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肠易激综合征疾病英文名称: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疾病...
养生
疾病名称: 肠易激综合征
疾病英文名称: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
疾病概述: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其特征为持续或间歇发作的腹痛、腹胀,常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但无器质性病变。肠易激综合征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很大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需积极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因素有关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肠
常见症状: 腹痛、腹泻、便秘
主要病因: 与心理因素、肠道感染、食物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
检查项目: 血常规、便常规和隐血检查、腹部B超、结肠镜、钡剂灌肠造影
重要提醒: 如果出现腹部不适或腹痛、排便异常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临床分类:
根据粪便的性状可分为:
1、便秘型(IBS-C)
至少25%的排便为硬粪或干球粪,松散(糊状)粪或水样粪少于25%。
2、腹泻型(IBS-D)
至少25%的排便为松散(糊状)粪或水样类,硬粪或干球粪少于25%。
3、混合型(腹泻便秘交替型IBS-M)
至少25%的排便为硬粪或干球粪,并且25%的排便为松散(糊状)粪或水样粪。
4、不定型(IBS-U)
粪便的性状异常,不符合上述三型的任何一种。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中青年女性。
病因-总述:
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还未明确,目前认为是心理因素、食物因素、遗传因素、肠道感染、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病因-基本病因:
1、心理因素
患者精神发生异常,可有焦虑、敌意、悲伤、抑郁和睡眠习惯紊乱,相当多的患者有负性事件的发生,如失业、家人死亡、性虐待、体罚、手术和婚姻破裂等,心理因素可造成胃肠道动力或感觉功能异常。
2、食物因素
33%~66%的患者出现食物不耐受,以碳水化合物不耐受为主。少数患者伴有食物过敏。
3、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有家族性发病倾向,同卵双生患者双方发病率显著高于异卵双生患者。
4、肠道感染
肠道急性细菌感染后10%~30%的患者发展为肠易激综合征,病原体包括弯曲杆菌、志贺菌和沙门菌等,肠道感染引起的黏膜炎症反应、通透性增加、局部免疫激活与发病有关。
5、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迷走神经活性显著升高,便秘型迷走神经张力降低,患者自主神经对伤害性刺激反应异常。
症状-总述:
患者常出现腹部不适或腹痛、排便异常等症状。疼痛位置在下腹部较多,也可呈游走性,发作和持续时间不定,常在排气或排便后缓解。腹泻多在晨起或餐后出现,无血便。便秘往往伴有便后不尽感,部分患者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
症状-典型症状:
1、腹痛
该症状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十分常见,许多患者常以此为首诊症状。腹痛常发生于餐后或排便前,可位于腹部的任何地方,以下腹部和左下腹多见。腹痛的程度轻重不一,可从腹部不适至剧痛。腹痛多发生于患者清醒时,很少影响食欲,当注意力分散或睡眠后,疼痛可缓解或消失。而当处于应激或情绪紧张时,可促发或加重症状。餐后腹痛者解便后可缓解。
2、排便异常
(1)腹泻:表现为大便次数频率增多,但每次排便量少,一般每日3~5次左右,少数严重发作期可达10余次。多为黏液稀便,但无脓血,并非频繁水样腹泻。
(2)便秘:多发生于疾病早期,随病程缓慢进展,排便次数可从每周1~2次至数周1次不等,粪便呈羊粪状或细杆状,多伴有腹痛或腹胀。
(3)腹泻便秘交替:部分患者可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
症状-并发症:
1、性欲减退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易引发腰痛,可能导致性欲减退。
2、失眠
肠易激综合征易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导致失眠,并常伴有头痛、头晕等。
症状-伴随症状:
1、上消化道症状
部分患者可伴有多种上消化道功能紊乱的症状,如嗳气、恶心等。
2、精神症状
部分患者可出现心理精神异常的表现,如焦虑、抑郁等。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出现的腹部不适或腹痛,影响日常生活。
2、伴有排便异常,如便秘或腹泻。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尽早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本病属于消化内科范畴,患者可到消化内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诊卡,并提前预约挂号。
2、最好着宽松易于暴露腹部的衣物,方便医生进行腹部触诊。
3、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携带药盒。
4、若考虑进行结肠镜检查,注意提前咨询预约,检查前禁食6~8小时。
5、家属可陪同就诊。
6、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是哪里不舒服?有这种情况多久了?
