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不动杆菌感染疾病英文名称: acinetobacter Infections疾病概述: ...
养生
疾病名称: 不动杆菌感染
疾病英文名称: acinetobacter Infections
疾病概述:
不动杆菌感染(acinetobacter Infections)是指由于不动杆菌属细菌感染引起的机会性感染性疾病。不动杆菌属细菌是条件致病菌,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易引起机体感染,是引起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机会致病菌之一。本菌可引起呼吸道感染、 败血症、 脑膜炎、心内膜炎、伤口及皮肤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重症者可出现死亡。近年来本菌在医院内暴发流行和耐药性不断增加,并呈多重耐药,故引起临床重视。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发热、咳嗽、气急、胸痛
主要病因: 不动杆菌属细菌感染
检查项目: 血液检查、细菌培养、X线检查、B超、CT、体格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可导致多种致命性的并发症,因此患者应及时就医,积极治疗。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在医院内,患者和工作人员的皮肤是不动杆菌的寄居所,可能是大多数医院内感染暴发的来源。住院患者不动杆菌携带率最高可达72%,接触患者的护士手上携带流行株比率高(32%~53%),感染的患者皮肤经常带菌。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患者在病房之间移动极易造成医院内感染。医院内非生物贮菌所包括医疗器械、室内空调机、机械通气装置、氧气湿化瓶、面罩、气管插管、血管导管、腹膜透析、保留导管等。病房设备的细菌污染如医疗器械、床罩、浸湿的床褥等均可传播本菌,此外,通过医务人员带菌的手在治疗操作中传播为一重要传播途径。由于该菌在环境中存活时间长,在干燥滤纸上可存活6天,在干燥手指上存活36~72h,易形成气溶胶,由空气传播。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暂无确切的流行病学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不动杆菌感染多见于老年人和婴幼儿。
流行病学-好发地区:
潮湿和气温较高地区的感染率更高。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夏秋季节感染率比其他时间高。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近年来不动杆菌属感染率明显上升。
病因-总述:
本病主要为不动杆菌属感染所致。不动杆菌属是条件致病菌,是人体正常菌丛的一部分,寄居在人的皮肤、结膜、鼻咽、胃肠道、泌尿道、唾液等部位。其中鲍曼不动杆菌、醋酸钙不动杆菌和洛菲不动杆菌的致病力较强。该菌在一般情况下不引起疾病,只有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引起感染。目前临床不动杆菌感染中,鲍曼不动杆菌和醋酸钙不动杆菌占绝大多数(80%)。
病因-危险因素:
1、患者常有严重的原发疾病,如慢性肺部疾病、恶性肿瘤、烧伤、免疫功能低下。
2、老年住院患者,通常发生于住院1周后。
3、患者在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广谱抗生素(特别是碳青霉烯类)等,可改变机体免疫功能及体内正常菌丛,而导致菌群失调。
4、临床上各种导管的应用、气管插管、人工装置和大手术等,常为感染的途径。
5、感染场所常为ICU、烧伤病房等。
症状-总述:
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症状主要根据细菌感染部位不同和病情轻重不一而差异很大,发热通常为首发和最常见的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呼吸道感染
最常见,多发生在医院内,肺部感染的表现有发热(多为轻度或中度不规则发热)、咳嗽、胸痛、气急,严重者可有发绀等表现。
2、败血症
不动杆菌败血症主要发生于医院内感染。患者有发热、毒血症症状、皮肤瘀点、肝脾肿大等,严重者可发生休克。
3、伤口和皮肤感染
创口感染占该菌感染总数的17.5%,发病率依次为外伤性感染、手术后感染、烧伤后创面感染。可表现为伤口部位坏死、隆起、红肿等。
4、泌尿生殖道感染
临床表现为尿道炎、肾盂肾炎、阴道炎等,大多以该菌属单独感染为主,部分可混合其他细菌感染,尚有部分为无症状带菌者。主要症状有发热、腰痛、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少尿等。
5、脑膜炎
近年来有增多趋势,大多发生于颅脑手术后,也可为原发性感染,尤其在小儿中。主要症状有发热、呕吐、头痛、颈强直等。婴幼儿可有凝视、尖叫、惊厥、皮肤瘀点等。
6、其他
本菌有时可引起其他部位的感染,如心内膜炎、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腹膜炎、腹腔脓肿、眼部感染和口腔脓肿等。但报道病例数较少,部分细菌鉴定不够准确,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症状-并发症:
本病可并发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
就医-急诊指征:
1、持续发热、高热;
2、伴呕吐、头痛、颈强直、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
3、伴呼吸困难;
4、伴虚弱、四肢发冷、精神萎靡、意识障碍等休克表现;
5、出现其他紧急情况。
以上均需紧急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不明原因发热;
2、伴咳嗽、胸痛、气急等呼吸症状;
3、近期的伤口疑似感染,伤口部位坏死、隆起、红肿等;
4、伴腰痛、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泌尿系统表现;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本病可在感染科诊治。
2、以呼吸症状为主者,首诊可咨询呼吸科。
3、以伤口感染为主者,首诊可咨询普通外科。
4、以泌尿系统症状为主者,首诊可咨询泌尿外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可能会进行抽血检查,在早晨空腹进行就诊最好。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有什么慢性基础病吗?
