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胆道华支睾吸虫病疾病英文名称: clonorchiasis sinensis疾病概述: ...
养生
疾病名称: 胆道华支睾吸虫病
疾病英文名称: clonorchiasis sinensis
疾病概述:
胆道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 sinensis)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在人体肝内胆管引起的寄生虫病。常因人体摄入了含有活的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淡水鱼虾,吸虫寄生在人体的胆管内并引起胆汁淤积、胆管损伤及肝损害。其临床特征为精神不振、上腹隐痛、腹泻、肝肿大等,严重者可发生胆管炎、胆石症及肝硬化等并发症,感染严重的儿童常有营养不良和发育障碍。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
发病部位: 胆囊、肝脏
常见症状: 精神不振、上腹隐痛、腹泻、肝肿大
主要病因: 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体所致
检查项目: 血常规、肝功等、B超、CT、虫卵检查、免疫学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通过饮食传播,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感染。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感染华支睾吸虫的哺乳动物(猫、犬、猪等)和人为主要传染源。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人因进食未煮熟而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淡水鱼(如麦穗鱼)或虾而感染。感染方式因生活习惯、饮食嗜好而有所不同。但多因生食淡水鱼、虾,也有由于烤、烧、炒、煎小型鱼类不熟而感染。此外,用切生鱼肉的刀及砧板切熟食,用盛生鱼的器皿盛食,甚至饮用囊蚴污染的生水也可受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暂无确切的发病率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人对本病普遍易感。感染率高低与居民的生活、卫生习惯及饮食嗜好有密切关系。
病因-总述:
本病为感染华支睾吸虫所致,可通过食用带有华支睾吸虫的食物而感染。感染方式因生活习惯、饮食嗜好而有所不同,但多因生食淡水鱼、虾而感染。华支睾吸虫进入人体后,可大量繁殖,虫数可达数千条以上,使肝内胆管及其分支均充满虫体和虫卵,可发生胆管阻塞、胆汁淤积等病变;也可导致胆管的局部损害和黏膜脱落,引起局部胆管的炎症、继发性细菌感染等病变。
病因-基本病因:
1、华支睾吸虫的生物学特性
该病由感染华支睾吸虫引起,华支睾吸虫属于吸虫类。成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肝内的中、小胆管内,有时移居较大胆管或胆总管。产卵后,虫卵随胆汁进入肠道,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入水后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吞食后,在螺消化道内孵出毛蚴,并穿过肠壁向肝脏移行,经胞蚴、雷蚴的无性增殖阶段产生大量尾蚴。尾蚴成熟后自螺体逸出,在水中侵入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体内发育为囊蚴。终宿主(人或哺乳动物)因食入未煮熟的淡水鱼、虾而受染。囊蚴在人或哺乳动物胃肠内经消化液的作用后,幼虫在十二指肠内脱囊逸出,继而从胆总管或穿过肠壁经腹腔进入肝脏,在肝内的中、小胆管内发育为成虫。从感染囊蚴到成虫成熟产卵需1个月左右,成虫在人体内的寿命可长达2~30年。
2、致病机制
华支睾吸虫主要寄生在人肝内中小胆管,但也可在胆总管、胆囊、胰腺管甚至十二指肠或胃内发现。寄生于人体的虫数一般为数十条至数百条。感染轻者,无肉眼可见病变,无临床症状。感染较重者,虫数可达数千条以上,肝内胆管及其分支均充满虫体和虫卵,可发生胆管阻塞、胆汁淤积等病变。虫体可导致机械性阻塞;虫体还可以以胆管的上皮细胞为食并且吸血,从而导致胆管的局部损害和黏膜脱落。虫体代谢产物和虫体直接刺激引起局部胆管的炎症、继发性细菌感染。其发病还与宿主的年龄、营养、抵抗力以及其他疾病的并存等有关。
病因-危险因素:
喜食生食、喜饮生水。
症状-总述:
本病一般起病缓慢,在发病前可有1~2个月的潜伏期。发病后感染者可出现腹胀、腹痛、腹泻、头晕、乏力、发热、肝区疼痛、消化不良等一系列症状。严重感染的儿童可出现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碍,甚至可引起侏儒症。部分患者还可产生囊结石、胆囊炎、胰腺炎等并发症。
症状-典型症状:
1、轻度感染者不出现症状或仅在食后上腹部有重压感、饱胀、食欲缺乏或有轻度腹痛,容易疲劳或精神欠佳。
2、普通感染者有不同程度的乏力、食欲缺乏、腹部不适,肝区隐痛、腹痛、腹泻。24%~96.3%的病例有肝肿大,以左叶明显,表面似有不平,有压痛和叩击痛。部分患者伴有贫血、营养不良和水肿等全身症状。
3、较重感染者除普通感染者症状外,可伴有头晕、失眠、疲乏、精神不振、心悸、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个别患者因大量成虫堵塞胆总管而出现梗阻性黄疸。
4、严重感染者常可呈急性起病。潜伏期短,仅15~26天。患者突发寒战及高热,体温高达39℃以上,呈弛张热。食欲缺乏、厌油腻食物、肝大伴压痛、有轻度黄疸,少数出现脾大。数周后急性症状消失而进入慢性期,表现为疲乏、消化不良等。
5、慢性重复感染的严重病例发展为肝硬化时,可出现黄疸及门脉高压表现,如腹壁静脉曲张、脾大、腹水等。严重感染的儿童可出现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碍,甚至可引起侏儒症。
症状-并发症:
1、急性胆管炎和胆囊炎
急性胆管炎和胆囊炎为最常见的并发症。有疫区居住、旅游史且生食鱼(虾)史的患者,粪检即使没有发现虫卵,也不能排除华支睾吸虫感染导致的胆管炎。
