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疾病英文名称: enteroinvasive escherich...
养生
疾病名称: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
疾病英文名称: enteroinvasive escherichia coli infection
疾病别名: 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
疾病概述: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enteroinvasive escherichia coli infection)又称为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是一种肠道传染病。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EIEC)是一种致病毒力和侵袭力极强的细菌,感染肠道后可导致患者出现发热、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临床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药物等治疗措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该病是由致病菌感染所引起,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感染性疾病科
发病部位: 肠
常见症状: 发热、 腹痛、 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
主要病因: 侵袭性大肠杆菌感染
检查项目: 血清凝集试验、豚鼠角膜试验
重要提醒: 该病属于传染性疾病,发病期间注意做好胃肠道隔离措施,以免传染给他人。
流行病学-传染性: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是具有传染性的。
流行病学-传染源:
已经感染发病的患者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可通过污染的饮水、食品经口进入肠道而继续生长繁殖。
流行病学-发病率:
该病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有研究指出,在所有细菌性腹泻病中,我国城市人群中EIEC的检出率为0.45%,农村人群中的检出率为0.97%。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主要在大儿童(4岁以上)和成人中致病。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主要见于夏季。
病因-总述: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经口进入体内,感染肠道后侵袭肠黏膜上皮细胞,细菌死亡后释放出内毒素,破坏细胞,形成炎症和溃疡,引起腹泻。
病因-基本病因:
1、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侵入肠上皮细胞,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引起炎性反应。
2、该致病菌不产生肠毒素,主要侵犯结肠,形成肠壁溃疡。致病毒力强,只要10~100个细菌即可发病。
3、致病菌污染了水源、食物,可随进食通过口进入肠道而引起感染。
病因-危险因素:
1、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对于各种致病菌的抵抗力均差,容易发生感染。
2、日常生活中与已经发病的患者密切接触会增加被感染的风险。
症状-总述: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患者一般起病急骤,潜伏期短。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等,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出现脱水、休克等并发症。
症状-典型症状:
1、发热
当致病菌侵入人体后,会在肠道大量繁殖。其释放的内毒素会刺激人体内的白细胞释放产生白介素,进而刺激人体内的体温调节中枢,造成体温调定点上移。此时会出现产热增加、散热减少的现象,从而引起体温的升高。
2、腹痛、腹泻
致病菌侵袭肠道上皮细胞,影响了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患者出现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
3、里急后重
主要表现为下腹部不适,很想解大便,然而又无法一泄为快。
4、脓血便
患者大便中会混有脓状黏液及血液。
症状-并发症:
1、 菌血症
主要见于儿童,以及有营养不良、镰状细胞贫血、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合并菌血症者症状较严重,病死率高达46%。菌血症多见于发病后1~2天,抗生素治疗有效。
2、溶血尿毒症综合征
患者会有发热、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肾功能异常。部分患者有头痛、嗜睡、幻觉表现,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痉挛、昏睡症状,通常发生于腹泻开始后的1~2周。
3、脱水、休克
患者由于长期、大量的腹泻,可能会出现脱水、水电解质紊乱的情况。感染严重时还会导致休克的发生。
4、其他
患者还有可能出现反应性关节炎、肠穿孔、中毒性肠麻痹、脑水肿、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并发症。
就医-门诊指征:
1、突然出现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
2、伴有里急后重、脓血便等症状;
3、伴有其他进展性的症状或体征。
出现以上情况需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可到消化内科或感染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腹部进行体格检查,着宽松、易于暴露腹部的衣物,方便检查。
3、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主要表现为哪里不舒服?出现多长时间了?
2、您腹泻的症状严重吗?每天大概多少次?
3、您的大便是什么性状的?是脓血便吗?
4、您在出现这些症状前吃过什么不洁的食物吗?
5、您周围的人有和您症状相似的患者吗?
6、您在出现这些症状前去过人多的地方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
2、导致我得这个病的原因有哪些?会传染吗?
3、我的情况严重吗?会癌变吗?
4、我需要做胃镜检查吗?会有损伤吗?
5、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6、大概需要治疗多长时间?可以治愈吗?以后还会复发吗?