6、您平时的免疫力怎么样?
7、您是否住院后突然出现这些症状的?您的病友有类似的症状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这个病传染吗?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5、我如果不治疗会有什么后果?
6、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7、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8、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9、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
10、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11、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发热、胸痛、气急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然后根据具体症状可能进行血液检查、细菌培养、X线检查、B超、CT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通过视、触、叩、听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如听诊肺部时肺部可有中细湿啰音,发现异常体征,有助于诊断疾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判断患者是否有细菌感染。部分引发败血症的患者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达80%以上。
2、细菌培养
感染诊断有赖于细菌培养,痰培养和气管抽吸物培养可有大量细菌生长。不动杆菌分布广泛,营养条件要求低,易于生长繁殖,容易出现标本污染而发生假阳性,故应在严格消毒后采集标本。一般认为培养阳性2次以上方有诊断价值,如仅培养1次阳性,应结合临床考虑,如有无易感因素,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是否与临床疗效一致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
有助于诊断疾病,评估病情。胸部X线检查常表现为支气管肺炎,亦可为大叶性或片状浸润阴影,偶有脓肿或渗出性胸膜炎。
2、B超、CT
有助于确定病灶位置,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等。
诊断-诊断原则:
本病临床表现并无特征性。医院内发生于有严重原发疾病患者的感染均要考虑本菌感染。根据机体抵抗力下降等重要易感因素,结合体格检查、X线检查、细菌培养等检查结果,基本可以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原则是立即去除易感因素,如尽可能拔去久置的导管,必要时重新放置,同时及时处理引起免疫力降低的各种因素,并给予支持治疗。选用有效的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应强调使用抗菌药物前,根据不同的感染部位,采用相应的标本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测定,以便选用恰当抗菌药物。
治疗-对症治疗:
1、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同时注意保护心、肺、脑、肾等重要的器官功能。
2、维待水电解质的平衡,补充必要的热量和营养。
3、有脓肿或炎性积液的患者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引流措施。
4、高烧患者遵医嘱使用退烧药物,或使用物理降温方法。
5、输注血浆或其他血液制品,以增强凝血功能和免疫力。
治疗-药物治疗:
本病极易对抗菌药物耐药,因此一般应联合用药。经验性治疗首选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还可选氨苄西林/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及新一代喹诺酮类。最终选择还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决定。
治疗-相关药品:
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氨苄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预后与感染轻重和感染部位有明显关系。通过积极治疗,多数轻症患者预后较好。有难治性基础疾病或引起免疫功能下降的诱因未得以纠正者,耐药菌株感染未及时应用有效的抗生素者,发生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有昏迷、抽搐、谵妄等者,一般提示预后较差,感染后病死率高。
预后-危害性:
病情较重或未积极治疗患者可并发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危及生命。
预后-治愈性:
多数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并注意防止疾病的传播。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本病很多患者是由于院内感染而获病,患者可能会因此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
(2)部分患者并发败血症,严重者会危及患者生命,患者可能因此产生恐惧的心理。
(3)本病为传染性疾病,患者可能会因为害怕将疾病传染给他人而产生忧虑的心理。
2、护理措施
(1)家属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多与患者交流,不要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帮助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2)患者应主动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多参加文娱活动,感受美好生活。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若出现皮疹、低血压等严重不良反应,及时就医。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舒适、卫生的居住环境。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机体消耗,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洗澡,特别是住院患者,不能用手触碰污染区,不小心碰触后及时洗手。
5、家属要勤为昏迷患者翻身、拍背、按摩肢体等,防止患者出现压疮、静脉血栓等。
6、本病具有传染性,生病期间注意隔离,防止疾病传播。
日常-复诊须知:
医生一般建议患者4~6周后复查血常规、生化等指标。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只要在积极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即可。
饮食建议:
1、患者应多进食优质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补充疾病对机体的消耗。
2、患者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3、家属可给予患者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4、为促进消化,应尽量采取蒸、煮、炖、烩的方法烹调食物。
5、建议患者多饮水,保持身体正常代谢,促进细菌毒素排泄和健康恢复。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禁止高盐、高糖饮食,少食肥甘厚腻。
3、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过冷或者过热的食物或者浓茶、咖啡、辣椒、花椒、咖喱等。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养成卫生、健康的饮食习惯。
2、养成规律锻炼的习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3、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应勤洗手、洗澡,勤打扫卫生。
4、积极治疗原发病,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抗生素治疗。
5、插管的患者应遵医嘱勤换导管,烧伤病人应勤换敷料,避免感染。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