2、胆结石
华支睾吸虫与胆结石的形成有明显的关系。虫卵、死亡的虫体、脱落的胆管上皮细胞可成为结石的核心或诱发结石形成。
3、胰腺炎及糖尿病
成虫阻塞胰管可引起胰腺炎,少数患者伴有糖尿病。
4、肝癌及胆管癌
长期成虫寄生可诱发肝胆管癌。原发性肝癌尸检,其中约23%有肝吸虫寄生,并确定系由肝吸虫引起的原发性肝癌。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上腹部疼痛不适;
2、伴食欲缺乏、厌油腻、消化不良、黄疸、腹痛、腹泻;
3、伴头晕、失眠、疲乏、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
4、伴消瘦、营养不良、生长发育缓慢;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长期上腹部不适或伴随消化系统表现,应咨询消化内科。
2、儿童患者可于儿科就医咨询。
3、本病可在感染科治疗。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抽血检查,在早晨空腹进行就诊最好。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最近去过野外参加抓鱼活动吗?
6、您最近有没有吃过生食呢?喝过生水吗?
7、您有什么基础疾病吗?比如肝炎?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这个病传染吗?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5、我如果不治疗会有什么后果?
6、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7、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8、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9、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会对我的肝脏产生长远影响吗?
10、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11、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上腹痛、腹泻、精神不振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医生一般会要求进行血常规、粪常规、肝功等常规检查,以及后续针对腹部症状的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医生了解相应病情后,可能会要求进行虫卵检查、间接细胞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病原学检查来查找病因。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轻、中度增加,嗜酸性粒细胞一般在10%~40%之间。个别病例出现粒细胞类白血病反应。可有轻度贫血。
2、肝功
肝功能轻度损害。多为轻至中度转移酶升高,黄疸少见。在重度感染者及有肝、胆并发症者,特别是儿童营养不良时,γ-谷氨酰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升高。
3、虫卵检查
粪便和十二指肠引流胆汁检查,发现虫卵是确诊华支睾吸虫病的直接依据。十二指肠引流胆汁发现虫卵机会多于粪检。但前者操作较为困难,临床多不使用。因虫卵较小,直接粪便镜检阳性率较低,临床多用集卵法检查,并多次检查,至少每天1次,连续3天检查粪便。
4、免疫学检查
免疫学检查主要用于感染程度较轻者,或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常用的方法有成虫纯C抗原皮内试验(ID)、间接细胞凝集试验(I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因有假阳性存在,不能排除既往感染,不应仅根据抗体阳性进行现症诊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1、B超
B型超声波检查胆道华支睾吸虫病患者时,在超声像图上可见多种异常改变。肝内胆管壁回声发生改变,胆管壁回声增多、增粗、增强、呈小等号样,肝内胆管轻度扩张或呈弥漫性扩张,胆管结石或局部见钙化点。肝脏轻度增大,肝内回声增粗、增强,分布不均匀。胆囊壁增厚,合并结石,胆囊息肉。胆囊内有可飘动、不伴声影的细管状高回声带,囊内出现粗大或细小的散在光点。
2、CT
在CT照片上,华支睾吸虫病所致的肝内胆管的改变特征是:胆管扩张由周边小胆管向肝门区发展及Ⅲ级以下胆管扩张,尤其是被膜下小胆管扩张,肝外胆管无明显扩张。肝边缘部小胆管细枝状、小囊状扩张是特异性征象。少数病例胆囊内可见不规则组织块影。因此认为CT是本病较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当地的饮食习惯、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相关的检查等,多可对疾病进行诊断。在诊断过程中,还应排除异形吸虫病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异形吸虫病
由异形吸虫或横川后殖吸虫等所引起。这些吸虫也是通过生食或食未煮熟的淡水鱼而感染,虫卵与华支睾吸虫卵极相似,可通过粪检虫卵鉴别。临床上,当反复投以驱虫药后,虫卵仍不转阴时,可考虑进行十二指肠液引流检查,如未获得虫卵,应考虑异形吸虫感染。
2、病毒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
消化道症状及肝功能损害明显,病毒性肝炎血清抗原抗体阳性,粪检找不到华支睾吸虫卵可鉴别。
3、单纯性消化不良
单纯性消化不良患者,无生食或食未煮熟鱼虾史,食后胃部不适,亦伴有腹泻,但多无肝大,粪中无虫卵,但可见未消化的食物残渣。
4、胆囊炎、胆石症
华支睾吸虫所引起的胆囊炎、胆石症应与胆石症合并细菌感染引起的胆囊炎相鉴别,它们的临床症状相似,但后者感染中毒症状多较为明显。粪便检查是否发现虫卵是最重要的区别。
治疗-治疗原则:
患者入院后应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待病情明确后可给予吡喹酮、阿苯达唑等药物进行驱虫治疗,必要时可行手术进行治疗。
