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单纯性寰枢椎脱位疾病概述: 单纯性寰枢椎脱位是指第一颈椎的侧块在第二颈椎侧块上方发生位移...
养生
疾病名称: 单纯性寰枢椎脱位
疾病概述:
单纯性寰枢椎脱位是指第一颈椎的侧块在第二颈椎侧块上方发生位移。从动态上观察,表现为颈围绕颈的齿状突呈分离旋转半脱位。在临床上可无明显症状,因而易被忽视而漏诊。单纯寰枢椎脱位可表现为枕颈部疼痛、活动障碍等症状,临床上常通过颈部制动、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骨科、神经内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颈部
常见症状: 枕颈部疼痛、活动障碍,全身运动、感觉异常
主要病因: 外伤、疾病因素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X线、CT、MRI
重要提醒: 本病有较高致残率和死亡率,故一旦确诊,应积极进行治疗。
临床分类:
寰枢椎脱位分类如下:
1、TOI外科分型
(1)牵引复位型(T型):患者过伸过屈位X线片或颅骨牵引能复位,三维CT显示寰枢椎关节突关节无骨性融合者均属于T型。该型又以病因、病程和愈后不同分为T1和T2两个亚型。
(2)手术复位型(O型):患者过伸过屈位X线片寰枢椎脱位无复位,三维CT显示寰枢椎关节突关节无破坏或无骨性融合,经严格颈椎牵引1~2周不能满意复位者,为O型。
(3)不可复位型(I型):三维CT显示患者寰枢椎关节突关节骨性融合,颈椎牵引、手术无法松解复位,称为I型。
2、按脱位方向和程度分型
(1)Ⅰ型:寰椎一侧侧块向前部分移位,另一侧为轴的侧块无移位,寰齿关系不变,寰齿前间隙(ADI)<3mm。
(2)Ⅱ型:寰椎一侧侧块向前移位,另一侧为轴的侧块无移位,3 mm<ADI<5 mm。
(3)Ⅲ型:寰椎两侧侧块向前移位,ADI>5mm。
(4)Ⅳ型:寰椎向后移位。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寰枢椎脱位是最常见的上颈椎严重损伤。
流行病学-死亡率:
寰枢椎脱位严重损伤延髓时死亡率极高,为35%。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建筑工人、采矿工人等易被砸伤的人群。
病因-总述:
单纯性寰枢椎脱位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头颈部受到外伤。此外,疾病因素如小儿患有慢性咽后炎症、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均易使寰枢椎脱位。
病因-基本病因:
1、外伤
凡作用于头颈后部的外力均有可能致寰椎横韧带断裂而引起寰椎向前滑出的前脱位(且多伴有侧向及旋转),包括重手法推拿时用力过猛,其中以屈曲型损伤为多见。如其移位程度超过椎管之有效间隙时,则可造成高位颈髓损伤,严重者多死于现场或搬运途中。一般来说,横韧带断裂所引起寰椎脱位时的颈髓损伤,较之齿状突骨折者为重,死亡率高。但临床病例受伤强度多较轻,包括一般跌倒、摔倒、骑跳等常被忽视的外伤。此种病例仅15%~20%波及神经组织,其发生率虽低但后果严重,应注意。
2、疾病因素
亦非少见,尤以儿童为主。主因咽后部慢性炎症造成局部肌肉、韧带及关节囊的水肿、松弛,以及局部骨质脱钙,而引起横韧带的松动、撕脱,并逐渐引起寰椎向前脱位。其发生过程缓慢,神经症状一般较轻,但如附加外伤因素,则易招致意外。侵及颈段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亦有20%左右病例可能出现此种后果。此外,由于齿状突的畸形亦易引起寰枢脱位,常见的畸形在同样外伤情况下,这些病例更易引起脱位。
症状-总述:
视移位程度及致伤机制不同,临床症状悬殊甚大。轻者毫无异常主诉,重者可造成完全性瘫痪。临床上常见为颈痛、斜颈、肌肉痉率及活动受限、颈部不稳感、活动受阻、被迫体位等。
症状-典型症状:
1、颈痛、斜颈、肌肉痉率及活动受限
外伤性者多较剧烈,尤以伤后数天以内头颈部呈歪斜状,并拒绝头颈部任何方位的活动,严重者开口亦感困难。而病理性者一般较轻,颈部活动受限亦多不明显。
2、颈部不稳感
即患者自觉头颈部有被一分为二、如折断似的不稳感,以致不敢坐起或站立(自发性者则较轻),平时喜用双手托住头部。
3、活动受阻
无论外伤性或病理性者,一般均有程度不同的头颈部活动受限,严重者开口亦感困难。
4、被迫体位
如双侧关节均有脱位时,头颈呈前倾斜位;如系一侧性关节脱位,则头向健侧旋转并向患侧倾斜。此种体位加重了活动受限的程度,包括张口困难。