2、您的症状什么情况下会缓解?什么时候会加重?
3、您以前有过类似的症状吗?
4、您一天大便多少次?大便是什么样的?
5、您腹痛的时候想上厕所吗?上厕所以后腹痛有缓解吗?
6、您出现腹部不适之前吃过什么食物?
7、您自己吃过什么药吗?是怎么吃的,有缓解吗?
8、您平时生活压力大吗?这次发病前情绪起伏大吗?
9、您家里有相似情况吗?父母姐妹有消化道疾病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
2、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种疾病?
3、这种疾病严重吗?能治愈吗?
4、您觉得我应该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治疗?
5、治疗周期多久?
6、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7、治疗后还有可能复发吗?
8、在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9、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若出现腹痛、排便异常等相应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医生在详细询问病史后,可能对患者进行腹部触诊、听诊以及直肠触诊,判断有无异常体征,还会建议患者进行血常规、便常规和隐血检查、腹部B超、结肠镜、钡剂灌肠造影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排除其他疾病。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腹胀严重者可见腹部膨隆。
2、触诊
对于腹痛的患者一般会有脐周及左下腹的轻压痛。部分患者在直肠指诊中可有直肠后壁的触痛。
3、听诊
腹泻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肠鸣音亢进;便秘的患者可能出现肠鸣音减弱。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了解患者白细胞计数有无异常,有无贫血。
2、便常规和隐血检查
了解患者胃肠道有无细菌、病毒感染,以及有无出血。
检查-其他检查:
结肠镜检查:检查肠道内有无器质性病变。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腹部B超
检查腹腔内有无器质性病变。
2、钡剂灌肠造影检查
观察肠道内腔和内壁结构有无变化。
诊断-诊断原则:
就诊时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若出现腹部疼痛、排便异常等症状,应警惕肠易激综合征的可能。为明确诊断,医生可能建议患者做血常规、便常规、结肠镜等检查。此外,还需与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在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基础上,反复发作的腹痛,近3个月内发作至少每周1次,伴下面2项或者2项以上症状:
(1)与排便相关;
(2)症状发生伴随排便次数改变;
(3)症状发生伴随粪便性状(外观)改变。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以上诊断。
2、以下症状不是诊断所必备,但属常见症状,这些症状越多越支持IBS的诊断:
(1)排便频率异常(每天排便>3次或每周<3次);
(2)粪便性状异常(块状硬便或稀水样便);
(3)粪便排出过程异常(费力、急迫感、排便不尽感);
(4)黏液便;
(5)胃肠胀气或腹部膨胀感。
诊断-鉴别诊断:
1、结肠癌
腹痛、腹泻是结肠癌的主要症状,常伴有里急后重或排便不畅等表现,这些症状与肠易激综合征相似。常伴有便血,后期恶性消耗症状明显。一般年龄大于40岁,或有肿瘤家族史,特别是近期出现排便性状改变的患者,需进行结肠镜活检,可以帮助鉴别本病。
2、缺血性肠病
常见于中老年人,腹部疼痛,位置固定,多在左上腹部。腹痛与进食有关,重者血便,结肠镜可辨别。
3、溃疡性结肠炎
两者均有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黏液便等症状,肠易激综合征一般不会影响全身情况,而溃疡性结肠炎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消瘦、贫血、发热、虚弱等全身症状。溃疡性结肠炎镜下可见结肠黏膜粗糙、接触易出血、有黏液血性分泌物附着、多发性糜烂、溃疡或弥漫性黏膜充血、水肿,甚至形成息肉。可由此鉴别二者。
治疗-治疗原则:
肠易激综合征主要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消除患者顾虑为治疗目的。通常以药物治疗为主,针对患者出现的不同症状,医生会选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对伴有失眠、焦虑者可适当给予镇静药。
治疗-一般治疗:
了解促发因素,并设法予以去除。指导病人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避免食用诱发症状的食物。告知患者肠易激综合征的性质,解除病人顾虑。
治疗-药物治疗:
1、解痉剂
腹痛时选用,包括抗胆碱药(如东莨菪碱)、平滑肌抑制剂(如美贝维林和阿尔维林)、胃肠道选择性Ca2+拮抗剂的四胺衍生物(匹维溴铵和奥替溴铵)以及外周阿片受体拮抗剂(曲美布汀)等。抗胆碱能药物不可长期使用。
