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创伤性膈疝疾病英文名称: traumatic diaphragmatic hernia疾...
养生
疾病名称: 创伤性膈疝
疾病英文名称: traumatic diaphragmatic hernia
疾病概述:
创伤性膈疝(traumatic diaphragmatic hernia)是指因各种外力损伤引起膈肌破裂,造成腹部脏器通过膈肌裂口进入胸腔内。可由刀刃、枪弹等造成胸腹部直接的穿透伤引起,也可由间接的挤压、挫伤、跌伤等钝性伤引起。临床一般表现为胸痛、胸闷、憋气、咳嗽、心悸、呼吸困难、腹痛、食欲不振、恶心、腹胀等,可伴有其他组织和脏器的损伤。多发生于左侧,一般在外伤后立即发生,少数可于受伤后数月乃至数年才被发现。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胸外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膈肌
常见症状: 胸痛、胸闷、憋气、咳嗽、心悸、呼吸困难、腹痛、食欲不振、恶心、腹胀、呕吐、呕血、黑便
主要病因: 外力损伤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胸部与腹部X线、消化道造影、胸部CT、B超、磁共振成像(MRI)、血常规、心电图、胸腔镜
重要提醒: 创伤性膈疝是外科急重症,会危及生命,患者受到外伤后出现腹痛、胸痛、呼吸困难应立即就医。
临床分类:
根据创伤的性质分类:
1、直接损伤(穿透伤)
主要为穿透伤,刀刃、枪弹、木棍等直接穿透膈肌,或手术导致医源性膈肌损伤,引起创伤性膈疝。
2、间接损伤(钝性伤)
主要为闭合伤,如挤压、坠落、车祸、过度负重等使胸腔与腹腔之间压力差增大,造成膈肌破裂而发生创伤性膈疝。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创伤性膈疝总体发病率较低,但在临床中也并不少见,占胸腹部创伤的5%左右。其中,90%以上的创伤性膈疝发生在左侧。
流行病学-死亡率:
1、急性期严重的膈肌破裂复合伤患者病死率可达10%-26%,大部分死亡原因是大出血、心脏损伤、颅脑损伤等复合伤,而非膈疝。
2、急性期就能迅速确诊、接受治疗的患者病死率为3%,若诊治不及时病死率可达25%。
3、进行膈肌修复手术的患者病死率为2%左右,若有胸腹脏器损伤等合并伤病死率为20%-80%,发生严重的肠绞窄与肠坏死者病死率可高达80%。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易受刀、枪等外伤的人群。
2、有过胸、腹部手术者。
3、经历车祸、高处坠落、地震等意外事故的人群。
4、装卸重物、挑重担、过度举重等负重过重者。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由于近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基础设施完善,汽车数量增多,车祸、施工场地意外等钝性伤发生增加,使得本病发病率逐年增多。
病因-总述:
本病的病因是各种直接或间接外伤,导致膈肌破裂,腹腔内的脏器通过破裂的膈肌,从腹腔进入胸腔内。
病因-基本病因:
正常情况下,膈肌是一个向上的穹隆式肌腱结构,将体腔上下分为胸腔、腹腔两部分。当遭受各种外力损伤,导致膈肌破裂,特别是裂口较大时,由于胸腔内为负压,腹腔内的胃、肠、大网膜、肝、脾等脏器就会很容易通过破裂处进入胸腔内,发生膈疝。直接损伤裂口一般较小,间接损伤裂口较大,膈肌破裂可以是任何形状,发生于膈肌任何部位,但以膈肌顶部为中心呈放射状裂伤者较多,或位于肌腱交界处,右侧由于有肝脏而有一定缓冲,左侧却直接暴露于腹腔,故左侧创伤性膈疝较多见。
1、直接损伤
(1)穿透伤:刀刃、铁棍、木棍、枪弹等直接穿透膈肌,使膈肌产生裂口。
(2)医源性损伤:手术后膈肌切口缝合不良,或胸腔引流管压迫膈肌导致膈肌坏死等。
2、间接损伤
胸部和腹部严重的闭合性损伤,引起胸腔、腹腔之间压力差骤然增大,导致膈肌破裂。
(1)挤压:建筑物倒塌、爆震伤等,使胸腹部受到压迫。
(2)减速损伤:高处坠落或交通事故时飞机、汽车骤然减速,使胸腹受到冲撞。
(3)其他:用力挑重担、装卸重物、过度举重等,引起胸腔、腹腔内压力差增加。
症状-总述:
本病的症状主要与创伤部位及严重程度、膈肌破裂大小、疝入胸腔的脏器有关。膈疝可毫无症状地存活多年,甚至数月或数年后才出现症状。单纯性膈肌损伤可能伴有严重的腹内脏器损伤表现,复杂的创伤性膈疝多伴有其他部位或脏器的多发性、复合性损伤。部分患者的膈疝症状被其他严重损伤或抢救措施掩盖,病情稳定后才出现临床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胸部症状
大多数患者会出现胸痛、胸闷、憋气、咳嗽、心悸症状,一般可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口唇青紫、低血压。
2、腹部症状
患者也常见腹部症状,左上腹胀痛、食欲不振、恶心、腹胀、消化不良,严重时可有呕吐、呕血、黑便,有的可出现停止排气、排便的肠梗阻表现。
症状-并发症:
1、休克
由于外伤、出血等可能导致创伤性或失血性休克,腹腔脏器疝入胸腔发生绞窄坏死,可引起感染性休克,需要迅速进行抢救。
2、感染
