥等食物。
2、病情好转后适当增加富营养的高蛋白食物,如鱼、瘦肉、鸡蛋、乳制品及豆制品等。
3、食物应易消化、少渣滓。蔬菜和水果可做成菜汤、水果汁食用。
4、注意卫生,合理搭配膳食。
饮食禁忌:
1、避免食用生冷、辛辣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
2、少吃油腻或者不易消化的食物。
3、不吃发霉、不卫生的食品。
4、避免暴饮暴食。
预防措施:
1、积极锻炼身体,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2、避免与患者接触,在上呼吸道感染流行季节尽量不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必要时可戴口罩。以免呼吸道感染后继发该病。
3、肠系膜淋巴结炎多属病毒感染,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因此平时注意预防感冒,以及注意饮食干净卫生。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