2、止泻剂
洛哌丁胺或地芬诺酯止泻效果好,适用于腹泻症状较重者,但不宜长期使用。轻症者宜使用吸附止泻药,如蒙脱石散。
3、导泻剂
对以便秘为主的病人,宜使用作用温和的轻泻剂,常用的渗透性轻泻剂如聚乙二醇、乳果糖或山梨醇。
4、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
如阿洛司琼,可以减轻女性IBS-D患者的疼痛、排便急迫感和排便频率,但应警惕缺血性肠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5、抗精神病药物
中重度IBS合并抑郁与焦虑患者,建议给予抗抑郁或焦虑药物治疗,对于无精神异常的患者在其他药物无效时也可以给予抗抑郁治疗,因为后者可以提高内脏疼痛阈值,降低内脏敏感性。
6、肠道微生态制剂
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酪酸菌等制剂,可纠正肠道菌群失调,对腹泻、腹胀有一定疗效。
治疗-相关药品:
东莨菪碱、美贝维林、阿尔维林、匹维溴铵、奥替溴铵、曲美布汀、洛哌丁胺、地芬诺酯、蒙脱石散、聚乙二醇、乳果糖、山梨醇、阿洛司琼、双歧杆菌制剂、乳酸杆菌制剂、酪酸菌制剂
治疗-手术治疗: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心理和行为疗法:患者症状严重且顽固,经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无效者应考虑予以心理行为治疗,包括心理治疗、认知疗法、催眠疗法和生物反馈疗法等。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1~2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肠易激综合征的具体治疗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经过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预后-危害性:
1、肠易激综合征病程较长,可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
2、可反复发作,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甚至出现精神障碍。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会自愈,需积极治疗。
预后-治愈性: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一般症状可得到缓解。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日常-总述:
患者应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同时应积极配合治疗,合理膳食,减少疾病复发。
日常-心理护理:
患者可能会因为腹痛、腹泻或便秘症状影响日常生活,从而出现烦躁、焦虑等负面情绪。家属应充分体谅患者,多与患者交流,并给予关怀,使患者对家人产生信任感和归属感。患者可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了解治疗的目的与方法,解除不良情绪。也可通过听音乐、画画等方式放松心情,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谨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停药或增减药量,对于出现精神和心理障碍的患者,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抗抑郁药物。
日常-生活管理:
1、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2、饮食定时定量,不过饥过饱。
3、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4、对腹泻者,注意进行肛周皮肤护理,避免反复腹泻后肠液对肛门的刺激,便后应用温水充分清洗肛门,并用柔软的卫生纸擦干。
日常-病情监测:
肠易激综合征一般不危及生命,但该病的常见症状(腹痛、腹泻、便秘等)很易掩盖新发生的肠道恶性病变,因此患者应定期体检,注意自身健康状况。
饮食调理:
合理的饮食不仅能够为患者提供丰富的营养,改善营养状况,同时有助于减少胃肠道刺激,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早期恢复,对患者早期康复有着积极意义。
饮食建议:
1、便秘患者应多饮水,多食用粗纤维食物,如芹菜、韭菜等,促进肠蠕动。
2、可采取少量多餐的饮食习惯,饮食需细软、少渣、无刺激、易消化。
3、多食含维生素丰富的食品。B族维生素可促进肠壁收缩,增强消化吸收能力,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所以应多食用酵母、橘汁、柠檬汁、西红柿汁、鱼肝油等。
饮食禁忌:
1、腹泻患者需减少食用增加肠道气体的食物,如豆类、卷心菜等。
2、忌食过冷、过热的食物。
3、避免摄入不耐受的食物。
4、禁食辛辣刺激之物,如咖喱、辣椒、芥末等。减少对肠黏膜的刺激,以免加重病情。
预防措施:
本病多在思想负担沉重、情绪紧张、焦急、愤怒、抑郁等情况下发病。因此避免精神刺激、解除紧张情绪、保持乐观态度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