5、其他
如后枕部压痛、吞咽困难及发音失常、带有鼻音等,脊髓神经受累时,则出现相应之症状、体征。
症状-并发症:
呼吸中枢受到累及时,可出现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症状-伴随症状:
影响到椎动脉血运时可伴发眩晕、耳鸣、视物模糊、胸闷、血压升高等症状。
就医-急诊指征:
1、出现颈部疼痛、活动受限;
2、肢体运动或感觉异常,不能活动;
2、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需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颈部感到疼痛不适;
2、出现头晕、头痛等;
3、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如出现上述紧急情况,应及时到急诊科就诊;如症状较轻,则可前往骨科或神经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前往就诊的过程中,尽量限制颈部活动,以免加重病情。
3、可能会进行体格检查,可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第一次出现症状前您在做什么?
4、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
5、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
6、有哪个姿势会加重疼痛么?
7、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8、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9、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在外伤后出现枕颈部疼痛、活动障碍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医生会给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而后会选择性地让患者做X线、CT、MRI等检查,以明确诊断以及骨折具体情况。
检查-体格检查:
1、一般检查
检查患者的神智、意识、呼吸、脉搏、血压等一般情况。
2、神经系统检查
(1)感觉系统:医生常用一些器具(如大头针、棉絮或音叉等)触碰患者的皮肤,患者可能会有身体两侧相同位置感觉不一致的情况,还可能完全没有感觉。或者让患者触摸一个常见的物体(如钥匙),患者可能无法准确说出这个物体的大小、形状及名称。此检查主要测试患者的痛触觉、温觉及深感觉,并依据减弱或消失的部位来确定截瘫平面。此外,肛周及会阴部痛触觉亦应加以详细检查。
(2)运动系统:医生会用自己的力量使患者的肢体做被动运动(要求患者的受试肢体放松),医生可感觉到患者的肌肉较硬或者被动运动的阻力较大。医生还会要求患者做特定的活动(如屈肘),然后医生用手施加阻力,感知患者肌肉的力量强度,以测定患者肌力。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片
(1)颈椎张口位片:可观察是否存在寰枢椎及齿突骨折、侧块移位、枢椎齿突偏离等。
(2)颈椎侧位片:主要观察寰枢椎是否存在骨折、前后脱位,以及前后位置关系。主要测量指标包括寰齿前间隙(ADI)和寰枢椎管储备间隙(SAC)。ADI在成年人一般不超过3mm,儿童一般不超过5mm,如果ADI超出此范围则考虑寰枢椎脱位。而SAC一般为18mm以上,低于此值者有脊髓受压的可能。
2、寰枢椎CT扫描及三维重建
CT横断面扫描加重建,能清晰地显示寰枢椎的位置关系、骨性椎管狭窄及骨碎片情况。可用于评估寰枢椎的骨性解剖结构,以及是否存在病理性骨折等。
3、寰枢椎MRI
MRI可判断韧带断裂、关节损伤、脊髓损伤等软组织情况。MRI能直观、清晰地显示出造成寰枢椎脱位的病理解剖因素,并可判断受伤脊髓的位置、形态、损伤的程度等。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病史及其临床表现,结合相应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一般可以进行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需与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管内肿瘤、颈髓脊髓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有外伤、肿瘤、咽喉炎症、类风湿、结核、先天畸形等病史;