7、我平时应该注意什么?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检查-预计检查:
对于前来就医的患者,医生首先会对其进行一般的体格检查,判断患者的病情。还会建议患者进行血清凝集试验、豚鼠角膜试验等检查,以进一步判断和评估实际病情。
检查-体格检查:
此类患者往往起病急骤。就医时医生会测量其体温,监测血压、脉搏、心率,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评估是否有危急情况。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清凝集试验
该检查可帮助医生评估患者所感染的细菌类型。
2、豚鼠角膜试验
侵袭性大肠杆菌接种到豚鼠眼角膜,能在短时间内引起豚鼠的眼角膜炎。医生将从患者体内分离出的致病菌接种到豚鼠角膜上,观察有无该变化。如果豚鼠发生了角膜炎,即为阳性,可诊断侵袭性大肠杆菌感染。
检查-影像学检查:
一般来说无需进行特殊的影像学检查,有时为了与其他胃肠道疾病相鉴别,可能会进行影像学的检查,建议患者遵医嘱进行。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过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结合相应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可做出诊断。临床上该病的确定诊断一般必须要有EIEC血清凝集试验阳性。
诊断-鉴别诊断:
在临床上需注意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与细菌性痢疾相鉴别。
1、相似点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急慢性患者和带菌者为传染源,经粪口途径传播,终年散发,夏秋季可流行。患者同样有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等临床表现。
2、鉴别点
血清凝集试验、豚鼠角膜试验可帮助医生鉴别两者。鉴别培养基有枸橼酸盐培养基、醋酸钠培养基。
治疗-治疗原则:
发病期间医生嘱患者休息,病情严重者需要补液等一般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抗菌药物治疗,以促进机体恢复健康。
治疗-一般治疗:
1、症状明显的患者必须卧床休息。遵医嘱按照肠道传染病消毒隔离,以免传染给他人。
2、发病期间饮食以流质为主,病情好转后改用稀饭、面条等。忌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3、有失水者应酌情补液。对反复呕吐或严重脱水者,可考虑先静脉补液,尽快改为口服补液。
治疗-药物治疗:
1、抗菌药物
医生会根据患者药敏试验或大便标本培养的结果选择相应的抗菌药物,避免无针对性的滥用。常用药物包括下列几种:
(1)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等具有抗菌谱广,口服易吸收等优点,对治疗该病有效。
(2)磺胺类药物:口服复方磺胺甲噁唑可达到治疗目的。对有磺胺过敏者,白细胞减少者,以及肝、肾功能不全者忌用。
2、微生态制剂
利用正常微生物或促进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制成的药剂,可促进正常微生物群生长繁殖而抑制致病菌生长繁殖。常用的有双歧杆菌、乳酸菌、乳果糖、果寡糖等。患者使用该类药物时注意与抗菌药物错开2小时左右,以确保各自能正常发挥作用。
治疗-相关药品:
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双歧杆菌、乳酸菌、乳果糖、果寡糖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来说无需进行特殊的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侵袭性大肠杆菌感染有自愈的倾向。对于症状严重,病情持续进展的患者,积极采取药物等治疗措施可取得良好的预后。需要注意的是,若治疗不及时,其所致的腹泻病死率较高。
预后-危害性:
1、起病急骤,反复腹泻等症状会影响正常的生活。
2、可能会引起脱水、休克等危急情况,危及生命。
预后-自愈性: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在多数情况下属于自限性疾病,多于1~2周内痊愈。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该病起病急骤且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脱水、休克等危急情况,一般建议积极就医接受相应的干预治疗。
预后-治愈性:
经过积极的采取药物等治疗措施,可治愈。
预后-治愈率:
确切的治愈率尚无准确数据参考。有研究指出,积极采取药物治疗,治愈率可达90%~95%。
预后-复发性:
当患者再次受到致病菌感染时,可复发。
预后-生存周期:
经过积极的干预治疗,一般来说不会对自然寿命造成影响。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治疗不及时,有可能由于脱水、休克等并发症而死亡。
日常-总述:
科学有效的日常护理有利于促进疾病早日恢复。患者要注意遵医嘱用药,注意休息,合理饮食,做好隔离,防止传染给他人。
日常-用药护理:
1、患者日常生活中要严格遵医嘱用药,不能私自停药、换药,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2、用药期间注意不良反应,如应用环丙沙星时可能会出现头昏、头痛、嗜睡或失眠等症状。出现不良反应需及时报告医生,由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日常-生活管理:
1、营造舒适、安静、放松的生活环境,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湿度。
2、病情轻微或缓解者,可适当增加活动、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3、注意卫生,保持室内清洁。患者勤洗手,勤换洗衣物。
4、本病具有传染性,生病期间注意隔离。家属应及时对被污染的地面和衣物进行清洁消毒,防止疾病传播。
5、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
日常-病情监测:
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大便性状、次数。注意是否有大汗、四肢湿冷,心率加快、昏厥等症状,这些症状提示病情加重,需及时就医。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急性腹泻期可能需要暂时禁食,使肠道完全休息。必要时可静脉输液,以防失水过多导致身体脱水。
2、不需禁食者,发病初期宜进食清淡、流质食物,如蛋白水、果汁、米汤、薄面汤等,以咸为主。禁牛奶、蔗糖等易产气的食物。有些患者可能会对牛奶不适应,喝牛奶后常会加重腹泻。
3、排便次数减少、症状缓解后改为低脂、流质饮食,或低脂、少渣、细软、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如大米粥、藕粉、烂面条、面片等。
4、腹泻基本停止后,可供给低脂、少渣、半流质饮食或软食。少量多餐,以利于消化,如面条、粥、馒头、烂米饭、瘦肉泥等。仍应适当限制含粗纤维多的蔬菜、水果等,以后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
5、注意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补充,如鲜橙汁、番茄汁、菜汤等。
饮食禁忌:
1、禁酒,忌肥肉、坚硬而含粗纤维多的蔬菜、生冷瓜果,以及含油脂多的点心等。
2、腹泻时不宜吃辣椒、芥末等刺激性食物,对肠道有刺激。
3、尽量不吃导致腹胀的食物,如豆类、过多的牛奶等,会使肠内胀气,加重腹泻。
4、避免暴饮暴食。
5、不可食用变质、过期食物。
6、不吃未煮熟的食物。
预防措施: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是一类传染性疾病。注意个人卫生,不吃不洁食物有利于预防本病,具体措施如下:
1、日常生活中做好家庭及个人卫生,饮食要干净,避免细菌感染。
2、不喝生水,不吃没有煮熟的海鲜。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加机体抗病能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