胃、肠等脏器进入胸腔内,出现穿孔、坏死,可导致胸腔内严重感染。肺脏收到压迫,可能会出现肺部感染。
3、肠绞窄和肠坏死
肠通过膈肌裂口进入腹腔,若长期卡在破裂口,会造成肠道严重的缺血,导致肠绞窄和肠坏死,死亡率较高。
4、慢性衰竭
膈疝会对胸腔和腹腔内的脏器进行挤压,长期会影响呼吸功能、循环功能和消化功能,造成患者慢性衰竭。
症状-伴随症状:
1、常伴有肋骨骨折、骨盆骨折、四肢骨折、脊柱骨折等。
2、可伴有其他脏器的损伤,如颅脑外伤、腹腔脏器破裂或出血、心包裂伤或心脏挫伤等。
就医-急诊指征:
1、受到严重的外伤。
2、出现胸痛、呼吸困难。
3、出现剧烈腹痛、大量呕血。
4、出现心悸、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口唇青紫,甚至意识模糊。
需急诊处理或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出现胸痛、胸闷、憋气、咳嗽、心悸等。
2、伴有腹痛、食欲不振、恶心、腹胀、呕吐、黑便等。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情况危急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须于胸外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胸腹部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着宽松易于暴露的衣物,方便检查。
3、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什么时候出现的?
2、您的症状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缓解?
3、您受过什么外伤吗?
4、您以前有什么其他疾病吗?
5、您近期做过检查吗?
6、您以前做过什么手术吗?
7、您自己用过什么药物吗?有改善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我这是创伤性膈疝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3、我这个病对未来有什么影响吗?
4、我需要做些什么检查?
5、我需要做手术吗?手术治疗都有哪些选择呢?手术后会对我有什么影响吗?
6、我这个病可以治愈吗?以后还会复发吗?
7、我平时应该注意什么?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受到胸腹部外伤后出现胸痛、腹痛、呼吸困难等,应及时就医。医生会在询问病史后,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之后进行胸部及腹部X线、消化道造影、胸部CT、B超、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根据患者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必要时可行心电图、胸腔镜探查。
检查-体格检查:
1、可见患者局部外伤,部分患者可见口唇紫绀、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呼吸加快。
2、胸部查体可闻及下胸部叩诊呈浊音或浊音、鼓音相间,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可在胸部闻及肠鸣音,有时可发现心脏、气管移位。
3、腹部查体可见有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
检查-其他检查:
1、胸腔镜
有胸腹部创伤,怀疑膈肌破裂,但影像学检查不能明确诊断者,可行胸腔镜检查,是判定膈肌损伤的有效方法。医生在患者胸部钻孔,将摄像头与手术器械伸入胸腔内,明确探查胸腔内情况,并可同时清除胸腔内积血和血块,进行止血和创伤的修复。
2、心电图
患者就诊时出现胸痛、疼痛向肩背放射,尤其是中老年患者,需要做心电图,与心梗进行鉴别。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胸部及腹部X线
是本病常用的检查方法。可见伤侧膈肌轮廓不清或部分消失,胸腔内见到含有气体与液体的胃肠影像或其他实体脏器影像,心脏、纵膈移位,出现消化道穿孔的患者可见膈下游离气体。也可在胃肠道内放置导管后再进行摄片,可见导管滞留在胸腔内。但敏感性较低,主要用于初步筛查。
2、消化道造影
包括上消化道造影与钡剂灌肠,口服造影剂或用钡剂灌肠后,进行X线摄片,可见含有造影剂的胃肠位于胸腔内。但仅适用于病情平稳的患者。
3、胸部CT
胸部CT扫描可见膈肌不连续,胸腔内见到胃肠等结构,并能进一步了解腹腔脏器和胸壁情况。CT显示清楚,对膈肌破裂显示率可达100%,尤其是螺旋CT的发展,扫描快、范围全面,逐渐成为创伤性膈疝诊断的首选。适用于病情平稳,能够配合检查的患者。
4、B超
B超检查无创伤、可进行床边操作,对膈肌结构和胸腔内疝入物显示较清晰,具有一定诊断价值。胸部B超见膈肌连续性中断,并可以判断疝入胸腔的脏器。但合并胃肠胀气、气胸等情况会严重影响诊断的准确性。
5、磁共振成像(MRI)
核磁可以更清楚地显示膈肌上下的关系,更好地观察膈肌形态与疝入胸腔的脏器,在显示疝具体内容上比CT更准确。但MRI检查时间长,需要平卧,不适合危重患者。