2、颈枕部疼痛、活动障碍,常见脊髓功能障碍、眩晕、耳鸣、视物模糊、胸闷、血压升高等;
3、过伸过屈位X线片结果为寰齿前间隙≥5mm,或脊髓有效空间≤14mm,或存在侧块分离>6.9mm;
4、CT和MRI检查可见寰枢椎解剖学异常和脊髓压迫等病理改变
满足1、2、3可初步诊断寰枢椎脱位,满足1、2、3、4可明确诊断寰枢椎脱位 。
诊断-鉴别诊断:
1、颈椎病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是颈椎椎间盘变性、骨质增生和韧带肥厚等原因所致。表现出颈神经根、颈脊髓、椎动脉、颈交感神经受压等一系列症状、体征。颈椎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颈椎病在X线上表现为明显的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和骨质增生。颈脊髓造影可显示椎管狭窄。
2、颈椎间盘突出
多发生在青壮年,病人多有明显的头颈部外伤史,伤后即出现症状。X线检查无明显骨质变化或寰枢椎关节紊乱。颈髓造影显示椎间隙变窄,椎管完全或不完全梗死。CT扫描更有助于鉴别,并能判断其程度。
3、颈椎管内肿瘤
以青壮年多见。病人的症状多呈进行性加重,并进展较快。表现为脊髓及神经根同时受累。颈椎X线检查表现为椎弓根变形变扁,根间距增宽,椎体后缘凹陷,有时可见椎间孔扩大或椎体破坏。脊髓造影或CT扫描可明确诊断。
4、脊髓空洞症
病人常合并颅底凹陷症等枕骨大孔区畸形。病情发展缓慢,有特征性的感觉分离表现。腰穿检查多正常,X线检查无寰枢椎关节紊乱现象,CT扫描或MRI检查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5、后纵韧带钙化
本病好发于颈椎,病人后纵韧带增厚和钙化,使椎管前后径变小,压迫颈椎,出现不同程度的四肢瘫痪。颈椎X线侧位片可见椎体后面有长条形钙化影,寰枢关节正常。
治疗-治疗原则:
寰枢椎脱位的治疗方法取决于寰椎横韧带损伤的程度、复位的难易、复位后的稳定性及脊髓受压的情况。可采取牵引颈部制动的保守治疗,也可采取手术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无
治疗-手术治疗:
1、术前适应性训练
适应性训练可提高手术操作适应性、加快术后康复,主要包括俯卧位训练、唤醒试验训练、呼吸咳痰训练、卧床排便训练、颈部制动移动训练、轴位翻身训练,以及卧位颈肩腰背四肢肌肉锻炼等。
2、手术方式
(1)寰枢椎非融合内固定:本治疗方式适用于新鲜寰枢椎不稳定性创伤导致的T1型患者,具有保存寰枢椎活动功能、提供坚强内固定的特点。常用技术包括寰椎单节段复位固定术、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和寰枢椎后路临时固定非融合术。
(2)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本治疗方式适用于T2型患者,常使用寰枢椎椎弓根钉技术、寰枢椎侧块螺钉技术等术式。另外,对于牵弓或非融合内固定治疗T1型AAD遗留不稳定或骨不愈合、畸形愈合的患者,要给予融合内固定治疗。
(3)Ⅰ期经口咽前路松解,后路复位固定融合(寰枢椎椎弓根钉技术、寰枢椎侧块螺钉技术、枕颈固定融合术)方案治疗O型患者。
(4)使用后路原位减压枕颈融合固定术治疗Ⅰ型患者。
治疗-其他治疗:
牵引及手法治疗纠正脱位是咽部炎症和新鲜寰枢椎稳定性骨折导致的T1型患者(ADI≤5mm和(或)SAC≥14mm)的首选疗法,可帮助周围肌肉松弛,减轻局部水肿、充血及渗出。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中医治疗:
中医疗法可扶正祛邪,加强外科治疗疏通督脉的作用。在促进压迫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方面具有优势,是治疗AAD的重要辅助手段。
1、中药内服
(1)督脉瘀阻证:督脉瘀阻证治疗上宜补气活祛血,瘀通督为主。推荐使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AAD伴脊髓损伤。
(2)气滞血瘀证:外伤直接损伤上颈部筋骨,经络不通,气滞血瘀,宜活血行气,祛瘀止痛为主。推荐使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AAD。