治疗-对症治疗:
对重症感染并伴有较重的营养不良和肝硬化患者,应先予以支持疗法,如加强营养、保护肝脏、纠正贫血等,待全身情况好转时再予以驱虫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吡喹酮
是本病的首选药物,具有疗效高,毒性低,反应轻,在体内吸收、代谢、排泄快等优点。此药物的不良反应一般轻微而短暂,但当胆管内华支睾吸虫被大量驱出时,有时可引起胆绞痛或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虫卵阴转率几乎达100%。
2、阿苯达唑
对本病亦有较好疗效。虫卵阴转率可达95%以上。
治疗-相关药品:
吡喹酮、阿苯达唑
治疗-手术治疗:
1、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经口将十二指肠境插入到十二指肠降部,通过导管注入造影剂,然后在X线下显示胰胆管,可以取华支睾吸虫引起的胆结石等,再进行驱虫治疗。
2、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
通过十二指肠镜找到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然后开口,使开口扩大,再进行各种内镜下治疗。适用于华支睾吸虫引起的梗阻、胆结石、胆囊病变等。年龄比较大、体质差的患者,可以采用内镜下治疗,取出结石,再放置鼻胆管引流,然后进行驱虫。
3、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
患者出现梗阻、胆结石等症状,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可以通畅引流、解除梗阻,然后再进行驱虫治疗,可以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驱虫效果。
治疗-治疗周期:
胆道华支睾吸虫病的治疗周期一般为6-8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少数成虫感染或治愈后不再重复感染者,预后较好。成虫寄生达100条以上,或多次重复感染者,可产生肠道和肝脏的病变,不及时治疗则预后差。少数患者可能还会诱发胆管细胞型肝癌。
预后-危害性:
1、严重感染的儿童可出现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碍,甚至可引起侏儒症。
2、部分患者可能会发展到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危及生命。
预后-治愈性:
病情轻者,经积极有效治疗可得到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严重感染的儿童可出现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碍,甚至可引起侏儒症,患儿可能因身体不适而情绪不稳,家长也可能会因此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
(2)部分患者可能会发展到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危及生命,患者可能因此产生恐惧心理,逐渐失去生活的信心,甚至抑郁。
2、护理措施
(1)患儿家长应相信医生,不要急躁,给患儿安排有意思的游戏,避免患儿情绪过度低迷。
(2)成人家属应在日常生活中多和患者说话,转移患者注意力,从各个方面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3)患者应该相信医生,将疾病往好转痊愈处期望,不要往坏处想,积极面对疾病。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舒适卫生的居住环境。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减轻肝脏负担。
3、患者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洗澡,勤打扫卫生。
5、厨房用具要生熟分开,不要用切过生鱼的刀和砧板切熟食。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一般建议患者3个月后复查肝功。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只要在积极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注意饮食卫生即可。
饮食建议:
1、患者应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患者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3、家属可给予患者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4、家属可为患者准备色香味俱全的食物,提高患者食欲。
5、多喝水,保持患者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毒素的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6、术后患者可先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慢慢过渡到普食。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咖啡、辣椒、碳酸饮料等。
3、患者要少吃油腻的食物。
4、患者要少吃熏制食物、烧烤食物。
5、患者要避免饮用生水,吃生食或者未完全处理干净的食物。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尽量避免喝生水、吃生食和未处理干净的食物。
2、厨房用具要生熟分开,不要用切过生鱼的刀和砧板切熟食。
3、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应勤洗手、洗澡,勤打扫卫生。特别是在野外游玩时,参加抓鱼活动后需及时洗手。
4、养成规律锻炼的习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