诊断-诊断原则:
患者病史与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的关键。患者一般有明确外伤病史,结合症状体征,除胸部、腹部X线、CT、B超以外,还可能进行消化道造影、胸部MRI等帮助明确诊断,病情危急或影像学检查无法确诊者,可行胸腔镜探查。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排除消化道疾病与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诊断依据:
1、病史
患者有胸、腹部外伤病史。
2、临床表现
(1)胸腹部损伤后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腹痛、呕吐、呕血等,体格检查可有胸部叩诊呈浊音或浊音、鼓音相间,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可在胸部闻及肠鸣音,有纵膈移位等。
(2)外伤后经过治疗和观察,出现肠梗阻的症状体征,或出现梗阻但难以找出引起梗阻的腹部原因。
3、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见到典型表现,X线显示横膈模糊不清或膈肌升高,胸部出现气液平,心脏、纵膈移位,有肺萎陷、肺不张,造影显示胃肠在胸腔内,B超、CT等可进一步明确诊断。必要时进行胸腔镜探查。
诊断-鉴别诊断:
1、消化道疾病
消化道疾病如胃炎、消化道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与创伤性膈疝均可见到腹痛、腹胀、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道表现,尤其是部分创伤性膈疝患者在数月甚至数年后才出现食欲不振、腹胀等消化道症状,容易造成误诊,需要进行鉴别。消化道疾病可没有外伤史,多有消化道疾病既往病史,消化道造影或内镜下可看到病变。而创伤性膈疝一般都有胸腹部外伤史,X线平片或消化道造影显示胃肠等脏器在胸腔内。二者通过病史、影像学检查可进行鉴别。
2、急性心肌梗死
二者均可出现胸痛,疼痛向肩部放射,需要进行鉴别。急性心梗可有或没有外伤史,表现见胸痛、胸闷、憋气持续不缓解,患者可有冠心病、心绞痛等病史,心电图有心梗相应改变。创伤性膈疝一般有明确外伤史,还可见呼吸困难、腹痛、呕吐等表现。二者通过病史、心电图、X线等影像学检查可进行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创伤性膈疝的治疗目标是修补膈肌破裂、及时挽救患者生命、防止并发症。一旦确诊,只要患者情况允许,应尽快手术治疗。急性期患者的膈疝如果暂时不危及生命,应先纠正休克及处理致命的创伤,然后再行膈肌破裂修补术。
治疗-药物治疗:
具体详见急性期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硝普钠、硝酸甘油、酚妥拉明、前列腺素E、白蛋白、呋塞米。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主要进行手术治疗,将疝入胸腔的腹部脏器移回腹腔内,并对破裂的膈肌进行修补。以开胸或开腹手术为主,也可联合胸腔镜或腹腔镜手术,探查胸腹情况,进行手术,腔镜手术创伤小、痛苦轻,术后恢复快,且具有照明和影像放大功能,但存在一定局限,部分患者仍需转为开胸手术。
1、创伤早期即可明确诊断的患者,在处理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后,可经胸部或腹部进行手术切口,将疝入胸腔的脏器回纳至腹腔,然后缝合膈肌破口。如果怀疑有内脏破裂或出血者,应行剖腹手术,处理腹腔内脏的损伤,同时修补膈疝。有消化道梗阻或发生绞窄坏死者,需要对胃肠进行部分切除。
2、创伤后经过一段时间才诊断的陈旧性膈疝患者,往往腹内脏器与胸内脏器、组织已经粘连,一般从胸部进行手术切口,需要仔细把粘连的部分分离,将腹内脏器回纳至腹腔后再缝补膈肌破裂。
3、对于创伤较大的患者,损伤累及范围广,需要进行胸腹联合切口。
4、对于膈肌破裂无法对拢缝合的患者,可选用自体组织或人工材料片进行膈肌重建,一般选择聚四氟乙烯补片。
5、根据情况放置引流管,然后关胸或关腹。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出现休克的患者,应紧急纠正休克。
1、恢复组织灌注
(1)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及时开放气道,进行机械通气。
(2)及时静脉补液,进行液体复苏。
(3)有大量血液丢失者,进行输血,纠正贫血。
(4)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正性肌力药物,调节血管功能,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硝普钠、硝酸甘油、酚妥拉明等。
2、降低氧耗
控制体温,镇痛、镇静,进行机械通气等。
3、改善组织细胞对氧的利用