(3)风寒湿痹型:外感风寒湿邪,痹阻上颈部经脉。宜祛风除湿、散寒通络为主。推荐使用羌活胜湿汤加减、葛根汤加减治疗风寒湿痹型AAD。
(4)痰湿阻络型:痰浊阻于上颈部经络,上蒙清窍。宜祛湿化痰,通络止痛为主。推荐使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湿阻络型AAD。
(5)肝肾不足型:肝主筋、肾主骨,肝血亏虚,肾精不足则筋骨失养,弓发骨错缝筋出槽。宜补益肝肾,通络止痛为主。推荐使用独活寄生汤加减、六味地黄联合葛根汤加减治疗肝肾不足型 AAD。
(6)气血亏虚型:气血亏虚,推动元力,外邪客于上颈部经络则气血瘀滞,宜益气养血,活血通络为主。推荐使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气血亏虚型AAD。
2、针灸
针灸可疏通经络、调节阴阳、扶正祛邪。 推荐使用针灸在循经取穴、远端取穴等原则指导下用于ADD患者的康复治疗。
3、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相应穴位。通过局部刺激,可疏通经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具有经济实用,方便易行的优点。推荐穴位按摩疗法,如耳穴按摩。
4、 中药熏洗
中药熏洗在枕颈部利用水蒸气的温热效应,使药力层层渗透,温通关节,松解枕颈部肌、肌腱及韧带挛缩。延缓韧带钙化和骨质退变过程,促进肌力和关节功能的恢复。推荐使用中药熏洗用于无手术切口的AAD局部治疗。
5、中药贴敷
中药贴敷可促进血液循环,解除颈部肌肉痉挛,减轻纤维组织水肿,缓解脊神经所受的刺激和压迫,具有消炎、消肿、解痉、止痛的功效。推荐使用中药贴敷用于无手术切口的ADD局部治疗。
预后-一般预后:
不伴有脊髓受压症状者、早期病例经治疗后神经症状恢复者,预后一般较好;而脱位明显、陈旧性及伴有明显脊髓受压症状者,预后则较差。
预后-危害性:
当寰枢椎压迫脊髓时,可能会出现运动、感觉功能障碍,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
预后-治愈性:
经过治疗可缓解或消除本病相应的临床症状,但部分的患者经过治疗可能依然会有运动、感觉功能障碍。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数据统计。
日常-总述:
单纯性寰枢椎脱位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对于治疗能否解除疾病、恢复颈部功能,患者多心存顾虑。家属和医护人员应多给予鼓励和支持,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消除患者的顾虑、恐惧和不安情绪,增强其治疗信心。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脱位的发生可能为意外,患者及其家属常会出现害怕、恐惧、焦虑、烦躁等症状。
2、护理措施
(1)患者和家属应学习了解单纯性寰枢椎脱位,正确看待疾病,增强面对疾病的勇气和自信心。
(2)家属也应耐心地倾听患者述说自己内心的痛苦,并且及时安慰、疏导患者,鼓励他们将内心的情绪通过正确的渠道发泄出来。
日常-生活管理:
1、因该处椎节多处于不稳状态,异常及过度的活动易引起颈髓受压,因此务必保持局部的稳定。
2、在牵引下应作正常的定期翻身活动,以防引起后枕部及低骼部等处压迫疮。
日常-复诊须知:
遵照医嘱到医院复诊,X线检查是复查常规检查方式。
饮食调理:
本病通常无特殊饮食禁忌或推荐。日常可合理膳食,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保证机体营养物质摄入充足,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疾病的恢复。
饮食建议:
多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豆类、肉类等。
饮食禁忌:
1、禁食辛辣刺激食物,因为辛辣刺激食物很易导致头疼、头晕。
2、少吃过油、过甜的食物,此类食物易加重胃肠道的负担。
预防措施:
本病病因众多,通过以下措施可降低发病风险。
1、不要对颈部进行不规范的按摩理疗。
2、避免极限运动,避免行车时过快,高空作业做好保护措施。
3、注意休息,避免疲劳工作。
4、积极治疗唐氏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定期检查是否存在寰枢椎脱位。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