可使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前列腺素E等药物,改善微循环。纠正内环境紊乱,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还可使用白蛋白、利尿剂(如呋塞米)等清除组织内过多水分。
预后-一般预后:
创伤性膈疝是外科急症,预后与创伤情况、是否发生并发症有关。单纯因膈肌破裂死亡者较少,大多数急性期死亡病人均是由于严重大出血、颅脑伤、心脏伤等,未及时诊治的患者,有发生内脏梗阻、坏死的风险,需要积极治疗。手术治疗预后总体较好,成功修补膈肌后很少复发,但仍有较高病死率,尤其是有胸腹脏器合并伤的患者病死率高。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常常合并严重的创伤和休克,危及生命。
2、未及时诊治的患者,由于腹腔脏器疝入胸腔,有发生内脏梗阻、坏死的风险。
3、膈疝长期会影响呼吸、循环、消化功能,造成患者慢性衰竭。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不能自愈,需要手术治疗。
预后-治愈性:
本病通过积极手术治疗,一般可以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后-根治性:
通过手术可以根治。
预后-复发性:
手术成功修补膈肌后,一般很少复发。
日常-总述:
本病多由严重的外伤导致,是外科急重症,患者要正确看待疾病,保持良好的心态,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积极配合治疗。认真观察自身状况,定期复查,以了解病情恢复情况与有无并发症发生。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危急,比较痛苦,还可能会合并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患者可能会产生恐惧、焦虑等严重消极情绪。
2、护理措施
(1)患者应正视疾病,保持良好的心态,可多向医生咨询相关知识,必要时可向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2)患者病情平稳状态下,可多与家人聊天或听音乐、阅读等,转移注意力。
(3)家属对患者给予心理支持,多理解、支持患者,调动患者积极性,劝导患者配合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患者要注意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与负重。
2、戒烟限酒,进行呼吸和咳痰的训练。
3、保持口腔卫生,餐后或呕吐后及时漱口。
4、在病情恢复较好后,可进行手术侧肩关节和手臂的锻炼,帮助功能恢复。
日常-病情监测:
患者要对自身情况进行密切观察,若出现发热、胸痛、呼吸困难等,可能提示疾病加重或并发症的发生,应及时就医。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按照医嘱进行定期复诊,复诊时医生会进行体格检查,还可能做胸腹部X线、CT或B超检查,判断疾病恢复情况及是否发生并发症。
日常-术后护理:
1、预防感染
手术后的患者要注意伤口处的清洁干燥,遵照医嘱使用抗感染药物。
2、活动管理
鼓励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并发症,可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切口愈合,利于肠道蠕动功能的恢复。有严重感染、出血或进行特殊手术的患者,不宜早期活动。
3、手术治疗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下列并发症,应密切观察,及时告知医生:
(1)术后出血:可以发生在手术切口,或胸腔及腹腔内,患者应仔细观察,若切口大量渗血或出现吐血、便血、心悸、头晕等,及时与医生沟通。
(2)肺不张:上腹部手术肺不张发生率为25%,常发生于术后48小时内,患者如果出现突然发热、心悸,需及时告知医生。
(3)腹腔脓肿或腹膜炎:腹部手术常见的术后感染,若患者出现发热、腹痛,应及时告知医生。
4、引流管及胃管护理
术后可能会留置胸部或腹部引流管,并留置鼻胃管进行胃肠减压,患者要严格遵照医嘱妥善固定引流管,尽量避免打折、弯曲,切勿自行拔管。期间患者需要多观察引流物的颜色、量等情况。
饮食调理:
本病可能合并腹部脏器的损伤,且以手术治疗为主,患者要注意日常饮食护理,减少胃肠道负担,促进疾病康复。
饮食建议:
1、手术前3天患者应改用半流质或流质饮食,术前6-8小时禁食。
2、腹部手术后通常在术后2-3天,待消化道动力恢复后开始进食,从流质饮食(如米汤、果汁等)开始,逐渐改为半流质(如肉粥、菜粥、果泥、菜泥、烂面条等)和普通饮食。病情严重者需在病情平稳后开始进食。若不能正常进食超过7天,需静脉补充营养物质。
3、少食多餐,细嚼慢咽。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油腻食物。
2、避免进食较硬或难以消化的食物。
预防措施:
本病为外伤所致,通过减少外伤发生,可以降低疾病风险。
1、注意出行安全。
2、注意锋利物品(刀刃、铁棍等)的使用安全。
3、避免突然的过度负重。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